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829|回复: 10

[其他] 日本书法比中国火__ 学校有书法课__ 发言稿用毛笔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日本书法比中国火    学校有书法课    发言稿用毛笔写 4 E  |: p' ]- P" ]2 U3 b* W) K
  " x* ?% }2 M8 A- _3 |

) E, c/ m5 H8 p3 T  S' ` 
 中国年轻一代对书法的兴趣不如日本人  2 @, x, m0 \' L

* O9 ~) j. T5 X    在日本工作的王先生,女儿进小学时,看到学校要他准备一套毛笔、墨盒,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女儿进小学后,经常拿回一卷“和纸”,开始学着描字。中国描的是红字,日本却是用白纸压在黑字上描,下面的也不是纸,而是塑料。“和纸”其实就是中国的宣纸,到日本以后,被改了名字。  2 F- C& y1 {6 [* a8 C7 x! I

; o. o8 e* w0 K& d    看着女儿一横一竖地用拿铅笔的方式描红,王先生也想教教她真正的握笔方法,但又停了下来。日本就这么用笔,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王先生也有近20年没有用过毛笔了。最后一次大概是文革结束后不久,人们还有写标语口号的习惯,再以后就完全和毛笔离了缘分。  
7 U4 }5 s, |; ?7 B( l' Q
/ t) j6 Y% e% }' U$ y    中国是日本文化之源,书法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书法艺术,不论从人数、规模、普及程度、装裱质量等,都已超过了书法的母国——中国。西岛慎一先生是专门出版书法类书籍的二玄社原总编。说起中国的青年人字写得潦草,对书法的兴趣不如日本青年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最主要是文化断代了,重拾不易。另一个原因是电脑的普及,谁还拿着毛笔写字呀?  
0 [0 ^: {% T0 T0 ^$ @) ~: R5 ~3 i% Z3 y! r" y$ `7 G
  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书法的  , O4 N% ~7 q! Q! i" W  l$ z" o
- M! S8 A2 i- _; G, T7 o
    在采访日本《墨》月刊主编酒井明先生时,《环球时报》记者得知,关于日本的书法爱好者,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一般认为有两三千万,也就是说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书法的。称得起书法家,能举办个展、出作品集的人,全日本大约有100万之多。在经销文房四宝的东京银座“鸠居堂”三四层画廊,一年到头,天天有书法家的个展。  ( z+ i2 r0 r2 Q" |; \
& D; U- `# w8 S' R
    书法的极大普及,与日本人重视书法教育关系密切。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不难发现,普通日本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汉字都写得很漂亮。  
# z; L# m- N" e  v0 U8 [
/ a! W/ G, V/ u' F    除了学校的书法基础教育,日本遍布各地的书法教室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法教室都由各个书法团体主办。笔者曾为妍墨书道会策划过一次在中国美术馆的“中日友好书法展”,会长中井畊月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教授书法。教室从一个发展到十几个,弟子的弟子都已开办教室,弟子少说有几千人。  
. q& Z9 y" g7 B' L/ A$ W' b  L: L) \: b
    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喜欢书法?书法家岗安先生说:“与中国一样,日本是一个汉字大国,有着书写汉字的悠久传统。你看大街上大小商店的匾额、车站站牌、街道名、报刊书籍、日本人的姓名,处处离不开汉字。办什么手续,都要签字。当然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书法的人数有所下降。”  
: U1 c0 D! a+ {$ d3 @% |% D; u9 R. d6 B3 j/ p
    凡是正式场合,日本人要用毛笔写信签字  
1 m$ ], g) A$ g. z1 c6 \5 p7 J3 I6 x# j' d
    即便是这样,日本依旧保持和继承着书法传统。王先生自从女儿上学开始学习书法后,渐渐关心起日本人的书法习惯来。他发现凡是正式场合,日本人要用毛笔写信签字。比如他年初接到的贺年片中,很多是印刷精美的工业产品,但发信人没有忘记用毛笔非常工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电视上大臣们签署国家文书时,很多人也是用的毛笔。能用毛笔签字,这在日本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  5 R/ v6 [) v& t. h0 p% e
( A% k! v9 J; v) @1 t3 `: F1 X6 f
    一般企业每年新职员进公司时,公司里有很隆重的欢迎仪式。新职员代表上台表决心时,会从西服内兜中掏出一份文稿。这份讲稿是用毛笔正楷竖着书写的,而总裁的答辞也同样是用毛笔竖着写的。用王先生的审美眼光来看,那真算不上有多好,但非常工整、郑重。
7 q9 [8 ?9 R, Z  j# K. f; \/ y                 
5 [8 k, i9 z- }
9 V# T* g( v! d% ?& C
                   环球时报    (驻日本特约记者 殷占堂  陈言 )
- Y, A; ^7 I- l$ U8 o1 d7 q$ L& f
- ?7 }4 @3 z2 f8 s( a+ e
发表于 2007-6-1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对于事情的认真,对于传统艺术的尊重,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书法的断代,许多人归咎于电脑冲击,这是不客观的;关键的问题是政府重视,情调艺术素质教育,教育部要求学生学习舞蹈,而许多学校连书法课都停了,若干年后,或许真要派人到日本去学习生根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了悲哀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和韩国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目共睹,相对而言,国人高举经济大旗,罔顾环保,遑论文化,呜呼哀哉!个中责任,以政府教育方针为大,其余为小,话只能讲到这种地步,余言不赘。em24 e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6em16em16em13em13
原帖由 寄君一片叶 于 2007-6-15 11:40 发表 7 i% J/ ?: i8 P7 n4 ~5 v$ T) J" p( O& G. l
日本和韩国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目共睹,相对而言,国人高举经济大旗,罔顾环保,遑论文化,呜呼哀哉!个中责任,以政府教育方针为大,其余为小,话只能讲到这种地步,余言不赘。em24 e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国外风潮,艺术上也是如此,这可能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经阶段,相信此后,中国传统艺术会被重新重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6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近现代书法水平不会比中国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木子 于 2007-6-16 11:01 发表
& p$ v  h/ ?6 B! g: r* B% v日本近现代书法水平不会比中国差吧。
. `; q' d6 t' q' k' a4 O
这个有谁知道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好文者受道德影响,极少人敢自称第一;而武者的水平高低绝不可以通过纸上谈兵来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说,宣纸第一,日本纸第二,除此外,墨.笔.颜料日本质量第一,最近,听安徽老乡说,宣州一带的树木已伐殆尽!古法宣纸因原材料短缺面临困境!......看来,要进口日本纸了!!!.......另外,想知道日本有没有书协?中国书协!我看,就是一"叶公",叶公好龙----真的"书法龙"来了,"叶公"吓得钻桌底......再比一比日本,看来,"叶公"还不如....face9 e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dou_客龙 的帖子

公理公道地说,在材料、装裱等工艺上,日本人善于革新创造,我们不能老是吃老本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