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55
- 注册时间
- 2008-3-2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350132
- 点评币
-
- 学币
-
|
穹宇随心处处蓝
) B1 T" j) W8 h& B——读张旭光诗作+ Z d3 g% R; j6 V5 c/ k
◎ 旭 宇 a b* O7 [' Q6 J" ?8 d
* y- h) ^0 V3 U: x, f' D在初春的太阳刚刚醒来之际,我度步在小河绿柳掩映的长堤之上,四顾无人,于是,心中的诗情会与初春的太阳一起升腾起来。$ l' V& x+ V* m( ^* t. E, R
. J" @) l; _$ `* i' k0 B+ m是的,我从新出版的《张旭光诗词书法集》扉页的小照片上见到了这样的一种情境。
' i* `: E- G' R- l& w( d! p( `于是,我在充满诗意的情思中于案头展读着这本典雅的作品集。
1 e7 O: T1 c6 N+ m9 d7 Q9 G# G; ~兰草一丛叶,
5 T; O7 c1 d+ v7 H! f6 d. d清幽两卉藏。
3 ?& W. o( ]" t" h8 r不知城里事,) h( ~+ o$ s! l4 E( Z4 U( Y
自在吐芬芳。
/ i1 s: \, L7 S* D4 ~5 n/ J9 p% r ——画兰有题
1 \; I1 L$ X. D5 x! b, E
- d' S. L" n1 X3 c; Y: j$ M/ @, ^我吟着旭光的这首小诗,在书斋中击节来回走动,感知作者灵心深处那股清虚静穆幽香的生命向往。这是吟唱自我,吟唱许多人内心压抑寻找释放的自白。
4 \9 Y! n1 ?7 C' I4 |( b+ D. l7 G1 Y
在当代市井烦躁的烈火到处燃烧之时,如何让我们的心得到一处安静之所,栖息在自然惬意的境界里,只有让诗作向导了。
# @. r) S9 \+ M
0 N6 x) Y Q- a我读着这首小诗,也与之同行在生命幸福的回归中。
$ Q8 J& D1 g! t% a! j4 ^旭光的诗意境高雅,自然而神妙,源于他的率真,因之,
$ E# x/ V3 k: N, d' b, f能在读者的心壁上共鸣。我想,他写此诗时一定在乡间小居,心不染尘,如一枚兰,静静开着。
. M$ r" O3 j1 U6 A& v2 s& |4 e品着他的诗,再读他的诗论,我赞同旭光的观点。2 l9 s& K6 C2 Z8 H/ `8 s5 I
5 m6 f4 U( J# b) I: f6 b1 t; ~追求轻松与鲜活,追求自然与生命,诗应为我所用。我们不能吟唱在说教的书本上,更不能回到古人的枷锁中带着镣铐去创作。让古典诗的写作成为一条流淌在自我生命中具有鲜活时代性的河流。) `% K5 [0 {+ I6 S& _" W8 H
我们的快乐与忧伤,我们的发现与警觉,让***与睿智的小溪在诗笔下一泻千里。9 @. O/ s1 U! a# T
滋润着作者,也滋润着读者。) Y2 S& q& D" N, j
; `& ?. G' t; N0 b5 P# N: K
只有让人读懂而又于心中时时品味着才是好诗。
/ d, h" m& H1 U9 G就如同旭光说的“我的确希望能有一句被人记住”的诗。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一种倾吐。凡是真诚总会有回报。在此,我说,我记住了旭光的诗,而且不止一句。
! r5 @ {! ?* ^ }' d* G$ W# |/ h! @
% J- d0 Q! w$ b出没风波三十载,: D) l. S1 R" ^) I
半仓虾蟹少长鲸。9 ~6 M& a/ o' ?# }( P; v5 g9 I
——再临圣教序: X9 }; K1 I! L# {8 h# ~
5 x) ^% E* E0 d4 W! f8 o1 b' B这句诗久久地响在我的心上。他以三十个春秋临帖的体悟凝缩成这样一句铭言,可以说也是我的感受。只是因为他有灵动生花之笔才先于我写了出来。
( s4 @0 x T4 G' \' |( R$ r3 x8 E* b' i5 l; H# u
他对自己的诗书常是自谦的。但我看来却常有惊人之语,一笔长鲸使我永记。
% b' p j3 i. O" C& w4 n% f6 h+ v1 l诗人往往是先觉者,如金鸡报晓之声使音律燃烧成早晨的霞光。进而唤醒众生的真性。胆识与先觉是诗的天赋。
5 u, K3 L. x% B% R" X+ ?8 Z8 }2 E5 m; q
& x4 L- `5 M' P5 ?0 c笔墨因人传不朽,
: a7 T, K; h. l5 @% j4 y8 `清风清品看石竹。
! R" m, B; Q* D六分半书可论乎?
