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34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渭南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49
吕洞宾百字真言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覆,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51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渭南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53
在超越主客关系的万物一体的境界中,人不仅对人,而且对物,都是以人与万物一体相通来对待,于是人与万物都处于一个无限的精神性联系的整体之中。无精神性的物本身是抽象的,无意识的。处于审美意识中的物(艺术品)之所以能与人对话,交流,就在于人与物处于精神性的统一体之中,处于人与世界的合一之中。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的“一体之仁”就已接近这一境界,只不过他是儒家,他把人的精神性与封建社会形态的道德意识联系在一起了。比起东郭先生的“走路不伤蝼蚁命”而言,好象只是人与人的同仁而已。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54
道家庄周认为,天地万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即一切出自天然,而自然而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的造作,而一切又都在合规矩和目的地自行实现.自然现象的自然无为,无拘无束,无意识无目的而又合规合然的自然运行就是天地之大美,就是自由.他们希望将自身的"小周天"与大自然的"大周天"融为一体,即在彻底地随顺自然的基础上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登天游雾而无所穷的理想境界,而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55
大自然使道家发现了自己心中的自由,也使他们发现了自己心中的平等,因此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的基础上的.道家庄周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都是平等的,但人与草木并非没有区别,而且是最承认事物客观存在着差别的.他们认为物之不齐是出于自然的,天鹅的羽毛白与乌鸦的羽毛黑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他们倡导的绝对平等的观念是"不齐之齐",是万物立足点的平等.他们反对君主统治者用仁义礼信等手段将人强制整齐划一,扼杀人的个性.庄周道家站在宇宙本体的高度,从无限的时空与自由着眼居高临下俯观万物,从而看到万物对宇宙而言不过是极小的存在,从时空关系而言人物之差异甚微,何足分其高劣低下?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56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渭南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56
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玄而又玄的理想境界是该如何达到呢?道家认为要先遣去"有"进而达到"无",但有不能滞于"无",还要遣去"无",这点与佛学的中道法是相近的.道家认为道是永恒的绝对存在,人修道可长生不老,要得道就要彻底排除欲念使心灵保持绝对的虚寂,实际上就是要先忘掉自我,到达无我之状态.后现代主义不是宗教,它的理论研究之后哲学也认为人要逐渐忘掉自我,消除主观至上和先入为主的认识论,进而超越主客二分论,达到人类所追求的自由与博爱,这一点同庄周道家的理想境界是相近的.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58
众志澄城--西部墨潮大道之行渭南
曹毅光
发表于 2011-5-10 15:59
在近十几年来欧美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渐成体系,当下的后哲学已绝非国内学者所认为的后现代主义无非就是后结构主义的拉康,福柯,德里达,阿尔都塞,德勒兹以及在美国的德里达之信徒"耶鲁四人帮"等等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的思想认识的提高是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命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其万物的态度决定着人类是否能在地球上可持续性发展.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