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78838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9-5-6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0 T; _1 v9 Z& Q8 |7 s# V/ Q
5 g# t+ v/ c2 g2 i! ?/ L; n i 3 n: P# n* e( A# \1 X3 B7 H; E
3 p2 }/ m. S k7 o
●第四日(4月30日): H5 z1 w# z/ d( U4 E
8 \5 s7 A2 l. h" d# f
上午九点,统一乘大巴去西湖美术馆,参加张海先生的书法展开幕式。
0 `/ G! r( P, ~, ]$ X/ p. U+ S. }& R
昨天,蔡树农警告大家,一定要准时乘车前往,杭州的交通是很“恐怖”的,说堵就堵。大巴走在拥挤的车流中,索性没有堵车,九点一刻左右到了西湖美术馆。+ ^! o/ T5 \7 }6 w0 O6 D
5 a7 z Z3 @) e# |. \
开幕式是十点,虽还有一段时间,但人已经来了很多,大家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相互打着招呼。
( M+ X# G/ W J/ j' c; n7 i我直奔展厅,开幕式就在展厅的前厅举行。. o' r2 E1 `& s3 Y$ x# d
3 X# s5 g9 @/ q
前厅的面积不大,已经挤的很满了。昨天我就想今天人很多,一定会爆满的。现在一看,果然印证了我的想法。
8 q+ N# k- \) r8 |/ m2 i8 Z
* G( Y; F1 r; `6 t张海先生和一个官员模样的人已经到了,他们一起去贵宾室茶叙。我也跟了进去,掂起相机一顿猛照。出来后问张建才先生,此人是谁?答曰:“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原来如此,那我的片子肯定是独家的了。! v' {' }( o$ g7 B3 l/ _ [
+ W, }3 G- z# K2 V. {前厅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涌入到这个书法盛会中来。人群中背相机的很多,都是拿了相机在拍照,好像都是媒体工作者。计划经济时代,相机是个稀罕物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照相成了一门艺术;现在,相机已经普及了,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拿个相机出来,都来过一把媒体记者或者摄影艺术家的瘾。
0 k& z: d, {; ?( X( l( W: ~3 }/ x" |6 x6 w
开幕式马上就要开始了,领导和嘉宾们陆续都走上了主席台就位。人们都挤向主席台,把手中的相机对了上去。主持开幕式的是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的主持人任志宏,我最初知道任志宏,并不是他的荧屏形象,而是他那极具磁性又赋有感染力的声音,用句大白话,今天算是见着活的了。
+ ~& V' o; j3 \8 g5 k+ n* ^7 [3 L: b5 ~& l
我本来站在主席台的左侧,开幕式一开始,我发现这里什么也拍不到,只能拍到众多观众的后脑勺。
2 `. ?6 a8 j$ A# r; @( B: Z# i一急之下,我低了头,索性往前冲吧,三下两下,我就挤到了主席台的第一排,和领导们相距不到一米的距离。* e8 I. j% Q( W% T4 [) B B6 I
: a3 f1 Z8 M; n2 P$ E4 X
放眼四顾,相机成灾,长枪短炮,银灯闪烁,煞是壮观。我看到车帝麟、杨之、老齐都冲在在前面,不得不提的是书法导报的老总王荣生先生,虽身居中国书协理事、河南书协副主席要职,仍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用手中的尼康记录着这个盛会。
: F. q% B7 f6 F: c$ z, `; O/ f0 P, n+ B% ^9 y# X
