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8306|回复: 49

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中国书画》杂志面向广大网友征稿(6月17日截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6-14 18:44 编辑
2 ~$ }. k' f5 U
$ C% J( [, J- V; R

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

《中国书画》杂志面向广大网友征稿

4 q7 `/ L+ K& _% e4 ^/ O& d

2 k7 y% r* D# a$ r
+ {  m5 y  f1 d! N$ K' \
3 e( e2 C) a& R) P9 [' A
尊敬的各位网友:
; v8 C% s: x: u
  
! m# L  F3 [6 {
       您好!《中国书画》杂志是由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融学术性、知识性、鉴赏性、收藏性和可读性为一体。杂志设有“论坛”栏目,主要致力于对当下书画篆刻界备受关注的话题展开讨论,是本刊读者最喜爱的栏目之
+ x7 `0 e+ D- T一。5 T& t4 b2 w1 _1 L

! m- D. U( h2 Z4 y! D       《中国书画》杂志第7期“论坛”栏目拟发“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专题,诚约诸位网友参与讨论!) I* m$ K- U& h
       % p/ B& F* T+ T6 D8 Z' f) A
1. 网友请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将文章电子稿发送到编辑部邮箱。、
9 Q" C& k2 g7 e& L
  要求:
9 z5 _/ U) [) g, \  跟帖或文章1000字以内。" I9 i+ ^  q+ ~9 a6 z
  文章为作者原创,且未发表。2 Z, {% o3 s0 _! A0 J
  欢迎针对论坛话题展开各个角度的讨论。
7 y3 \9 d2 p  a* a; F. j  欢迎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 K' r+ H1 A2 ^5 ]( d' |& }
  
8 i& F1 F% V7 u8 V( x7 N' {  2.选择部分网友回帖刊登于《中国书画》杂志第7期“论坛”;请提供真实姓名、确切联系方式,包括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以便和您联系并寄奉样书。: g, o# X! C0 ~# Q/ Q4 ^
  ( n, X0 T" U$ ~# P& I. p
  3.截稿时间:6月17日。7 r7 R/ ^- O/ m2 r- U  U4 u
  / D' C0 m- o; F" @7 w( S! ?
                             , ~6 k" R. Q' B3 W; ^
                             

1 b2 i0 ?% [3 d( Y, w. z       《中国书画》杂志
- M, f4 Q: W* e, E4 m) O                               2011 年 6 月 1 日

, |8 [) d% i, g, l+ ^2 l% i--------------------------------------------------------------------
7 d$ _  h* N# F1 |- ^6 ~联系电话:010-63560706  
( R1 O) ]- m  L  r$ c( _! i联系人:韩少玄5 }  @  J1 L/ H  J* E
E - mail:
zgshzz@126. com$ t6 p( t) s, G4 V
地址: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中国书画杂志社+ V$ [7 n! V7 u2 F$ g
- a3 p2 @9 M6 O

0 o! w0 f$ p  W6 j  s$ I

( c" g& N4 i! P# |- c# e8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网站编辑的微博
发表于 2011-6-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11-6-1 22:30 编辑 , U6 g7 t3 w/ z
% x* W3 M! p) a6 q1 N
寄给韩少玄
( T/ f4 _+ [0 F; q+ a+ i+ R1 }===================缺少主动发现和真正滴批判与公开的竞技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本汉 于 2011-6-1 22:54 编辑 ( ~* s7 @! F5 C' ?

5 I% |, @" N8 S; Y& G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本汉 于 2011-6-1 22:50 编辑 1 {+ n8 L: I6 V1 T) q3 ~( {, x2 x

