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734|回复: 28

说点想说的(冷眼看贵州书坛)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饱含***地写完了“说点儿想说的(冷眼看贵州书坛)”之后,发在联盟里,引起了众方家同道及各位师友的广泛关注,很大层面上得到了各位同道的认可,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事儿不说不清、理不争不明,于我本人也是大有裨益的。基于此,便萌生了写下“说点儿想说的(冷眼看贵州书坛)之二”的想法,相对来说,这次所写较之上次的东西,要陌生些,说起来生硬、不得要领的地方自然会多些,但我想,我们的联盟既然是一个交流、展示与学习的平台,弄些不成熟的东西让大家指导下也无可厚非,遂唠叨如下:
   一、书法人为艺与为生为人的尴尬
   写字的弟兄们经常叩问:我们写字,花钱、花时间、花精力,那么卖命的干,这都是为啥呀?终极目的是什么?修身养性、陶情冶性?自娱自乐、打发时间?参展获奖、拿本证书?肩负使命、传承文明?展销作品、赚点儿零花?还是觉得人生在世,总得通过某种载体实现人生价值呢?或许我们在写字之初,并没有去考虑这些东西,只是在写字的过程中、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才会想到一些,比如说,喜欢玩这东西的大多是大男人,得娶妻生子、养家糊口,柴米油盐、细细碎碎都得去张罗,只顾自个儿修身养性去了,这老婆孩子谁养呀(这也是奖金高的展赛参与人数众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的心理有七个层次的需要,其中最高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使不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总得学学霍元甲要立志争个津门第一,才不枉来人世走这一遭嘛!所以,我想写字的两个目的:一是挣钱,二是实现自我;换句话说:为了名利(两种说法只不过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罢了)。
    从目前我省的状况来看,能长期、经常性的把字换成钱的有几个?能专业地靠卖字画为生并且生活得还不错的有几人?老婆要什么?要饭吃、要衣穿、要化妆品、要虚荣;孩子要什么?要奶粉、要尿不湿、要零食、要上学、要交友。男人,家庭主要劳动力、顶梁柱,如果写字卖不出钱,养不了家、糊不了口,那写字岂不变成了懦弱无能、玩物丧志吗?正因为这些原因,才出现了我省的书法爱好者群体的相对共性:拥有一份稳定工作、有固定收入,以工作为主、写字为辅,写字出于爱好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写字的目的以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为主,能入个展、赚点儿钱自然是好事,万一挣不了,这日子也能撑下去,既然爱了,即使艰难险阻、即使荆棘丛生、即使一贫如洗,也要与她生死与共、海枯石烂、地老天荒!
    玩书法的人还得做好一种思想准备:与“狼”共舞。玩书法的人大多在一个较小的人际圈子里是没有知音、没有读者的,所以书法人注定了与孤独为伍、与寂寞为伴;甚至,与清贫长相厮守。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还算幸运的,更有甚者,还得受到周围人的冷落和嘲讽,那些“很现实”的人会说你:疯人一个!
    二、实践与理论、字内与字外
    近年来,我省书法水平提高很快,成绩喜人,这该归功于各种展赛和网络,让全国、全省的书法人走得更近了,心靠得更拢了,涌现出了一批参展能力很强的年轻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书法理论研究上,这新兴的一代里几乎是一片空白。老一代的有姜澄清、戴明贤等,而目前呈现出来的状况就是出现了断层、后继无人的焦人局面。或许有人会说,只要能把字写好,还要研究什么理论呀?“理论来源于实践,不实践哪来的理论呀?”这话乍听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来,却有很多问题,这使我想到了语言与语法,语言诞生之初,人们是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说话特点、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结构特点,而根本不存在语法,而语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远远滞后于语言的诞生的,那么,语法这门学科的出现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想它最起码的一个作用就是加快了语言发展的步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果以这门学科的出现为分水岭的话,之前与之后语言的发展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要意义(相辅相成的关系)!