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6-1-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31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3-2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强行提臀 于 2008-3-28 17:56 发表
! a8 t2 J) U, n( x& L [) e: T. M- [ d3 Z# ?9 V3 D2 j+ ^. h2 e; C
* i N6 {( p$ `1 G
这个笔画如何写?可以从许多途径来推测!,^*h`vm(p}
$ h* L1 d8 t, M2 p4 j
/ _% E& B- P2 V) y; y) g7 a: V其中之一,就是颜体的常规行笔方式入手。这个在小朋友的毛笔范本中都能找到。
- g0 ^! o! o# h5 e! X
: W0 A5 F, ?, {.orgd XF}a
1 a- o# ~( K( Z% }A,并非颜体的任何笔画都是完美的,值得效仿的;
# A4 w4 R, N/ a8 F% lB.对这个竖钩的特殊形态,应结合本字的特征予以讨论;书法网 | 书艺公社 | 交流论坛8`4B0as;p:Y
) Q! ~, _( Z) N" [5 EC,这个笔画的形态,可以通过多种行笔方式获得。
8 F6 v. B* R7 U* t4 O/ H+ I$ D! h' J6 Z* F0 X
呵呵是不是兄台对于研究的问题都这样概而论之呢?
5 U" ^, i7 P5 k2 y6 ^这算走马观花呢?还是在推脱问题呢?
# j, {4 e P, H! s+ ~/ N0 |$ o是不是研究书法就这样搞几个表象的模糊的问题就算研究过了呢?$ N' Z/ Q. x+ }! k J2 w
然后就敢下如上几个模糊的定语而去大谈特谈创新和突破了呢?" N: W a9 r$ G( u7 Y* [
这一笔是颜真卿的精华所在,我敢说搞不懂这个问题就是没有真正的领会到颜的奥义!$ i. w' s' G( a3 h& @3 k
* d' Z* q: m0 [" j% ~% t1 N
对于治学者来说只玩虚的恐怕不行吧。
1 z8 r/ s6 z. C8 q9 p/ s# b2 \, N V6 ?+ s- u1 [; n/ V
第一:颜的《告身帖》是颜晚期的作品,用他早期的笔法根本就是两个境界,更不能说用常规的行笔方式入手就能写出来。而且现在所有的毛笔范本中的勾线式笔法根本就是低级和误导的。& U1 x: c' X7 g& r. \- J
3 l/ f( P; i. T第二:关于“完美不完美”的定义,你只是在以想当然的方式推论问题。没有寻根问源,以这样的方式来研究书法,只会在领会不到的问题面前找借口回避。这也是当今书坛轻浮不扎实的根源。在连基本问题都没弄懂的情况下,还谈什么突破?连传统都没搞明白又谈什么创新?6 @: H0 J( N; w# k
“知与行,先行而后知也。行先于知,其知必实;知先于行,其行必踬。”研究书法不是靠读几篇貌似哲理的推论就可以狂行以驳的。须知灰色的理论到处都有。
1 ^ @: r" p" o5 j
0 s# `( e1 f3 ^( t: B1 `0 ?第三:这个这个笔画的形态,当然可以通过多种行笔方式获得。难道描出来的也算吗?但这种形态的笔势和神采却只有这一种方式。再者人同为之人,但有庸俗和崇高之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