张海先生要向西湖美术馆捐赠作品了,站在前面肯定拍不到全景,我往后硬退,站在了椅子上,居高临下,抓拍镜头。旁边的老齐见状,毫不犹豫的也站在我的椅子上,和我并肩作战。我和老齐拍的正起劲,身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你们能不能让一下,让我也拍一张”,我侧目一看,是个黄衣女子。我说,不能让,一让我们没法完成任务了。那女子毫不客气地把两手架在我和老齐的肩膀上,也咔咔嚓嚓地照了起来!~, ^; Y. _4 s* W; `, i* j
8 Q) X/ w" H4 ^6 q2 F/ w
开幕式结束了,张海先生陪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等领导参观展览,我跟的比较近,抓拍了一些照片。还是那个黄衣女子,不知什么时候挤了过来,先是拿了本子让张海先生签字,张海先生笑着婉绝了;那女子跟着并带了自己的小孩,最后居然让桑副委员长签字,桑副委员长的保镖拦住了,桑副委员长笑眯眯的和女子的小孩握了握手。哎,追星追成这样,真无可救药了!* y) j, ]( V* ~$ z# @$ x
* @/ v4 |9 E5 d) m6 O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书法界的盛会。两个展厅都是人流,在一幅幅作品前评头论足,那场景,不亚于任何一届国展的开幕。难怪,蔡树农组稿时,起的标题为《书法海啸》,老蔡还是很有才的!6 ?7 h& o0 U- P6 R Y: E* v
3 W( r b9 J9 u" j
中午,张海先生的答谢宴会设在楼外楼。7 [+ k0 m6 M6 `$ d$ ~
& y' W7 z( d% W$ t" Q
楼外楼,当是取宋代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之意为名。饭店在西湖美术馆的西侧,步行也就是10分钟的光景。去饭店途中,邂逅书法报的兰干武、江红,我报上名字,兰总说知道、知道,并说了“我”写的文章名字。我一听,这又是把我和安徽的薛元明兄搞混了。我连忙解释,我是薛明辉,河南的,不写大部头文章的,不刻印,那是薛元明。兰总笑着说,两个名字都知道,这次分清了。% c9 W4 q- `" e# {4 _
1 R* D. \! j1 ]% C- M( j: b
饭店紧邻西湖,为仿古建筑。上得楼来,我和雪庵、兰总江红在一席坐了。后来,洪厚甜、刘兆剑还有老齐、杨之、申屠为政都聚了过来,我们凑满了一席。& Y& C, X# p3 n) _
4 p- e3 G2 l9 c2 s我们的餐桌临窗,放眼看去,窗外就是美丽的西子湖,烟波浩渺,美景尽收眼底。
0 F5 @( P: S" Z s v# p, n: X d- Y+ S; c- e: _! P6 r
开席了,大家可能是被上午开幕的气氛所感染,喝酒者不少。菜是杭帮菜,酒是花雕酒。刚去中国书协理论部的刘兆剑是山东大汉,代表中国书协招呼大家,一仰脖,一大杯,真有好汉武二郎的遗风;老齐今天也开了戒,一边用麻溜地用京腔(老齐是河北唐山的,应该是赵丽蓉的口音)说黄酒的后劲太大,一边豪饮;杨之是我们河南的,自然也能饮,刚开始看上去很低调,但后来声音大了起来,露出了河南人的本色;洪厚甜是四川人,心宽体胖,果然善饮;至于老薛,还是老调:来者不拒。书法报的两位老师和雪庵,自始至终没有饮酒,只是用饮料应付着。长的一脸坏相的申屠为政,倒是令人大跌眼镜,滴酒不沾,真是可惜了那极具个性的面相。
1 _: D a4 U, B/ c4 ~# n
( p& j# g" g: _; g8 [2 L酒到酣处,张海先生携夫人挨桌敬酒答谢,两位老人言语诚恳,大家一一站起饮酒还礼。
f: _; K1 [; w* S$ t0 n8 C
) D: q- Y8 l R ]+ Z9 U午饭罢,复回长桥宾馆。
% a' l, {( M# m+ r; {6 n: ^+ y: ^
下午三时许,米闹兄的朋友,浙江嘉兴张一兵驱车来接我们一行。收拾行囊,和雪庵及诸弟兄作别,便一路驶向嘉兴。上车没多久,酒力发作,睡意上头,遂闭了眼睛,梦周公去也。! a( t1 ?' d- ?8 k& h$ ^( r
; }9 X& L0 i. M" I0 ^" l是夜,宿嘉兴人民银行招待所。
; r. k3 k(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