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678|回复: 5

可拓学的哲学基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钱俊生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
email: qianjs@ccps.gov.cn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新学科。该学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为支柱的理论框架和特有的可拓方法。可拓论、可拓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了完整的具有内在逻辑的可拓学理论体系。可拓学的研究有什么哲学意义,可拓学研究的成果为哲学理论提供哪些新思想,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1.从辩证法的角度审视可拓学
1.1 可拓学是确立解决矛盾问题形式化途径的有效手段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类就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前进的。但矛盾不等于事物,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种本质关系。矛盾范畴是关系范畴。这种关系,有的表现为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有的表现为实体内部具有的因素、方面、成分之间的关系,有的表现为实体所具有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有的则表现为反映上述关系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论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都是对立面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传统哲学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人的任务,不论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说到底都是做矛盾转化工作。但传统哲学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是提供一种思路,提供一种原则,是描述性的,是不确定的。
可拓学探索把矛盾问题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它与哲学研究矛盾问题的区别在于,希望建立处理矛盾问题的确定程序,最后用计算机帮助人们解决它们。因此,要研究用符号语言来建立矛盾问题的形式化模型,研究事物的可拓性,建立生成解决矛盾问题的形式化工具,是确定的,又有操作规程的。最后,使计算机能够操作,帮助人们处理矛盾问题。这是可拓学和哲学研究矛盾问题的根本区别。
1.2 可拓逻辑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结合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辩证逻辑就是辩证法,侧重研究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最普遍的本质,揭示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形式逻辑追求的是“逻辑求是”,即合乎既定的理性规则的推理和判断就是正确的。比如1+1一定要等于2。辩证逻辑追求的是“实事求是”,即合乎事物同一关系、互动关系的两种客观现象所构成的对等关系、对应关系、对比关系、对立关系就是真理。形式逻辑在追求“逻辑求是”的过程中,最容易忽略大前提的发展和变化。辩证逻辑在追求“实事求是”的过程中,最容易忽略事实概念的形式定则。形式逻辑更多情况下表现的是主观逻辑,如果大前提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会理性地一错到底。辩证逻辑更多情况下表现的是客观逻辑,如果没有形式逻辑帮助,就会在辩证中丧失精确性。可拓逻辑既吸取了形式逻辑的形式化特点,又采用了辩证逻辑研究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结合而成为化矛盾问题为不矛盾问题的逻辑。这是可拓学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从方法论的角度审视可拓学
2.1 可拓方法越过了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之间的鸿沟
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为人们研究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模式、程序、手段和合理性标准;它们都是为人们获取真理性认识,并且促进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它们都需要构造理论并对理论作出评价。但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如社会过程是比自然过程更为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但影响和制约这一过程的参数多,变化大,随机性强,而且,任何社会过程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这就决定了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不能不考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选择性以及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等因素。因此,现有的数学工具还不足以对它们作出精确的描述;可拓方法是基于可拓论的方法体系,它根据事物的可拓性,提出了种种可以开拓的可能途径,建立了以变换为中心的方法体系,以化矛盾问题为不矛盾问题;为了解决矛盾问题,可拓方法建立了描述量变和质变的形式化、定量化工具,建立了可计算的公式,以描述在某种变换下事物性质的量变和质变。因而可拓方法可以越过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之间的鸿沟。
2.2 构建可拓模型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矛盾问题
构建模型,把模型用作认识客体和制造产品的手段,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塑造人工自然实践过程中的一大创造。科学模型方法已成为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
科学模型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用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征,诸如客体的某种结构属性、功能、关系、过程等。通过对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的科学模型的研究,来推知客体的某种性能和规律。这种借助模型获取、开拓和深化关于客体的认识的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型方法。科学模型有物质形式的和思维形式的。
可拓模型就属于思维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可以揭示研究对象之所以产生矛盾的内在机制和转化的规律与契机。可拓模型从新的角度为人们认识和分析现实世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方法体系。它将在科学技术中大量地使用,尤其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像生物体、人体以及社会系统等,实际上只有采用这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3.从本体论的角度审视可拓学
