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310|回复: 5

[原创]解“氏”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7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LBSALE[10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汉字音符在 2004/11/04 07:01pm 第 2 次编辑]

[watermark]氏,shi4。说文:氏,巴蜀山名岸胁(脅)之旁箸欲落墮(hui1,毁)者曰氏。氏崩声闻数百里。象形。林光义《文源》:不象山岸胁之形,本义当为根柢······姓氏之氏,亦由根柢之义引申。实际上甲骨文是人提丁(满,扩大)之形,意思是家族的始祖,是由此人而来,相当于祖父,曾祖父的角色,是指这个家族发祥的开始之人。所以在相同的族群里有不同的氏族,是以共祖父或曾祖父为标准。随着人从同姓中迁徙出来,在一个地方栖息安定下来繁衍子孙后代,那么这人就是氏,随着子孙后代的壮大就形成氏族。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把丁壮的圆圈换成十(满),意思与甲骨文相似。到了篆体字形才有了较大的变化,差不多成现在的字形氏,实际上如爪一样还是可以看出人形(人爬形),如果按人形来解是指一人手提十(满),与甲金文意思相同。但为了统一字形的含义,又把氏字看成上厂下十,只不过是指扩大的厂(广)的后部分,为什么厂字要上翘,一为了类人形,二与广字相关,有点则压平,无点自然上翘,三指厂的后部分可能是祖先埋葬的最里面或祖先最先经营的住所。氏字的厂撇变成勾意思就是指后厂本身,人逐渐变老事业交由儿孙,其住所也要改变,由前房搬入祖宗后面的房子(俗称厢房?ho1pu4)。七(甲金文为十),匕(并列,比较,亲密)之不分离,似匕之穿入,意为一夫一妻制度,有了固定栖息的地方。那么氏字可解在后厂(底)栖息的人,实际指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为了纪念氏(公)立庙,如果是国家则为太庙。在我家乡庙一般在村庄的后面,似乎那就是氏居住的地方,因为子孙后代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前的,自然老宅基地离新宅基地越来越远。最后成废墟,庙立于上以资纪念和祭祀。
氏的读音为shi4,shi1音的象形字符为尸,意为从整体中抽出特立的用于主持某事。读四声意为结果或名称。意思是抽出的出众的人(特指)叫氏。
古代抽出的出众的人(即特指)类祖父(母),曾祖父(母)的人叫氏。其子孙后代形成氏族。
1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上古时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也有以邑(封地),官职,祖父的谥好或字为氏的。以后姓,氏不分,氏亦指姓。2氏族。3远古传说中人物,国名,国号,均系于氏。如神农氏,伏羲氏。4古代少数民族支系的称号。5古代称呼已婚妇女,常于其父姓之后系“氏”。6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后来亦作对名人专家的敬称。7古代巴蜀一带称江边将要崩落的危岸为氏。8通“是”。(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2)助词。相当于“夫”。
[/watermark]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7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氏”字

姓·氏
    在现代社会里,两人初初结识,往往互道姓名,此事并不教人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则不然。原来在战国时期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百姓」专指贵族而言。

