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青义

李岚清的篆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岚清的篆刻

还不错!
有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岚清的篆刻

真的挺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岚清的篆刻

   李岚清刻三方印贺"西泠印社"  名家展会:
[UploadFile=2005102623494023_113102850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岚清的篆刻

[UploadFile=2005102623495947_11310285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岚清的篆刻

这样的中国领导人,更地道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岚清的篆刻

天津、武汉、广东、珠海、深圳、杭州、上海……今年开春以来,这些城市的部分高校里,一场场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精彩讲座如和煦春风般展开,而在台上作讲座的,正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
    已退休近两年的李岚清同志,携历经8年多时间完成的《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走进大学校园,借广博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多方面的工作经历及生活阅历,以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睿智的语言,与大家共同分享他对音乐和人生的感悟。
    “就在我们复旦大学这座相辉堂外的大草坪上,我曾为第一次现场聆听来自李斯特故乡的青年音乐家们演奏《匈牙利狂想曲》而欣喜若狂……”
    “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词曲皆美——‘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你们听,这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相比如何?”
    “学习篆刻后,我为自己喜爱的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分别‘授印’——‘乐仙’、‘乐圣’、‘圆舞曲之王’。”
    “王莘创作的《歌唱祖国》的首唱并不是在1964年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因为我们复旦大学合唱团1951年参加全国比赛时就唱了这支歌,从那时以后,我在50多年里一直唱二声部!”
    ……
    这是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更是一卷凝聚着智慧和心血的书。为推动高雅音乐进校园,促进高雅音乐在青年学子中的普及,李岚清同志日前来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他所作的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精彩讲座让大学生们如痴如醉。
    ***同志等出席了讲座活动。
    8年完成“音乐小人书”
    每一位进场听讲座的师生都获赠一本装帧精美的《李岚清音乐笔谈》。这本书被李岚清谦称为音乐的“小人书”,其中包含音乐家传略、作者札记、作品选介及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四部分,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陈述50位欧洲经典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三百余年的历史。书中配有七十余幅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亲笔绘画的音乐家肖像及其他大量丰富的图片资料,附有音乐欣赏光盘(DVD-9)一张,选收部分音乐家的经典作品或乐曲的选段,并请有关专家介绍如何欣赏。
    “我国曾经在世界音乐史上有过最灿烂的纪录,中华民族发明的乐器种类是全世界最多的,创造的记谱方法也是最多的,但是进入清代以后,西方的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中国的闭关自守让音乐的发展止步不前……广大专业音乐工作者为普及经典音乐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心血。但专家们的著述,大多过于专业,普通读者较难读懂。于是,我自1996年萌发写作音乐普及书的念头,并利用出访和北戴河暑期办公的机会开始着手收集资料,1997年形成了作为素材的《音乐笔记》。”自此以后,李岚清仅图片资料就收集了近万张。由于版权、照片质量以及篇幅等方面的原因,书中仅选用了七八百张。
    在讲到搜集资料时,李岚清向师生们说起了他“利用职权”查找有关施特劳斯1872年赴美演出资料的经历。
    施特劳斯的《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的优美旋律,都深深打动过他。在以往介绍施特劳斯的论著和文章中,经常提到施特劳斯1872年在美国的演出活动。因为正是这次演出,使他由一位欧洲大音乐家成为世界级的大音乐家,也促进了欧洲经典音乐在美国的进一步推广。这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但是关于这次演出活动的具体情况却说法不一,甚至差别很大。李岚清在写作《音乐笔谈》有关施特劳斯的章节时,便萌发了一个想法:通过查阅当时当地出版的报刊和有关报道文章,搞清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将准确的情况告知世人。李岚清请驻外工作的同志们帮助查阅了1872年7月的《纽约时报》和《纽约太阳报》等报刊,并请教有关的外国专家。不能复印的文章,就请帮助抄写下来。讲到这里,他笑着补充了一句:“这也算是利用了一点职权吧。”他的幽默引起一片笑声。
    刻印遥忆钟爱音乐家
    记者注意到,在《李岚清音乐笔谈》封面上的一方“爱乐”印章,原来岚清同志71时岁开始自学篆刻的。原来,李岚清的夫人一开始并不同意他发展这种费脑子费眼神的爱好,希望他的退休生活更轻松些。李岚清于是想了两全之策,借助放大镜缓解眼睛的疲劳,同时不忘在掌握技巧后为夫人先奉上一枚精心刻制的作品,未料到这枚印章还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从此夫人不再“禁刻”,李岚清的这一爱好终于得以自由发展。
    李岚清也不忘让这一爱好和他钟爱的音乐结合起来。他戏称自己是“为外国音乐家篆印第一人”。
    在谈到李叔同先生非常推崇贝多芬并称其为“乐圣”时,李岚清不无幽默地说:“李叔同先生的篆刻艺术那么高超,为什么不给他欣赏的‘乐圣’授印为证呢?现在,李叔同先生未进行的工作就由我斗胆代劳吧!”于是一枚《乐圣贝多芬》印章展示在了师生面前。
    他又说,既然贝多芬被称为“乐圣”,莫扎特似可称其为“乐仙”,于是他又篆刻了《乐仙》和《莫扎特》两方印。
    《乐仙》和《莫扎特》这两枚印章充分展示了李岚清的才情和创意,他把“乐”字刻成一个乐谱架子的形状,把“仙”字巧妙地刻成了五线谱,“莫扎特”三个字则由音符和琴键构成。小小一枚印章上,蕴涵之丰富、构思之精巧让在座的师生频频点头,谁能想到,一个为教育、为国事奋斗了大半生的老人,内心深处竟然蕴藏着这样盎然的情趣和创造思维呢?
    李岚清还为约翰·施特劳斯篆刻了《约翰·施特劳斯》和《圆舞曲之王印》两枚印章。
    李岚清还用他的篆刻艺术表达他对邓小平同志的尊敬和对改革开放成果的珍惜。他向师生们展示了他篆刻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印》和《科技后勤部部长邓小平之印》,并告诉大家:“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当好‘科技后勤部部长’,支持科教事业的发展,所以,我在位时就想当好‘科技后勤处处长’,永远以小平同志为榜样,为推动科教事业作贡献。” (节选)
          ( 李岚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