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412|回复: 20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中华文明的堕落:清华名教授不分篆隶
清华大学果然是精英荟萃,继顾校长在演讲会上口吐莲花,玩了一把看图说话,将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一诗二十八个篆字读得泣动鬼神之后,昨夜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宋楚瑜大陆行》节目中特邀的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出语不凡,又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学识。
  
刘教授气宇轩昂,坐定果然有学者之风。主持人请刘教授讲述今天礼品赠送的故事,刘教授侃侃而谈,显然也对自己颇为自信。当不可避免地介绍到那幅当天上午之后已经著名的《寸寸河山寸寸金》书法礼品的时候,他郑重其事地口吐惊世之辞:“这是某某人所书写的‘小隶’。”
此言一出,我在床上一惊弹起,小隶?何谓小隶?一时竟然怀疑自己在梦中。
篆字认不全,尚在情理,然而清华送的明明是小篆,隶书和篆书两种书体,中学生都应该分辨得出呀?况隶和篆发音区别巨大,不至于是口误,即便口误也应该当时发觉,及时纠正。而刘教授仍然气定神闲,毫无愧色,显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发明了一种书体。
后来他还继续朗诵了《寸寸河山》全诗,不时低头看稿子,吞吞吐吐地读到“侉离分裂”的时候,他仍然理直气壮地读道:“瓜离分裂。。。“
不用怀疑了,这样的教授学识果然贯通古今,明白只读半边音是很危险的,于是自由发挥,拍拍装满知识的大脑袋,读出一个“瓜”来。可惜这个字偏偏读半边音是对的,或者刘教授深谙通假之理,要彻底消灭他所认定的生僻字?
这样面对全国乃至国际的中央级频道,这样一位名校名系的大教授,爆出如此惊人的“学识”,实在令人瞠目。或者说清华偏重理工,但是你刘教授是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也算研究历史人文的吧,何以连隶篆都分不出?或者说你术有专攻,但是你刘教授是在央视面对亿万观众,也该做足功课严谨治学,何以继顾校长之后再读白字,贻笑大方?
想清华历来人文荟萃,国学大师,文坛巨匠不乏其人。不知如刘教授等者,在爆出如此洋相之后,该怎样面对先贤,面对学子,面对国人?倘王国维陈寅恪等尚在,见闻清华后辈竟如此为学为师者,亦只能一声叹息耳!
发表于 2005-5-1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堂堂国子监祭酒啊!
下课最好,还没有宋楚瑜认识的多。
可悲、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从“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到“娘,大哥他回来了。”;从清华校长念不全一首诗到记者追问人家中国建设得好不好……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从应对美国战略上当然是越快统一越好,但从中国内部讲实在没脸面要求跟人家统一。
从这次连宋大陆行中暴露的东西太令人深思了。胡总风范可嘉,但中国民众的素质实在不够“大国国民”的资格。浅薄虚荣,媚相十足!这样的国民精神状况怎能让人家瞧得起?怎么让人家心悦诚服地回归?怎能让人家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又有什么脸面指责人家背弃中华文化?凭心而论,台湾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实在比大陆做得好。在古典美上,哪一位大陆诗人比郑愁予做得好?不仅如此,在现代公民意识上政治民主上大陆民众也远远不及台湾民众。
这种状况可以说是台湾不愿意统一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台湾人只是不愿意因与大陆开仗而影响平静生活才反对***,根本不是对大陆有感情、想统一。国、亲两党“反***”也都是从害怕战争角度提出的。如果真的无战争之虞、“***无害”,可以肯定80%的台湾人都是支持独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下年一篇是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工业开发区上海青菱高级时装有限公司"费伟荣"先生所写的文章,余也一并贴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宋楚瑜清华大学演讲后互换礼物的时候,清华校长丢人了!
清华校长向宋楚瑜赠送礼物的时候,刚开始说的是“捐赠”,幸亏及时改为“赠送”,否则会引起误会啊!
清华赠送的第一件礼物是清华教授书写的一首诗,由于采用篆字书写的,校长在读的时候,很多字他都不认识,幸亏旁边人提醒,否则估计都读不下来了,尴尬死了!弄的清华学生们都有点起哄了!!即使有人提醒,他还是念错一个字,把“侉离”念成“瓜离”!:lol::lol:
别忘了,这可是CCTV-4现场直播啊,全世界都在关注!即使清华以工科见长,但校长出这么大的乱子,也太丢人了吧?
