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少主

《中华再造善本》之宋本《梅花喜神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喜神谱
  该画谱可称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木刻画谱。画谱为宋朝末年来怕仁编绘。分上下二卷。谱中按梅的"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的几个阶段,画出各式梅花图例一百幅,配以题名和五言诗于画旁,实为中国各类画谱的先型。
  编绘者宋伯仁,字器之,湖洲人。他本身就是一位墨梅画家。他构思新奇,梅花的勾勒简练。每围各象一形以为程式,加深学画者的形象记忆力。此话,曾于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重刊。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 扬无咎《 雪梅图》—历代国画梅花名作欣赏         
 
扬无咎《雪梅图》全图
 
  扬无咎《雪梅图》局部1
 
扬无咎《雪梅图》局部2
 
扬无咎《雪梅图》局部3
 
扬无咎《雪梅图》局部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梅图》
宋 扬无咎 绢本墨笔 纵27.1厘米 横14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扬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此图所绘雪梅,兼用烘托法和圈花法。淡墨染底成天色,浓墨绘枝条,烘托出残雪和竹叶;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衬出其浩白。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 扬无咎《四梅图》—历代国画梅花名作欣赏         
 
 
宋 扬无咎《四梅图》之一 未开
 
宋 扬无咎《四梅图》之二 欲开
 
宋 扬无咎《四梅图》之三 盛开
 
宋 扬无咎《四梅图》之四 将残
 
宋 扬无咎《四梅图》两段题跋之一
 
宋 扬无咎《四梅图》两段题跋之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梅图》 南宋 扬无咎

纸本墨笔 纵37.2厘米,横358.8厘米

扬无咎(公元1097一1169年),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南昌人。他自称为汉代扬雄后裔,故其姓氏纵扌不纵木。扬补之善画水墨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野逸;能作白描人物,师法李公麟;亦能书法,兼工诗词,著有《逃禅词》。

《四梅图》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后自书“柳梢青”词四首,分咏四梅。又自题道;“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欲之不从,勉徇其请。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文中提到的“端伯”,名直筠,为范仲淹的曾孙。自题作与“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扬氏时年六十九岁。后福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诗,清人笪重光等人题记。

《中国传世花鸟画全集》:

《四梅花图》
宋 扬无咎 绢本墨笔 纵27.2厘米 横35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分四段画梅,自题跋语中说:“范瑞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四梅纯以水墨绘成,花朵作白描圈线,不加晕染,即为“圈花法”,用笔轻快洗练,毫不拘板。新枝用劲直线条一笔写成,极为挺秀。粗干则用“飞白法”,显笔复加乾皴,虚实相间,墨色变化丰富。全幅呈现出匀协恬静、清淡闲野的气氛,诚如时人所谓的“村梅”格调。作品有借梅言情、迟暮感伤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同时代的宋画作品。
对比之下。可见此书之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历代国画梅花名作欣赏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之一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之二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之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世花鸟画全集》:

《雪中梅竹图》

宋 徐禹功 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926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雪梅一枝横空而出,修竹两管,雪压枝头,笔法清逸洒丽,意境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惟在卷后赵孟頫题跋中始知为画家扬无咎之及门弟子,又从书于竹节之名款“辛酉人”考之,当生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或北宋元丰四年(1081)。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历代国画梅花名作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岁寒三友图》

册 纸 水墨

尺寸:32.2 x 53.4公分

  莹净的纸面上,画家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著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於画面中央。这三株折枝植物的组合,不但是一件写生佳作,同时画中「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又代表当时文人认为应该具备的节操与美德。

  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梅,因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学、艺术中,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与赞赏。但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却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这幅「岁寒三友」的作者,为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画家身份於一身的赵孟坚(1199-1264或至1267)。由於经歷丧国的痛楚,赵孟坚常以水墨或白描画梅、兰、水仙等,来表达他清高坚贞的品格。「岁寒三友」图亦工亦写,梅花以淡墨衬染著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则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笔墨清新,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