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34

【歸】(归),王同柏、吴稚晖、吴昌硕、萧退庵、陶博吾等,均以“逮”为“歸”,可能是与二字篆体相似有关。看来石鼓文书法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35

【永】通“咏”。依一定腔调缓慢地诵吟。《书》:“诗言志,歌永言。”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37

【澫】同“漫”,同“藕”。见袖珍本《汉语大字典》760页。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39

【嘉】借为“佳”。见马叙伦《石鼓文疏记》。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42

【五】石鼓文无独体“二、五”字,均与“日”组成合文,如《作原》章之“二日”、“五日”。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44

【洎】连词,相当于“与”。王士祯:“得成都书洎新诗,讽咏之次,不觉移情。”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45

【射】同“榭”,通“谢”,通“麝”。(《汉语大字典》224页)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47

【寺】通“持”,通“恃”。(《汉语大字典》222页)石鼓文“弓兹以寺”,“秀弓寺射”,马叙伦谓“寺”之二例均用作“待”。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48

【寓】石鼓文《吴人》章假借作“遇”。

李长枝 发表于 2012-2-23 09:49

【载】通“再”。《吕氏春秋》:“文王载拜稽首而辞。”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石鼓文自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