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文:陈奕名113' J! h4 Q o) D- |# `
. [2 Y9 J V0 s3 W! \
# ]9 u' x8 x7 |( d6 ]" b
" }* {' V9 w9 D) J; N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特展“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火了。
7 w+ r F0 Y- B* s' K q# a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只关系象征民族气节的《祭侄文稿》该不该展,却忽略了这次展览的重要价值,台北故宫出借的除了《祭侄文稿》,还有怀素《自叙帖》这样的国宝。而日本也是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20多件日本藏颜真卿作品,《争座位帖》《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任何一个书法爱好者都心向往之吧。还有张旭的《肚痛帖》,草书历史上“颠张醉素“同时出现想想都起激动。这还不算完,王羲之法书唐摹本《妹至帖》《大报帖》、《孟法师碑》唐拓孤本、黄庭坚《行书伏波神祠诗卷》、智永《真草千字文》、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宋拓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宋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等等等等。对了,还有消失了一个世纪的北宋李公麟《五马图》。 w* ^/ ~) L, e- i9 i
是不是兴奋得起鸡皮疙瘩? 6 P6 f' r, R" q
早在去年中,艺术圈就已经开始讨论这次大展,没想到开幕当口,居然因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炸出一波舆论热度,多少唐宋真迹,比不过民族情怀的荷尔蒙。多少平日分不清“欧柳颜赵”的人,突然怜惜起这“天下第二行书”,仿佛颜鲁公附体,保卫民族文化瑰宝的大旗一抗,变得伟光正起来。可叹唐宋真迹谈论者不多,高呼着不能展的战狼却不少,岂不是买椟还珠。
. N2 W# B1 p* r" p/ v
( O6 R* p! x: R- W姑且自问自答一番,希望能回应一些质疑。
2 U0 t! N0 }) R问: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什么特殊? / Y' o, |7 |* Y, Q+ O
答:话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不但不降,还率众抵抗,颜杲卿守常山,固守数日,绝水断粮,城破被俘。叛军先以儿子颜季明要挟,颜杲卿不从。颜季明被害,押解洛阳后,颜杲卿被凌迟,同时怒骂安禄山,被割舌、碎尸。所以文天祥后来写,“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而颜家遭遇惨剧,“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其状惨绝人寰”。
8 c7 Y5 a J! D5 h+ D后来颜真卿只找到兄长的脚骨和侄儿的头颅,悲愤之下挥笔写就《祭侄文稿》,“展玩”引用唐云先生评价,“不是在创作之前构思好的,而是随着创作冲动的推动下不断地拓展深化而产生于挥运之中的’无法之法’,是霎那间的灵感所展示的‘无法之法’,是自发的情感流动所激发出的灵光。”元人鲜于枢卷后题跋中写:“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朱关田先生在《颜真卿书法评传》中谈到:“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并不是一般祭悼的文章,所以有不忍卒读之感。其书法尤为奇绝,论者以为《兰亭》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R- h( s: w! x ]
2 a r! ?( }' T. E7 m+ m, q" C( j
问:颜真卿的气节和赴日展览有关吗?
- z' M* X- @3 h5 g* H$ X答:当然无关。 1 e, V. Q; Q6 M r; c
唐代本是个开放的朝代,“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安史之乱是一场下克上的叛乱,且安禄山为人残暴、生灵涂炭,因此颜氏一门忠烈,可谓忠君体民、大义凛然,但应该与岳飞式的民族英雄区别开来。(当然,随着中华文化圈扩大,女真也融入这个大家庭,仍然是内部矛盾。) # e& h7 z' Z& h
既如此,展示中华文化气节与傲骨的艺术品,在全世界范围展出,正是文化传播绝佳的机会啊。尤其是日本,更该展览,两个背负着复杂而沉重的历史的民族,在交流最频繁的唐代,恰恰是寻找文化共通性的契机,中国书法与日本书道,都从唐代书法中找到美学源头。正常的文化交流,扣上民族主义的帽子,反而显得我们不够自信。
) M% s7 T# q2 p9 n2 ?' ?问:日本损害或者丢失过中国文物,因此这次借展的风险很大,这种说法对吗? 5 t5 T* H1 K7 N% {% c: x( j
答:不对。 - q+ \; }" a3 i! o+ Q
2011年,内藤富卿借展《西泠八家印存》,这是一次民间展览,正如“山河小岁月”写道:“全日本篆刻联盟”是民间机构,展览了《西泠八家印存》的展览叫“鉴古印社篆刻展”,到2018年举办了14次,属于民间的交流。而且在文物重要性上,与《祭侄文稿》不在一个级别。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日本博物馆到底有没有弄丢过中国国宝?》因此,民间机构、无保险的展览,与日本级别最高的博物馆借展国宝,安全系数不可同日而语。
8 h! q3 m1 F2 o. q+ r' ^另外,传说苏轼《寒食帖》在日本展览超时展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查无实据。
4 H0 }9 t" _6 Q) L任何展览都不是百分之百安全,但日本对于中国文物的研究与保护经验相当丰富,肯定比搞坏《女史箴图》的大英博物馆靠谱。为了减少损害,这次展期也只有42天,所以不必危言耸听。展览现场,澎湃新闻也发回报道,“真迹在低光玻璃展柜中进行展陈,上面则展示着颜真卿书法及历代题跋全卷的高清仿本,以及对书写状态的说明,以让观众一窥全貌,而高仿本上面,则悬挂着《祭侄文稿》手迹的一条条红纸放大版,这样的展陈规格是相当高的。”
* @( `; a, |4 x7 l问:日本方面的态度如何?中日两国历史上的借展呢?
