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七言绝句》巨轴草书的创作,和超长手卷相比,情感宣泄的持久性不及,而爆发力则远远过之。傅山的这件作品就是一例。是作呈窄长条,书者运扛鼎之力,驱笔一往无前。因为内容和“书圣”王羲之有关,不知是否更加激发起了作者强烈的创作冲动。总之笔下如电,似闻呼呼风声,因笔毫刚挺,书于细绢之上,时见丝丝飞白。又因走笔义无反顾,故有的点画在巨大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显得刚猛扎实,有锥画印泥之妙,如“右”字起头两笔、“豪”字末笔、“袍”字末笔的上踢、“遥”、“落”等字的末笔等。
然而,在如此***四溢的奔放运笔中,书者仍表现了对用笔技巧精湛的把握,如“豪”字的数处转笔、“篱”字的“竹”头、“眼”字“目”旁的竖画连笔、“何”字“人”旁与“可”字上笔的连接笔等。
这件作品的章法也可归入“挤压式”,但不甚刻意,行笔及字势亦如行云流水,自然奔泄。落款只书一“山”字,用笔快速中见提按、寓沉着,锁定全局。而又以左下部的大空和字幅之满构成疏密对比,布局跌荡起伏,精彩绝伦。
和傅山的有些作品缠绕过甚不同,此作几乎字字独立,至多两三字作连缀状,而笔势贯串,充分体现了成功的巨轴草书创作中情感爆发和平时用笔修养相结合的特征。
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七言绝句》该图片转贴自书法网
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五言律诗》巨轴作品的书写特别要求“有感觉”,一旦“感觉”没了,或是“感觉”钝了,便“几不成书”!而且,前面的字对后面的起着煽动的作用,前面的“狂吼”,后面的便跟着起哄,情绪澎湃汹涌,气氛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但大家在此往往能气定神闲,从容调度,写出精彩绝伦的杰作。
傅山的此作便极有“感觉”又极有控制。起首一行一气写下,至第二行“簟”字不厌其烦地缠绕而下,以下一句至“绵”字稍作停顿,“绵”字末笔如“折钗股”、“屋漏痕”,力透纸背。转而写以下七字,跌宕摇曳,径达高潮。最后一行续其余波,笔调稍有收敛。款字一改常规,“书为”二字后“松翁……”一行顶天而立,如异军突起。“傅真山”三字又大幅落下,奇中求平。全幅写得意气风发,郁勃苍劲,雄深而雅健。
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五言律诗》该图片转贴自书法空间
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诗》傅山作书大有狂气,才华横溢,不可一世。然时有纵不能敛、放而无收——草率、荒疏、粗糙的毛病。这类作品每每失之精到。上博此作却是傅山传世的力作之一。
是书笔力雄健,当其得意处,王铎也得避其三分!其用笔速度极快,根根线条似激射而出,穿透力极强,如“早、健、杈、妒、带”五字的末笔。有些字因行笔速度实在太快,产生奇特的“字构”,大有意象,如“酒、怜、带、月、瓜”等字,尤其“带”字,真有“手持匹练当空舞”的意境,其末笔直捅而下,过“月”而破“瓜”,真气贯注,刚猛无俦,个中复有提顿,真大手笔也!
此作诗写士大夫闲逸的生活,而笔意雄健无比,气象浑深。不知是否“亡国”的苦痛激荡了作者的心灵?
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诗》该图片转贴自书法网
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五言律诗》此作粗看似一堆麻绳缠绕堆积。细审之,其用笔提按、转折皆极富弹性,用笔得一“荡”字诀,如:“底”字倒数第二笔、“遮”字末笔、“断”字末笔等,皆“荡”中有按、“荡”中着力,笔断意连,达到了用笔的高境界。其结字大开大合,忽紧忽松,笔线缠绕不知起止,意足笔酣,如“一线白、林端、木心、遮不断、不让亦”等字处,给人一种模糊的“错觉美感”。章法取“挤压式”,强调疏密对比。
全幅写得酣畅淋漓、飞劲恣肆而能不失法度,开创了大写意连绵狂草一路,并树立了典范。
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五言律诗》该图片转贴自书法网
张爱国“明清调”代表书家作品抉赏选——傅山篇
傅山《草书五言律诗》此作与前面第三幅基本一样,但写得较为柔和宽厚。两作相较,可以看出巨轴创作中书家在不同情境及笔墨条件下创作的不同,尤其相同的字细加观察比较,更有看头。由落款看,前作可能为自存,此作为酬应。自存颇无顾忌,速度极快,写得更为放纵率意,狂放不羁;酬应写得稳健沉着,速度稍慢,更为含蓄,精气内敛。但就巨轴的创作来说,前作所传达出来的“现代意义”(“视觉意义”)则更为强烈,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