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6-11-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67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5-1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沃还援引傅山的话:“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 L+ e6 r/ Q6 a/ Q
7 Q7 N, E, u' N2 _3 n, N; P! l; h搞丑书的就别老拿这话作为尚方宝剑了/ q, B) f2 E- I
7 @2 A( ^: B* k" x6 q: X首先,古人这多书论难道都未见?都不听?为什么要听傅山的,就他真知灼见?
. V) `( B" J+ g# h- L3 m2 T# u
% ^( i" c$ y3 f& w t/ f2 Q# q# T第二,就算把傅山的话作真理,他所说的“拙”“丑”是不是指原始意义上的丑呢?是不是要大家都来以病笔败笔来表现?3 ~1 M5 a( t. u* Y3 K
, H* e# j9 R2 |$ _( g
第三,王羲之、怀素、米黻的字,书者逸兴挥洒,观者赏心悦目,真率得很!“宁真率毋安排”,在他们的字中哪有安排的痕迹?恰相反,沃字及一些丑书最多“安排”,这里拖一下,那里抹两下,这里是枯白,那里是泼墨,匠心已用其极也
- k" g8 ]0 q5 C0 W' y! w& H: W
' H- Z9 h L& \& c# D# u第四,从傅山本人的作品中,就不难窥见他所提倡的“拙”“丑”并不是沃等人理解的“丑”“拙”,傅的字用笔恰恰软滑拖沓,其结体倒是很追求巧意的,只是为笔力上的不足所掩盖,, k8 E7 j, C; s' T" F+ c1 |2 Y. l
刘沃于曲解,欲盖弥彰而已
$ i% U* N. I; u. K* U傅山作品:
% {) i+ l. E" O
/ y) ^% Z- t q6 E u ^/ b. K: @! s# ?6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z( e/ I' s- {. t x3 L" T3 Y'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