    为甚麽贵族才有姓?那要从姓的由来说起。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值得注意:「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诗经·大雅》有一篇关于周族始祖后稷的叙事诗,说到姜姬踩了天帝的拇趾印(「武」)而受孕(「敏」)。后稷诞生的故事,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形。当时是否已经有姓,尚难确说。就连轩辕氏(後人尊为黄帝),古书上记载的姓也有两个:姬。公孙,但经考定均出于後人伪加与拟加。夏的始祖禹是他的母亲吃了薏苡仁而怀孕诞生的,所以姓姒(苡字之形变);商的始祖契是他的母亲吃了玄鸟(燕子)蛋而孕,所以姓子;周的始祖后稷是他的母亲踩了天帝的巨大拇趾印而有孕,所以姓姬(可能是巨字之音变)。这些姓,都表明「从女生」,留下了[只知有母]的历史痕迹。最早的史籍《春秋》提到的古姓,明末学者顾炎武《日知录》考得二十二个,其中嫣、姒、姬。嬴、姞、妘、姜,都是女字旁。此外还有媛、姚、媿、妊等女字偏旁的姓见于其他古籍。「从女生」而有姓,在这里也得到说明。
    姓,是家族的族号——全族共有的符号标志。周朝建立後,周天子(周王)作为诸侯的共主,分封同姓。异姓的诸侯。周初天子有赐姓之举,故此诸侯国君多数是姬姓子弟。先秦古籍上记载,技艺超众的人物,如庖丁、优孟、鲁班,丁、孟、班是名,庖、优、鲁不是姓。庖是厨师,优是演员,均为所从事的职业,鲁是国别。由此可见平民并无姓,只有名。
    姓对于家族有何作用?主要目的是明了祖先的家族系统。这种识别又有甚麽好处?就是「远禽兽,别婚姻」(《白虎通义》):同姓有相同的血绿关系,所以不通婚。
    同姓贵族後世子孙繁衍,居住地也逐渐分散,于是每个分支又各有称号作为标志,那就是「氏]。周代有「诸侯赐卿大夫以字」的礼制。据研究归纳得知,命氏的方法有三十二个类别。
    氏又有甚麽作用呢?氏主要用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由于同氏者必同姓,姓已经「别婚姻]了,同氏自然也有这个功能。氏所以能分别贵贱,是後来新增的作用。周初有姓者本来都是贵族,但经过几个世代,贵族也有降为平民的,姓就不足以表明贵族身分了,这时贫贱者不能命氏,氏专为贵者所有(但最贵者诸侯无氏)。同时,称氏只限於贵族男子,女子只能称姓,表明当时在姓氏上也分出男女贵贱。贵族女于出嫁後就要在自己的姓前加一个字,例如姬姓女子嫁给秦国国君,称为秦姬;姬姓女子嫁给晋国卿大夫赵氏,称赵姬等。那时的贵族妇人也有在姓後加上一个「氏」字的,例如姜氏、嫣氏,这只属泛称,并不表明她们称氏,所称仍然是姓。
    三代时期,姓别婚姻,婚姻之界定了下来,姓就不能变;氏用以别贵贱,贵贱情势若有改动,氏就可以改。例如,商鞅原是卫国人,因其祖有公爵,以公孙为氏,所以称为公孙鞅;十全又以国为氏,称卫鞅;后助秦孝公变法被封于商邑,又以邑为氏,称商鞅。
    商鞅的事例可以说明战国时期称氏的风气仍然存在。及至汉代,姓、氏十分,通称为姓,例如秦始皇姓赵氏,於汉高祖称姓刘氏。以氏为姓,因此消失了某些古姓,但由于氏也成了姓,姓的数量就大大增加了。後世又因改姓、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物带来汉化了的姓,新姓续有增加。改姓有出於避祸的,如汉初韩信被吕后所杀,其子逃往南粤,改姓韦;司马迁受腐刑,其子司马临改姓冯、司马观改姓同,隐居乡野。还有避纬改姓的,宋代名臣文彦博,其祖先本姓敬,为了避後晋高祖石敬塘违,才改姓文;姓敬的人又有改姓苟的。後晋谨十一年而亡,有些敬姓的後代恢愎了旧姓,有些则不恢复。
    据估计,若按汉姓而言,东汉有五百个左右,至宋已增至一千七百四十五个,至请更多至五千一百二十九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姓约有六千多个,今则减为三千六百多个。由于历史上姓氏变化纷繁,同姓未必同宗,同宗者如果不是同一近支,也不避婚姻,依姓【别婚姻」的作川已经不尽然了。