书法亦然,文字出现之初,也是没有“法”的,“法”是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弄出来的,那这种“法”的出现是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呢?几千年发展的成果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研究理论,研究书法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理论研究得越深透、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越高妙,你的书法水平自然就越高。但或许有人会说:我不研究理论不是照样把字写得很好了吗?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好”的定义是什么?中书协办的展我不是已经入了展,甚至获了奖了吗?在书法类报刊上我不是也发表大作了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证书我不是拿到手了吗?走在大街上不是有人称呼我为XX书法家了吗?难道这还不算好吗?是的,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你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入展获奖只代表你与跟你同时投稿的落选的人厉害或是运气比他们好,但是,与你一起比的人又是什么水平呢?如果把你们这些入展和获奖的作品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大浪淘沙一下,还会有你们的踪影吗?如果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襄阳在世出来品评你们的大作的话,他们会赞不绝口吗?另外,如果你否定理论研究的话,那你难道是一点理论都不懂然后就能把字写成这样的吗?
   “字外功夫”历来为古代书家所重视,并且,在书法上卓有建树的书法家大多是学问家、思想家,正因为他们在文学、音律、绘画等方面的博识,将那些学问、手法、思维方式、创作灵感等嫁接于书法创作之中,才出现了那么多的经典名作。我省近些年加入中书协的会员不少,但却很难看到这些同道们在加入中书协的同时,也加入其他的协会或是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这是“字外功夫”加强得不够的表现。
    三、学古与学今
    学古与学今一直是学书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一直在抉择着和实践着的课题,然而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学时人书者众多。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究竟能从学时人中得到哪些“实惠”?我们该不该提倡学今人书呢?学今人书有什么弊端?这部分作者未来的路在何方?
   (一)学时人书者众成因
    学习古人、学习传统这个问题一直是所有书道同仁都提倡的,也一直实践着的。而学时人书,也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在古代,这种现象就普遍存在,古代一些书论家对学习时人的做法亦多贬抑,然而,那为什么学习时人(流行)的风气却像反腐倡廉一样屡禁不止呢?我想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作品大多为古代经典,不管是用笔的使转顿挫、结字的疏密揖让,还是整体的分行布白,都极尽精妙之能事,把一种优秀的东西发挥到极致,这也是为什么经典的东西总能让我们百看不厌或是随着自己欣赏能力的提高而越看越好的原因,对于初学者或者是悟性一般的人来说,要想从这些经典作品里短时间内汲取许多养分,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面对时人的东西时,情形却大不一样,学着很容易上手。
    1、距离我们很近。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不论是书写工具还是思维方式都距离我们很近,对于他们作品中的一些元素(从作品效果推测其所用书写工具、思想状况、着力点等)比较容易理解和仿效。
