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9670|回复: 42

[热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8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据中央美术学院1月7日发布消息,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将就任中央美院副院长。  徐冰,旅美艺术家,1987年获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的最高奖项“麦克·阿瑟天才奖”;2004年3月,以“9·11”废墟的尘埃为材料所做的作品 《尘埃》 在英国获得了当今世界艺术界最大的奖项——“Are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他的《天书》《地书》等一系列充满创造力的作品,为自己和中国当代艺术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先锋当代艺术碰撞保守体制
  叛逆和正统的碰撞,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央美院就开始了。
  20多年前的中央美院,徐冰刚开始还是一个只懂得画石膏、掌握传统技术的“迂腐学生”,画功扎实,素描被当作范本;后来,据说当年美院的老师对徐冰的转变痛心疾首:一个好孩子又“不务正业”地搞当代艺术去了!
  在海外获得极大的成功之后,徐冰和许多艺术家一样,选择了回归,并且选择了中央美院——既是母校,也是中国最大最“顽固”的艺术传统堡垒之一——来作为平台。
  在就任中央美院副院长还是坊间传闻时,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便直言“现在的美院在纯艺术方面几乎没什么发展”,并表示了改变中国艺术状况的意向:“希望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有益的东西带回来,发挥出应该发挥出的作用。”
  在中央美院正式发布的消息中,美院认为:“徐冰熟悉国际美术发展的潮流并密切关注国内美术发展、美术教育的动态,能够在一定高度上把握美术发展的方向,他的到来将会对我院国际交流与教学、科研创作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已全然不是当年视当代艺术为离经叛道的姿态。
  徐冰此次“海归”执掌中央美院,会对国内的艺术教育带来怎样的冲击,无疑是08年艺术界最令人期待的未知数之一。
  同是海归 轨迹不同
  同是近年来声名显赫的海归艺术家,轨迹却各有不同。
  走传统写实主义路线的陈丹青无法忍受政治、外语等科目和僵死教育制度对学生的桎梏,愤然辞职,离开校园,回归艺术本行;而观念前卫的当代艺术家徐冰则将进入体制,以艺术家的身份执掌学校。
  陈丹青认为,现行的艺术教育“以行政思维代替了教育思维”,荒谬的体制导致了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再无大师出现。由于政治、外语关卡,陈丹青长达4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他多次在各个场合表现对制度戕害人才的愤慨:“对任何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试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谬与侮辱!”
  去年这个时候, 带完最后一届学生, 陈丹青正式告别清华校园和教案,回归艺术“本行”;今年伊始,徐冰带着他的理念,开始了他虽然“个人力量是很有限”但“入世”的努力。中国艺术教育的蹒跚前行,也许就在这一次次进退之间。

徐冰简历
iamge.jpg
 祖籍浙江温岭1955年生于中国重庆,两岁时随父母定居北京。74年高中毕业后去山区农村插队76年开使发表作品和参加展览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81年毕业留该院任教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创作作品“析世鉴天书”,88年在中国美术馆“徐冰版画展”上首次展出,引起国内外文化界广泛关注和讨论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新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工作于纽约。
  曾在: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 、布郎士美术馆 (The Bronx Museum of Art)、 美国艾维母美术馆(Elvehjem Museum of Art)、 北德克达美术馆(North Dakota Museum)、 阿尔班尼大学美术馆(Albany University Museum) 、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Joan Miro Foundation at Mallorca)、 捷克国家博物馆(National Gallery of Prague)、福岗亚洲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2001年在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萨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举办题为《游戏文字:徐冰的当代艺术》大型个人展。2004年在柏林国家东亚艺术博物馆(Berlin National East Asian Art Museum)举办大型回顾展《徐冰在柏林》。