看看当时的视频吧:mms://nv.sina.com.cn/news/2005/05/11899017.wm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转人民网网友评论:清华的脸都给这位校长都丢完了 清华的脸都给这位校长都丢完了。在开始主持过程的发言中,结结巴巴,几次顿断更正,到了最后更是洋相尽出,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引起下面学生的一片嘘声,这还不算,等他把送给宋楚瑜的第一件礼物――一首诗的卷幅展开时,竟然不能将全诗的三十二个字认全!结结巴巴地竟然没有把整首诗念完整就草草结束。丢人啊,丢人!清华的脸都给这位校长都丢完了!呜呼哎哉!
真是无话可说,在对全世界的实况转播下,文化根底如此欠缺的当代“精英”们及其他们的校长们如何唤起台湾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这是大陆忽视人文教育、忽视中华文化教育的恶果,北大、清华再这样“托福、GRE”下去,中国将会成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再者,校长大人也太官僚啦,也不事先把“捐赠”的礼品内容了解一下,一句话,丢人丢到台湾去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费伟荣"先生所写的文章:
清华校长的“不识字事件”,一“诗”激起千层浪,在网上网下引起强烈反响。在一片讨伐和挖苦声中,不见300多副部级以上的清华校友们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只有一位清华国际研究所的副教授在CCTV上介绍那幅用小篆撰写的那首“寸寸河山寸寸金”书法作品的时候,却不幸再次语出惊人:“这是‘小隶’”。一时间清华在大陆民众中的声望犹如民进党在台湾的民调,创历史新低,弄得清华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清华人了。
在这种氛围下,我实话实说,本人乃是清华校友。其实,我过去一直不好意思说我是清华人,不是我有先见之明,而是自觉惭愧,毕业20余年没有做得大官,更没有做出大事。但是话说回来,在老百姓戏称的“大清帝国”之中,就算位居部长的校友又能怎样?记得几年前的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适逢清华周年大庆,国家计委主任前来助兴,来到校园过了二校门进了那座希腊式和罗马混合式的大礼堂就往台上走,边走边问他的座位在哪里。结果被工作人员拦下,告之台上的位置都是给政治局委员以上的校友留的。当然,该主任现在已然位居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下次再回清华上台坐在4位政治局常委后面应该不成问题,这是后话。
这次观看宋楚瑜演讲会的电视转播,当看到清华大学校长赠礼读诗的窘态,我下意识地转换了频道,不忍再看下去,好像这样可以为校长减少几分尴尬。看来炎黄子孙不忘本,清华人还是清华人,什么时候都在乎母校的名声。目睹了“不识字事件”前前后后,本人作为校友,也作为网友,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在妄发议论之前,首先尊从当年在清华学到的严谨学风,根据电视现场直播的实况录像,将顾秉林校长“不识字事件”的全部过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作为这段历史小插曲的文字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时间:2005年5月11日
地点:清华大学中央主楼大礼堂
场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演讲会
顾校长:“下面我代表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向宋楚瑜伉俪捐赠…这个…赠送(零星笑声)清华大学纪念品。”(四位礼仪小姐护送用红布盖住的礼物,走上主席台。顾校长揭开红布,露出一个卷轴,顾校长在卷轴后面解开卷轴中间的系绳,小姐打开卷轴,是一幅篆字书法作品。宋楚瑜在一旁观看,顾校长走到前面,拿着麦克风开始介绍:)“艺术品,是由清华大学着名教授、着名书法家张仃老先生,他89岁高龄,书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1895年由黄公度先生,当时是马关条约以后当时写给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教授梁启超的一首诗。”(作品的大特写镜头,宋楚瑜在一边注视,顾校长继续说)“诗是:寸寸河山寸寸金,(停顿)分离…瓜离…分裂…谁…喔…(笑声)云(应为“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左右低语提词,xx?不对?包括宋楚瑜也在帮忙猜度)无…精卫无穷填海心,好!”(掌声)
