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热点] 我收藏的十一方陈国斌篆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国斌的篆刻艺术评价 2 o2 f9 b6 O" D& O
                                                                  文\辛尘( G9 b3 C+ b- B. f6 s
      / ?( R, @' }% {- z
      
7 U' }5 Y0 m% L: @# a5 a  ?         陈国斌,别署一庐,1948年生,广东新会人,现在广西书画院工作。国斌是一位勤于思考又极富创作***的艺术家。以他『老三届』曲曲折折的生活道路,工业大学的专业学历及其企业领导的职务,国斌必然是理性的。但以他为投身艺术创作而主动辞去厂长职务,为进修艺术专业知识而于不惑之年负笈杭州,在言谈之中流露出的坦诚与执着及其作品所表现的恢宏气魄,国斌又的确是感性的。这两种迥异的人格交汇于他的篆刻艺术研究和创作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专业型篆刻艺术家的形象便塑造起来了。研究国斌在篆刻艺术学习与研究方面所走过的路,或许比单纯介绍其艺术风格更有益处,因为,这不仅会给初学者带来启发,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斌所作努力的价值。可以说,八十年代初,国斌的篆刻作品最初在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中露面时,虽然获得优秀奖,平心而论,他的创作水平并不突出。而到了九十年代初,国斌的篆刻作品再次在几次全国大展中露面时,那脱胎换骨的大家风度已令专家们刮目相看。这一飞跃,得之于他十年苦思。
& y0 e. ?+ p2 d& V* l6 ~# a      六十年代初期,国斌随当地名宿黄锡葵先生学习书法篆刻,从周游先生习占诗词,因二位先生皆与马万里先生交往甚密,遂能从私淑到面请指点。黄氏篆刻现在未见面世,马氏于篆刻并无鲜明的个人面貌,而更多着意于篆刻的形式趣味,这对国斌的艺术追求不能不产生影响〔有人以为国斌曾受邓散木印风的熏染,原因或许就在于此〕。这种对一『形式』的注重,已定下了国斌篆刻艺术的基调,所不同的是,他起初对一『形式趣味』的追求多少带有盲目性,而现今他对“形式感”的探索则是自觉的。显然,研究国斌的艺术,关键是辨明他对“形式”理解的变化。在中国的文人艺术传统中,人们关心的是艺术品所暗示的意蕴或意境,而对形式的追求则被视为舍本求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人艺术被称为『非正式艺术』〕所以,如果立足于文人艺术来追求篆刻的形式的趣味,国斌的创作将堕入一『匠气』与『浮华』的死水〔在文人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升华乃是一个不断刊落浮华而返朴归真的过程〕。国斌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坚持文人艺术立场,逐步淘净形式趣味,要么彻底改变立场,即以一『正式艺术』的立场自觉追求对篆刻艺术的形式感的强化。国斌选择了后者。促成他明确自己的艺术立场的重要因素,便是在浙江美术学院的那一年进修,,那种专业教学的氛围,那种『正式艺术』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使国斌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篆刻必须有自己的艺术语言系统----篆刻形式,从艺术本位的立场出发,篆刻家必须对这种艺术语言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在形式问题上,作为『正式艺术』的篆刻艺术与作为『非正式艺术』的文人篆刻的差别在于:后者唯意蕴(即形式之上的文化含义)是求,以形式的束缚和限制意蕴表现而有意削弱甚至要求放弃形式,恰恰相反,前者则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要素和生命所在,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形式本身,因而,艺术创造的真实意义就是对这种形式的发掘与开拓。这两种艺术观念是否有优劣之分、高下之分,并非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只想说明,国斌由此结束了他的彷徨,并开始了他的篆刻形式实验。) F6 }) H7 e& x& |7 [% ^/ a' _1 R3 u