  也曾被邀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伦敦V & A 美术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 、西班牙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National Center de Arte Reina Sofia)、CAAM现代美术馆(Centro Atlantico de Arte Moderno Museum, LasPalmas, Spain) 、美国维克纳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 皇后美术馆 (Queens Museum of Art) 、纽约P.S.I 美术馆、加拿大国家博物馆(The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新南威而斯美术馆(Museum of New South Wales)、日本森美术馆、ICC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昆士兰美术馆(Queensland Art Gallery)、芬兰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Kiasma)、芬兰Pori美术馆等美术馆举办的重要艺术展,被邀参加45届和51届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南非约汉内斯堡双年展、土尔其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光州双年展、台北双年展、福岗叁年展、昆士兰叁年展、广州叁年展等国际展。
  在艺术史著作中的记录有美国97年版世界艺术史教科书:《过去的艺术和现在的艺术》 (Art Past - Art Present)(Prentice Hall, Abrams 出版社)。 2001年作品编入美国权威艺术教科书 《古今艺术》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麦克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 的《20世纪的中国艺术和艺术家》(加州大学出版社)、 克劳斯奎克(Craig Clunas) 的《牛津艺术史:中国艺术》 (牛津大学出版社)、简弗文(Jane Farver)《国际观念艺术的原起点》(皇后艺术博物馆出版)、《对话中的艺术世界—全球艺术2000年》 (路德维希博物馆出版)世界各地六所出版社将徐冰的艺术编入中学及高中艺术教科书。2006年美国出版有关徐冰艺术的学术论文集《持续性/转型—以文字为图像:徐冰的艺术》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Award)。2003年,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十四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 2004年获得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Artes Mundi),获得纽约市教育局和高中教育艺术委员会颁发的第96届青年之友奖。被《Mangazine 名牌》杂志评为中国年度“十大精英男性”。被《美国艺术》杂志评为15名国际艺术界年度最受注目人物之一(2004 People in Review)。
  2006年在美国卫斯理学院,戴威斯美术馆个人展上的装置《佩塞芬尼的两姐妹》获得国际艺评家协会(AICA) “2005至2006年度新英格兰地区最佳装置或单件作品奖“,受建筑师贝律名先生之托为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幕举办个展,制作《背后的故事:3》入选第六届韩国光洲双年展,首届新加坡双年展,展出新作《魔毯》。作品《地书:徐冰工作室》在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展出。 堪萨斯Spencer美术馆举办《从〈天书〉到〈地书〉:徐冰“书”系列作品》回顾展。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关徐冰艺术的学术论文集《持续性/转型—以文字为图像: 徐冰的艺术》。巫鸿教授专著《徐冰:烟草计划》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 以中国书法为基本元素的平面作品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新作《地书》以新媒体互动方式在纽约MoMA展出。由于“对文字、 语言和书籍溶智的使用,对版画与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间的对话和沟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全美版画家协会授予徐冰“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

[ 本帖最后由 朝花夕拾 于 2008-2-18 13:52 编辑 ]
徐冰2005年作 不可抗拒的 纸本水墨.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冰 自由鸟
徐冰 自由鸟.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天书”徐冰今“海归”执掌央美
《天书》.jpg
《天书》局部.jpg
