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冯志刚

东北十怪[图片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十怪[图片版]


好好儿的白菜渍酸菜--北方大白菜的一种特殊吃法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6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十怪[图片版]

关中十大怪- -
所谓关中十大怪是指:
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泡馍大碗场面,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
板凳不从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关上戴,唱对大声吼起来。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而食物取决于自然环境及其农作物。反过来讲,作物类别影响了食品特色。与我国南方盛产稻米不同的是,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高梁和玉米。风味食品大都是面食为主。如馒头、花卷、饺子、烙饼、锅饴。它们的原料都来自小麦磨研成的面粉。当然,关中十大怪中反映出的饮食风俗,用餐的碗出奇的大,除因面食是主粮外,更反映了西递增区人民豪爽的性格,简朴的生活,面条象腰带一样粗,大碗卖饺子或泡膜,有时无菜把辣椒也当主菜,有时餐具和洗漱用具混合着用,这说明了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太好,人民的生活清苦,人们的性格也特别粗旷。甚至因为植被稀少,缺乏木材,房子盖了向北的半边就凑合着住。经济水平低下,男子娶媳妇不容易,再加上旧的相亲观念,姑娘都不肯嫁出去,内部消化了。手帕和毛巾戴在头上可以代替帽子挡风沙等等,反映了西北山区地理环境的恶劣及经济发展之落后。至于“唱戏大声吼起来”可能也是山区环境有利于高吭嘹亮山歌的形成。生活在山区的人民,可能发现山体是天然的回音壁,深谷是自然的共鸣箱,生产和生活之余一声高吭、拖长的吆喝,既能渲泄情绪,也可以表达情感,还用来抬呼同伴。这种吆喝演变而来的碱句,运用到秦腔艺术中如黄河奔腾,刚毅雄壮,气吞山河,是故有“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6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十怪[图片版]

云南十八怪- -
云南的奇风异俗很多,传说十八怪是指:
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石头长到云天外,山洞能跟仙境塞。
鲜花四季开不败,常年都出好瓜菜,蚂蚱能作下酒菜,一只蚊子炒盘菜。
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四季服装同穿戴,摘下草帽当锅盖,
竹筒能做小烟袋,鸡蛋用草串起来,米饭饼子烧饵块,过桥米线人人爱,
种田能手多老太,娃娃出门男人带。
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前面几大怪与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平有关。岩溶地形区“地无八里平”,反而小马适应山间小路,火车爬坡比不过汽车灵活快速。岩溶地形区地表多奇峰怪石,有的山峰直入云端,巍然屹立,地势险要。而地下的溶洞中多钟乳石、石笋、石柱、琳琅满目神奇莫测,尤其鬼斧神工的仙境。云贵高原海拔较高,而且冬季时北方的冷空气因山岭层层阻挡,影响较少,因而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如春,常年适合蔬菜的生长,鲜花也常开不败。由于温差小,服装也无需要太太差异与更换。又因为气候温和,林草茂盛,蚂蚱肥美,蚊子个大,甚至可以做下酒菜。也因为气候资源好,山中多珍贵的中草药店材,盛产烟叶,畅销省外,省内反而不易买到。毛草和毛竹资源丰富,人们在生活积累中学会了用毛草包裹在蒸食品更有清香味,用毛草来包裹食品不易破碎,用竹筒做水烟枪、过桥米线是用竹筒裹装稻米烧制加式的风味食品,清香可爱,为人们氘喜爱。至于最后两怪,可能与云南部分地区还有母系社会的遗俗,妇女特别勤劳,负责农耕重活,而男人则在家料理家务,照看孩子。当然,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不多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十怪[图片版]

海南十大怪之一
   三条沙虫一碗菜
   沙虫,又称”海肠子”,动物学名称为“方格星虫”,系一种栖息在海南沙滩边的蚕科小动物,外观长两寸左右,身体呈灰白色,状若芦芽,因其高蛋白,低脂肪,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儋州的光村滩涂资源丰富,盛产沙虫。出产的沙虫以个体适中、肉质肥厚脆嫩而闻名。据说当地渔民讲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虫浮到浅海水面交配时所捕捞的为最佳,特具补肾壮阳之效。光村的沙虫做法通常有两种,即爆炒和煮汤。海南人喜用三条沙虫加上香菜进行红烧,一般以香菜或生菜加上三条沙虫进行红烧,既味道鲜美,又显示出此菜之档次。另外,“三色沙虫”已经成为海南的知名菜肴。红、青、白三色鲜明清雅,味鲜香浓,嫩滑脆爽,带有微辣味,口感甚佳。
  
