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南关散人

中国书法古代作品集锦(明清代及明以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卫周祚(1612~1675) 行书七言诗
绫本 立轴
识文:_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唳潺湲。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棋局动随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款识:卫周祚。
钤印:卫周祚印(白) 醉后草堂(白) 习青阁(朱)
WEI ZHOUZUO SEVEN-CHARACTER POEM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silk, hanging scroll
214.5 x 50cm
RMB:100,000-120,000
作者简介:_卫周祚,字文锡,号闻石,山西曲沃人。卫周胤弟。明崇祯十年进士,官户部郎中。清顺治初起授吏部郎中,历刑部侍郎,工部、吏部、刑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曾与大学士巴哈纳等校定律例。康熙间住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疏清汇纂《一统志》。
0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 藩 草书
绫本 立轴
识文:_适太常司州领军诸人,廿五书皆佳。司州以为平复此庆,可言余亲亲,皆佳。大奴以还吴也。
款识:德藩临。
钤印:勋德藩印(白)
说明:德藩系傅山外甥。
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铎(1592~1652) 行书古文
纸本 立轴
识文:辛卯春园夜饮,歌声纵横清湛,无外事来寻,我仆催我行,意方酣,深憾之。
款识: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白)
签条:王觉斯先生墨迹,肖仙吴祖祺题签。
WANG DUO CALLIGRAPHY OF ANCIENT PROSE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35.5×28.5cm
RMB:100,000-150,000
作者简介:_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痴庵、东皋长、烟潭渔叟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清兵入关,至南明福王朱由崧任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仕清,官至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书画。其书法名重当时,与董其昌并称。
题签者简介:吴肖仙,生卒年不详,名祖祺,安徽歙县昌溪人。
行书《杜甫五言诗轴》纵137.5厘米,横39.5厘米,绢本,品相完好,是张瑞图的一幅书法妙作,尽管未署作年,但据其书风及其钤印可以推断这是张瑞图晚年所作,并且是其心情舒展的状态下所作。张瑞图曾为明天启朝显宦,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晋中极殿大学士。但由于曾为魏忠贤生祠书碑,明熹宗死后,其弟朱由检嗣位后于崇祯二年(1629)将他列入“逆案”,沦徒三年,后纳资赎罪为民。从此,他的人生进入拐点,他开始诵经礼佛,循迹超然世间。而构成他一生书法面貌的,除去早年摹习和探寻个人书风的阶段,主要就是他在天启朝政治地位显赫时期和赎罪为民、精神世界转入佛学之后,前一阶段书风犷悍豪迈甚至咄咄逼人,后一阶段则率意任真,潇散淡泊,具体而言,后一阶段张瑞图的书法点画无意工拙,体势不求欹正,颇得佛家逸气。
此轴书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共十首,此为第七首),正是借杜诗表现他当时的心境,书法保留了他一贯的方折互参、旋荡自如的风格,整体感觉却是更加随意自然,呈现出他诵经礼佛之后的面貌,难能可贵。
(胡西林)
0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瑞图(1570~1641) 行书杜甫五言诗
绢本 立轴
识文:_踈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阴益食簟凉。埜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款识:白毫蓭瑞图。
钤印:张瑞图印(白) 放鹤亭(朱)
ZHANG RUITU DU FU’S FIVE-CHARACTER POEM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silk, hanging scroll
137.5×39.5cm
RMB:150,000-180,000
