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604|回复: 9

[热点] 北京潘家园假字画调查——需求造就的畸形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北京潘家园假字画调查——需求造就的畸形市场3 G0 A" h1 A% d' C- m: q/ U) u
 “如今哪还有真东西,搞收藏的都收藏高仿品。”在北京潘家园经营地摊书画生意的吴老板告诉记者,他以卖启功的字为主,便宜的30元,档次稍高一点的80元。记者临走时,吴老板不忘善意地提醒,“把字卷起来,放个潮湿的地儿,一个月后保证分不出真假”。在潘家园里像这样经营假字画的有近百家店,圈里人流行着这样的说法:潘家园里的字画99%都是假的,剩下的1%基本上就是民俗画等民间艺术。这里的假字画不仅在国内很有市场,还漂洋过海,流播世界。2 p2 `, |8 E$ C& D
8 K0 _% `/ m; {; i6 ^1 {7 Z8 ]1 q- l
  假字画已成产业链! h% Z; C5 }$ P5 e4 K

* e7 B( O* Q, t* I- G! N/ n  要说仿画,自古就有,因为临摹前人名作是书画学习中的必要步骤。但是拿假画来卖钱,还是20世纪以后的事。90年代初,当书画经历了“破四旧”之后被人们重新拾起,并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后,假字画就出现了。北京市平谷区的收藏家李先生曾经是潘家园的常客,据他回忆,早期的仿画一般出自名人弟子之手。当时,虽说名人字画比较便宜,但也相对难求,有时大师的弟子们会把临摹作品拿出来应酬,而大家对字画的品质也较为认可,于是这成了潘家园仿字画的雏形。8 {4 j, X' R9 |
- _) L  Y: x% V* B
  到了90年代后期,潘家园里出现了另一类仿画者。这些人有较好的书画功底,但尚未出名,为了维持生计,便仿写名人字画。张雪明便是这其中的一位,提起他,潘家园里没人不知道的。他幼年练字,精通柳体,当年从河北来到北京,想凭着一身本领在潘家园找到一块立足之地。但没有想到,自己的字一幅也卖不出去,眼看连房租也交不起了,他想到了仿名人的字来卖钱,最后他选择了同样写柳体的启功先生。经过反复的研读临摹,他写出的字与启功的字有了几分神似,终于有一天,商贩以一张字10元的价钱买走了第一批字,渐渐地,他便在圈里有了知名度。为此,他还得到了启功先生的面见,老先生怀着“让大家都有口饭吃”的仁慈之心,不仅没有斥责张雪明,而且赞赏他的字写得好。如今张雪明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结束了仿字的生活。据说,现在还有人去仿他的字。
! ?0 j6 @( A  n& w3 {
4 p# k% e/ U* m6 B4 z  潘家园假字画真正繁荣起来是在2000年后。这时涌现了大批的造假者和大量的假字画,仿制假画也已形成系统的产业链条。这个时期“产品”更加丰富,有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范曾的“关公”,有启功、欧阳中石以及刘炳森的书法,也有王沂东、张晓刚的油画,还有郎世宁、左宗棠、鲁迅的作品,用卖主的话说:“哪个名家的都有,如果找不到,那肯定刚刚卖完。”# E  R5 \' v, k( b
假字画泛滥源于有需求
) c0 c; w9 f/ {4 k
* j! T6 K0 Y5 h$ G; Z4 l3 W9 n  “因为有需要,才会有这么多假字画。”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经营字画生意的董先生分析说,“近些年,老百姓手里有了点钱,需要些艺术品装点生活,但是真的字画又买不起,于是便倾向于买假画。”他每年会定期来北京的潘家园购置商品,根据他的经验,启功、张海和刘文西的仿品在甘肃最好卖。8 k; N. r! l1 X9 `5 @/ i+ n
; j5 E: p% |! ?* q
  “还有一个用处是送礼。托人办事送幅假字画,花的钱不多,还挺有品位。而且一般不懂的人也看不出真假。”在潘家园卖书画的张老板补充道。: J9 C) e  M( z1 B8 G% _# k
# B+ D* V  i( S& u% G' P  K
  “早期仿画是被生活所迫,他们都是偷着做。现在仿画的以画院的学生为主,从外地来到北京,挣点生活费。”董先生说。" i+ g+ O& P( y; k2 F5 d$ [% l# q2 |
  u" W1 Y+ c1 d* s" Z
  仿画和卖画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自然也越来越难做。来自天津、在潘家园卖仿古画的解老板坦言:“这行的生意竞争也很激烈。我们天津的画做旧水平是最好的,从纸到轴全是按老东西的样子做的。前几年这一幅少了300元不卖,现在也就只卖100块了,赚头越来越少了。”+ Z1 w( [* a5 L0 f( a! |: H& V8 t
2 X( ^% x4 M; K: n) ]
  甘肃的董先生说:“仿制手法在不断更新,买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时不时需要换换口味。仿旧画流行了十几年了,该落伍了。”6 h# ^. u  ?" C; m3 N
- v- E  w4 \/ Q* [! Z9 I
  假画在潘家园如此盛行,却一直没有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在潘家园里,假画顶多算个工艺品,卖家不会当真的卖,买家也不会当真的买。”在潘家园经营十几年的古老板认为,“价钱在这儿摆着,对真画根本够不成冲击”。: H6 `  a  o. s