    海南十大怪之二
    树根包在树皮外
    在海南的热带雨林中,奇形怪状的树根、盘根错节的藤蔓,互相缠绕,构成蜘蛛网状的天然屏幕。一些种类的树干基部,露出扁平的三角形的板状根,这些板状根由粗大的侧根发育而成,可以高达3-4米,呈放射状向下扩展,有力地支持着巨树,抵御风的侵袭。还有些树木生出许多发达的气根,长长的根须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入土中,继续生长,越来越粗壮,仿佛新的“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
  雨林中的“绞杀“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竞争的残酷。榕树是最常见的绞杀植物,起初,它们的种子被鸟或别的动物带到某些植物的树冠上,在那里发出新芽,并利用卷须附生在寄主的树干上,随后,它们长出气根紧紧将寄主围住,并不断向下扩展,直至伸入地下变为正常根系。之后,这些根继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生长越来越快,网状的根系开始膨胀,结合成网状茎,形成了“树根包在树皮外”的现象,最后,寄主的树干在里面被绞杀致死。
  
   海南十大怪之三
    老太爬树比猴快
    海南盛产椰子香蕉,这些果树高大且直。海南人尤其是黎族妇女从小学会爬树,采摘椰子香蕉,以至练就了轻健身躯,熟练的动作;所以,即使到了六、七十岁年纪,还始终保持着这种上下自如熟练灵巧的爬树本领。 到椰乡去做客,若主人是女的,她会招呼你在椰绳网床上歇脚,忙扛着竹镰去摘一颗幼嫩的椰果给你解渴,若主人是小伙子,他就会赶紧跑到椰林里三下两下地爬上一二十米高的椰树上摘椰果。
  
    海南十大怪之四 
    一条蚂蝗当腰带
    山蚂蟥,也是五指山一种颇厉害的虫子,它的学名叫“山蛭”属环节动物,多生活在水中及极潮湿的环境中,在热带雨林中常见,它们看上去细细的,像一根棕褐色的火柴棒,却有相当灵敏的触觉。它通过热感应来搜寻食物,人还在数十米外,它已经感觉到了,然后精心地做好准备,将身子弯成弓形,只要你从它旁边经过,它就从树叶上,草丛里,地面上,弹到人的身上,从嘴里喷出一种能够溶解血清的物质,将血源源不断地吸到它肚子里去。吸饱了血的山蚂蟥体积是原来的十几倍。被山蚂蟥叮住,会引起痒、痛症状,极易引起心理恐慌。在雨季的山蚂蟥较多,尽量不要选择刚下完雨上山,平时在热带雨林行走时避免踏入有腐叶的水边。上山可绑好腿或穿防护袜。被咬住不要用手去扯,可用香烟去烫!
  
    海南十大怪之五
    牛头下雨牛尾晒
    海南天气阴晴不定,时雨时晴; 而且两地相隔不远,气候便截然不同。海南属于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受东北和西南季风影响(10月~次年4月为东北季风,5月~9月为两季风交替期)。风力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古诗曰:“快意雄风海上来” 。晴日300天以上,年均降雨量1639毫米,雨量充沛,季风雨和台风雨是雨水的主要来源。季风雨,春夏之交的5~6月份是高峰期;台风雨,夏末、秋季的8~10月份是高峰期。雨水调节气温,古诗曰:“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是秋。” “牛头下雨牛尾晒”就是说海南不怕下雨,更少连绵不绝让人心烦雨季。
  
    海南十大怪之六
  头上斗笠当锅盖
  海南的斗笠大致有三个品种:罩笠、罩头坡笠和越南笠。罩笠外形像一般的草帽,帽顶是平的,笠沿处有约1.5厘米的垂边。罩笠是用薄片竹篾和蓑叶编成的,表面还刷有一层亮亮的桐油。罩头坡笠的顶是尖的,笠沿很宽大,它也是用竹篾和蓑叶编成的,但分刷油和不刷油两种:刷桐油的罩头坡笠被称为“笠中之王”,做工精细,可做嫁妆;不刷油的做工较粗而大,可供平时劳动使用。有人戏称:“坡笠能当锅盖,海南的一大怪”。越南笠是20世纪80年代从越南传入海南的,它的形状像个漏斗,是用竹条和蓑叶编成的,越南笠轻巧便宜,很快在海南市场上畅销起来。海南日照强烈,人人出门都戴着大斗笠,由此形成了海岛独特的一道风景。
  
