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狂草王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看了各位方兄对临帖的高见,有言不吐不快之感,本人才愚临了5年的唐楷,先临多宝塔,接下来是勤礼碑,可后来学行草就难了,字的大小都一样,又过于工整怎么也放不开,书也看了不少,什么章法布局、轻重缓急,中轴的摆动,字与字的穿插,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粗细.......。可一写就全完完了。我的看法学书一定是要临帖的,但也要有个方法问题,要灵活。一孔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说到临帖,我好有一比,就向我们现在用的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都是现在人发明的,但是它是一代接一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让一个没有接受过科学的人,让他去发明可能吗。
学书也如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8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古人说的写字的概念和我们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拘泥于碑帖,说的是守法拘泥。而我们现在人大多是写硬笔开始,连毛笔的“法”都没有过,还谈什么变“法”。
  上面说到写得太象就是“死”,我觉得不要当心。现在大家都是开始阶段。
我倒没有看见过现在谁会写得跟王羲之一样的字,古代有米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书法是要一个'法",没有"法",何谈"书"?法靠学习,从法帖中学习.浸淫日久,方能悟出一点来.不学习,自己造的"法",别人承认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看法:

好贴再多看一遍也无妨。日日是好日,贴贴是新贴。em2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人帖子好,能够正确辩论而不人身攻击,
欢迎大家来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5 em1 em1 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3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尤其是林老的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上面的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3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学书必须临帖,不过要做到上面所说“师古不泥”,学古人但不拘泥于古人法的桎梏,学以致用,才是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