《天书》木刻板.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天书”徐冰今“海归”执掌央美
《方块字英语书法标志》.jpg
《旗帜计划:艺术为人民服务》.jpg
《读风景:袁江画派之后》.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艺术家徐冰利用9.11废墟的尘埃创作的作品得到了在英国举行的“世界艺术奖”(ArtesMundi),成为第一位得到这一殊荣的中国艺术家。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威尔士的第一部长摩根3月28日傍晚在卡迪夫的国家画廊艺术馆颁奖给徐冰,并展出了他的作品。

徐冰从9.11双塔楼废墟附近收集了一些尘埃,洒在博物馆的地上,并在尘埃上写上中文诗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的作品得到了评审员的青睐,在最后10个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了在英国威尔士举行的“世界艺术奖”,并获得了4万英镑奖金。

威尔士举办“世界艺术奖”的目的是希望让威尔士成为支持艺术的先锋。威尔士的第一部长摩根说,“世界艺术奖”提升了威尔士在国际间的艺术地位。

徐冰被形容是一位印刷艺术家和装设艺术家,尤其擅长于表现语言的微妙如何影响到文化差异。

徐冰1955年生在中国重庆,1957年随父母移居北京,现在美国纽约生活和工作。他在1987年获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他的作品曾在美国、西班牙、捷克、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
徐冰9.11尘埃作品获世界艺术大奖.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冰:用汉字颠覆英文


英语Art word

除了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之外,在艺术界还有一个被称为“美国诺贝尔奖”的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在国内,获得过这个大奖的是一个研究“书法”的艺术家,他叫徐冰。他独创的“新英文书法”已经被日本录入了字库,而且在美国,很多餐馆的招牌都是用这种“书法”写的。中国书法能被老外喜欢除了因为有几千年文化底蕴之外,难解其意的陌生化也是原因之一。这种新英文书法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这样的“似曾相识”。 看中国字读英文音 麦克阿瑟奖评选比较侧重人的创造性和对社会的贡献。中国旅美艺术家徐冰获奖和他创造的“新英文书法”有密切的关系。 开始研究“新英文书法”是在1994年。徐冰在1990年去了美国,在新的文化环境里,对文字的持续兴趣正是国际范围内时髦的话题,带有语言实验性质的东西正好和国际上解构哲学讨论的问题吻合。于是在徐冰的创作中自然不自然地就会考虑到这种关系。 新英文书法结合英文的符号和汉字的结构。它的阅读规律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但书写的时候不一定完全遵照这个规律。有时一个字的出现频率太多了,就会有调整,上下结构有时会写成左右结构,“加进了破的成分”。徐冰说,如果一个西方人读下来这些字的意思,同时又了解是怎么写的,会很有意思。
  有人说徐冰是“纽约的启功”,因为他经常用“新英文书法”给人题字。“我是这种字写得最好的,求字的人很多,香港大学出版社的标识就是。题字是属于东方的传统,通过这种方式今天在西方发展了。比如中国餐馆的牌子,以前都是一行中文,一行英文,如果用我的字体,一行就解决问题了。好像有点发明的意思,其实只是字体设计,只不过有点特别和奇怪。”西方人都对书法有兴趣,但是没法真正进入书法的欣赏境界。不认识字就只能当做图画来理解。我通过这种方式把书法艺术真正带到西方去。这个作品是让他们在写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书法,扩展了他们的思维。我来了不是教给你们写字的,是让你们重新反省你们已有的知识。 新英文书法也对中国书法界产生了不小影响。 《书法有法》的作者王晓云就说:“真正碰到的现代书法就是徐冰的。”将书法进入当代的考虑在书法界一直都有,有的把书法引入绘画,加上颜色,或者少字数、抽象和变形等。我觉得都没有找到书法本质的东西。别人说新英文书法有现代性,是因为写字本身革命了。你不在写字上,而在画字上革命是不行的。 麦克阿瑟奖,主要还是看你一个时间段的整体作品。它的权威性在于慎重地涵盖了各个领域,甚至会提前跟踪你的工作,那个主席就在一次聚会上对徐冰说:“我们派了很多人跟踪你。”但作为艺术家的徐冰只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有创造性、有意义,能有实用价值最好。
最“中国”的外形 徐冰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图形文字,还为此举办了“画展”。 当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字游戏”画展时,很多专业的文字工作者都闻声而动,前来参观。“当时很多中国美术馆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学者平时不会去看艺术展,听说有些字搞不懂,就有兴趣了。他们希望能够从中找出认识的字。《天书》对他们有些强迫的症状,太像汉字了。似乎也有内容,和他们的经验很亲切,能刺激到他们。是让他们读的却让他们无法走进,没法认知。就特别不舒服,觉得这辈子没碰见过这么难读的书。” “天书”并不是凭空构造的。首先要考虑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像汉字,但又绝对不是。