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443|回复: 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9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首届全国陶瓷印大展暨作品集收发式"5月8日在北京开幕

   诚邀全国印友参观指导!!!!!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00000000000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溯源一下,陶瓷印古已有之。
据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先秦、秦汉时代广泛使用的陶质器物瓦甓砖石上,许多留有文字刻划与玺印抑压的痕迹,陶文、封泥、瓦当等等,未尝不可视为后世陶瓷印的先声。纯粹印章形制的古代陶瓷印初见于东晋,多见于宋元,洎元末明初印石普及、文人篆刻兴起,制做工序相对复杂的陶瓷印逐步淡出,至清代则销声匿迹,被人们遗忘了。
古代陶瓷印虽然传世数量不多,但时见于印谱著录,实物至今还有一些,分别在故宫和地方博物馆中珍藏。其中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德化窑莹白双獾钮方印,堪称稀世珍宝。
陶瓷印章制作过程较石印复杂些,大体分为制坯、刻印、烧制三个阶段。
印坯可选用不同的陶瓷紫砂泥料,摔坯、制钮通常由印家自己操作,是为陶瓷印的第一创作过程;然后,是在风干或素烧后的印材上创作,因为陶瓷坯料与石章不同,用刀技巧与表现力也差异颇大,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适应,才能逐步得心应手,这是陶瓷印的第二创作过程;接下来是入窑烧制,需要掌握陶瓷烧制的技术手法,控制时间、温度、施釉量,减少烧制中产生的形变裂痕,保证烧制出来的印章火候恰当、印面平整、釉质均匀,精细到位的制作工艺是陶瓷印的第三创作过程。
上述复杂的操作过程,既令多数印人望而生畏无法染指,又使陶瓷印给予创作者更多更大的介入表现空间,从印钮、印面到烧制的全程介入,促成了每件作品的唯一性,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在传统印石过度开采面临枯竭的今天,陶瓷印章古彩生辉,在篆刻艺术家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我们相信,“首届全国陶瓷印展”将为人们打开一扇大门,展现当代篆刻艺术创作从材料、技法、风格到制作手段全面探索创造的一个崭新天地。







蔡大礼



丁亥上巳日于今来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到时候前往参观.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印下载的请柬管用吗?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公交几路车可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