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9-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0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1-7-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篆刻二十人系列评论之十四# L7 I0 U6 `( G' H) s' K) X- t
王丹
9 e& e: Y/ L- D- T G+ v, n. P; ]; S( Z- p6 U
" g }( ]$ K; ^
$ H6 K' k" P( D0 s/ V6 E# n3 ^9 |, t2 w+ z& C2 c
" r* J2 d, N( w3 {* p9 B; y3 z, ~
傅德锋
" k4 g+ G- I* q& U% ^; W4 Q. A, u" F4 o& G0 e. e1 o
& \. v, T* d5 }( ?3 t$ ~
5 R: k' e- |% Z# j2 K1 X- C+ L# `$ i. i. Z, w
N8 v$ V0 }1 B! I9 U! x6 \, e4 Q; b1 e
王丹是当代屈指可数的几位在书画印三方面同取得较高成就的艺术家。也恰恰是因为他具有着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故能使他的篆刻创作能够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上向更高的境界攀登。王丹在书画印一体化的艺术追求中,颇有王镛的学者风范,是典型的文人篆刻在当代的突出实践者。
R3 t6 `' _9 [$ R+ K
' B2 a/ ^2 ~, r5 D2 D3 z l
2 g+ I' }9 j( ]+ r E
; O$ e& Q$ Q$ Y. E/ N t8 R近年来,王丹一直致力于陶瓷印的研究与创作,苦心孤诣,情有独钟,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王丹也因此而再度引起艺界的广泛关注。
( p/ N8 D9 d* \7 x5 E6 \
x( J" u* j: x6 x" C, i. |1 m7 X) v; B- f
5 C' C5 b5 R5 d, ]
王丹篆刻,取法广,路子正,在对古玺秦汉印章及明清流派印的研究与继承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他的印作气息淳厚,雄浑大气,古意幽然,印面文字与边框的处理浑然一体,生动自然,无论朱白,其印线条质感丰富,线条推劲而不乏苍茫之致,虚实相生,方圆刚柔相济,颇为耐人寻味。
) X7 X3 b4 j. I; L% {7 M. u% x
% P/ F. x+ P4 o8 H3 c0 y, S: H% \, M' L, M' d) o
. \- ^3 V9 e; S- d
品赏王丹的印作,绝少程式化的东西,他于每一方印似乎都有不同的审美追求。他的印作很少有那种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表现手法,而是在印面的整体形状的设计方面也较多赋予了一种浑融无际,圆通自然的意味,印边处理极富变化,或粗或细、或虚或实、或断或续、或方或圆,皆能随机应变,意象丰富,这也可看作是王丹篆刻的一大特色。如他的朱文印“中庸”,在边框的处理上虽粗细变化不甚明显,但在破开边框四角的过程中却富有匠心。或斩钉截铁,一刀破之;或虚虚实实,欲断还连。通常情况下,朱文印同时破开四角,便有印气四散不聚之失,但由于王丹在“中庸”二字的处理上既得参差错落之致,又极具亲近团聚之势,故印边虽破,却似无散气之感,反有虚实相生,浑然一体之韵味。朱文印“君子不器”,边框与印面文字在线条的粗细上虽差别不大,但他却能利用线条的走向而施以俯印向背之微妙变化,边框线条偏实,文字线条偏虚,“子”与“不”、“君”与“器”在字形处理上呈对角呼应关系。“不”字左侧边框的击残与“子”字末笔与边框的粘连又形成一组矛盾,四字当中(尤其是“器”字)的“口”形处理与全印边框又有内外呼应,环环相扣之感,同时也平添几分灵动。四字周边与外框有意留空,而印中则是以散点留红来加以呼应,一聚一散,一虚一实,使得比印方寸之内气象环生,妙境迭出,令人有无尽遐想。白文印“虎溪山房”,以秦玺形制出之,大块留红,四字以方圆、奇正、笔画粗细,字形大小加以变化,印边外拓,富有张力,中间以“十字”界格隔开,但并无拥挤之嫌,反而增加印面的团聚感。朱文印“惊世骇俗”,“惊”字独占半印之地而不显单调,其它三字占据印面另一半无拥挤迫塞之感,中间辅之以若断还连的竖线界格,强化印面的内在联系与流动感,印边左侧系借笔,笔断意连,且有一种向左突出印外的趋势,而印框右侧气势向里,颇具弹性,上下印边,一轻一重,对比明显,整个印面信息丰富而气息统一,尤为精彩,这也是王丹的惯用手法。1 x; \! R! A1 l" W: g( P% C
7 c, M4 x' `6 ?1 Y
6 _8 y6 j" I, q% n& Z
. E" V* z" O, M: n* B* L以上只是举隅而已。韩天衡谓:“求生、求险、求大、生意勃发,没有作家气,是王丹可取且可贵的追求。”注重印章的“金石气”,是王丹治印的一个基本原则,他的印,无论大小、什么材质、何种风格,都讲究“金石气息”的精彩表达。) w' j: s. v0 C1 x3 j4 \
9 x. i) \6 b3 i4 c$ d+ z& i8 d( a7 ?, c$ g' u
8 @3 j# ^* s0 q$ |. n, \
秦汉精神和时代情怀合而为一,有机地融入到了王丹的陶瓷印创作当中,尽管陶瓷印并不是王丹的首创,也不能马上成为当代篆刻的主流方向,但他的对陶瓷印的精心探索却有力地提升了陶瓷印在当代篆刻当中的审美品位,也可有效带动和兴盛陶瓷印的研究与创作风尚,甚至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篆刻流派。总之,王丹陶印是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如果少了他在陶瓷印方面的突出成就,王丹的艺术形象便不会有今日这般丰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