作者简介:_张瑞图,字无画、长公,号二水、白毫庵主人,福建泉州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善画山水,法黄公望,亦工佛像。书法奇秀,与邢侗、米万锺、董其昌齐名,为明末四大书法家。
倪元璐是晚明大书法家,而令人对其敬仰的,书法之前,是他的人格。自从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步入仕途之后,倪元璐在明末崇祯朝里便是以铮铮铁骨、仗义执言、忧国忧民著称,尽管他的许多建议并不被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采用,并且因此遭到朝廷同僚的攻讦,受了不少委曲,但是他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崇祯皇帝的孝忠并没有改变。在大明王朝国难当头的最后时刻,此时他在老家绍兴,崇祯帝在北京发出最后的召唤,倪元璐毫不犹豫,率家丁乡勇千里迢迢急赴京城勤王,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崇祯皇帝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上了煤山自尽,而几乎与此同时,他也在自已的家里整顿衣冠,北对天子,南对母亲行谢孝大礼,然后拜关羽,并在案上题下“南都(南京)尚可为。死,吾分也。毋紟棺,以志吾痛”数语,以帛从容自绝。死后南明弘光朝赐其“文正”谥号,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赐予大臣的最崇高的谥号,耐人寻味的是,九年之后清顺治朝也有追谥,同音异字,曰“文贞”。
这就是倪元璐,连他的敌人也被他的人格所感动。
其书法与其性格人格完全一致,意态奇崛,气势流畅,是一派大家面貌。《草书五言诗轴》纵127厘米,横50.8厘米,书倪元璐自作诗一首,未署年款,钤朱文“倪元璐印”和白文“太史氏”方印各一。“太史氏”是倪元璐天启二年中进士、并于两年后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所刻。此印与《草书五言诗轴》上所钤“倪元璐印”是倪氏经常搭配在一起使用的两方印章,作品见故宫博物院藏、作于1624年的草书《舞鹤赋卷》,日本某私人收藏、收录在二玄社印行的《条幅名品选2·倪元璐》中的草书《五言律诗幅》,两幅作品不仅印章与此轴一致,钤法也与此轴一致。《草书五言诗轴》字密行宽,意态从容,笔墨亦燥亦润,气势如武林散打,无以阻遏。毫无疑问,这是倪元璐传世作品中的绝妙佳作。
(胡西林)
0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倪元璐(1593~1644) 草书七言诗
纸本 立轴
识文:_亦加红叶亦微云,亦若常人曳碧裙。但说是秋都不信,此中春气正氤氲。
款识:元璐。
钤印:倪元璐印(朱) 太史氏(白)
说明:“倪元璐印”、“太史氏”两印印面及钤法参见二玄社出版《条幅名品选2·倪元璐》。
0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铎(1592~1652) 行书古文
绫本 立轴
1651年作
识文:_闻在吴多所整饬,敝凋之方乃有起色。昨胞弟镛来畿,复道其朴也。质年雄略,迈往东南半壁国家,攸赖弘矣。何日画舫畅叙痛饮,舒我抑郁耶。
款识:_尊坤土老乡亲翁一笑。弟王铎,辛卯闰二月书。
钤印:王铎之印(朱) 烟潭渔叟(白)
WANG DUO CALLIGRAPHY OF ANCIENT PROSE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silk, hanging scroll
Dated 1651
241×53cm
RMB:500,000-750,000
作者简介:_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痴庵、东皋长、烟潭渔叟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清兵入关,至南明福王朱由崧任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仕清,官至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书画。其书法名重当时,与董其昌并称。
两本(件)诗稿册来自两位不同藏家,其中一本12页(未裱),一本22开(已装裱),尺寸稍有差异,12页本纵27厘米,横20.5厘米,22开本为纵28厘米,横20厘米,皆为纸本。据12页本的主人介绍,其先祖从河南迁徙浙江,此为世藏之物,原本规模甚大,文革中部分被焚毁(同时被焚毁的还有王铎的书法手卷、立轴和拓片),剩余的在家族折产时被分成数份,散佚各家。22开本则经过递藏。其实,世藏也罢,递藏也罢,王铎诗稿的出处起端都在河南孟津。因为王铎一生有三个地方是常留之地:老家孟津、北京和南京。他是封建士大夫、传统文人,为官时可以志在四方,致仕(退休)后期望的是叶落归根,这个想法一辈子都萦绕着他。所以他不会让自己的诗稿长期保存在北京和南京,那都是暂存之地,唯有老家孟津才是永久的归宿。何况身处乱世,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这种想法更加自然。所以才会有顺治二年(1645)7月他与钱谦益等被多铎从南京带往北京前亲自焚烧诗稿千余卷的事发生,如果是返回孟津老家,并且无人监管,还会发生这样令人心痛的事吗?