    2、招式简单。当代的许多“名家”和“高手”是相对于“无名家”和“低手”来说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水平其实也并不高,因此,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一些程式化的东西就大量存在,只要学会他的几大特点就像这个人的了(如学张旭光,关键只要掌握他的切锋入纸、结体外拓、缩左伸右以及用墨涨与沙相结合这些特点,写出来也就相差无几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当代“高手”的作品多看几遍或是多临几通就让人感觉乏味、腻味的原因。
    3、有机会直接交流。目前交通、通讯设备发达,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参加活动或是观看视频等途径与这些“大家”交流。直接看见某人书写或者是直接与其交流跟通过其既成作品推测他的书写状态、用笔方式等那效果和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假如我现在每天能看到王羲之写一个小时的字,我敢肯定,要不了多长时间我就可以成为全国真正意义上的高手了)。
    4、数量多。传统经典的东西虽好但数量有限,数量少了,很多的东西得靠“化”,“化”不出来就“僵”、“死”(我省能像吴勇那样把数十字的《平复帖》化成自己风格的人太少了),数量多了,可供选择学习的余地自然就会多起来。
    (二)学时人的“实惠”
那么,学习时人书者之众,他们到底能从学时人书之中得到哪些“实惠”呢?
    1、进入角色快。一个门外汉如果要从唐楷的一点一画、逆起回收学起只到能创作入展(省展)的话,没有三五年的勤奋学习是很难实现的,但就有一些人通过学习时人,在短短一两年内就达到这个目的了,从工作效率这个角度来说,这是可取的。
    2、“作品”意识提高快。如果总是从点画到单字的学习都耗费大量的时间的话,然后再进入“作品”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就会多得多,这还是一个效率问题。
    3、学时人可促进学古。这里面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你学习古人学不到东西或者说是进步甚微的时候,学习下时人然后再回过头去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时,很多以前你不能领悟或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却让你思维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了(比如:学习王铎学不走了,学学胡秋萍、刘朝辉;学黄山谷学不走了,学学陈新亚、史焕泉、汪永江等,然后再回过头来学古,你会发现,效果大不一样),这其实也是一个学习方法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说,学习时人是有必要的。
正因为学习时人很多时候比学习古人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所以很多年轻的书法爱好者都选择了这条捷径。如我省的熊志凌、吴昌军、汪定强、岑岚、袁景波、**春等都是走了这条路迅速成才的,有的人临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帖也不能入展、获奖,而学习时人才几年就能登堂入室,在各项展赛中摘金夺银,这个账一算就一目了然了。
   (三)路在何方
    从以上的论述来看,学习时人(流行)是可取的、也是有必要的! 那么,学时人(流行)到底有哪些弊端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呢?这部分作者未来的路该怎样走呢?我们学习书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入了中书协办的展览甚至获了奖,就达到最终目的了呢?入展了、获奖了,有了名、得了利后,是不是就代表学书之路到了终点?我们需要追求名,但要永远名副其实。这其中就牵涉到一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从时人来,到时人去?这条路到底有多长,能通向哪里呢?