名/字/号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叔梁纥,他是孔子的父亲。他不姓叔,上小姓叔梁,而是姓孔名纥字叔梁。把字放在名之前,略去姓氏,是当时一种称呼法。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孟明视,据後世考证,是白里奚之子,名视,字盂明,与叔梁纥的称呼法相同。这种称法虽然少见,怛古人有名、有字却是普遍情形。
    命名、取字的礼法,在周代开始。人名,最初只是符号标记。《说文解了》的解释十分有趣:夜晚相见,石不清对方,需要说出自己的形体或其他标记,让同一部落的人知道。这种符号,代表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往往需要固定,例如住在轩辕山的部落首领就称轩辕氏(後世尊称为黄帝),可能还代表著所在部落联盟。当时无所谓姓、名,後世把它看作人名或族 号都无不可。
    每人各有自己的名,是人际交往增多的农业经济发展下形成的。夏商两代,命名方法比较质朴,还不另取字。从周代开始,初生之子就由其父(或祖)给他命名,男子二十岁称冠年,进入成年阶段,其父(祖)给他取字。古书上多次提及,君(君王)、亲(父祖等尊亲)、师可以称呼其名,比较疏远的长辈,所有的平辈,尤其是朋辈,多称其字,表示敬重。
    古人命名当然喜欢美名,但历史记载中却有丑名、恶名,例如 :魏黑卵、鲁子恶、卫侯毁、卫侯恶、褫公丑、卫司马狗、晋黑臀、公孙丑等。为何会出现这个有趣的情况?原因大概有下列三种:古人命名为丑,表示谦虚;也有是记述者因其人无德,故意改这个名字;多数是小名(乳名),晋国的黑臀应即是例子,汉代司马相如小名犬子,唐代程知节小名咬金,俱在正史内记载。直到近代人们还用猫、狗、兔之类的字作小名,寓有希望自己的孩子容易长大之意。
    古人命名取字,常求名、字互相配合,意义相应。春秋时郑国公子去疾字良,去疾恶即表示可得良善。孔门弟子樊须字子迟,须、迟均有等待的含义。颜回字渊,渊、回二字意义相同。三国时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马超字孟起,法正字孝直,张辽字文远,操与德,亮与明,超与起,正与直,辽与远,都同义。孔、孝、文只是添加的饰词,盂表示排行居长,古人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兄弟长幼之序。以上均是取义相同的例子,但有按用义相反来拼合的。楚公子黑肱、郑公子黑都以子皙为字,是肤白的意思;孔门弟子端木赐字子贡,下奉上曰贡,上予下曰赐;卜商字子夏,夏、商为相替的两个朝代,用义亦相背;唐代韩愈字退之,黄损字益之,愈与退、损与益均为相反意义,加一「之」字是用作调谐。战国时百里视字孟明,因视而明,南齐萧鉴字宣彻,因镜鉴而明彻,均连类而及;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怀瑾握瑜」相连。取义相应也是古人命名用字常见的情形。怛不相应的名、字也有。至于两晋、南北朝有取字与用名相同的,如晋司马德宗字德宗,孔安国字安国,南朝王僧儒字僧儒,刘孝绰字孝绰,师觉授字觉授;唐代仍然存这种取名字方法,如郭子仪字子仪,张巡字巡,孟浩然字浩然,田绪字绪,但这不过是某一时代的某一好尚,并不多见。

    名、字不是自取,号、别号则由己意,也有是别人所赠。别号在唐代己多,至宋更成为一代风尚。号,通常是一人一号,多则称为别号,怛也不尽然;号一般用两字,别号则多用三字以上,但因别号与号有时难作区别,所以三字以上的号看起来也不少。例如杜甫自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却又似别号;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省称青莲、东坡,便成二字之号。起号与起别号可各随己意,五花八门。同一人的别号也可能有变有增,有的别号还移作室名,有时又会反过来以室名为别号。

    元代不许平民取名,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元未张士诚兄弟名叫九四、九五、九六,就是出生时父母年龄的合计数字。用数目字作为人的代称,不论是父母合年还是用「阿大阿二」之类的排行,都不过是个简单的符号。这种现象,直到近代仍然存有。鲁迅小说《社戏》里有六一公公,《风波》里有九斤、八斤、七斤、六斤,前者是父母合年,後面几个是出生体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7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氏”字