0 g8 o4 X, p1 ?* K答:日本方面其实特别照顾大陆情绪,在2018年6月21日每日新闻的报道看,提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根本不提“国立”,立场上就很符合大陆的提法。再到后来的海报、新闻发布会,基本上都在弱化台北“国立”的logo和字样。
& K2 k1 ?9 i- I日本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当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借翡翠玉白菜的时候,就是没有注明“国立”字样,搞得当时岛内很不爽。 ; p ~: x' w+ [& y8 ~
9 E6 G$ n' {# d5 X
中日两国重要文物互相借展很正常。据“澎湃新闻”了解,以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董其昌书画大展而言,就向日本方面借展了包括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等在内的唐宋名迹书法,而在2010年上博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上则集中了从日本借展的唐代王维(传《 伏生授经图卷》、 宋代梁楷《出山释迦图轴 》、《李白行吟图》等,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也多次被日本借展。 ; B: C4 V' O- o3 i6 y& z% y: e. L
问:台北故宫方面这次借展冒失吗?台湾媒体和舆论为什么也有很多反对借展的声音?
/ b9 G$ v- M0 n$ H$ w% s答:2015年12月,时任院长冯明珠就签署了借展意向,只是一再强调这次要署“全名”咯,而台北故宫也声明,全流程确定是在前任院长林正仪期间。以两大博物馆的专业程度,这次借展应该也考虑相对周详。
$ A, r8 @' J$ v' B7 L& x% A
6 b0 n( G+ }+ t5 Q! s/ ^2 z
# l) d4 O( d( I/ n' u G
0 V# h( o: k( _7 C3 v- i4 K
引发民众不满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卸任的台北故宫院长陈其南。这位在任仅180天的院长被称为“史上任期最短”,却因为“故宫台湾化”、“闭馆三年”等不负责任的言论广受争议。而国宝赴日展览,也是岛内批评的声音之一,但仅就《祭侄文稿》这批藏品来说,是前任院长历经几年交涉决定的,算不得仓促。 # Q E+ J$ J# d4 o0 K
台湾的主要批评,是因为故宫的“全称”问题,日本展出时省略“国立”、logo印得不明显等等,跟大陆的激动完全不是一个风向,与其警惕国宝赴日展出,倒不如担忧台湾的本土化群体心理。
: D) n, n3 f% D5 M; Z$ U问:《祭侄文稿》为什么不来大陆展出?
5 T2 s5 _ t1 ?7 h4 q' c- v' l答:因为大陆无法通过“免除司法扣押令”,也就是说动用司法手段也不能扣押作品。没有这个保障,台湾就不肯借展。日本是签署“免除司法扣押令”后,才得以从台北故宫借展的。 3 O* o2 {# s) E% K# a
据澎湃报道,2011年台北故宫推出“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当时除了展出台北故宫所藏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外,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也赴台达成“山水合璧”之约。中国大陆方面提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可否交流展出,在协商的过程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别强调,自1996年台北博物院文物赴英国展出迄今,所有借展地区的博物馆,均需出具司法免扣押条款,他们也极乐于早日促成两岸文物的交流,但是为了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因素,必须坚持通过“司法免扣押条款”,才能让《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赴浙江。 " X4 w8 W# m%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希望这层障碍早点突破。 ( Y: r* {9 L9 `1 s9 }6 d
问:《祭侄文稿》这样的文物每展览一次,都会遭受损害,还要长途跋涉,怎么能展览呢?
