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1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7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揭穿书画造假五术
. j! c Z# y* z5 b # x F8 \; J& q# N4 _8 [2 m
' C( v1 v& q* q4 u
名人书画价格的飞涨,带来了令人高额的利润,一经转手,即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巨额利润,甚至有了“艺术品暴利仅次于军火”的说法。- f H# Y7 Z" ~% y; G: Q
同时,大量的赝品也迅速流入市场,并且,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明。“看一些拍卖公司的预展,画是假的;到朋友家吃饭,墙上的字画也是假的;老板拿出一堆字画叫我看,也都是假的。”日前,一位有四十多年鉴定经验的鉴定师向《星期日新闻晨报》披露了这个行业最新的五大“造假术”。9 L* `$ C& ?, R L+ b
“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赝品居然在拍卖会上连连以天价成交,实在荒唐之级。书画投资的风险远远高于炒房地产。这种趋势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引导,势必会使造假者变本加厉地制造假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总有一天,假画泛滥成灾,拍卖市场没有了最起码的诚信,也就没人再来玩了。市场萧条,画价暴跌,结果所有的投资者都深受其害。”0 H/ v/ x0 Q. {
# h: B3 ^) O+ D- _
2 {0 a+ P3 s* }! K 境内外联手; P0 @, O" Z! `
现在的“国宝级”或“大师级”作品的造假者已不再是过去传统的那种个人单干。有专门负责绘画,有专门练书法在画上题假款,有专门研制照相版制版假印章,还有技术高超的裱画师,可以根据画面整体效果的需要,任意做旧、做古。' m# [; |/ g7 i: {+ e/ `4 C
书画造假者中有不少是专业人士,技术水平相当高。当他们用现代化手段造出假“国宝级”或假“大师级”的作品以后,就在书画作品上或在裱边,冒充书画名家或鉴定家,题字盖章,以证明此画的“真实可靠”。再把这些赝品,通过各种环节,在报刊、杂志、年历、相册,甚至在香港、台湾等地出画册、印专集、真假相杂、鱼目混珠,出版发表,从而使这些伪作得到一张张“有出处可查”的“身份证”或叫“通行证”。这样就可以蒙骗大部分投资人和资历不深的书画鉴定师。因为现在的许多艺术投资人和鉴定师对书画作品的真伪鉴别(特别是宋、元、明、清的书画作品)迷信和依赖出版物,他们认为画册中发表过的名家作品一定是经过专家鉴定,绝对可靠的真迹,完全可以放心地买入,岂知这恰恰中了造假者的圈套。
: L6 Q5 k$ k/ G. Y- X6 e 目前国内有些投资机构和个人对清代的《石渠宝笈》内著录的历代书画感兴趣,成交价之高令人惊叹。而作伪者就利用这种“需要”,特意造假,投其所好。(《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所编的宫廷内府收藏书画、文物的大型著录文献,收编自两晋、隋、唐、宋、元、明、清的名家836人,作品共计7757件,有初编、续编和三编,共计255册。)这种利用出版物作伪行骗,就是近年来最具欺骗性的常见手法。书画制假者们往往先在内地生产、制造、加工假书画,在境外出版发行,对宋、元、明、清的古画,还特别冠以“流失国宝回归”的美名。就这样,一件件蓄谋已久、精心打造的“国宝”和“大师”的“精品”使以几百万、几千万的价格成交,获取暴利。
3 r9 W* s1 Y/ I5 B4 }$ c9 x4 r
) V: d( W% a2 J/ _
8 A: T2 D" l g1 X 印刷术造假' C9 m. B) b' s
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高科技书画造假技术,采用现代印刷技术,部分印刷,部分书画。因为纯粹全部的印刷,常常使整个画面的气势和局部都会显得刻板、单薄、没有韵味,也没有手画的节奏感,而采用部分印刷和手画相结合的作伪方法,就不但能掩盖印刷造成的作伪痕迹,而且还能突出手画的自然渗化效果和韵味,从而大大增强了假画的欺骗性,使投资者难以识别。
' O$ @+ y& K3 i* c, y0 `$ }7 v q. D) Q7 S- F5 p3 u9 J+ C
* \" T3 L+ M& l; d
偷梁换柱+ p# |; S8 A2 G- k+ H5 |- u: g, @2 F
这是传统书画作伪的一种常用方法,俗称“套棺材”,通过经验丰富的裱画师,把原装原裱的名人书画真迹,从老的裱式中挖出来,换入被“克隆”的复制品,再采用一些非常手段、作旧、作古、造成霉点,水渍等假象,以增强乱真的效果。' B2 @* h% B/ N! u c7 w
" ^/ f5 J! n3 F) _
# X1 S# h( q$ Y0 p! A5 X3 j, d/ P 真伪相拼6 I; H3 ~/ ~6 F5 A* C7 A
采用真画假款,或假画真款,移花接木,将一幅真迹化成二幅、三幅。手卷一分为二,半段真半段假。册页也是真假相拼,有真有假,以假充真,鱼目混珠,诱使人们受骗,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 f, Y- ~( @ C# A; g
