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777|回复: 21

[原创] 当年我有“精神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当年我有“精神病”
) Z* Q. E2 J. v陈仲明
: t: c; T+ w" E4 m' O( F  S
3 I- s  N3 L$ D6 w平生第一次到扬州,缘自“文革”时期的串联。那时我才十四岁,属于“老三届”中的小巴子——稚气未脱的红卫兵,一年以后我当了稚气未脱的逍遥派。: r3 U3 H4 \) Y% K* d! M

7 L' m/ A0 Z6 v3 q) e2 [# \" N第二次到扬州,是借辆破自行车,到扬州旧书店买书。那时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自行车,要买新自行车,必须要有特许的“票”,报纸上美丽的语言说,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但我们这些主人是绝无拥有票的福分的。拥有许多“国家主人”享受不到的福利和特权的偏偏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公仆”,此“公仆”就是主人的“仆人”。此特色,老百姓都心知肚明。主人无优待而仆人风光无限,这是我们这个国家“实事求是”的特色。 我1974年从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以后,在中学做音乐老师,百无聊赖,常常骑车百里去扬州买书。骑车来回200里,虽然疲倦,可买到好书的兴奋却驱走了200里骑车的疲劳。( `, P3 R* J: |
+ g+ l9 a8 J6 r9 |. f: ?4 n
第三次到扬州,就是去扬州参加文艺汇演。我被县里抽调到文艺宣传队,在乐队负责手风琴伴奏,当时我所在的县属于扬州专区,因此每年的文艺汇演的地点非扬州莫属。“文革”时交通不便,扬州在县城人的眼里,就属于大城市,所以那些来自县城的“文艺战士”,喜欢逛商场,虽然囊中羞涩,但逛百货店却是兴致勃勃的。我喜欢逛书店,喜欢独行。在扬州书店买到几本碑帖以后,形影只单地来到平山堂追寻古人踪迹,那时平山堂一片凋敝萧索。行走累了,坐在平山堂的石栏上,翻阅刚买的古人碑帖,那种别有的一番滋味的感觉,是他人体会不到的。* V+ ]# M+ C5 m6 W+ \" B6 B

4 \. g+ [" X9 ^; M8 X喜欢读书的人,别人往往以为是“怪”,甚至误认为是“精神病”。
. m" e& G1 c( D3 m1 R2 G青年时代的我,沉默寡语,不苟言笑。新四军东进,于1940年由陈毅指挥了震惊全国的黄桥决战。黄桥位于泰兴县东半部的黄桥镇,1980年县里抽调人员,庆祝黄桥决战40周年。其中一个节目是大合唱《黄桥烧饼歌》,合唱指挥是当地文化馆的同志,他未经过专业的指挥训练,指挥的效果可以想见。而合唱的和谐与成功,关键在于指挥。指挥合唱是我的擅长,我指挥过万人大合唱,当然这种万人大合唱,是“文革”的产物。看见他们演唱的缺点和指挥的不到位,作为艺术人,真为他们着急,很想上台纠正。要是我在排练时上去稍作合唱的指点,会有效地激发合唱队员的***,他们的演唱效果也会有明显的进步。可是我知道,我的登台指导,会使那位未经正规训练的指挥尴尬甚至熄火。因此,我只顾自己埋头手风琴伴奏,不管台上指挥的他人事了。宣传队的周末,别人在旅馆打牌,我埋头抄录《辞海》历史卷词条。那时的黄桥旅馆在逼仄的小巷里,走进幽深的青石铺就的小巷,就是老式的几进青砖瓦屋。清晨,我带着一本《古文观止》到黄桥公园读书,自己一面在公园悠然地走着,一面目中无人的轻声读书。' j% b5 \$ }9 ]. I
6 N# R" ]: o2 d( x& p7 N! |
在文艺宣传队里,拉手风琴和读中国的古书,每天我都在做着这两件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实西方的乐器,中国的古书,都是文化,一个是东,一个是西,异质相融,在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构成中是可以互为融化的。后来我到南京,才知道当时文艺宣传队许多人, 背后都说我的“精神”有问题。数年后,有一位直率的老乡,一次在南京街头偶遇,互相问起近况。) Y$ b+ r$ A) b
他说:你现在干吗?+ D0 R) r: |$ F$ v. z5 _
我说:我在大学教书啊。, q6 ~- U; q1 e4 s
他顿时睁大眼睛,惊讶地说:你在大学教书,不会吧?' H1 S: n+ N0 T; d# v
我说:是啊,怎么了?
% g! M  z- M8 _9 l: }: u' d  H他还是疑窦未解:你的病好了?; j0 N, \, V* ~" h1 \7 M& K9 d
我说:我的病?什么病?
( R3 X8 c- U: M他也不加掩饰地说:你的精神病啊!; D* |" U9 ]+ M( V% u$ g# y
轮到我惊诧了:我有精神病?我什么时候有精神病了?哪通哪呀?3 p+ }2 [( [- q; E* Y
那位老乡说:当时人们在背后议论,都说你是精神有毛病的人。
$ s: B( `& G; ?% l" `. y3 ?% _现在回想,那些人当时看我的眼光是有些异样。哦。原来我在他们眼里是一个“精神病人”。
( S/ _* n9 e9 \3 l* M是否我的沉默寡语,是否我的默然抄书,是否我清晨一人去公园读书,是否我在读书时嘴里发出“之乎也者”之音,使他们认为我是“精神病患者”?- f) _  a$ r9 b7 @8 W1 D