两本(件)诗稿册均有王铎自编序号,其中涉及的事件、人物在王铎行踪中均可查证,从而可以大致推断手稿的年代。比如12页本中《酬荆岫》诗,就是王铎写给他的好友、曾任南明弘光朝礼部郎中杨荆岫的。1645年10月杨荆岫不屈于寇而死,入葬时,其碑阴就是王铎书写的。由此可知,12页本至少是1645年王铎54岁之前的手稿(12页本前后编序基本未乱)。22开本中也有两首王铎写荆岫及其兄弟的诗,还有多首诗记载了他的游踪,比如他记游杭州、嘉兴等诗,都有行踪可查。这两本(件)诗稿册(包括2005年西泠秋拍古代专场688号拍品《王铎诗稿墨迹册》)前后是否有关联,有待进一步考证。毫无疑问,两本(件)诗稿册的意义和价值值得高度重视。 (胡西林)
0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铎(1592~1652) 行草诗稿墨迹
纸本 诗稿(十二页)
0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士标(1615~1698) 行书五言诗
纸本 立轴
识文:_门迳俯清溪,茆檐古木齐。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
款识:查士标。
钤印:查士标印(白) 二瞻氏(朱) 梅壑(朱)
鉴藏印:_木盒盖钤:“笠庵珍藏”(朱)
ZHA SHIBIAO FIVE-CHARACTER POEM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21×49.5cm
RMB:50,000-70,000
藏家简介:_德澈[清],一作重澈,字睿开,号笠庵,上海人,住黄渡罗寺。生卒年里不详。画兰最工,工篆隶,诗学晚唐。
0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铎(1592~1652) 草书五言题画诗
绫本 手卷
识文:雨中焚檀静坐,为君翁作画一帧,盖戏妨云林也。因题六诗并请教正。
_其一:_细路游人少,遂生寂寞思。草痕不自觉,榕影为谁垂。携酒偕君卧,学仙乐我饥。(天)挥延石,异以瑶无私。
_其二:_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蟉虬森寿域,轮菌翳流烟。暑日僊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欵欵,醉后任高眠。
_其三:_滩湿为遐景,灵涯拘小天。每怀嵾壑趣,疑置墨池前。种药矜长镵,拨龙制老烟。考庐来往熟,能不阐渊玄。
_其四:_春至留寒意,昜山气乍晴。人来如有约,水伏欲无声。罨画闻禽过,青苍待鹿行。悠悠朝市远,辗转是何晴。
_其五:_峭壁残阳少,空蒙世外游。名蘤一,山力割双流。天日私我党,渊泉富此丘。不期暮雨至,彷佛古沧州。
_其六:_穆然通一径,板屋似荒村。吾子同樽酒,老僧隔寺垣。灌畦真我事,采药与谁论。静者忘知识,轻风曳水痕。
款识:西洛王铎具草。
钤印:王铎之印(白) 觉斯(白)
鉴藏印:陆树生鉴赏章(白) 陆氏叔同眼福(白) 归安陆树生收藏金石书画印(白)
WANG DUO FIVE-CHARACTER POETRY IN CURSIVE SCRIPT
Ink on silk, handscroll
25×166cm
RMB:800,000-1,000,000
作者简介:_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痴庵、东皋长、烟潭渔叟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清兵入关,至南明福王朱由崧任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仕清,官至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书画。其书法名重当时,与董其昌并称。
藏家简介:_陆树生,湖州人,收藏家陆心源之子,富书画收藏。
每遇王铎佳作,总有一番不一样的心情,仿佛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正要表达,却又词穷。比如这件《草书临古帖卷》,甫一展卷,以为起首那一行字胸中勃勃然,恨不得立即止手,先将感受记成文字,然而心不由己,思绪随卷而去。中国书法实在太奇妙,一管毛笔在书家的使转变化中,提按顿挫,起承转合,万千变化将那根墨色的线条拖来拽去,却是一头拴着书家,一头牵着赏家,墨迹过处,脉搏同此律动。书法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抽象的表情艺术,给人的美感却是实实在在。