7 ^5 H; i" }8 O  低价的假字画虽然对真迹的影响并不大,但对那些忠于自己风格的无名画家而言就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如今在潘家园,依然有执着的画家卖自己的画、署自己的名,他们虽然对那些仿画者不屑一顾,但也不得不承认,为了和低价的假画竞争,不得不使劲压低自己的作品价格。
发表于 2008-12-2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9 \/ h; i1 D! K( p1,书画家出头很难,即便是很有水平的书画家没有一定的契机也很难出名,不出名就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
8 U5 C, Y! f, }2,那些出名的人水平却是很低,并且价位高的惊人。例如:齐白石、李可染等一部分上当有实力的画家,在当年的价格基本是20----30元,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基本也是20---36元。而现代的书画家呢?动辄数万到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而其水平真的就那么高吗???再衡量一下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基本工资,普通的工人一般再1千到2千之间。这之间的差距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书画已经脱离了大众的消费水平。既然没有了群众基础,那么书画在为那些人服务?反过来,书画为了适应某些特定人群的需求也变的光怪陆离了。恶炒的结果就是泡沫和水分。$ g6 j, ~1 H/ i1 P
3,在过去一个书画家要出名靠的是真才实学,而现代呢?那个书画家是靠真才实学出名的?再看一下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的作品,别的不说,仅普通的一条线条又是那个人可以随便模仿的?这其中的功力又岂是三年五载能练就的?而现在书画家的作品呢?正所谓的臭鱼烂吓容易招苍蝇。水平低下却价格惊人就容易引起人们的窥嘘,易经曰:“负且乘,致寇至”。9 {+ Y* F3 ^0 P+ j4 J: w
4,在现代已经没有人肯好好的做学问了。因为每个人都明白一条道理,那就是仅靠做学问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不仅如此,如果仅仅埋头做学问,那么就会饿死爹娘、饿死儿女、饿死老婆,饿死自己。其二,在过去读书人还具有卫道和殉道精神,试问天下,现在的读书人有卫道和殉道精神吗?

( E) l  }. R3 Q. q2 Q5,现代社会体制缺乏培育书画名家的温床,在过去是计划经济,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一般再穷也不至于饿死人,而现在是市场经济,每个从事书画的人首先面临的就是市场的竞争,已经没有了他们“韬光养晦”、“潜龙在渊”的温床。为了应付基本的生活需求,他们只有硬着头皮上战场,发挥他们所能做到的一切的一切。# ]0 U% d/ V$ g5 w( l
6,在过去书画家主要是以学习问鼎天下的,而在当今之时下,书画家却只能通过各种竞赛和评比来出名,但这种评比和竞赛却必须迎合少数评委的喜好,而广大的群众品评意见是被弃之不顾的。
9 @5 Y. U' }0 H# A- L
5 m: B1 G: t# l0 m: ~[ 本帖最后由 挥风牧云 于 2008-12-27 14: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仿冒的字画自古已有,但现在更是多不胜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挥风牧云 于 2008-12-27 10:33 发表
5 U' }1 T; E& u5 k- K  Y% {! q2 J考虑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K5 r2 n$ f3 z
1,书画家出头很难,即便是很有水平的书画家没有一定的契机也很难出名,不出名就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 U8 V. W2 V8 [- P  \
2,那些出名的人水平却是很低,并且价位高的惊人。例如:齐白石、李可染等 ...
: B( e0 f5 c  Z0 f" y

% p& p6 F2 U8 N1 a2 k, _
& e4 z& B6 e* ]& |4 k. m) h$ U入木三分,见解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8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写的好.
6 P& ]) J5 F4 f8 O/ M, _我家欲裱厅堂,遍寻名家画廊;
. F) H$ ]  [: V- S& i. w开口就要十万,何故如此疯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炒作,炒不好再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6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家乡有些早起富起来的前辈,赶上机遇号赚了钱,钱是有了可是还是被人笑话自己没有文化,于是乎在书店购得四大名著、诸子百家、中外经典文学等等,凡事听得到的,买得到的统统堆在自家的一面墙上。于是有人说,你可真有学问。他回答道,冲冲门面而已,偌大个书柜从未打开过。现在人买假的字画,多半都是不懂装懂做个文化人。{:1_59:}愚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就是废纸一张,过个1百年灰飞烟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不必“杞人忧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6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