    如果把达入中书协的展览之境算为一个中点,一个转折点的话,如果问这部分作者,你未来的路咋走呢?或许他们都会说:当然是从时人来,往传统去。诚然,这是一条路,也是唯一的生路,但这个时候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抛弃与延续。在继承传统时,如果选择抛弃以前的“流行”,这得算是从头开始;如果选择延续,那必然会面临着传统与“流行”的矛盾与对立,如果把这个矛盾解决好了,这些作者会眼前豁然开朗,道路越走越宽阔;如果过不了这道坎儿,那就意味着他只能是曾经辉煌过,未来的从艺之路将从此划上句号。
    四、续评个体作者
    1、李焕元   焕元兄虽已仙逝,然其书作却在我脑海中嵌下了深深的烙印。其书从王字出,不拘泥古法,用笔峻拔洒脱,结字神采奕奕,通篇爽爽有一种风神,在我心中,焕元兄的作品永远是充满朝气和生命力的(今评之以示缅怀)!
    2、汪定强    汪近来很活跃,擅行书,其作品极具时代气息,前卫、摇滚、流行,笔墨鲜活,结字大胆而张弛有度,把握展览要素能力强,大作品亦处理得通篇自然流贯,如能在前路上不断于传统与现代间往来穿梭、游刃而有余的话,当能大成。
    3、李茂江    李用功极勤,是贵州80后一颗闪亮的新星,楷行隶篆草及篆刻、绘画均有涉猎,且成绩均可观,其书作用笔干净利落、筋骨劲健,胸中有豪气,创作能力强,形式感好,能将美术上的造型布白以及墨彩巧妙嫁接于书法之中。然其书常见棱角分明、锋芒毕露,如能收敛锐气,将字写得更圆活、蕴籍,当更上层楼。
    4、尹开桂    尹擅小楷及工笔写意,社会活动能力强,常筹备一些活动,为局部地区书法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其小楷书用笔精到、流美秀雅、舒展大度,然其小楷不够高古、朴茂,近年长进不大,且只精于一道,于行草不得其法,是一憾也!当旁涉诸帖,一养楷书气息,二养胸中之气也。
    5、李代宏    两年前光华泄地、鲜艳照人,然最近一二年似乎深居简出,不够活跃。李擅行书,其将米与王字结合那段时间的字当为高峰期,笔底有韵致,结字工稳。用笔意在笔前,一点一画均胸中有成竹后落笔,此是利,亦是害也。利者,笔笔送到,害者,乏天真烂漫之趣。李当痛下决心,易思维、改惯性,宣泄***、任情恣性,方能悟书之真谛。
    6、郝济臻    极力主张习古、重气息,且身体力行,是贵州书法界的古典主义者。郝擅行草书,其拟王铎意一路行书稚拙恢宏、率真质朴,拟羲之一路小行草用笔厚重沉着,结字峻拔雄健,然其书乏灵秀雅逸之气,疏密收放、大小错落不能随心所欲而略显拘谨,只需再入古帖、熟谙字法、胸存森林则可速进。
    7、熊华禹    书从王出,顿挫偃仰谙熟于心,谋篇构成雅致有情趣,然其书作秀逸有余而丰润不足,且偶有字如算子之嫌,当于字的大小错落、墨色的枯湿浓淡对比上下功夫,以化“平”、“匀”之象也。
    8、罗成江    擅行草书,以王字为宗,其作品小巧灵动,笔致鲜活,但好像几年前罗的字就已经这么好了,且目前罗的状态乏酣畅淋漓之境,令人视之不提神(审美疲劳?),应思考下该参入些什么元素了。
    9、王道耕     曾以一件碑味楷书入展八届国展,其魏楷雄强挺拔、有拓土开疆之势,然我对王的印象也定格在那件魏楷作品了,近日于作品集上见其行书,甚为失望,远不能体现曾经的辉煌矣。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10、王国磊    以写流行味行书入过两次中书协办的展览,也在省内拿过奖。其小行书写得鲜活有趣,然不见其近期书作,其传统功夫欠缺,所作之书已有油尽灯枯之趋势,如不加强临古,无新的养分注入,昙花一现的光环就只能永远定格在那个瞬间。
    11、宋世宽    宋擅大草,其大草连绵起伏如峰回路转,起止提按如舞者展姿,洋洋洒洒倾泻如注,颇见气势和法度,然其近年书似乎流而显腻,风骨不能超凡脱俗,气息亦不能高古,当读之、临之、思之也。
    12、李聚精    思维活络,想法奇多,于古往今来各门各派、经典名作来龙去脉必思之、悟之,钟情王字一脉,力避流俗、擅硬纸做书、喜玩尺牍手札,用笔果敢洗炼、结字极富张力,时显萧爽俊逸之气,然其书侧锋稍多,中不实,笔墨韵味不能出也,且不善用宣纸,于展览关系不甚亲密。克服以上不足即为高人。
    13、杨光融    黔东南书协主席也,擅隶书,其隶书用笔稳健沉实(善战笔),主张书从传统出以及人书俱老,偶做楷书或行草书,亦不算吓人,近些年来,也曾举办一些活动,然不为人知也,言辞间自有一番高论,愿其达化境之时,人书俱老!
    14、**春    小徐是贵州书坛中最年轻的一朵奇葩(可惜不是贵州人,企能留于贵州就业为我贵州书坛增添一虎将),其年虽轻而用功勤苦,书从米出,兼学时人刘新德书,属善学之者也。用笔结字以及整幅作品运营均显少年老成之状,治印虽很少示人,然其刀功亦甚为可观,假以时日,前途可期也。
    15、刘宗佑    黔东南三穗人士,眼界颇高、鉴赏能力强,能入其法眼之书作寡矣。擅小楷及行草书,小楷曾于省书协举办十届临帖展获优秀奖,其小楷书笔底见灵性,观其书觉有一股旺盛的生命力扑面袭来,行草书亦英姿飒爽、热情奔放,然其对古帖深入不够,在字形、字态、字势的处理上还很欠功夫,若能弥补之,当为贵州书坛一健将。