* N" P) t8 Q6 V( B( L一碗夹生腊八粥。8 s* p- k, L8 [" o' s2 r% V
——六分半书
! T$ Q/ e: O; Y# c: k: t+ G1 c) V6 @- ]! l" Q' \
旭光以诗人独特的眼力和胆识,用鲜活的语言状写了鲜活的郑板桥书画艺术。板桥的竹石诚然留给历史一分清高之气,但其六分半书虽是一种创新,但绝非如其竹石一般给人以愉悦之美和自然神态之享受。我记住了旭光入木三分的评语:“一碗夹生腊八粥”。假如板桥先生在世亦应赞同此一评语。因为他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标新可取,但一定要是枝鲜花,给人以奇,以美,以悟,以心灵的快乐的弹奏。4 c& P% M. O' R$ i; }
展读至此,我击案称好,虽俗却妙,而又因深刻与诙谐使俗评雅了起来。
* g: C1 ?. M, f) c i# _
- Q F1 c% f" N5 h6 s诗言志,这是千古之训。我穿行在旭光诗的丛林,感知这古训的清荫与覆盖。
& w4 A/ c. Z: v& A
7 M3 w8 J( {# N" ^- u* y5 t4 j6 v3 Q& N
5 h, s6 ]0 x+ B! x; J他日金银凑满数,; u! s T! n0 \- L! h) R7 ^! A3 x
买来椰岛作神仙。0 Z5 s! C/ Q1 [% J- F
——海南岛之一0 y2 m& B( H9 j5 k9 X N5 Z
0 j' w* l3 v+ V: n4 w* @8 U/ R# u) L) U; F' v& O
登高不与君同饮,
/ K6 R7 a5 A- D! i& _! I5 J寺未悬空心已空。
2 m" q2 i7 N- P8 V ——登悬空寺怀友人8 ~6 z2 S- T% e5 f: e ^4 z% @
1 n9 I% A' N$ L* {3 O, w. \
6 R ?2 [$ U) }1 u! |* {多么直白而又真诚,一颗诗心红彤彤迎面可鑑。直抒胸臆,坦然荡荡,“性情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然,泠然希音”。# ` ^4 B% @$ p7 i6 L% o9 d' f
以妙语直抒心音是旭光诗的一大特色。但含蓄凝练也使他的诗作闪着耀眼光芒。
8 e6 f5 g# R, B2 [/ I2 ] D2 S) Z
% y5 s) m; J- ^+ b. R3 g$ T" E+ V6 h! j6 {1 d, p) g
蓑翁醉倒无人问,
" w) y3 ?+ d: l一任宵寒霜染腮。
& Z% E# a" D( I1 z) i) ~8 D, Q+ C ——醉卧秋夜
- U0 o6 Y5 V' O1 P$ U
$ U) B- N' K' A$ u$ M- M4 X* A6 T$ T1 `* u" q' w, A$ p w
读到此处,油然使我想起“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全是离人泪”。一个“任”字,一个“染”字,信手取来而又精彩富于点睛之 妙。诗,在以情动人之时,也同样需要文采让人咀嚼,需要意蕴让人回味。“一任宵寒霜染腮”,文采与诗眼俱鲜亮照人,如陈酿一杯,品之再三。4 |0 Q9 N4 K2 Z! ~/ `: d& S
3 e1 [& W% g! Q& x, D读着旭光的诗,我感知他踏着古人的步幅行吟在回家的宅路上,自在逍遥,俯拾即得,不取诸邻。! C. N9 R! E0 t8 A3 s
用自己诗的种子播种在书法的田圃中,收获什么呢?学问与艺术。一种属于自古至今文化人的清纯自许,高标中寻找知音。诗与书同出于心源,“二者同根并蒂,又花色不同,相互滋养,相映生辉。”旭光说要终身与之厮守。我很认同。
9 i6 Q# H. J) b7 B) _; ^0 w f, y$ S4 [ I/ v/ d) v: Z! z1 V, _
我好久没有读诗了,特别是今人之作古体,大多觉得乏味。而于今夏时雨初歇凉风徐至的书斋,推开南窗,在翠竹的微笑中一首首欣赏旭光诗作,胸中犹有清荫无际,穹宇随心处处蓝。
5 r r( x" t0 T+ O" p; F% I' ~诗与书俱佳,妙也,旭光。7 z: |8 R/ j2 X9 P! W
4 M- x( e4 o: M! ~$ Y$ I4 Y
4 c, G0 y/ C( k: K' w丁亥立秋前一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