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858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古漢字生僻字風靡網絡世界3 O% `; N4 G9 i. }/ j
/ d2 r1 _" ]0 J6 i3 n4 t. J" y5 P9 [; F5 o& U0 Z% P u
繼古漢字「囧」(音同「炯」)風靡網絡後,「槑」(音同「梅」)又成為中國網友的新寵。「太囧了!」「又在發槑?」……即使是認識它們本來面目的語言大師,也可能被其網絡表達方式弄得一頭霧水。
3 z4 r( ^! ?9 u! C! x) L* M+ j$ U( a# d5 S
據新華社長春7月19日電,「囧」,古同「冏」,本義「光明」。在網絡世界,由於「囧」字中的筆畫「八」和「口」與人難過時的眉眼及嘴形相近,故被網友賦予了「鬱悶、悲傷、無奈」等新含義,成為不折不扣的表情符號。 2 ~3 Z, y( e5 _/ U' a2 X
8 \+ k4 H# o2 e, _$ Y: b
不僅如此,網友還派生出「囧」的新用法:「崮,是囧國國王;莔,是囧國皇后;商,是戴斗笠的囧……」此外,圍繞「囧」開發出的網絡聊天表情也相當受歡迎;「囧」的視頻、論壇、貼吧同樣成了熱門話題,有的網友甚至戲稱「囧」為「史上最牛漢字」。 # d, v2 O. d+ ~( v- S+ \
' G8 ]5 Q8 u; V U' w$ t0 g
「囧」熱潮未消,「槑」字近日又成了明星。「槑」古同「梅」,音、義皆同「梅」。因為它由兩個「呆」字組成,故在網絡語言中,它表示「很呆」「很傻很天真」的意思。雖然這與其原有含義相差甚遠,但表達起來方便、形象,故深得眾網友厚愛。
, _. v9 K, q, H, r9 ]7 I8 E5 e
& o U3 F, P# r) L" `9 U 正在上大學的網友「千山萬水」還告訴記者,像「屮」(音同「草」)、「燚」等生僻字也都成為網絡語言符號,「屮」形似戰戟,又似手臂,和「囧」可以組合為「屮囧屮」的符號;而「火」「炎」「焱」「燚」四個字連在一起用則可表示越來越火,火越燒越旺…… ) Y. @+ p. ^( N/ {# |
5 ~- J- T$ j" W' Q/ G9 C; @- f 「網絡賦予了這些古字、生字新的‘生命’,原本人們並不認識它們,是網絡讓它們重回公眾視野。」吉林大學文學院的崔同學也是這些古漢字的擁躉,她說:「它們用起來省事兒,一個字就能代表好多字要表達的意思,而且生動、有趣,也很有個性。」 5 Z5 S5 z! d7 C- n9 @
a0 |2 V4 x) B3 _
也有很多人並不看好它們。吉林省長春市的王樹梅女士是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前不久,她在女兒的暑假周記中發現「今天我過得相當囧……」等語句,後來詢問了女兒才知道是「網上的時興用法」。這讓她擔心不已,她說:「孩子正處於學習階段,善於接受新鮮事物,而這些網絡詞語要是影響到她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規範怎麼辦?」 ) {0 w u0 M% T8 w( I3 s, ~. F6 Z
0 Z5 R7 Z. D# _* n. O0 _ 其實,古字新用,也是語言多樣化及時代性的一種體現。因為,語言的重要功能就是交流,所以即使「囧」「槑」等古漢字、生僻字早已脫離了本來含義,也有其存在、衍生的合理性,它們滿足了現代人網絡交際的需求。 長春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金海峰表示,因為語言是開放的,相對穩定的,如果新的詞語大家使用起來都很方便,能普遍接受,那麼這個詞語就會固定下來,成為新的詞彙。但他也表示:「我們使用語言還要規範。國家2001年就已立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就是在強調語言要規範。文字規範對於人們的交流意義重大。」
, Q# V5 s' n: g# e
% m2 L, R# w7 l+ I. E 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語言學胡曉研教授表示,「以古求新」的現象「不奇怪」,反映了網民「求新、求奇、求快」的心理,但事實上這是語言使用不規範的表現。 ' i- ?( J: ^$ c8 z
8 X, K% x" C+ V7 d$ l' J8 R: g 他說:「網民作為網絡社會群體,在語言上會有一定反映。隨意使用文字以求新、求奇、求快就是他們的群體語言特點。」 " w' `: k& n, y( L- P
3 O& D' n& V4 a# z0 S; u* h: A- }7 G 胡曉研強調,這種網絡「方言」需要規範和引導。他說:「從語言規範化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以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為基點,對其進行規範。網民的表達方式是無法限制的,但可以引導,畢竟使用這些網絡用語的人還在少數。而如果不引導,讓網絡語言從‘網上’走到‘網下’,人們將很難交流。」對於還在打語言基礎的青少年,老師和家長更應及時引導,而非強行限制,這樣才能讓他們在滿足網絡交流的同時,不影響日常的語言學習。8 X+ L" I( S/ c
5 v& y5 p# P; I6 r% S2 o
) _, H6 d, G" U* ~. {: b$ r! |7 _
[ 本帖最后由 貺道人周斯澄 于 2008-7-24 02: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