      从古玺到元押,从铸印到凿印,从明清流派到当今诸家,从点线质量到空间关系,国斌的形式实验几乎是全方位的。这种形式实验不是简单的临习模仿,而是以一种专业的眼光对古今篆刻形式因素的提取、锤炼、强化。我们可以随便拈出几例来说明这一点。西汉滑石印、宫司空丞之印〔印面阴文,原大24X24mm〕,是传世汉印中少见的一文缪篆印文而能有古玺章法之趣的印章,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国斌将它放大至75X75mm,从线条与空间关系两方面发掘它的形式感。而东汉滑石印『桂丞』印面阴文,原大22X20mm,其线条的转折、衔接变化丰富,印面中心更有一大圆点和几处碎点,既丰富了印面,又加强了左右两字的联系。国斌将它放大至74X69mm并翻转成阳文,从中提取出一种与石开的印风异曲同工的形式语言。他更将这类印章上的大圆点尝试运用于其它作品的创作中,充分发挥点的变化、聚敛、平衡的形式功能。即使是国斌稍事放大的东汉魏晋凿印之类的临摹之作,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他对凿印所特有的形式语言的提炼和强化。他从北朝官印中提取出一种与王镛的印风相通的线条语言,而他在一些较小的作品中兼用凿印线条、吴让之线条和汉铸印空间处理方式,又提炼出与刘一闻的印风暗合的形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这种形式实验中,国斌对篆刻线条的力度、厚度、容变度、节奏感及其组成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对印面空间的分合聚散、升降飞扬、虚实轻重、正侧纵横、平衡动静诸多变化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对整体大效果的强化与局部的细节刻划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把握,都获得了显著的演化。当他充满***地运用这丰富的形式语言进行艺术创作时,我们便不会奇怪他何以能『徒然』搞出这样一批令人感动的佳作了。我们很难说国斌究竟形成了或正在试图形成怎样的一种印风。事实上,他本来就无意要形成某种印风〔因为,特定的印风往往是与特定的意蕴表现倾向性相联系的,而从学科的、专业的角度看,定型的印风会削弱和妨碍对形式语言的各种可能性的积极探寻〕。正是因为对形式语言的不停息的、大跨度的积极探寻,国斌的篆刻作品才得以在现今高手林立的夹缝中凸现出来,显示出他的优势。国斌此刻在干什么?他对小生谈过如下一段话,颇发人深省「对于篆刻,我要有针对性工作,虽然个人能力有限,但再也不能自己先画地为牢,必须不断反思、实验、对比、找寻,最终超越。因为篆刻作为艺术本位已是一种事实,毋用讳言,篆刻一直都没有得到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种类相比所应有的文化地位也是事实。就美术史论而言,几乎没有论及这个古老的题目,就算近年汇编的60卷《中国美术全集》,虽然开列书法篆刻编 〔7卷〕,但仅用一卷「玺印篆刻」来概括其有几千年历史的艺术形象显得既苍白又尴尬。当人们把篆刻与书法并置时,实际上是把篆刻当作书法的一部分。篆刻的这种景况,决定了要与其它艺术种类相比,在当代中国面临着双重任务,它除了要与其它艺术种类一道应追求自己的当代品格之外,它还有『补课』任务,即获得自身的文化定位。因此篆刻必需以独特的艺术眼光来梳理自己的同时,也要开拓视野,用丰富想象力去展示未来,唯有如此,才能与其它艺术种类在同一个起点上“参与当代人类的艺术的进程”。+ y- I! b' w; f' C+ o' f4 P& D
      由此可以相信,他会不断践行自己的观念,继续探求篆刻艺术的形式语言,实现新一轮转换。我们期待着国斌的篆刻作品将会不断以新的面貌展现于我们的面前。" T$ j0 t! a4 m# i!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對于陳國斌先生篆刻藝術之評價:; k$ v, P, {+ ?$ L
陳國斌接續的是林風眠的理想。在傳統方面,美學上取其高華,技法上窮其所有可能,但最終歸結的面目又是非常現代的。這實際上是在尋找一種經典性的中國現代藝術的訴說方式,就傳統藝術種類來說,老陳是現有最成功的一位。' D& F* V, S% h% [8 G+ [# ?- z' m0 E
老陳的價值将在以後的幾十年間被逐漸認識到。他打開了一扇門。
4 B4 F) E9 j! k5 V- o