    备注:因对一些作者不够熟悉以及对他们近期的作品见得较少或没见,因此,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望其本人和观者谅之为荷!


[ 本帖最后由 铁扇公主 于 2008-6-24 18:06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4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尤以“二、实践与理论、字内与字外”“三、学古与学今”这两部分为佳,分析深入细致,直陈贵州痛处。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很好啊,基本上反映了贵州的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学习!
em14 em14 建议召开电视电话扩大会议,传达到村级书协会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塘村夫 于 2008-6-23 22:45 发表
em1 em1 em11   
"正因为学习时人很多时候比学习古人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所以很多年轻的书法爱好者都选择了这条捷径。如我省的熊志凌、吴昌军、汪定强、岑岚、袁景波、**春等都是走了这条路迅速成才的"
...

问村夫:传统功底指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1、李焕元    斯人已作古,其字好在用笔。
2、汪定强    造型还得加强。用笔有铜仁的特点。这种书风,国内写得好的人太多。
3、李茂江    涉猎书体多,小楷最可观。以王金泉的挑笔去写二王草书,很奇怪。
4、尹开桂    楷书还是老样子,其他书体还得加强。
5、李代宏    冯泽松的弟子?他有他特点,气质差太多,字亦然。喜欢代宏以前。
6、郝济臻    王铎大草写得没话说。用笔和结字习惯不适合写晋一脉。要改就该彻底。
7、 熊华禹   学6年前的陈海良。他自己都扔了。你比他还舍不得。
8、 罗成江   不见性情。增加运笔的速度为当前首要。
9、 王道耕    练练行草书,楷书适于遮掩。行草最容易看出功底。
10、王国磊   用笔太板,向古人取经为上策。
11、李聚精   行草有看头,但不会用宣纸?不能原谅。
12、**春   笔力太弱。增强提按。体味古人用笔的精妙。
13、刘宗佑   楷书要好些,行书造势简单。字开合不够。
14、刘宗阳   赵之谦小行书写得不错。但不熟练。



[ 本帖最后由 揭发你 于 2008-6-25 07: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论点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爽文!铁扇先生又一力作。

我谈一下和我相处过的下面几位兄弟,供铁扇先生参考。

10、王国磊   他入展国展的二件作品,不是现代流行书风,有二王的东西在里头。近半年我所看到他的书法,写得更精致了,用笔很活,现场作小行书很是上手。对于向古人取经一谈,也正是他要继续面对的问题。

11、李聚精   同意分析。望聚精克服困难,勤奋努力,多多参展,定会开花结果。

12、**春   他是最勤奋的大学生,废寝忘食,常不知东方既白。他的笔力也不是说太弱。最近我看他的作品,中锋入笔,长线条,都写得自然流畅,所作鸟虫篆书,颇具看头。特别是对大作品的有一定的把握。对于他需“增强提按,体味古人用笔的精妙”一说,然也。最近,所作的篆刻作品、山水画也有一定的力度。

13、刘宗佑   他的楷书我一直看好,但他从黔南毕业后,只见过一面。也不知这二三年的新作如何。如能增加营养,多看国内楷书高手的作品,开阔眼界,定能大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一过,铁扇先生此文,有深度,有力度,更见志气——先生大有以贵州书界理论家自任之志,可敬!若能找准适合的专题,进行深入探索,则成效应明显些!
em1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塘村夫 于 2008-6-24 23:07 发表

我除了会写写几个字。
啊!不!不!不!!!!
非常惭愧,em20  字都没有写好,入不了先生的法眼。
诚如你所说,贵州许多书法人不懂理论,水平差!!
俺是村夫一个,更不懂,还被先生的高论搞晕了!
目前 ...

村夫想太多,麻烦再看我问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