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4-11-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17839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在网上看到下面这篇文章,联想到关于书法和传销的几个帖子,觉得值得阅读讨论,转贴于下:; D% V( N- }5 u- V/ J* W
. } Z3 E m3 f& o( K4 P5 J3 X, ~1 ]3 }
书中真言费思量
8 ?3 L) t7 ]$ |; B9 I——读章祖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
8 R+ u1 m1 L2 Q- U& J" t陈仲明
. u7 M8 }5 L" U" B, d8 \2 O& \; G- c! ~2 O' O6 X; {
深夜在灯下读着章祖安先生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这本厚厚的著作汇集章先生多年文章而成。8 D1 x( K, ?" l# \
我喜欢文集类的著作,文集中有些文章以前读过,事隔许多年,如今再次阅读,那种亲切感惟有心知。但要真正读懂读透,还得以后慢慢咀嚼和回味了。 3 o* R! w4 \% {. d* D5 g2 a" I/ M
章先生1997年在《文汇读书周报》刊发的文章,当时我读过。其时我正处于放弃了书法专业的平台,到中文系与青灯黄卷为伴的清寂之时,所以对那篇文章印象很深。在《文汇读书周报》刊发如此篇幅的文章的作者一般都是声誉甚高的学者,书法界的人很少订阅此报,更别说在上面发表文章了。$ i, a% C9 b# J+ @
这两天看了其中《当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系列访谈》,感慨良多,使我对章先生有了更深刻和真实的了解。可惜。现在报刊很少刊登这类文章。广东的《随笔》和上海《文汇读书周报》不时刊有此类文章,读时使人受到启迪和教育。* f. ~, f5 P T/ }
这篇系列访谈,虽是随意漫谈,但其深刻性,却是书法界中人少有的。6 Z( ]# ^% g1 c2 e4 ?7 `
略举几处:- P- n! A2 S* T- F& }
1. 现在是急功近利的时代……不能完全责怪年轻人,存心利用青年者才是罪恶。" W+ y7 q# N: |- _& V
2. 我发现真正有时代精神的人,都是逆着一些不好的潮流的。
, u7 s+ r: ^* [4 A9 Y3. 现在有好多人以不知道陈寅恪为耻。但是话又说回来,有多少人真知道陈寅恪?; x6 |& r$ ^7 [3 }4 F
4. 《红与黑》的作者斯丹达而有句话我印象比较深:一个有智慧的人(大意如此),它必须拿到自己所必需拿到的。当他拿到了这个东西以后,自由是第一的。假如必须的东西已经拿到,他还是为财富,还是为什么,去把他的精力浪费掉,那他马上变成愚蠢的人。这句话对我影响非常深刻。
i2 ~ G$ b1 t7 A/ j9 j书籍文章中,最珍贵的是思想闪光点,从章先生的文章可以知道章先生的品格和思想深度。第4条关于《红与黑》的那句话留下的深刻印象,实质就是章先生奉行的人生准则,先生之品格也就彰显出来。读到此处,我的印象和思想也会深刻起来的。
. m+ w! H8 {" @5 A* k0 O章先生在书中503页处提到陆维钊先生反对学生学他的字。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才思和创造性。师生风格雷同则是艺术教育之大忌。有一次,我看到《书法报》刊登一组系列作品,我未看标题就知道是某艺术院校书法班的作品。一看标题,果不其然。导师以自己浅薄的作品面貌作为楷范,去训导学生,桎梏了学生的书法创造力,这是扼杀青年人艺术生命的罪恶。好为人师的“导师”有意如此:学他的学生多了,日后,他就是“泰斗”,他就是“宗师”。用小人的思路去实行小人的谋略,使一帮失去艺术头脑的弟子众星拱月般地敬奉他,其实质和黑社会的帮主是同一伎俩。而挂着高等教育的牌子,其欺骗性的危害程度则更为深重。这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大悲哀。如同章先生文中所言:存心利用青年者才是罪恶!。一言中的!
. h, {; y8 n; c% e8 F o" P a学术F•B和教育F•B也在日渐蔓延,剽窃者有之,公然将他人著作署上自己的大名的抢劫者有之。他们的劣行未得到惩治,却青云直上红得发紫,弄个学术委员当当,犹如小偷和强盗当上治安大臣一般。! ?7 t9 j. F$ P1 B- n5 q$ L
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提倡尊师,章先生在《访谈》中追忆了陆维钊先生的文章、艺术和道德风范。我觉得,尊师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章先生这种,敬重陆先生的道德文章和艺术境界;另一种是攀附老师的地位和权势。两种是截然相反的德行。我原先在美术系教书的时候,最反对学生标榜是某某弟子的恶俗。我说,别说你是他的弟子,你就是他的儿子孙子又怎样?可是,不少年轻人依然如故。当今社会,老师若有了权势,为了利益的需求,金钱贿赂和性贿赂的邀宠新闻时时出现。我想,那些不学无术的卑劣“老师”值得你们标榜和攀附吗?可是世道日下,那些学生标榜得脸不红心不跳——书法圈中青年媚骨群的滋生和蔓延。) q( Q" @ ^ O+ T% h3 e( P N
对章先生的访谈中,记者提到孤独感。在现实社会中,要保持名节而特立独行,要书臻高远而艰难跋涉,孤独势必与思想之自由和独立之精神者如影随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