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通衢斋 于 2011-4-16 07:29 编辑
【展销】·【书法】徐海作品--精品对联
---------------------------------------------------------------------------------------
徐海 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2000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王镛先生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并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中国书、画、印创作方向王镛导师博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一二三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中国画作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参加一二三四届全国篆刻作品展。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有多部书法、篆刻集出版。其书法笔力遒劲,线条老辣;其山水构图新颖,别具一格。
----------------------------------------------------------------------
徐海是当代很有才华的书家,大家一定要关注他的动向,收集他还没来得及挂牌出售的想法和弄法。
---书法兵法·林俊书法龙门阵书法杂谈之《和书友谈徐海》
--------------------------------------------------------------------------------------------------------------
字不定型,刀无常形,斐然创意。
徐海的造型能力极强,悟性极高。用刀结字新意迭出。有时略感出格,但仔细推敲又无不可。
---石开 ------------------------------------------------------------------------------------- 不管自觉不自觉,徐海篆刻存在一种观念上的冲击,那就是相对彻底地用绘画--我说的绘画不局限于中国画--的语言诠释创作。
这种冲击几十年前有过一次,那就是齐白石篆刻的崛起。齐白石篆刻是有绘画的审美、绘画的眼光和语言的。因为这种独特的角度,齐白石篆刻显得与当时的传统远了,目此遭致非议。
齐白石篆刻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学习的传统。但这并不等于说:历史会简单地重复,徐海篆刻将来会获得大成功。我们可以肯定,篆刻可以甚至应该吸收绘画的因素,但我们同样可以肯定.篆刻不能完全抛弃它与生俱来的本质的东西,书法、文字、金石铭刻是篆刻的立身之本。因此在这两极之间,我们究竟可以走得多远,不仅是徐海,而且是我们全体篆刻家;不仅是现在.而且是将来,永远值得探讨的课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似平比时代远一步是比较合适的,不远和太远可能都难以在生前获得大成功。我个人很欣赏徐海的篆刻,但将他远出几步的问题留给大家讨论。
--徐正濂
---------------------------------------------------------------------------------------- 在我看来,徐海的书作有一种较统一的基调或形式构成方式。其根基得力于篆隶浑厚的筋骨,复以北朝碑铭墓志造像恣肆其体势,白石、宾虹笔意不时游走毫端,各种书体的创作每每有一种爽朗翩跹、令人心折的英气,没有过人的天资与才情是难以造此境界的。徐海在艺术品味与取向上无疑深受王镛先生的影响,但师心不师迹,他直接以古代经典作品作为学习的典范,融会贯通、化古为今的能力十分突出,这尤其体现在他的行草书创作上。他的行草作品自成面目,非常善于化用其他书体的形式要素与构成方式,其精彩处往往纵横豪宕、奇险迭现、洒脱不羁。不险则不奇,不奇则不古,不古则不新,这也许正是徐海在艺术上的理想与追求吧。
---莫武
---------------------------------------------------------------------------------------------------
徐海兄应是我们这个时代印坛的骄傲。说篆刻的问题其实更是书法的问题,徐有法自我立的篆书,入起印来自然理解线条的内部运动,这是小刀会许多人而不及他的原因之一。他的印能“刺激”人。浊眼看秦汉印看皮毛、看现象,如一大帮明清印家,如王福厂之流;慧眼则看出本质,进而得其精髓而升华,直至游离这种本质,徐的印即达到了这一点,真能看懂徐海的印,才是一个印章的好的看家。另外,以中国老夫子的旧观,似乎只有当一名印家进入衰年才能来讨论该印家的历史价值。我们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儒学中庸思想下的逻辑以及由此的品评态度,已使许多人变得“哼哈”。砸碎这种旧观来说徐海,说他年轻而不敢视其为“大家”,则表明你已经老而废了
---潘敏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