& O. O2 [9 }" b" W/ u7 {$ {[ 本帖最后由 贶齋周斯澄 于 2007-6-29 17: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高手對于陳國斌先生篆刻藝術之評價:* ]* N6 ^5 u; G/ J( a. w
陳國斌的印,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磅礴,先聲奪人,至于印文的解讀倒成了其次.

  h! t. o, U/ L9 N' r他的印疏密相宜,刻劃磨削不拘成法,于古封泥和古陶戳獲益良多.
- H- j: X% Q: F9 ?6 l封泥和古陶印由于年代久遠,斑駁渙散,形成了一種自然而然,使人無法抗拒的形式美,這些在陳先生的印作中都有充分的展示.9 }$ A. N+ S, x3 d9 p6 b#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開先生評說當代印家二十人之 [陳國斌] 5 v. A, u, S2 `2 Y1 q5 k% C# U! V

0 E% S6 i; E* ?. P    精微能放,神奇魔幻,直将“牌理”攪亂。
- k# `" X, M7 G4 h; \) j   $ E, B/ f  V+ v. k& d' X9 o( ?  ]' t
    陳國斌的印章頗有前衛景象,但他在古印裏下過大功夫。用刀極精緻
- X# @' f- v/ D* Y7 L% N. x. v6 g又極粗放。9 A  J1 D  m  U) |; b
     ]* S) q  D  M4 p7 Z/ V
    他原創多于摹仿,因此不是人人都懂,待你有點懂了,就會崇拜、就
4 n% x8 ~. e# ^) ]8 G/ @會叩頭,但你不好也學着擺弄。9 b0 P" S0 r9 U0 P1 P
   
6 F+ `1 \7 A* |6 Y" l+ w   陳國斌的篆法不成體例,也許他根本就不屑于成體例。總之,不能用7 {7 y8 [& W: H& _
既有的審美标準來審視,對陳國斌,傳統要網開一面
- d0 F4 L1 c9 W% F% t- Q3 V
. u( k- u9 Z2 E3 Q2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陳先生的印章,很注重畫意的營造,頗具西方抽象畫的意味,在構成上也是用心良苦的,用刀變幻莫測,線條呈現出極爲豐富的變化。我覺得他的意義和價值對中國篆刻來說,主要是觀念上的,“印原來也可以這麽刻”。簡單的貶損和不切合實際的追捧都是沒有意思的。隻有多了解一些他本人的藝術道路和藝術思想,才可以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 c# x2 ^9 r0 X' f
                                  ——《中國篆刻網〖篆刻批評〗版主老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期澄先生!也发一篇自己为陈先生写的文章,是文即将在《青少年书法报》发表。
( x. r) ~" y1 ?! J, ~. u
引领与超越   当代篆刻家十四人谈   陈国斌$ }8 T  d" O' v( b+ D
$ S. i5 J! ]! i" ^  ~" F( G