0 `; r# @  \1 t( c, j1 O9 o* o其实,搞艺术的人情绪反差和性格的多棱性比较鲜明。我虽然平时沉默寡语,可一旦上台指挥,那种情绪的激亢和具有“蛊惑性”的表情和语调是会使合唱队员的情绪瞬间振奋起来的。我们青年时代的中国,是绝不容许青年人有罗曼蒂克的i爱情故事的,但即使今天,在窗外雨声绵绵、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倾听小提琴曲《梁祝》,我们这些没有发生过罗曼蒂克爱情故事的人,依然会潸然的。这就说明艺术人所具有的艺术细胞和特质。- B8 {6 w% a2 |  ]" t

4 z' B4 @5 B2 I4 B9 K2 X# u- D那次省里为了庆祝黄桥决战40周年,也派了省里的剧团到黄桥慰问演出。作为县文艺宣传队的少有的音乐系毕业的大学生的我,理所当然应该可以分得一张观看演出的票,可是没有。如今想来,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精神有毛病的手风琴演奏者,拿不到观看演出的票,就不足为奇了。5 N( ]2 l8 E! z+ Z+ ~  J6 @* d

  S# A$ a+ Z9 y* i! W1 t5 X1 O# c: y我想,幸亏我考研离开县城,不然,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精神有毛病的青年,那一辈子的前途则是永无指望了。$ P- e2 A9 W1 k

7 H: [$ @( k6 [$ {( _" f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人却成了不正常的人,而正常的社会,正常的人才有可能是正常的人。
( J! l8 S, Z: w- r9 x0 o& @/ V& W7 C1 r3 j+ @5 l5 c
最后一次到扬州,是2001年的秋天。扬州宗教局陈云观先生陪同,到平山堂旧地重游。住持能修法师请我题写平山堂鼓楼和钟楼横匾,我顺便题写了此幅对联。9 Y& g+ O. @5 P' g; N$ j
这幅我为扬州平山堂书写的石刻对联,内容源自清代张祥和撰写的对联。
& i/ t# |1 C7 @+ K/ u3 }$ F+ V石面180cm×40cm   大理石料
! T# X5 k0 K( r9 L
2 w, K0 L) ^3 \                    ' Z9 |( a  d3 s+ X; c# N* X

