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叶武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 >> 山东·方建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20053281855146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0906020105005e26228a1b03b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DSC0759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IMG_55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DSC075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DSC0755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IMG_567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秀逸清雅  恬淡爽利
——方建光书法印象
◎文/刘宗超


  方建光先生在近日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奖中,一举捧得“全国奖”,而且是山东省唯一的获奖者。继获得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及电视书法大赛铜奖之后,建光依然书写着他人生的精彩华章。他的名字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他的作品更是以秀逸清雅、恬淡爽利的气息先声夺人,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和书家的才情,让人赏心悦目。
       建光的书法取法帖学优秀传统,颇有魏晋书风的闲雅与洒脱气息,这表现了他在书法学习中的敏锐洞察力和不俗追求。建光的学书起步正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们知道,八十年代的书法发展具有狂飚突进的启蒙色彩。传统书法呈现全面复兴之势,新古典群体得以涌现,书法展赛中以激昂奋进的阳刚气息为主。同时,对金石碑版、简牍砖瓦等生拙书法资源的取法,也造成了书法创作中粗糙、冒进的弊端;于是,对帖学的回归成了必然。在这种大背景下,建光的学书也经过了由唐楷到魏碑再稳定在帖学的阶段,而深入帖学成了他坚定的目标。建光早年由颜楷入手,得书法的开阔之气;后沉浸《北魏张猛龙碑》三年,滋养于跌宕高古之风;然后以米芾行书作为基础在取法上作穷源竞流的探索。建光上追二王等晋代手扎书风,晋人书法的洒脱与醇雅让他沉迷不已,这成为他在书法创作中极力追求与塑造的形象。二王帖学传统象一条澎湃的大河,建光由源头经老米向下寻找它的走向,王宠、王铎、八大、董其昌,乃至近现代的白蕉、林散之,都是他仰慕追摹的对象。
       建光对名家法帖的学习有良好的悟性与捕捉再现能力,他能在短时间内把所学字帖的气息较好的营造出来。因此,他学米象米,学董肖董。“穷源竞流”学书方法的运用,使他在短短十余年中掌握了较丰富的表现手法,具备了扎实的帖学功底。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流露出某几家的气息,但又不是那几家技法的凑合,而是在整体气息上十分自然和谐。这说明,建光对传统的学习并非机械的搬用,而是经过了一番吸收改造的创造性转换过程。他的作品整体感强,多字数的创作能一气贯注到底,而没有懈怠之处。作品中的字形巧用开合聚散之法,放的开收的拢,字间的搭配十分巧妙。有的字形看似某家形态,实则在笔画的空间处理上别具匠心,强化了疏密对比效果。作品中的笔法干脆利落,自然舒展,不作过多动作与修饰,可谓繁华落尽留清纯。经过匠心经营,他的书法在形式上具有了一种“现代”意味;这是书家在创作的空间观念上的转换,即对字形的处理要服务于作品形式构成的需要,而不但是美观的书写汉字。
       建光的楷书(包括小楷)、隶书创作也颇多可观之处。不过,大概气势流动的行草书体最适于表现书家的气质与才情,故建光的创作多为行草书体。正所谓“书如其人”,建光作品的秀逸清雅、恬淡爽利风范的形成,是其性格、修养、环境等因素综合塑造而成的。建光生长于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山东临清市,古运河的文化底蕴给他以激励;他热情好学,待人真诚,具有谦谦君子之风。这对他的创作风貌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我看来,建光的创作目前已初具风范。他的创作不摹当今某一名家,不入某一“流派”或“主义”的阵营,而是扎实的走着自己的路。他走的是根植于传统,生发自己灵性的稳妥道路。作品中流露出的恬淡、工稳与匠心,正是其特色。也应当看到,这距他形成个人突出的、稳固的自家风格尚有一段距离。对这位悟性高而又勤于实践的青年书家来说,他的创作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潜力。
       人生不同阶段的书风往往因为人生阅历、修养的不同而不同。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沉稳刚劲,人书俱老时的澹泊天真,无法重复,各有自己的魅力与价值。建光如此年轻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无疑是他艺术生涯一个良好的开端。艺术之树贵在常青,艺术创作贵在不断超越“自我”。祝愿建光今后的艺术创作更上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卓越罕群高士韵  潇洒隽逸林下风
—— 记书坛俊彦方建光
◎文/陈默


