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55
- 注册时间
- 2008-3-2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350134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1-3-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提要* G9 v: }! z" @ b" a! ]
“兰亭论坛”由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任学术主持,每年举办一届。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书法与中国社会”。
5 H6 }% H) |; v8 a: s9 [ 中国书法是与广大社会成员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现象、文化现象,但是书法与社会的关系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书法与中国社会”的论题已经成为对书法进行深入思考的新的、重要的出发点。论坛征集了若干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把人们的思路引向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对书法研究的深入,对书法社会学的建立,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8 V. i7 y1 N- T--------------------------------------------------------------------------------
8 ~3 u* E& b% l& K- K) R作者简介
' ^% I* t5 R+ `8 T1 Q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1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致力于书法理论与艺术创作。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等。于北京、日内瓦、奈良、洛杉矶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书法与绘画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多种重要展览。 " i. B5 h7 m- T3 @ K: ]
--------------------------------------------------------------------------------& n+ y) m/ p6 Y' J8 K# Z
目录8 j: ?$ b/ u/ ?% F, j
前言* x2 W( Z$ x5 B# y# \2 J$ Y
开放的视野' }4 i( w5 x: M$ J8 f
书法何为——论书法在古今社会文化中的变迁和在全球化时代新位的重建$ \) W9 m7 g) b# S8 d# ~' O) t) e
关于当代文字环境及其相关的艺术史写作的思考9 n5 I* i& I2 T' ?
附:关于当代书法史写作的札记
0 |* s: Q X9 K( z* \9 |; M4 Y 书法社会学转型与现代性构建/ u0 o& ?8 G1 {; u+ @6 ?4 A
放宽研究的视野——读《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有感$ W0 T5 E4 q: W- s) z+ U
个案与问题研究8 T8 V$ H! @* O$ E! i
甘谷土桥小学伏羲班的书法教学
$ {8 n$ \7 X$ w2 g. M6 w) t* s 西安“书院门”调查——西安书院门书法工作者现状、问题及思考9 L0 Q) i' M$ `# W8 B
山东邹平“书法之乡”调研报告——一项艺术社会学研究的个案及其方法反思# T8 q" T6 v; x; V
1986和2006:当代书法话语转化的社会学反思——以《中国书法》和《书法》为例9 O& r# Y, p0 ^# L4 |
中国美术馆近年书法展览析要, j" p1 D2 y( R* {0 f+ u
网络复兴书法
; S4 P- M2 H# R4 ? 从社会的发展变化看《中国钢笔书法》的兴衰0 \* t. `+ B/ X0 H! g
关于文港毛笔制造业的调查报告! C& Y0 b9 M; U+ N. f. }
冷书系和热书系——重新审视书法传播系统
5 Z1 ~ e; K% U6 Q/ ^* ^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对书法创变之影响1 b! [9 Q; ^; o
书法的日常境遇与书法的时代挑战
& f4 R- m6 G1 o8 K 日本非营利书法团体的社会活动
/ `& D( R7 u D4 G7 g9 v 日本学校书法教育的缺失与社会对书法的轻视$ {, {! Q" V* P' @. ]) J! x
书法历史的社会学研究
, X7 V$ f. Z+ t- g1 g, M 从书斋走向神龛——北宋中后期的“颜真卿热”现象考辨
0 J+ a( [* x1 Z' K 足下负书名,安能拒乎?——王铎书法应酬研究. J, }6 E/ g( q- d
八大山人作品在当时社会中的流通方式及社会地位* f7 R, U& {" T8 n
宋曹书法“恶赖”辩——清初书法批评的个案研究. p: N* c* z1 e, Y3 N
明末江南的书画与社会——《味水轩日记》研究的方法论总结
% S l( A9 f/ q, D, Z, Q 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书法
8 [5 p e& l* T6 H) Z6 S --------------------------------------------------------------------------------
6 A4 {; d) ?/ V: c9 W) r: X& a导语
5 R) q- v( M5 ~9 m0 _6 |( R a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虽然被认为具有包容一切的表现力,如宇宙规律、人伦义理、社会特征、风俗变迁,以至作者的性格、修养、命运等,无不能在书法中得到反映,但是这些表现内涵都是从作品直接引申而来的,连接的机制从未被仔细讨论过,作品的含义只能靠接受者的体察来进行检验。在这些表现内涵中,被体察得最多的,是有关个体的内容,它们成为书法观念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成分。人们对书法感受思考的重点也正是集中在这些方面,其他部分则更多地停留在信念、传说的层面上。 * B5 C% a5 I, g! W0 Y0 ]
本书征集了若干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把人们的思路引向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对书法研究的深入,对书法社会学的建立,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