事情整个过程就是这样。除了讽刺和谩骂以外(比如“清华本来就是美国人的大学,干嘛要识你们的汉字”、“我是理科,不认识字我怕谁”之类),网民对顾校长的批评最有代表性的意见是“那篆字读不出来没有错,真正错的是他连自己的礼物也不清楚,没有好好准备,这不可原谅”。
那么,顾校长准备了没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从上面的过程来看,顾校长显然是做了准备了的。从介绍书法家到介绍诗的作者和时代背景,顾校长一气呵成,没有半点犹疑。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般人只知道这首诗的作者黄遵宪(因为***几次引用这首诗的时候也都说作者是晚清诗人黄遵宪),但是顾校长却说作者是“黄公度”,这也没有错,因为黄遵宪,字公度。既然顾校长作了准备,那么为什么在念诗的时候依然磕磕巴巴呢?请注意,顾校长念的第一句“寸寸河山寸寸金”非常流利,说明这首诗本身也是背过的,并非不重视,对客人不恭。但是,从第二句开始起就出现了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太紧张,忘了词呢?顾校长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应该不会紧张,而且演讲会已近结束,只剩下礼尚往来,也没有什么可紧张的。从电视录像上的过程分析,顾校长胸有成竹正要背第二句“侉离…”的时候却猛然发现篆体的写法看上去不像自己背过的那句,忽然产生了犹疑。看来问题出在顾校长背了诗,但只是写在了一张纸片上(而且简体字),却没有事先对照着篆体的书法作品练习朗读。尤其在念到第四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的“无”的时候,这个用篆体写的繁体字“无”字无论如何与顾校长脑海中记住的简体“无”字无法对应,因而再度产生了犹疑。但是他分明记得是一个“无”字,于是不顾宋楚瑜的善意提醒,依然坚定的念出“精卫无穷填海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是一周前得到大陆观众交口称赞的***主席连战先生,也在演讲之后回答问题的时候出了与顾校长几乎是同样性质的窘态,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电视实况录像,也一并记录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清华校长与著名教授不分篆隶---从连宋大陆之行看中华文明的堕落


时间:2005年4月29日
地点: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
场合:中国***主席连战演讲会
在连战演讲结束以后,一位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女硕士生发问:“请问在时隔将近60年的时间,当您再踏上大陆的土地时,您眼前见到的和您记忆的想像有什么最大的不同?”连战回答:“最大的不同就是完全不同(暴笑、鼓掌)……我的家庭是来自于台湾台南,但是我的祖父不认同,也不能够忍受日本在台湾的殖民整治。他是民国元年的时候代表华侨在日本选出来的华侨的参议员,那时候有一个参议院在北京,民国成立的时候,张继、张浦泉先生是议长,他跟他因为这个关系他们成为一个莫逆之交,很好的朋友,所以在民国20年我的父亲在日本念书之后,他就把,我的父亲叫连震东,就把我的父亲送到张浦泉先生的旁边,追随他一直到抗战胜利。他写了一封信给浦泉先生,他说啊,以前,昔啊,子胥,子胥,伍子胥啊,在吴啊,寄子齐国,鲁连蹈海啊,义不帝秦,况以(N秒停顿,作手势)……这个……黄炎的…这个、这个、炎胄的这个、这个所谓,哦,况以这个…(N秒停顿,反覆作手势)这个炎胄华,这个,哦,就说黄帝子孙,那啊,黄炎之…这个轩华黄之华胄,就是,黄帝的子孙的这个,黄帝的子孙,而为他族之贱奴,啊,而为这个日本人的这个贱卑的奴隶,他说(N秒停顿,再作手势)泣血椎心哪,其何能□ (ni4),这样子怎样能够忍耐。所以把他的独子,就是我的父亲送到大陆来……”
即使有北大学子的人文素质,当时在场的听众中又有几个人听明白了连战所叙述的他祖父的那封信的内容呢?反正我这个清华人完全没有听懂。经查,连战祖父给张继信的原文是这样几句:“昔子胥在吴,寄子齐国,鲁连蹈海,义不帝秦,况以轩黄之华胄,而为他族之贱奴,泣血椎心,其何能□?”凤凰网作文字记录的人也不知道是哪里毕业的,充分发挥想像力,连蒙带猜,这样诠释那封信,并公之于众:“乳连到海,一步嫡亲,气血锥新,皇帝的子孙,怎么能为他族做贱奴,为日本人的贱卑的奴隶,气血锥心”。但是,大陆网民对连战先生表现出了很大的理解和宽容,几乎不见有人拿连战“这个、这个”“鲁连蹈海”的段子说事。我只在一个新闻报导中听到一位在北大念书的台湾学生直言连战引用成语时忘了词,窘态百出,如果连战当时能够随机应变,不再跟自己为难,满可以换一种说法,直接使用通俗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就不会那么尴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