( Y: o9 ]* ]0 g
' F+ @7 V, f4 d 克隆
$ x( ^7 `6 b0 D' U* O; D 根据原件或照片,画册等资料,按原书画的尺寸复制。由于造假者都有很深的绘画基础和功底,这类作品几乎可以乱真,一般人看不出破绽。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境外不法书商从内地低价购进不少近现代名家字画、再完全“克隆”后返销内地,特别在北京、上海这些书商购买力最强的地区拍卖,使投资人极易步入圈套。- |% W# i; f9 j2 F7 B ?1 q4 Z% H
0 f' s, D# s: C# I3 m* c
1 V0 t' v+ h! q+ G 在国内拍卖市场上,真假难辨的中国字画,使得一些有鉴定眼光的专家有了英雄用武之地———给买家当参谋,行内称之为“掌眼”。60多岁的张先生就是一个“掌眼”,他告诉记者,当造假技术越来约高明时,鉴定师们的专业水准却令人担心。# ~4 Z0 m) y# [; N1 f; m, |2 t4 m _
$ G' O7 l( z/ J) K _, x5 T+ l" @1 ?% d) B, J# g- j
星期日新闻晨报(以下简称星期日):在书画交易中,鉴定师起着一言九鼎的关键性作用吗?9 \& J4 Y" E( _8 f) J
张先生:要看情况。有些鉴定师只是负责判断真假,还有一些还要估测书画价格,给买家做参谋。客户往往会根据鉴定师的结论,决定是否购买,竞拍。
0 ~4 y8 v$ @, E 星期日:来找鉴定师的都是哪些人呢?. i8 \4 i! d9 Y9 o! r
张先生:有拍卖机构,也有对书画拍卖感兴趣的个体买家、投资集团。现在书画拍卖市场火爆,鉴定需求很大。方便的话,鉴定师会亲自去看原轴,可有时候东西在外地,客户就会拍成照片寄来。- `% Y5 Q. ^) C# X
星期日:通过照片也可以看出“赝品”吗?
4 h3 k9 x' ^ x( ?. { 张先生:用放大镜仔细看,是可以看出造假痕迹的。
# k5 t* [( s) \* Q8 Q 星期日:通常一幅作品要鉴定多长时间?: o A2 h7 l3 B4 r( k+ Z0 }
张先生:粗糙的赝品瞄一眼就知道是假的,而高仿的书画,一般都要研究上半天。在有些“真伪相拼”的赝品里,两个图章是真的,唯独第三个是假的,这都很难看出来的,很考验鉴定水平。. c, }% H8 }5 C8 D9 D1 P
星期日:目前,国内鉴定师的水准如何?, ^( Z5 y, y1 ~6 A& q0 B' G. V' u
张先生:好的不多,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不少。没有系统学过中国画的人很难有犀利的眼光辨别真伪。 i; K+ V4 B9 E
星期日:为什么鉴定师的水准下降?
' b. u+ Q4 i+ N 张先生:现在拍卖越来越多,鉴定师需求也变大了,有些人就“混充”鉴定师。另一方面,鉴定师培养断代的问题也很严重。比如我自己,从小学画,喜欢泡在博物馆,天天看日日看,到后来连卖票阿姨认识我了,不收我门票。而现在很多中青年鉴定师,看的大多是书上的印刷品,历代名家的真迹都没看过几幅,又怎么能看出真假呢?) P0 W; p( c+ X- k
星期日:鉴定师怎么收费呢?+ k8 k$ n L& R4 w* Z
张先生:鉴定师水平有高低,买家实力也有大小,不好说。* Z7 I# [& c, ?
星期日:有人让你作假吗?明明是假画,你得说是真的?# N# f. T* F+ j9 Z
张先生:当然有了,不过我没有同意。. W- \5 |# ]8 o& H/ C0 v
星期日:为什么?
" C) x! ?9 G$ F4 k. \ 张先生:这个行当口碑重要,几十万上百万的买卖一锤定音,怎么能瞎说呢。
! x$ ]( h. [: ~) m 星期日:那些眼力不济的鉴定师呢?
9 }0 D9 S: G s: y$ A 张先生:一种是看不出来,瞎看。一种是假的说真的,还有一种是真的也说成假的。. _3 w4 B$ z4 `# L# @9 M. K# v, |2 @
星期日:还有把真的说成假的?
$ n1 u% S2 b' E+ d9 |4 X 张先生:有啊。有些画,卖主自己也吃不准真假。有人为了压低价格,就故意让鉴定师说是假的,然后以“仿品”的价格买下来。* W7 R7 O7 _9 E2 k3 F5 Z
星期日:你看过的假画多吗?4 k' B" [+ ]4 B
张先生:太多了。有个外地老板,买了很多画,让我去看。我一看,十张里八张是假的。
- k; Y6 K4 Q$ d' V/ T8 j 星期日:那你和他说了吗?6 g7 u+ g+ T" K+ X! E5 f+ ~1 w
张先生:没说。以前我想的比较简单,看出来就说。现在的市场很复杂,特别要提防那些造假者以鉴定的名义来“偷”技巧,如果我老老实实告诉他哪里有假,不是帮他提高“业务水平”吗?所以现在看到假画,我不多说什么,只说这幅话有问题。
* ^0 Q8 _( B8 U1 |4 W 星期日:假画的暴利如何?
) g0 r- u- S0 {. I( m- I5 D 张先生:一张假画,如果能以“海外流失国宝”的名义卖出去,动辄就是几百万,几千万,你想想,能赚多少钱?简直就是无本生意啊。
# e, C0 S- U0 ?4 a 作者:■星期日新闻晨报实习生嵇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