哲学是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理论,所以,任何一门哲学的展开都是从它的本体论开始的,不同的哲学理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相同的。
可拓学理论,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也具有本体论意义,这是其理论根基。
哲学本体论与哲学一样古老,甚至可以说,本体论就是哲学。因为本体论研究的主要是“存在”的问题,正因如此,它有时也被称为“存在论”。本体论作为一门学问起源于对万物本原也就是本体问题的追问,所谓“本原”,也就是“始基”。
可拓学建立了以物元、事元和关系元为核心的范畴,这些范畴统称为基元,作为描述物、事和关系的基本元,它们是可拓学的逻辑细胞。基元的可拓分析和对物元的共轭分析是基元理论的核心,而用形式化符号表示这些性质则是可拓论的重要特点,它们是生成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的依据。可拓性包括发散性、相关性、蕴含性和可扩性。共轭性包括物的物质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对立性。
“基元”是可拓理论中一个基本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把事物、特征和量值放在一个统一体中考虑,使人们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量,又要考虑质。同时,基元中的事物是有内部结构的,基元三个要素的变化和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使基元产生变化,因而,基元是描述事物可变性的基本出发点。
基元论哲学的本体论认为,我们存在于其中的整个世界本身就是由基元构成的,在这一无限的基元中有万事万物存在于其中。这些万事万物无限多样、纷繁复杂,它们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且它们之间普遍联系、普遍变化、普遍发展着,万事万物生灭不已、此消彼长。这无穷无尽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基元构成了整个世界。
现实中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宇宙中既有达到以光年计的巨大的星系,也有小到以毫米计的沙粒;有可以寿命达几十亿年继续存在下去的恒星,也有其寿命只有几十分钟的细菌;有总是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也有静卧的山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存在于其中的这个世界万事万物是绚丽多彩、无限多样的。但是这多样性的万事万物后面却也有着一种统一性,这就是尽管这些事物各不相同,他们各自有着自身的规定性,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特征和量值,这种规定性就是基元概念的核心所在。
基元论哲学认为,一方面,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不相同,有其自身的特性,它们与其它事物发生作用时以自身的性质体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基元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虽然基元无限多样,各不相同,但也都有着共同性,这就是最后抽象、概括出来的物元、事元和关系元等具有特征和量值概念。这一般基元说明着事物根本的统一性。
根据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我们可以给基元下这样一个定义:所谓基元,就是处于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有相互关联的诸事物、特征和量值的集合。基元具有整体性、可拓性、层次性、动态性等性质,在这些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元理论。
本体论是人类信念的支柱。人类是靠信念生活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信念是人类生存的范式,规定着人的生存境界。信念有科学信念、宗教信念、日常生活信念、哲学信念之别。在所有这些信念中,只有基于对宇宙、人生、社会终极实在和本来面目的理性追问和探求所确定的本体论原则,才能成为人类信念的真正支柱,才能使人关切终极实在,追求终极真理和终极价值,从而能使人生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可拓学作为一门原创性、综合性的新型学科,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发展速度是其它学科不如的。为什么具有这样生命力?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它提出的方法具有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人类的科学事业和社会实践需要它;其二,它的理论根基不是建立在沙滩上,而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的根基上,它所追寻、探求和所确定的本体论原则是科学的。
4.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审视可拓学
可拓学汲取了中外多种哲学思想,用形式化的模型,融合了东西方哲学思想。其中,有的汲取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精华。
(1)老子的道德经和可拓学的共轭分析
老子的道德经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拓学从物质性出发研究了物的“虚部和实部”以及它们的形式化表示,继而发展出从动态性出发的“潜部和显部”,从对立性出发的“负部和正部”,从系统性出发的“软部和硬部”,并统称为共轭性。
(2)孔子的“中庸之道”和关联函数
孔子的《中庸》说“不偏之谓之中,不易之谓庸”,中庸思想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可拓学中的关联函数的节域,表示了物变化的“度”。初等关联函数的公式从数量化表达了“不及则倾,过之则覆”的中庸思想。
(3)易经与可拓变换
易经研究“变易”,可拓学从形式化的角度研究了自然变易和人工变换,讨论了“变”的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的可拓模型。
    应该说,可拓学的发展中汲取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真谛,并用形式化的模型去表达。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发表于 2006-1-17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拓学的哲学基础

老灌,太深了.
像是<资本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4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拓学的哲学基础

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拓学的哲学基础

发个这个东东
学书法的可激发下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拓学的哲学基础

有深度,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3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拓学的哲学基础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