9 d- Q$ O) J$ l注:下面这张手风琴演奏图片摄于1980年春节。我带领中学生上街文艺演出,无疑是孩子王一个。背后是用青竹结扎的花船,前面有头戴白头巾,嘴贴白胡子装束的老大爷在前面牵引花船,其实老大爷就是初中的男孩儿一个,我也是年轻人一个。转眼间,近30年岁月逝去。当年青年人的我已是两鬓白霜一片了。
, _) Y# v0 e, m9 T3 g2 {) x0 a2 y$ I4 W+ m
[ 本帖最后由 陈仲明 于 2007-8-5 09:47 编辑 ]
手风琴.jpg
发表于 2007-7-2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7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罢先生的文章,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自己在乡下当“诗人”的经历。那时我自命“承诗”,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背诵了近两千首,也学着创作了数百首的旧体诗。
9 |# \: G, Y7 l    在读书、写字之余,我也经常一个人沿着山间小路彳亍而行,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山、看水、看星星、看月亮……兴致起时就背书,灵感来了就吟诗。是自我感觉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2 j  c: c, g& [9 F: e  C    当然,一个人逸出了正常的轨道,在左邻右舍看来,就很有“神经病”的嫌疑。
  }8 t. U3 K# R   是不是“神经病”,不妨粘贴几首旧作看看:
4 {. {# }0 G% ~8 c. w% i- h- _9 Q( J3 P
+ ^  d9 Y' U7 v: j# L- t$ Y. X             四时歌
8 r  M1 E/ {6 y/ W3 C+ F: u
' C; N+ ?. C. c5 w! d- F5 [1 T              春# t; U% V, G' s$ p1 s
              一
4 l8 y1 E8 y. d. D9 |    春花开一路  春水满溪桥
' z0 T  J. ^6 N) S$ ?    雨落乌泥润  风来绿树妖$ C2 p0 V% k" K' `) D- Z
+ R& J) t9 b4 a4 G0 l
              二
) I) G7 E  a, ^4 L. j晶晶日下觅芳菲  弱柳酥黄各自垂
* C7 m" ~1 u8 B7 v树在春娇人欲懒  熏风侧起乱蝶飞
6 D, K7 K1 t; Z6 c& W5 m% T6 z" w
. i! l! i( q5 [6 t" C* S) ~3 m9 d9 J) B. u: }! B. j
              夏8 k; Y0 f# v" r+ U! S
              一
! U, o1 r# E7 G* q    明月两三点  修篁四五竿
' j0 O& l, l8 V8 }. X    悠游如此夜  叩梦有清凉
. e: Z5 D0 b; K9 g7 J9 v1 y- {7 a& J# T  X# Z, K+ @/ G
              二* a5 U( n1 T' w! ?0 E
农家房舍竹篱深  上架瓜藤四向分
6 b  J" g% f9 W4 G$ h; Z绿叶风轻轻过院  小黄花放近黄昏
- m0 V) E% }1 [$ j6 [                    " f# n9 q, w4 g# a1 `% m9 h* n. z7 y
              秋" E) I. l2 x; p4 m
              一
# \# ]5 V( M4 }3 P) a    正是深秋景  独行看翠微
; H& R3 a' |/ j% f: |& l+ J+ h5 ]% @    风寻黄叶落  鸟爱碧云飞
! N" {0 B& ~% k. M# Q1 F# u5 T3 Y5 c
- Q7 L& p- Z8 M/ D* U              二7 N, o7 H5 z$ L' Q3 a" Q
    一树荻花轻  半江秋水明
3 Z# l* X2 k) j# F! A7 ]& C8 B    人行风月下  无语自留心
" M' S1 X  U9 O& a$ R$ ~2 g8 a2 c4 O' ?" j
              三) s# K9 c3 z3 r* `% R) e. v
    舒张拳素手  缓缓似春心
6 f$ t0 ^; O- N/ {    一点清露下  秋思亦无垠3 z2 ^. H7 X$ L- t/ X% m
% o" u6 Y3 e( M+ M8 I. \. K. X1 O( ]
              四& T. M% K9 N/ r. T$ J2 j4 u% Q
晨曦独自立秋江  看柳风中异样长$ W, N) t4 c! s& a6 @- Q' w& c) ?. }# l) e
思绪无端千万缕  一丝一片近朝阳! C+ E9 `4 q+ `7 r

' ?" U/ E6 Z0 ?2 [5 B/ l              五3 {2 F5 k5 R3 J9 X0 l3 h9 G+ i7 V
一树一舟一沙岸  一人一月一中秋' q7 q% f2 h" E, F. P1 M6 J
当随流水悠悠去  却系江边不自由
7 X& o) U5 w8 h' [$ c% N
. [; p- x9 Z: q$ y$ v3 _$ ?             山行8 {$ `  r8 M$ S8 j6 Z  q2 X
    出门随意看  画卷醉心长
/ K+ t) ^+ Q+ m) y3 z/ c    鸟语千山树  风声万壑云# o9 M. [  E" _4 L$ ?4 R. y0 w/ H, N
    幽人临碧水  白鹭涉清江# X" R  S* {! {6 e% i
    惊起复栖落  与之共徜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虫甬 的帖子

拜读。心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了就好,前面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8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9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顶一下!em13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神经病”患者,有时也会有很“幸福”。两年前,不佞患病住院(不是神经病),无以消遣,正好陈国斌先生邮来印花若干,医院中人皆目为“鬼画符”,而不佞视为至宝,乃于病床之上日日欣赏和揣摩,。或许是沉迷其中的时间太长,医护人员和同房病友皆以为我有“病”,前者待我彬彬有礼,后者一言不发,晚间更是溜之大吉,留得不佞独自享受偌大的房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病都好了!!!!!!!!!!!!!!!!!
( q" M9 c) L; G: C4 X! K/ h1 x$ e( P4 o! ~+ S
em2 em2 em2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