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6-11-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67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5-1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比如王羲之,他刚出来的时候是“新体”嘛。古雅,远远不如锺繇,说他“家鸡野鹜”。这说明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被所有的人接受。接受他这种“新体”的,只是王献之、谢安他们一帮趣味相近的东晋文人士大夫书法家。从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看,他们的接受是滞后的,所以才会有“家鸡野鹜”之说嘛。
( G3 N" l. \% L w# j. D3 R$ l+ O/ u, |+ q
( [7 |3 H2 Y/ |7 M g4 t2 Q2 }4 i/ P- v' f; Q2 e% e+ d
! t/ Q, F2 E# |3 H& B, A2 \2 i" z# ~$ m% V" L0 _, f
被俗人鄙为“丑书”固然不爽, ^2 [( d, ~$ a0 S3 v( W: j& B
但还得实事求是啊:7 o3 i, X6 c, x4 u
2 \4 h- ?4 C% r+ }& V" f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之法。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笔势传云:羲之年十二学功日进,卫夫人一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小儿必见用笔诀也。近观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因流涕曰:此子必蔽吾书名矣。" e. S! l( n/ R
....................6 z# E0 s* z( i$ r+ t& \2 Y
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享誉当时。当然,从出生先后、成名先后、风格形成时间的先后结合考虑,在短段时间内王羲之声名不如钟张, 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7 h* y$ A: h. X3 U5 n* L
5 ~4 l% g' w$ x' \9 Z) y“晋末二王称英”,二王是享誉当代的, 后有起伏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