因为抽空了所有内容,完全没有可读性。但是有极其严格的内在结构规律。于是徐冰在其中自觉运用了很多符号学和视觉的东西,但那时候国人还不知道符号学。 徐冰说:“汉字有很多偏旁部首,水、土、草、山、立刀、电等都是最基本元素,本身是有含义和内容的,比如把“草”字头和“水”或者“山”放在一起,别人就会知道这个字是在谈自然。但是字典上又没有。可是你实际上感觉应该有。实际上它已经给你内容的元素了,可是你又叫不出来它到底是什么字,就很难受。就像见到一个人看他的脸你非常熟悉,就是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他已经存在了,你的脑子里没有名字。刚才的“草”字头,下面再有一个“山”字就是有草的山,就应该这么写。再如加一个立刀旁,和一个“电”字放在一起,你就知道肯定不是谈自然的,是说人造物或工业产品的。只有中国文字可以玩这种东西,有意在你的思维和认识之间加上了时差,有内容你说不出来。”
印刷这些字所用的模子也都是在徐冰手中诞生的。展览前,徐冰用一年多时间刻了2000字。因为要展览,还没有完成就拿出来了。之所以要模版,是因为徐冰要把它做成里外彻底的———真正的书,装订设计、折页方式都完全遵照传统的线装书模式,不管是版本学的人,还是装帧的人,包括印刷专业的人看到了,都会觉得它就是真正的书,每个环节都符合专业要求,所以展览完了我就又回去刻字了。到现在,徐冰刻了4000多个字。因为他觉得4000多字是常用汉字概念。“要做得真像一本书的话,4000多个字的组合频率是正常的,如果只有1000个字,重复太多就不像了。” 《天书》不是最初作品的名字,它原来的名字比较复杂,叫《析世鉴》,副题叫《析世末卷》,好像特别深刻。中国人管特别难懂的书就叫“天书”,大家习惯这样称呼这件作品了,我就这样叫了。有朋友说:“你这个东西像细胞一样,可以繁殖。”在世界各地展览时都很受欢迎,现在就有广告用这种字体。“我还印了很多字帖,很多人来订购。现在有一群这样的爱好者。新英文书法已经在日本做出了字库软件,因为它是文字。而《天书》不是文字,只是像。新英文书法是真正可以理解的文字。在《天书》里我做的是一个字型设计者的工作。” 让汉字恢复动
感徐冰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这么多年的作品差不多一直和字与书有关,还和动物有关,他要用这两类材料来说自己想说的东西。 在《鸟飞了》这个作品中是很多不同的鸟在飞。因为西方文化里的椅子只能是字典上的、照片上的和现实的椅子的比较,字典对“椅子”的解释和真正的“椅子”之间是没有视觉上的相像性的,只是概念的解释。但是中文“鸟”这个字,和真的“鸟”是混在一起的,这是我们文字和思维以及哲学和西方不同的地方。从简体字到繁体字,从楷书到隶书到篆书到象形文字,最后飞走了。 徐冰认为:这是中国书法的延续过程,最远的象形文字的“鸟”就已经很像真的鸟了,从大到小,一群“鸟”字就飞到窗户外边去了。那些字的颜色也比较鲜艳,我很希望它像变魔术一样,就像变魔术一样,就像孙悟空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了。新英文书法的特点就是一般人很平等,他觉得自己很好看,很漂亮,先让他走近来,近来后才发现:原来这么与众不同。(兀鹏辉) 《北京科技报》 2004年10月1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8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

face9 em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冰2005年作 优秀的 纸本水墨
徐冰2005年作 优秀的 纸本水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徐冰:发自纽约布鲁克林
天才徐冰:发自纽约布鲁克林.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海外华人艺术家中,徐冰是和黄永平、蔡国强和谷文达齐名的天王级人物。他的《天书》、《文化动物》、《鬼打墙》等作品曾经强烈地挑战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视觉神经、文化意识和羞耻心。他那禅宗大师般的矛盾意味曾经吸引了包括德里达在内的大哲学家。这次三年展中,他的《鬼打墙》被放置在展厅最醒目的美术馆入口处的大厅,占去整整一面大墙。似乎没有在美国的那次展出那么惊心动魄。他最新做的《野生斑马》同样具有强烈的悖论意味———看上去完全是斑马,结果却是四头白毛驴。这种轻度的虐待不会受到指责。四头白色的斑马-毛驴在美术馆后院的草地上吃草,发呆,不知道它们的明星照已经刊登在报纸和杂志上。记者在三年展筹备期间采访了徐冰。
  诡谲的《天书》
  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最初进美院的时候,你的大部分作品还是乡村的景物,是什么让你突然想到要去做一部《天书》那样的作品?
  徐冰(以下简称“徐”):其实和当时的中国文化热有关系,“文革”以后大家荒芜了很久,都很饥饿,对知识的渴望特别强烈,就拼命地吸纳,然后读各种杂书,我也参加各种文化的讨论,但这种讨论最后给人感觉挺不舒服,挺烦的。
  南:你有一种怀疑?
  徐:一个人长期饥饿以后,有一天你突然吃了很饱以后就会不舒服,我隐隐约约就想做一部自己的书来改变这种感觉。当时对书有一种厌恶,有一种反感。
  南:《天书》的工程是怎么样的?
  徐:我很清楚我必须做得很认真,当你认真和假戏真做到了一个极端的程度,艺术的力量就从这儿开始了,你随便写一些字是不管用的,你必须把你的字很有逻辑地设计出来,然后再刻出来,印出来,最后那种荒诞性就会变得很强。最后那书做得很漂亮,就像圣书一样,这么漂亮,这么郑重其事的书,怎么可能读不出内容?
  南:你造了多少个字?
  徐:造了4000多个字。
  南:都是你自己手工刻的吗?