是卷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王铎仕清后的第二年。前一年的正月即1646年元月,王铎被顺治皇帝以原官礼部尚书命为清廷弘文院学士,并充明史副总裁。这之前,顺治皇帝采纳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的建议,开科纳士,于顺治二年(1645)八月在各省举行乡试,第二年二月在礼部举行会试,这是清朝定夺天下以后科举的开始,王铎的儿子王无咎以及此卷款识中提及的那位“公愚”先生就是这一年的进士,王无咎二甲17名,公愚二甲49名。显然,《草书临古帖卷》不是写给公愚的,而是因公愚的索请王铎为其父亲“镏老年家丈”所作。公愚姓刘名楗,字玉垒,号公愚,是一位崇文尚礼的贤达,历官山西、湖北、江西、湖南四省,每官一地,修学宫建书院,施政兴业,抚民为先,颇得朝廷赏识,逝世后康熙赐其“端敏”谥号。公愚晚年官至康熙朝刑部尚书,而王铎书此卷时他还在都察院户科给事中任上。或不知“镏老年家丈”“镏”字的意思,其实“镏”就是 “刘”,从金从卯从刀,但在传写过程中,“刀”被误作“田”,变成了“镏”,其实史传中并不见此字,所以不要说今人,就是古人也一般不知这个字就是“刘”字(有关此字的知识,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今人王竹溪先生巨著《新部首大字典》中有解)。王铎作书法,喜欢用冷僻的字和异体字,这固然是其博学使然,也与晚明文人篆刻的兴起有关。文人篆刻刺激了当时的书画家们对古文字的兴趣与关注,其中就包括对古体字的兴趣。王铎以外,倪元璐、黄道周和陈洪绶等,都喜欢在自己的书作中使用异体字,他们学识渊淹,信手拈一个字都会忙死后人。其实,这些冷僻字和异体字既然写得出,就一定有出处,用俞平伯的话说“书上都有的”,遇难题去问书,没有找不到的答案。
当年王铎作《草书临古帖卷》时56岁,刘楗29岁,换言之,刘楗的父亲即款识中那位“镏老年家丈”应该与王铎同辈,也是一位由明入清的遗老。关于这位“镏老年家丈”,作者没有找到他的相关资料,或许史籍中根本就没有关于他的资料,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他“由明入清”的遗老背景是王铎有一份好心情写下这个手卷的原因所在,并且是写在上好的板绫上。当年的王铎,尽管书法地位十分崇高,但是因为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五月十五日他与赵子龙、钱谦益等在南京开洪武门迎降清豫亲王多铎,前明的遗老们已经将他视为“汉奸”,并且因人鄙物,他的书法也被一些前明遗老唾弃了。而在清顺治朝,虽然他被委以高官,但是并没有实权,一方面清廷对前明降官心存防范,另一方面毕竟清朝开国不久,对汉文化尚在适应性学习之中,这个时候对高深莫测的汉字书法能够有所欣赏,不要说仅粗通汉字、独专国事的摄政王多尔衮(时世祖顺治帝年仅9岁,由其叔父多尔衮摄政),就是整个顺治朝的满族官员也是寥寥无几。况且,王铎内心充满矛盾,在满人面前表现他的书法绝非他当时所愿。这个时候刘楗为其父亲索请王铎作书,正合王铎心情,于是一卷既合规矩又超松灵的《草书临古帖》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王铎的书法是从法帖和学古入手,一生不易其辙,从童年到老年临帖学古是他一生耗费生命最多的一件事。所临之帖,“法帖以《淳化阁帖》为主,另有《绍兴米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太清楼帖》、《宝晋斋帖》等刻帖”(单国强《王铎的生平和书艺》)。他临帖的本事与记忆程度近似神奇,钱谦益在王铎的墓志铭中说:“秘阁诸帖,部类繁多,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矢口立应,复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在正常情况下,王铎通常是“每日写一万字,自订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五十年终日矻而不缀止。”我们今天可以欣赏到的王铎的传世作品,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他的临帖之作。其实,王铎所谓临帖,是“守定一家,又时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
0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士标(1615~1698) 行书临米帖
绫本 手卷
识文:_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0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