  方建光,字聿存,别署寄芸堂主人,乃吾邑中同道挚友也。相与谈书论道二十余载,彼此相知,甚是投缘。常相偕出行,同游京师,谒津门,趋西京,瞻太华,登太行。得美景而共赏,遇奇书而同观。至若池边邀月,曲巷探幽。或诗词唱和,把盏小酌,无不尽欢耶!建光虽小吾十岁,且人前常称吾为师,然自揣生性愚钝,学识浅薄,又何敢当?
  十年前吾尝语于拙荆:建光弟才艺过人,前途正未可量,倘假以时日,必当出蓝,掩吾名矣。吾言必有其证,盖因其生有异秉,恂恂有儒者风。年方总角,既喜翰墨,且能取法乎上,遇名碑佳帖,片纸只字,辄罗聘藏之,心摹手追,至废寝食。古人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而况天资秀颖如建光乎?果然未逾十年,其艺日精,屡获大奖,声名鹊起,一跃跻身于当今名家之列,亦足证吾言之不妄也。
  天道酬勤,峰廻运转。获奖后不久,即得本邑教育局周公之青视,自酒厂破格将其调入第三中学任书法教师,此乃破天荒之举也。建光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引掖后进,关怀入微,诲人不倦,实是热肠。从教数年,春风化雨,桃李满园。迄今,各大艺术院校均有其高足,追随者至夥。其校之长王庆云,求贤若渴,爱才如珠,于校园中独辟一隅,建艺术馆以备教研交流之需,建光兼任馆长,迄今已举办师生书画展数次,享誉杏坛。
  建光虽声誉日隆,而绝无骄矜之容,于书艺更未敢一日废之,遂游学于中国书法院,亲聆名师教诲,结交当今名彦,受益良多,审视传统,更趋理性,观其所作,益觉英姿超迈,逸气逼人矣。有好事者常询:先生之书较之于建光之书,孰更过之。余笑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此为笑谈。然建光弟书艺之精,似不让古贤,足令吾辈艳羡!观其作书,惯取坐姿,然后细研古墨,轻拂尺素,凌空落笔,擒纵开合挥运自如,快捷处如风樯阵马,舒缓处若仕女簪花。笔随气运,随势成趣,结体简约,平中寓奇,点画娴熟而精到,不假雕饰,一片化机。深得“二王”法书之精邃雅静之气,尽显潇散隽逸之林下风度。
  建光吾弟尝言,善学者当从技法入手,令至纯熟,技之愈深,道亦愈深也,研磨既久,门径自熟,庄子所谓“技进乎道”是也。又言:夫欲得古法,当在细微处用力,孙过庭所谓“察之者尚精”是也,人不察处而吾精察之,方可循径入室,人谓吾之过人处,如是而已。
  去岁孟冬,建光复进京入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求学,寓居右安门西,屋小仅能容膝,而昼夜车流大似瀑泉之声,心有所感赋诗以述其起居境况,诗曰:
           坡翁仙才诚妙喻,
           人生鸿爪踏雪泥。
           容膝静卧知何处,
           飞瀑车流梦依稀。
  余读之怅然,引发嗟叹,依韵和之,诗曰:
            逸鹤独翔凭健羽,
            高蹈旷野踏雪泥。
            大匠从来出逆境,
            漂泊四海皆衽席。
  试析建光弟成功之道,其因有五,一曰:品行端正;二曰:禀赋天赐;三曰:治学勤勉;四曰:法度精湛;五曰:伯乐识才。备其五者,其功自成,然世人能备此五者,鲜矣。
  近闻建光弟今年九月将入首都师大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可见其志之高远。人游于艺而执着若此,必将大成。信哉!信哉!
                          

乙丑端午前一日记於归朴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方建光专题
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