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4:20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渭南
陕西太白书画院渭南创研中心暨研墨斋揭牌仪式澄城分院隆重举办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4:26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渭南
陕西太白书画院渭南创研中心暨研墨斋揭牌仪式澄城分院隆重举办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4:28

当代艺术家不仅要学东西方艺术的历史和观念,更应学习东西方的哲学,特别是我们自己前辈的哲学思想,这样才能面对艺术创作。当下许多艺术家和美术理论家没有思想没有观念,只注意画的那一笔细腻,那一笔老练,并以此为满足和荣耀。艺术一词不难理解,但真正被画家领悟了吗。“艺”是个性的,是形而上的,“术”是带有共性的,当然对每个术的开创者而言,在他开创之际也是个性的,“术”是形而下的,它对于画家而言既是方法论,又是桎梏。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4:55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悟人生,以诗性的审美来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的本知,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老庄道学美学的特点是其本体性,虚无性,模糊性和混浊性.老庄道学美学其实是诗性美学,一种本体性的原始美学,是当代美学的源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老庄的”道”在方法论上是相似的,老子与海德格尔的精神实质有相通之处,这主要是表现在向本源的溯求,特别是对”自然”和”神圣”的敬畏.这是基于两者的相反相成的一体两面而已,思维方式和共同的求真理想而产生的.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22

艺术本质是海德格尔美学和老庄道家均有研究的,并深入论述了世界,大地与形象,真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而道家从”天地自然之象”使道,气,象成为理解艺术本质并建构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在艺术家的创作方法问题上,海德格尔强调艺术家”回到事物本身”是通过抓住捕捉物象,但又不拘泥于物象.道家则以”虚静,心斋,坐忘”等范畴论述了艺术家的审美心胸的可能条件.关于审美超越,海德格尔以有限的出场与无限的未出场和整体统一的显隐学说,其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典型说.道家则以”气”等的虚实结合既强调了物象的虚实,又突出了”象外之象”的虚实.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25

海德格尔在其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它不同于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的美学.于是,美的本质等精辟的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认识论语境中的美原本就是存在之美,它在本性上关系到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存在之无. 海德格尔美学的革命性在于他以主客相融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从而使得他在艺术,真理以至语言问题上都显示出了异于传统的新思维.他的美学在存在维度上标志着西方现代美学的完成,而在语言维度上又标志着西方后现代美学的开始.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26

艺术的境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式,就如同真理的相对性一样。就西方美术发展史而言,艺术审美的境界与它的各个社会发展形态以及哲学发展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大体而言是分三步,一是古典美,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是农牧业时代,哲学上是以亚里斯多德的古典哲学为主,以客体思想为基础,以客观为主(客就是神),艺术崇拜自然美(人眼所见的自然)忠实于客观,以真“象”为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艺术的表现也多是赞美神为主。第二步是文艺复兴之后,电的发现与应用使欧洲率先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上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主,是以主客二分为主,强调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照相机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冲击了写实手法,艺术上以凡高,塞尚为代表的主观表现主义出现,艺术的题材也转向表现人和试图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艺术审美的境界是画家的表现力的发挥与尼采的“超人”和弗罗伊德的梦境等。第三步是二战之后欧美完成了大工业时代的历史使命,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哲学界在检讨工业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后果以及传统哲学主客二分论给人的世界观的影响,艺术上抽象形式的逐渐形成,并逐步消除画面的主观主义成分,由相对造型向绝对造型过渡,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明朗化和系统化,以超越主客二分为主旨,艺术的境界逐渐接近了空灵和佛道禅的境界。后现代艺术试图以新的艺术形式来阐述后哲学的理念,包括音乐,舞蹈等艺术科类。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27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渭南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28

佛道禅的追求和境界在最高层面是相近和相通的,只不过是表述的语言形式不同而已。中国的传统艺术也是在唐朝以写实为主,在宋代以后以写意为最高艺术表现形式,到“五.四运动”以后的艺术创作多又回到写实主义,主流艺术在极力排斥表现主义艺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85”思潮逐渐形成中国式表现主义艺术。其实佛道阐述的境界也始终伴随着中国写意性绘画,也有一些超逸的文人意境,如石涛,梁楷的部分作品,但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些并未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中国画最终走上了“四王”的模式。道家对艺术境界是什么呢,老子说:大道无形,庄子: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此之谓天乐。道家后来者也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以至产生“以精化气,以气化神”的绘画气韵生动之说,认为绘事要以气韵的有无来衡量。
谈到“气”,我们来看“太极”学说对绘事的影响,因“太极”学说是中国传统道家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30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渭南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