    海南十大怪之七
    火车没有牛车快
    海南多山,地形崎岖, 日本人侵略时留下的窄轨铁路速度极慢。从1941年1月至1944年间,日军在海南修建窄轨铁路总长度为276.40公里。该线横贯崖县、乐东、东方、昌江等四县,便利了日军掠夺性开采和抢运海南岛的资源。但客观上它也成为海南岛交通史上的第一条铁路。1950年海南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海南铁路,国家对海南铁路建设给予很大的支持,国家和地方共同对原有的铁路进行修复和改造工作。1971年6月国家投资把石八线窄轨铁路改为标准铁路;1992年12月国务院批准兴建海南铁路通道项目,并大胆地提出火车轮渡过海,铁轨伸出岛外与全国并轨的设想。粤海铁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跨越海峡的铁路通道,是“九五”期间全国铁路重点工程项目。这项总投资为四十五亿元的工程,由铁道部、广东省和海南省合资修建,1998年8月开工,北起广东省湛江市,穿越雷州半岛,跨琼州海峡,至海南省三亚市。粤海铁路通道由“两线一渡”工程组成,即广东省境内的湛江至海安铁路139公里、琼州海峡铁路轮渡24公里、海南省境内的海口至叉河西环铁路182公里。全线开通运营后,国人就可以坐火车去海南岛了,也会彻底改变“火车没有牛车快”的现象。
  
    海南十大怪之八
    青石板上煎鸡蛋
    海南地处北纬二十度线以下,在亚热带之间,全岛终年气温高,日照多而强。盛夏的太阳尤其强烈,火辣辣的阳光将人们身体内的水分不停地逼出来。黎族同胞常常把鸡蛋打在灼热的青石板上煎熟来吃。
  
  
  
  
    海南十大怪之九
    大姑娘抱着孩子谈恋爱
   海南某少数民族认为,不能生孩子,不是完整的女人。因此, 女孩一旦发育完成,就要到山上筑屋独住,与任何彼此看中的男人相好, 直至生出小孩,然后才可与人结婚。所嫁男人没有限制, 但婚前所生小孩不得受到不公平待遇——除了不能继承遗产。
    例如,黎族新媳妇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后,一般都要夫家派人来请才回去。她们住在娘家的“隆闺”里,可以继续私会情人,过着自由的性生活,直到怀孕或生下小孩才回丈夫家去。丈夫对妻子的这种行为,只归咎于黎族的习俗,从不指责。只要妻子愿意回来就不再追究,对其带回来的子女也如亲生子女一样爱抚。对于这样风俗,黎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话:“一对夫妻多情人,第一胎是别人的,第二胎各“半排”,(海南方言“半边”之意),第三胎是我的。”当然,“不落夫家”的生活有时也会引起互占妻子,发生械斗,严重的甚至把“隆闺”变成械斗的战场。但是,这毕竟是极少的,因不落夫家的生活一直都受到“圣母”特权的保护。
  
    海南十大怪之十
    姑娘象老太,老太象妖怪
    黎族还有一个古老的习俗,那就是妇女黥身纹脸,“姑娘象老太,老太象妖怪”即指此事。黥身纹脸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了,两人都是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就是黎族妇女纹面的来历,也是黎族“三月三”节的传说。黎族妇女黥身纹脸是一件很为痛苦的事,但因为黥身纹脸是氏族的标记,据说不纹脸,死后祖宗不认,魂归无处,这个习俗逾朝历代未有改变。黎族不同的支系,居住的地域不同,黥身纹脸的图形也有所区别,它作为部族的标记是甚为明显的,但不纹脸死后祖宗不认的传说却是矢口一词。解放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黎家妇女不再黥身纹脸了,但在老年妇女中,仍可看到古代这种习俗的遗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十怪[图片版]

[这个贴子最后由未名轩主人在 2005/03/08 12:00pm 第 1 次编辑]

东北现在女士吸烟的人可没有南方多,由其与南方开放城市相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十怪[图片版]

志刚应该还列个公社十大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