转帖]古人的姓氏
古人的姓氏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孟姜女姓孟吗?如果认为她姓孟名姜女,或者是姓孟名姜的女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孟姜女姓姜不姓孟,孟表示她排行老大,女则表示她的性别。说白了,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小姐。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史无其人,而孟姜却是先秦时期妇女的常见称呼。例如《诗经·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兮。”程俊英先生就译作:“猜猜我心在想谁?漂亮大姐本姓姜。”要学习与研究古代文化,就要弄懂类似“孟姜女”这一类问题,也就是说,必须对古人的姓氏有所了解。 姓与氏有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宋代史学家刘恕在《通鉴·外纪》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姓与氏的联系与区别。 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当时以母系血统为纽带形成了一个个氏族,每个氏族为区别于其他氏族,必须有一个称号,这些称号就是姓。从“姓”字的构造来看,它是个会意字,从女从生,《说文》释作“人所生也”,表明由同一女性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懂得这些,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许多古姓都是从“女”字旁的了,例如姬、姜、赢、姒等姓。 最初的同姓不会很多,但随着后代不断繁衍,同姓自然会越来越多。同姓的氏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到各地,这些分支除了共同的姓之外,又有一些特殊的称号作为自己的标志,这就产生了氏。最早的氏,大约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可能是各个父系氏族的称号,或者直接就是该父系氏族首领的称号。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等,其实也都是各父系氏族的称号,就是我国最早的一些氏。氏产生之后,就出现了同姓异氏的现象。例如,子是商代祖先的姓,子姓的下面又分氏,据《左传·定公四年》即有“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有“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铸氏、樊氏、饥氏、终葵氏;据《史记·殷本纪》则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顾炎武《日知录·原姓》说:“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指出姓是稳定的,而氏的变化可以很大。例如,周人姓姬,相传是从黄帝时延续下来的,齐人姓姜,相传是从炎帝时延续下来的,都历时很长且没有变化。氏的情况就不同,变化较大。孔子本是宋国贵族的后代,而宋是殷商遗民所建,应当姓子;他的先祖以公孙为氏,到孔父嘉时,“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孔子家语》),便又以孔为氏。因为氏可以变化,它的得名情况也较复杂。有的以先人的字为氏,如伯、仲、叔、季;有的以先人的别号为民,如唐、虞、夏、殷;有的以先人的溢号为氏,如戴、武、宣、穆;有的以爵号为氏,如公、侯、伯、王;有的以封国为氏,如曹、鲁、宋、卫;有的以居地为氏,如城、郭、园、池;有的以职业为氏,如卫、陶、索、卜。也正因为如此,有时一个人甚至会有几个民。例如,商鞅本是卫国人,以卫为氏,称卫鞅;作为公室子孙,以公孙为氏,称公孙鞅;后来被封于商,又以商为氏,称商鞅。 姓和氏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我们可以引用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的话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氏,实际上体现了同姓者地位与财富的差别,而由于此时男子正逐渐成为氏族的主导者,他们称氏,便可将自己的地位与财富同其他氏族区别开来,所以男子称氏,而从不以姓相称。顾炎武在《日知录·原姓》中对此作了深入研究,他列举出《左传》大量实例总结道:“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注意不够,容易出错。比如,屈原姓芈(mǐ),以屈为氏,因此不能说他姓屈名原。至于司马迁的《史记》、刘知几的《史通》把周文王称为姬昌、周公称为姬旦,也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姓的基本作用是明血缘、别婚姻,同姓不婚是一条重要原则。“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是古人对优生理论的正确认识。郑樵概括说:“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可见姓对于婚姻的重要意义。这样,以生育传宗为主要任务的女性,为防止同姓通婚,她们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必须十分明确。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1.尚未成亲的女子,在姓前加上孟(伯)、仲、叔、季来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姜、叔隗、季姒。 2.出嫁之后,在姓前加上自己所自出的国名或氏,例如齐姜、秦赢、晋姬、褒姒、国姜(国是民)。 3.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前加上配偶的国名,例如秦姬、孔姬、芮姜。 4.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前加上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孔姬(孔圉之妻)、秦姬(秦遄之妻)、赵姬(赵衰之妻)、棠姜(棠公之妻,棠是邑名)。 5.死后在姓前加上配偶或本人的溢号,例如武姜(郑武公之妻)、穆姬(秦穆公之妻)、文嬴(晋文公之妻)、文姜(鲁桓公之妻,文是其本人溢号)。 二是“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氏,普通的平民没有“别贵贱”的需要,一般没有氏。像弈秋、疱丁、匠石、医和、优孟等人,其实就是在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或具有的专长之后加上名所构成的称号,其中的“奔”指棋手、“庖”指厨师、“匠”指木工。“医”指医生、“优”指演戏的人。 以上所说,是夏、商、周三代结束之前的情况。到了动荡、变革的战国时期,姓氏制度起了很大变化。社会转型,天下大乱,冲击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氏作为“别贵贱”的作用逐渐淡化消失,而只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家族的标志。氏取代了过去姓的地位,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战国以后,姓与氏全都叫姓,人人有姓。这种做法从此一直沿用下来。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氏”字

哈哈!
楼主把自己上的帖都给上锁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7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氏”字

[这个贴子最后由催佑生在 2004/10/27 12:42pm 第 2 次编辑]

一个人发的帖子引起讨论是好事,不论是赞成的意见还是反对的意见,都应当欢迎。楼主怎么没一点雅量呢?
其实楼主还是接受了大家的意见的,这篇“姓.氏”就比原先那些好多了(锁着的没敢看)。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9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氏”字

欢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