6 F" w! O; ~0 C2 p  u4 B看到“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这个题目:
4 B  M- ?7 w$ V- c1 x6 ^/ l  我总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古人的作品感人,而今人的作品不感人?为什么古人的作品不谈交易,而今人的作品高价叫卖?- Z& J5 U- p8 `- O+ ], R/ j
  我想归根结底,还是精神的因素、人的因素。古人因事而书、缘情而书,关注书写的对象、内容。$ B; o) \  U: }$ Z
  而今人因展事而书、为骄人而书,关注书写效果的好看、投巧,因而高下之别,不言而喻。
% F" j0 C* w! F) L  作字必用意,而不可过于刻意,必成之于有意无意之间。成之于有意无意之间,不是用意少了,而是用意缜密繁复,作品才愈味愈永。* `+ Y  q! ?2 D1 S, ~" b
  如果,只盯着展览、盯着评委、盯着孔方兄,纵使羲之再世、真卿复生,又安能写出感人深至的作品? 7 {6 s+ y: z7 U/ [
  所以说,当代书法缺什么?我说缺人,缺人的精神和缺人的品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缺学养的滋润,缺书卷气和真正“我手写我心”的书写性。) m8 \7 R8 F- T6 o! E/ P; I
现在的展览,基本上以形式取胜,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恰恰忽略了书法最本质的东西——书写性。进入展厅,扑面而来的仿佛是进入了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很多作品不客气地说已经不算是创作,而是“工艺化”倾向很明显的“制作”。我不知道这样可以分成若干次完成,中间某一部分内容如果不满意可以N次调整的看起来似乎很完美的“作品”,实际上有什么意义?
+ L4 X. ~7 `9 \1 Y' L姚明投篮一次不中是否还给他重来的机会?刘翔的百米冲刺假如中间不小心摔了一跤,裁判会不会再给他重跑的机会?
4 N! ?& U3 [$ `- n要想做个真正的“书法人”,还是得多读书,先能做个马马虎虎的“文化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淡定,而今人浮燥。古人不分圈子,而今人圈子太多。。。。。。5 d8 I( q0 x9 e# R8 N$ Y.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以怪字、丑字入展、获奖的现象比较严重,还有一些人功夫下在作品介质处理上,诸如用酱油染、用烟熏、用砂纸打磨,惹得一些人盲目追捧跟风,好像只有这样才算有了突破,有了创新和发展,搅得书坛乱七八糟。还有一些人获得“大奖”以后,就不是好好地写字,而是装模作样随意乱涂乱抹令人费解,所售出的书法作品并非书法,而是他的名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及林间自在啼》-刘耕对写意人生的思考


* m7 H1 Y  D2 d1 T# @; {

023-20110406-142230.JPG


: L- N1 m8 Q; }8 O& c. m. R2 g
大象无形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可谓深远。仔细研究您就会发现,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其本身就具有写意性。在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的商品社会,人性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被物化得只剩下了一套空洞的说辞,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谁又敢以写实的真我出现?即便有也早就在正人君子的教化下或成孤魂野鬼,或放下骄傲融入主流,为了生计玩儿起写意来。其实,人在江湖行走多戴几副面具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只是在累了或闷了的时候,别忘了约上几个能交心的好友,没有好友就妻子儿女,要不就自个,到大自然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听听鸟啼蝉鸣,放松放松平时紧绷的神经,岂不是神仙一样的逍遥?从积极的层面来理解,写意人生是一种豁达,一种放弃,一种勇敢。为了梦寐以求的成功,用豁达的包容去面对世间百态,为目标的达成学会放弃也许很好却有碍自我发展的元素,以一颗坚强的心面对一切不如人意的挫折,用坚忍不拔的勇敢去全力以赴,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写意人生或许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人生。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成功就会时时刻刻在向他招手。

   2 V- Y" {& G+ O6 Q
无论是哪种心态,人都需要到大自然去放浪形骸。这就是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两句诗取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诗人听到画眉鸟在山林田野自由自在的叫声,发觉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让它在林间自由啼鸣来得悦耳动听。大自然是鸟的家乡,只有嬉戏在花丛林间的鸟的鸣唱,才是发自鸟的内心的自由自在的鸣唱,声情并茂,悠然自得,和谐如天籁。口含青豆的鸟呈跳跃的动态,彰显自由奔放的个性。在色彩运用上,我按照传统的中国画表现手法,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色彩变化,按照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力求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我的花鸟画充斥着自然清馨的素雅之美,需要我们用虚与静的心态在研读中去领略和品味。回归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返璞归真,让心灵寂静在远离喧嚣的花木松林,或许会寻回业已走失的真我。这是我的憧憬,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期待和想往?

  * c; B9 W1 {& E% Y
《不及林间自在啼》的鸟口含青豆嬉戏在花丛,俏皮的自得使画面意趣横生。细节决定成败,从画面处理上,你们可以看到我对生活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领略画家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这不仅是一种写意功力,更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 a- U; ]) j, A% g) @- j
; f8 J; B- @% b0 M6 |' s( E3 L# z4 e2 V, E/ N! z* D
# f" L0 R% T2 p' t9 X( J+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君早觉修行路》-, Q- z; ]  v: M# i2 y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生命觉悟的过程

1 ]: U) h9 _- t% T  l

055-20110406-142233.JPG

《劝君早觉修行路》,是我有感志公禅师劝世念佛诗画而作: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变故,贫贫富富有偱环。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贪利求名满世间,不如破衲道人闲。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六道轮回易循环。劝君早觉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却难。