) q; S2 u2 V- K9 v; f
6 }" z8 H3 l" G, F/ |
放胆斧得一庐新
. @0 V! }- |' g  h

  ^/ b0 z. Q1 w0 L3 B: E! L柳青凯/文
陈国斌是广西现象的缔造者,细柳营曾经在书坛旋起的图新浪潮,搅乱了我们的书坛,陈国斌和他的学生们实现了书印速成的可能,让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映入人们的视野,也确立了他在印坛的特殊地位。
$ ]0 a7 H5 t' e0 I( c& Q“创新”赋予当代印坛的使命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一味食古只是死路一条。为了“创新”的使命,印人们极尽所能都想成为历史的功臣。然而“创新”是要付出代价的,面目愈新,旧的东西就愈少,脱离了传统,新的没有来路,当然也不会成功,所以人们总是不敢丢掉传统,新与旧的矛盾中,许数人在“创新”面前徘徊不定。在如何才是“创新”的背景下,陈国斌是“创新”的勇敢践行者,通过过人的胆略,他成功了。
" Q/ i% j7 ~- M+ c# {' N3 D9 ?陈国斌的“创新”是疯狂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让自己远离大同的视野,他把手中的刻刀换成了斧头或是一把铁铲,为了痛快,他把创作的过程当成一场拼杀,雷鸣电闪、刀光剑影,一场恶斗下来,印面已是伤痕累累,那把斧子制造出锋锐之后也钝了。大刀阔斧之后,陈国斌留下他苦心经营的效果,锋与钝、粗与细、破碎与碰撞、大疏与大密,通过激烈的矛盾,为我们带来了超级震憾的魔力。然而单凭拼杀的面目依然是不能成功的。篆刻创作必定要依附于篆书,没有古典的支持,篆刻将不是篆刻。陈国斌必须还要让自己的作品营造出古意,就算做不到形式上的古也要表现出气息上的古。陈国斌巧妙地依托了类似原始图腾和道教画符的诡异,来掩饰创造激越时留下的篆法上的不足,凭借怪诞与迷离制造出的原始意象,印面竟也古了起来。远离秦汉和明清,仅仅留存古玺或是陶文的影子,凭借标新立异的胆略和突破传统的勇气,陈国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加速了篆刻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跳跃的进程。
- L2 }* t" D+ @) F, U* H% v有人批评说“陈国斌的篆刻缺乏篆书的依托,没有书法根基,无疑是最大的失败。”但笔者却清醒地知道,陈的篆书决非一般的好。他在几年前出版的《五体临摹实录》VCD中做的秦诏版的临摹,所表现出的对篆书独到的解析与重组,实在让笔者难忘。如果陈国斌本分地刻印,我想效果一定不会很差,然面那肯定是唯新的他所不屑的。
" P$ N% Q: I5 N  S6 t6 T3 @也许说陈国斌篆刻更多的是受西方现代审美意识的影响,我们不知他对此作何回答,但我们却要对他的创新给予赞赏,他的超越意识给我们带来的是另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而我们的创新过程正需要这种思维。虽然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浮躁不允许这种思潮的泛滥,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固有的清醒和理智,我们的时代仍然需要一个激进的跳跃。
# K* N" Z: s8 g! U+ ]( k; `# C严格地讲,陈国斌的创作成功的几率不高,就算他精选后的作品,能让人理解的也不会超过半数,这也许就是创新的代价。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成功,做为潮流的异端,时代因之为他的开拓而喝彩,陈国斌引领的图新风暴,依然旋转在创新的最前沿。
7 Q- L' G0 E: {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6-29 19:35 编辑 ]
陈国斌1.jpg
陈国斌2.jpg
陈国斌3.jpg
陈国斌4.jpg
陈国斌5.jpg
陈国斌6.jpg
陈国斌7.jpg
陈国斌8.jpg
陈国斌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9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出搂主兄,对陈老师如此喜爱,竟以“超级粉丝”称谓。但从兄的一些言论中,感到还未真正充分认识到陈老师的学术思想。不知兄听过陈老师的课或与之私下交谈过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9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显摆一下——布衣遇陈老师交谈......

形象不好,凑合着看吧~em4 em8' q5 e) E# j3 @: d
- Y. ~+ P3 D' S9 f8 z1 C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29 19:30 编辑 ]
20070508_8a01ab63604bd909c390hDopkS9vJsy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9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两张——陈老师与同学们彻夜长谈——都已经是凌晨了——有同学开玩笑地说:把同学全都叫起来开始上课——陈老师这才想起时间的问题——em4 em22
$ w) v5 a& q. y, F
" _, E) K' U1 w: ~1 S- l[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29 19:52 编辑 ]
_MG_6706_1133165038.jpg
_MG_6699_1133164894.jpg
_MG_6726_11331650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9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布衣pk小布什em14 em14 em11
20070629_257d5e235db7a9da0c6asKgqiQ8DHk63.jpg
71436a9a71320a512ba25bcbc4ea326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