  徐:都是我自己手工刻的。当时文化热,外边活动特别多了以后,就觉得特别累人,参与多了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因为那种文化讨论都是没有结果的。你在屋子里把房间一锁,每天刻这些字,就觉得脑子还很清楚,挺踏实的。所以我一刻就刻了一年,刻了2000多个字,1988年有机会在美术馆展览,但那时书还没有真正做出来。我这书是要在古籍复制的工厂,完全按照古籍的格式来做的。
  南:一年多刻2000字,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产生过怀疑?
  徐:没有。我刻完了以后,别人就说徐冰你好像很刻苦,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其实刻那些字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展览完了以后,大家讨论这件作品,其实我觉得这件事还没有完呢,我真正要做的书还没做出来呢。所以我回去又刻。4000多个字,是因为我们的书本和报刊里常用的字是4000多个,总而言之所有的设计都是让它尽可能地像汉字。
  南:有关的学术文章好像多达60多篇。
  徐:其实还少算了。开始西方对这件作品的解读是很政治性的。十几年前第一次拿到西方去展览,政治上的解读比较多,有人说这是大字报这种形式在艺术上的一种反应。包括我的这些页号的设计其实都跟画正字差不多,有些西方学者认为让人想起民主选举。这都是他们瞎联系。解释很多,千奇百怪的。有些芝加哥学者查过古代字典,后来发表了论文,说在天书里找到了两个古代民间使用过的字,但没有出现在字典里。文化这事儿就是要谈论出很多东西来。
  南:误读得很厉害?
  徐:误读得很厉害。最后我发现这个作品其实是我特别认真地做了一个什么都没说的事儿,其实它是一个空间,因为它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因为它充满矛盾和荒诞。有些人说它是解构的和反文化的,是因为我把整个文字彻底解构了,对文化有一种不尊重和戏弄的态度,但是它在装置的状态上,又把书放在一个特别受尊重的位置上,进了展厅以后,大家都会屏住呼吸,大家都很安静,因为这里像个祭坛似的。有的西方学者说在这个作品面前有要跪下去的感觉,把文化放在一个很受敬重的位置上,但它本身又是一种戏弄。这里边有很多矛盾的东西。
  南:有没有对哲学感兴趣的人见到这本书以后来跟你探讨?
  徐:太多了。为什么这部作品在西方有那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触碰的问题和西方当代哲学讨论的主要课题是吻合的,上个世纪现代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语言问题和误读问题,符号表达和语言表达之间的错位的问题,这是一个特别主要的问题,主要的几个哲学家都是在谈这个事儿。那时我对西方当代哲学根本不了解,没读过维特根斯坦和德里达,但后来在西方很多理论家讨论这件作品时都提到德里达,还有福柯。他们觉得是一个很直接的解释,套用起来很方便。后来纽约州州属的阿尔伯尼公共图书馆做了一个叫“书的结束”的展览。4年以前的事。他们还安排我和德里达各做了一场讲演。我谈我的作品。德里达看了我的作品,很喜欢,那些蚕在包裹计算机的作品,他跟我要了材料,说希望将来能在他的书里谈论我的作品。我对他说,很多人谈论我的作品都会用你的理论,其实那时我还没有读过你的书,如果我当时读了也许我就不会做这些作品了。
  ●后来你读过他的作品吗?
  徐:也没有太读过,只是大概有一个了解。
  南:你担心读了他的作品会消解你的力量,破坏你的原创性吗?
  徐:总的来说,我觉得西方当代哲学理论太绕了,太复杂,其实事情本身很简单,但是他们搞得太复杂了,我很反感这样的文化游戏。但好像必须有一部分人去做这些事。我后来还是读禅宗方面的书比较多,因为禅宗比较适合中国人的思维,而且确实比较管用。日本铃木大拙的书我特别喜欢,尤其是那本很薄的《禅学入门》,出门时我都会带上。他把这些问题谈得很清楚了,这就够了。很多大哲学家绕来绕去最后都会绕到禅宗这儿。其实我要是早读这本书,我后来就不会那么累了。因为禅所说的东西就是我想说又说不清楚的东西。
  南:《天书》最初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它的规模是怎样的?