     % W+ C* p9 i: F  y, [2 g9 {1 Q
我涉及佛教题材的作品只有这一副。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作品中,禅诗禅画占有相当的比例。宋代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洪丕谟先生在《禅诗百说》序言中说:禅是难以言说而又可以言说的。表达禅的可以言说的最好语言,莫过于诗。因为通过诗的含蓄,诗的隽永,诗的韵味,诗的非逻辑思维,将使你在细细的咀嚼回味中渐次进入佳境,并由此而窥觑到禅的关照,禅的明净,禅的超脱,禅的穿透。严羽和洪丕谟的论述说出了禅诗的奥妙,用朴素的语言和透彻的说理,以禅者的眼光观察世界,表达对人生哲理、俗世弊端的自悟而启悟他人。其意境幽远深邃,情趣清新淡泊,形象生动逼真,诗味浓郁畅达。志公禅师的诗具有深邃迷蒙的禅味,通过对人生的悟和慨叹,使人读后的心灵在慢慢感悟的过程中变为顿悟进而觉醒。

   
$ _; S" A9 O% B2 y7 c
自唐代王维从真正意义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禅画大家。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顶峰。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中国画的逸品被视为中国画品史上的最高品,禅画,则是中国画中的最高境界之一。,注重对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倡导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禅,其实就是提倡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禅,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禅,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

   
; W$ o. x8 R  U3 D  j
( Q8 q  E4 j1 i; k
我对禅的理解非常粗陋,一个不懂禅的人谈禅、禅诗和禅画实在有些难为情,所以我只有从网友的文字中摘录精华整理成文。当我在网络的世界阅读了众多关于禅的文章后,我的心灵有了平和的畅快,这也许就是由渐悟到顿悟后的一种心灵释放。无论禅诗还是禅画,在意境中都会弥漫一种以自己身形化成的气象,气象静、雅、高古,看似简单的气象却在变化万千中让人感觉温润平和与高雅。这就是禅的境界。

     & h5 U) W5 u  ?& I+ E  K: {9 ~
我的许多作品虽然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禅画,我是个能静下心画画的画家,在喧嚣的尘世上,我最起码现在还没有被眼前的浮华所迷惑,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用满纸的艳丽和繁杂去加工毫无社会意义的商品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我在用我的视角去探索社会、感悟人生、传递思想,像所画《老猿凄凉图》、《饱卧观鱼》等作品在构图和题诗中都融入了劝世的内容,希望人们在观画的同时能有所悟,渐悟而达顿悟,这些都颇有禅意禅味,在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粗制滥造劣画盈市的情势下,能在画中注入些许禅意,这或许能为委靡的画界增加一丝清馨的凉爽。

   2 Z$ y1 o4 {& w" a: R- @
《劝君早觉修行路》用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几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的形象,假若没有对面对观者的小和尚眼神的刻画,这幅画也只能称为《僧人出行图》而非禅画,说俗了的老话儿,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小和尚的窗户里流露出的是怎么样的心灵感受?久居深山突然来到繁华的闹市,新奇,惊喜,害怕,胆怯,还有看到了师傅一再嘱咐不许看的却又是那么楚楚动人的老虎的爱恋中的羞涩,多种繁杂心情融会一种偷窥中的窃喜。小和尚身后的和尚神态淡定自若,仿佛正在参悟人生哲理,与小和尚形成反差,较好地突出了志公禅师劝君早觉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却难的禅意。

    - C# a! X2 H8 u$ I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生命觉悟的过程,是作者和观者之间心灵的碰撞过程,是关于我是谁的生命考问,最后落到纸上的只是一个结果,一个隐去了生命觉悟过程的生命思考结果。

电询:1380202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11-6-2 14:58 编辑 1 _& e5 X( L+ [. o  G4 \8 m  }
: N1 O- D4 G* _/ ?. z
自唐代王维从真正意义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禅画大家。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顶峰。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中国画的“逸品”被视为中国画品史上的最高品,禅画,则是中国画中的最高境界之一。禅,注重对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倡导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禅,其实就是提倡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禅,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禅,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  ~/ l$ w, ^, [1 \, [! ]

, s% {9 w2 `. t0 u7 A$ y% t===============宋朝因此亡了国,是因为没有领会达摩禅武合一滴精神;嘿( x( v( V, B2 R& ^( J; W+ i* S# W

; i6 S0 G6 X7 U) p% D. Z: e志公禅师“劝君早觉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却难”( J7 h5 M# h. E8 g. X* c# o  i  {) _; c
==============================哲学是不惧生,何怕死;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