, f# O7 i( A2 @2 A答:一些大V强调“纸寿千年”,文物每展一次必然要增加损耗,也存在损坏的风险,无论在台北故宫还是东京都是一样。文物展示本就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之一,不可能因为损耗的风险让文物永不见天日。前边提到借展的流程应该没有问题,那就回到“怎么展览”的层面。提到展览环境,要看接触的光中有没有紫外线,光的摄入是否大于一定数值,以及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我曾经去过两次东博,作为日本顶尖博物馆,专业程度和台北故宫不相上下,现场的展陈环境也可以让人放心。从技术角度,现代的艺术品专业物流也可以在运输过程中保障国宝的安全。 - B! ~+ V# x" g; z9 x: z Z
这些当然不是万无一失,但文物如果只在本地展出,观众就无法系统梳理颜真卿的真迹,以及书法史的脉络。艺术策展人,就是围绕某个学术主题,让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视角来理解艺术。这次颜真卿的大展,就得以系统了解颜真卿,以及书法史中与之相关的线索,《祭侄文稿》在这样的场合展览,显然比孤品展览的价值更大。
" X% J7 K: F) k9 _- v馆际交流的意义正在于让我们全面、多视角地了解艺术,2011年北京故宫也曾出借200件国宝到东京博物馆,包括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日本藏的王维(传)《伏生授经图》,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等重要藏品也刚刚在中国展出,都与《祭姪文稿》约同时期作品,也成为馆际交流的佳话,如果仅仅因为台湾的内斗、抑或被煽动起的所谓“气节”,就贸然否定这次展览,实在不智。
/ N3 i6 k. b1 K5 Z# b
@2 I+ O) r) \写在最后的话: 1 Z- R) u4 O8 Q, H
艺术有国界,因为不同艺术有各自的文化滋养,因为工作的关系,有幸在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这些顶级博物馆看到整个世界文明史的不同源流。当然,想到这些艺术品的来源,也让我不胜唏嘘,民族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也可能成为仇恨之墙。 6 N/ Q8 q8 c4 k! e; S: \0 m( r. O& ^
艺术无国界,在大英博物馆看过葛饰北斋的特展,那是对北斋最系统的一次呈现,在东京看过普拉多美术馆的馆藏特展,委拉斯贵支的经典作品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上海博物馆“千年丹青——日本、中国唐宋元绘画珍品展”也让诸多中日收藏的国宝级精品重聚。
6 F( `( s, K9 l艺术品的分离,是历史给我们的沉重命题。艺术的无国界交流,是打破仇恨之墙的契机,分离与仇恨不是中华文化的内核。倘若我们再无端套上新的枷锁,实在愧对汉唐祖先的博大胸怀。倘颜鲁公再世,得知今人的偏狭,怕也感叹后人的不长进吧。 , K5 m {+ \9 v7 k' Z' k8 C. C d% m
7 l3 X7 q; t. W9 G8 _4 p
参考文章(这篇用了较多媒体与自媒体的报道与知识分享,特此致谢)
! Y1 j0 [- _! }+ C0 e9 Y7 r7 O B丁阳 台北故宫把《祭侄文稿》借给日本,没必要愤怒 知乎日报 台北故宫借去日本展览的《祭侄文稿》,到底是个什么作品? 民国画事 国宝外借怎么了?这些不看画的人莫名愤怒个啥? 阿舒 日本博物馆到底有没有弄丢过中国国宝? 展玩 高清还原颜真卿书写「祭姪文稿」全过程!天下第二行书的诞生 黄松 台北藏颜真卿《祭侄文稿》借展日本合适吗?——澎湃新闻 江村、肖永军 《祭侄文稿》《五马图》亮相东京,台北故宫称借展合法合规——澎湃新闻 毛十八微博 颜真卿展搞出来的时间线其实……
我是非典型佛教徒 针砭时弊 不舍慈悲 理性思考 不许骂人 9 e+ t% ]8 G+ j3 d7 B/ w& M
/ I3 X9 L9 G& e" Z: p# Z-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