  徐:当时是两个月之内在美术馆展览了两次,第一次是我个人的展览,悬挂在那儿,墙上也是满的,地上是我试制的一些书。当时我是想做一个文字的空间,给人一种压迫感。有人说进了展厅以后,呆时间长了以后会有紧张感,因为刚一进去,他会以为这些字是错的,但时间长了,当他发现到处都是错字的时候,这时他就会有一种倒错感,他会对自己有一种怀疑。
  摄魂的鬼打墙
  南:“鬼打墙”这件作品是不是有现成品的味道?你利用了长城?
  徐:我觉得任何一件物体都可以作为版画的转印的媒材。室外的痕迹转换到纸上以后,再进入美术馆,在视觉上是一种很强的东西。我发现这种纪录手段和流行的影像不一样,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曾经接触过原物件。就像人和人之间交流的那种直接感———握手,拥抱,或者接吻。拓片的力量在这儿,它曾经实实在在接触过那个东西,然后揭下来了。其他的材料都像影子一样。
  南:你选择那段长城有什么用意吗?
  徐:那段长城是戚继光盖的,比较紧凑,是长城里最好的一段,当时也走访了一些长城学专家,它的建筑价值、战术价值和美学价值都是最好的。
  南:这件作品的命名很有意思。“鬼打墙”在中国民间是指一个人深夜在荒郊野外走了半天死活走不出去,直到天亮才找到回家的路。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暗喻在里边?
  徐:当时《天书》成了批判的焦点,《光明日报》和《文艺报》都有一些文章,有人觉得《天书》是新潮美术的错误的集大成者,他们说像《天书》这样的作品属于鬼打墙的艺术,这是他们给的一个词儿,认为艺术家的思维是有问题的,是转不出来的。我当时去长城,是因为当时文化界挺无聊的,知识分子也挺沉默的。正好我也有时间,就带着学生还有农民就上去了,在山上弄了好长时间。那时有人来来回回的,就带来那些报纸,我才看到其中有说《天书》是鬼打墙的艺术。后来我觉得“鬼打墙”这个词儿挺有哲理,而且对这个新的作品挺合适,就用了这个名字。
  南:“鬼打墙”我们没看到原件,但单看图片,就已经有一种摄魂的力量。在美国展出的时候,好像是挂在一个很高的空间里。你自己面对它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徐:挂上去以后我觉得压迫感和力量特别强。因为室外的东西进了室内以后对人有一种驱赶的感觉,有一种霸道的感觉。你在山上感觉不到,但原大的东西到了室内以后,就特别给人一种压迫感。视觉效果很强。
  中文笔画写英文
  南:在你的视野之内的艺术家中,对你震动比较大的是哪几个?
  徐:总的来说我对现代艺术挺失望的,因为我觉得真的很难找到有意思的作品。以前我要花很多时间看美术馆看展览,最后我发现其实挺无聊的,很难看到有意思的作品。我现在做的工作也不在于这些展览上,虽然这些展览我也在做,但我的兴趣都是在我的作品延伸出去的一些东西上,我觉得这些东西特别有意思。
  南:是些什么东西?
  徐:比如说“新英文书法”,世界上已经有三十多个地方做过这个教室,最后出现的一些现象挺有意思的。
  南:是一种什么形式的书法?
  徐:就是我设计的一种字,这种字看上去像中文,但其实是英文的。它愣把两个没有关系的东西给硬凑到一起,表里不一,表面上是中文,其实里头又是英文,你带着现有的概念——这是中文,这是英文——但你在我这东西面前就不灵了。你现有的概念受到了挑战。所以他们说我的东西总是对知识分子具有挑战性,它让知识分子不舒服,其实一个文盲看了没事儿,没关系,但越是有文化的人越是不舒服,他看这书死活看不懂。有些学校向我订购这些书,给学生开课,他们开设了一个新的课程,让学生写书法,他们觉得这种书法可以让学生接触另外一种文化。现在逐渐形成一个圈子,写这种字。他们说徐冰这种东西像细胞一样,它不像展厅里的一个装置,——其实那种东西我觉得挺无聊的,什么艺术啊,装置啊,弄得大家不懂——其实真正有意思的作品,要在人的心中发生作用,要渗透进社会。
  南:“新英文书法”不可能像你希望的一样成为通用的文字吧?
  徐:这是不可能的。但这东西会成为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儿童,对退休的人,其实是找到了一种方式去体味中国的书法。他在写自己的文化,但又是在写中国的文化。其实西方人一直对中国书法特别有兴趣,但他一直不能真正进入,是因为他还是照葫芦画瓢,不是在写他自己的字。现在他是在写自己的文字了,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惊喜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