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式的教育带来艺术风格的单一化!
单一?看作品说话。
传统的师徒授受到学院的集体教学是进步还是退步?丁兄竟然会说前者是个性化的,真是费解啊。一个师父带一个徒弟,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个性化”的,但多是老师的个性,一个师父带十个徒弟,我们还能看到多少的个性?
讨论书法,个性有时候不可靠。
回复 #168 五叶 的帖子
或许你的观点就是现实!,所以,我很佩服你,倒目前你是最明白的一个。但你的发言里似乎也带有一些无奈!也好象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感觉。
是的,当一种价值判断已经影响了你的时候,或许已经是无法选择了。
你提出了好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纯艺术化,你认为这将是艺术的方向。我必须表明我的观点,纯艺术的终极就是纯技术。这就是艺术唯一的方向?
必须要提醒你的是,你的观点,实际上的全盘西化的观点。当然,这也许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正如你表扬我是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一样,“保守”有时候意义重大。
当欣赏一件作品时,就剩下了作品本身,你不觉得也很没意义吗?
当我们看到弘一法师的字时,我们的审美是多元的,我们能被调动的是我们内心里复杂的阅历、学识、情感、偶像……,而当有一天只剩下技术或主要是技术打动我们时,这个艺术的本质还在吗?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5-21 16:50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也是一个问题,传统的师授徒承是个性化的,但放置在学院就是规模化的,这就有了利害冲突。这个问题提的好!
单一?看作品说话。
传统的师徒授受到学院的集体教学是进步还是退步?丁兄竟然会说前者是个性化的,真是费解啊。一个师父带一个徒弟,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个性化”的,但多是老师的个性,一个师父带十个徒弟,我们还能看到多少的个性?
讨论书法,个性有时候不可靠。 原帖由 韦言 于 2007-5-21 19:0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是不可以教的,但可以启蒙.
艺术的启蒙,技术和思想,缺一不可,前者是花,后者是水。 原帖由 五叶 于 2007-5-29 00:24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另外在旁支末节上,和丁兄讨论一下,
丁剑:“中国艺术其实并不是太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国画在写实上无法和西画相比,中国艺术更注重艺术精神,所以比到最后不是谁的手艺好,而是以精神传世。”
...
中国画不重视技术?翻翻绘画史,不难看出,恰恰是文人占领了绘画的阵营之后,绘画的技术才不受重视。而我们现在看到最伟大的作品,却多半是技术性的,这可以举出无数的例子,大抵宋以前的优秀作品都在这个范畴。
是的,这一点我必须承认,但也需要说明的,有很多艺术的艺术性也大都是后来被确认的。比如岩画、壁画等。它的原来考虑不是艺术的出发点。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晋以前的书法作品都是这样。它都是基于实用而后艺术。 原帖由 五叶 于 2007-5-29 00:2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单一?看作品说话。
传统的师徒授受到学院的集体教学是进步还是退步?丁兄竟然会说前者是个性化的,真是费解啊。一个师父带一个徒弟,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个性化”的,但多是老师的个性,一个师父带十个徒弟, ...
这里应该是老师的问题。传统的师承。一个老师弟子有限。但老师是普遍的,所以反而多样。现在学院里老师成了有限的了,所以反而单一。 原帖由 五叶 于 2007-5-28 22:3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艺术的启蒙,技术和思想,缺一不可,前者是花,后者是水。
还有阳光哪去了?em4
只有有了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才会去不断的磨练技术。反过来,磨练技术是为了以某种方式来表示想要表达的思想。
谁先谁后?不要搞成鸡和蛋的问题哈。em22
拿美容整形来打比方,首先要有整形的思想,亦即相关的整形设计,然后才通过整形手术等技术来达到目的。没有那个设计,就算技术再高超,也难保不出几个怪物来。
从这个比方,引申一个问题,艺术是有风险的吗?em22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5-28 22:34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是的,这一点我必须承认,但也需要说明的,有很多艺术的艺术性也大都是后来被确认的。比如岩画、壁画等。它的原来考虑不是艺术的出发点。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晋以前的书法作品都是这样。它都是基于实用而后 ...
丁兄,你认为艺术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受主观影响的?或者,谁的作用更大?为什么?
你怎么知道创作者没有艺术的出发点呢?
到底什么是大家心中的艺术呢?你认为的艺术和创作者认为的是一样吗?
难道创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不美吗?创作者费尽心机、穷尽技巧不是想表达的更完美一点吗?他就没一丁点儿觉得其作品有欣赏价值吗?
回复 #178 火木子 的帖子
你的问题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我并不是反对技术,艺术当然要有起码的手段。但你所说的就是很朴实的,很原始的基于实用的艺术,即自然的艺术。生态的艺术。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5-28 22:2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或许你的观点就是现实!,所以,我很佩服你,倒目前你是最明白的一个。
但你的发言里似乎也带有一些无奈!也好象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感觉。
是的,当一种价值判断已经影响了你的时候,或许已经是无法选择了。
...
当欣赏一件作品时,就剩下了作品本身,确实让人遗憾,但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作品本身和作者谁是第一位的问题。
前两年有人说《潇湘图》不是董源的作品,我们是不是因此而不再欣赏这件作品?
前两月丁兄说《兰亭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如果你的说法为大家信服了,我们是不是从此就认为《兰亭序》是一件不好的作品?
书法要有独立的价值,书法的欣赏需要独立的评判,不是附庸于人,附庸于故事。这不是无奈,我对此恰是期望的。
兼论生平是有意义的,但只能是“兼”论,如果我们没有欣赏的眼力,“兼”就变成了主要内容,就像人们总喜欢津津乐道的阅历、学识、情感一样,只停留于津津乐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