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540|回复: 6

临帖摭言(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明末书坛,书风渐入荒率,野逸和流滑横行,为时代洪流裹挟,即使王觉斯亦难免随波逐流。但他的可贵却在于身在其中,却能不囿于其中,以二王之法纠正自己的“粗率”和“野俗”。这种自觉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有相当的难度和高度。这让人不得不服膺其胸怀其眼界。孟津学王,最得其“以欹侧为端凝”之妙。中锋内敛,运笔滞涩浑厚,保留了阁帖浓重的碑意。相比而言,傅山书法在结体、章法、运锋诸多方面都与王铎有相似之处,但阙失技法支撑的他,终难成巨匠。倪云林黄道周和张瑞图书风标新立异,为后代学书人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创新空间。但其强烈的个性风貌局限了其书风的推广和流传。明末董其昌的崛起是一个特例,他对明清书坛的深远影响,除了“官高、寿长、广交游”、“门生故吏极多”和清初皇族的推崇之外,明末清初时代丧乱,流离的生活和沉重的文字禁锢,使非常多的文人弃文从艺,优游于乡野,参禅谈玄,以书画抒写离乱和不遇之痛。而董书的“禅味”和“散淡”巧合的逢迎了这样一种士风。当然董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巨大贡献也是其影响深远的另外一个原因。
    二王书法真迹难寻,我们只能从书风和时代相近的作品那里想象他们的风神。从时代来讲,最接近二王的是王珣的《伯远帖》,无论是整体透露出的风雅和蕴藉,章法上的散淡和疏朗,还是运笔的劲拔和冷峭,熟练的折转,笔锋起落的干净和果断,都极具二王的特点。只是欠缺了王书章法上的欹侧为正真草相间,结体上的外松内紧宽博疏朗,于是少了烂漫无羁的韵味。双钩的各种版本的《兰亭》也有这样明显的缺陷。智永禅师的用笔与二王极近,准确地说是与钩填本的《兰亭》极近。在六十年代的兰亭辩论中,有人提出兰亭系智永伪造的看法(以王右军《临河序》前半部分加上自己的一段话,书成《兰亭》)。就从书写的角度看,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唐代学王的大家很多,但得其十一,便可卓而成家。我写过一段时间的杜牧《张好好诗》,在入笔收笔,结体,大小错落,字形的欹侧,碑味等方面,颇有晋人遗韵。说起碑意,和杜牧有相似处的还有李邕,我常常想,赵孟俯毕生学王,为什么晚年又钟情于李北海,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我揣想,有一个原因是少不了的,那就是同是学王,但在李邕那里,较好的保留了王运笔的骨鲠气和碑意。用李邕的方峭来调和自己的遒媚是再合适不过了。

[ 本帖最后由 种纸山房 于 2007-8-19 13:46 编辑 ]
发表于 2007-8-1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精彩

对明代书法脉络有新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0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独有见地!学习了em1 em1 em2 em2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启发.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