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579|回复: 6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五——称谓的由来与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称谓的由来与意义
沙门
      佛法及外道,泛称出家者为沙门。沙门,义为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目真,为一字)痴的意思。《正法念处经》云:“心无所乐着,一切不希望,能脱一切贪,是名为沙门。”《宝积经》又说:“沙门者,寂灭故,调伏故,受教故,戒身净故,如实义故,得解脱故,离世八法故,坚心不动如地故,护彼我意故,于诸形相无染着,如空中动手,无所碍故。成就如是多法,故名沙门。”《长阿念经》说:“沙门者,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逢苦不戚,遇乐不忻,能忍如地。”


      梵语具云僧伽,唐言众,今略称“僧”。《中阿含经》云:“何名众?答:有若干姓异名异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从佛学道,是名‘众’。”《善见律》云:“等戒等见等智等众是为‘僧’。”《南山钞》云:“四人已上,能御圣法,办得前事,名之为僧。僧以和合为义。言和合者,有两种:一理和,谓同证择灭故;二事和。此别有六义:一戒和同修,二见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五口和无净,六意和同悦。”《僧史略》说:“凡四人以上名僧,今一人亦称僧者,盖以众名之也。亦如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一人亦称军也。”
比丘
      梵语云比丘,秦言乞士:谓上于诸佛乞法资益慧命;下于施主乞食资益色身。《涅磐(下为木)经》云:“能破烦恼,故名比丘;破我等想,修戒定慧,度三有、四流,安处无畏道,故名比丘。”《瑜伽论》云:“比丘者,舍离家法,趣非家等,具足别解脱律仪众同分是其性,于其形色勤精进故,怖畏恶趣,自防守故,摄无损故名比丘。”《毗婆沙论》有偈云:“手足勿妄犯,节言顺所行;常乐守定意,是名真比丘。”《杂阿含经》亦有偈云:“所谓比丘者,非保以乞食,受持在家法。是何名比丘?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无所谓,是则名比丘。”(待续)
发表于 2004-6-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五——称谓的由来与意义

   据说和尚之称谓要尊于沙门和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五——称谓的由来与意义

下面引用由兴平蛋糕2004/06/07 09:50am 发表的内容:
据说和尚之称谓要尊于沙门和僧。
未见此说,和尚是总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五——称谓的由来与意义

导师
    《大法炬陀那尼经》云:“以能不退菩提道,不断绝菩提道,故名导师。”《商主天子所问经》云:“何名导师?文殊答云:‘住是道已,能令众生得成熟,故名导师。’”
祖师
    《宝林传》载有期城洛阳太守问达摩云:“西国相承,称祖何义?达摩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为祖师。”此土自达摩西来,距曹慧能大师,六人得称祖师。
禅师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说:“天子问文殊曰:何等比丘得名禅师?文殊曰: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名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后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名禅师。无少取,非取不取,于一切法悉无所得,故无忆念,若不忆念,彼则不修,若不修者,彼则不正,故名禅师。”
宗师
     传佛心宗之师。又云宗者尊也,谓此人开空法道,为众所尊故。
善知识
    《摩诃般若经》云:“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法、及一切种智,令人心入欢喜信乐,是名善知识。”《华首经》云:“有四法是善知识: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于正法,四常能随顺教化。”《瑜伽论》云:“善知识具十功德:一调伏,二寂静,三惑除,四德增,五有勇,六经富,七觉真,八善说,九悲深,十离退。且初调仗者,谓与戒相应,由根调故;寂静者,定相应,由内摄故;惑除者,信念以慧相应,烦恼断故;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减故;有勇者,利益他时,不疲倦故;经富者,多闻故;觉真者,了实义故;善说者,不颠倒故;悲深者,绝希望故;离退者,于一切时恭敬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8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五——称谓的由来与意义

长老
     《长阿含经》说有三种长老:年腊多者称“耆年长老”;了达法性内有智德者称“法长老”;借用名号的称“作长老”。《譬喻经 偈》云:“所谓长老者,未必剃须发,虽复年齿长,不免于恶行,若有见谛法,无害于群萌,舍诸秽恶行,此名为长老。我今谓长老,未必先出家,修其善本业,分别于正行,没有年齿幼,诸根无漏缺,此谓名长老。”内有智德可尊名长者;有长者老年之德名长老。
大师
      佛,称为三界大师。据《瑜伽师地论》的解释:“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又为摧灭邪秽外道,出现世间,故号大师。”若凡夫比丘,蒙敕赐号者,则始于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左街云颢赐“三慧大师”,右街僧彻赐“净光大师”,可孚赐“法智大师”,重谦赐“青莲大师”。称为大师的人,据《瑜伽师地论》说,须具备五种功德:一、于诸戒行终无误失;二、善建立法;三、善制所学;四、于善立善制中,随所疑惑等皆能善断;五、教授出离。大师者,即群生师范;大,对简别小而言。
法师
      何名法师?据《杂阿含经》说:“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名法师。”又据《十住婆沙论》说应行四法名为法师:“一、广博多学,能持一切言词章句;二、决定善知世间出世间诸法生灭相;三、得禅定智,于诸经法随顺无净;四、不增不损,如说行。”又《辩中边论 十种法师颂》说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说、诵、及思、修。具此十种功德者,才称法师。以人能上弘大法,下为物师,故云法师。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名为药师。《三德指归》卷一说精通经论者称法师。道教称道士符录祈禳诸法术者,亦称法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五——称谓的由来与意义

律师
       善解律者名律师。《宝云经》说到具足十法名律师:“一、善解毗尼所起;二、善解毗尼甚深处;三、善解毗尼微细事;四、善解毗尼此事得彼事不得;五、善解毗尼性重戒;六、善解毗尼制重戒;七、善解毗尼制起因缘;八、善解声闻毗尼;九、善解辟支毗尼;十、善解菩萨毗尼。”《十诵律》说持律人有七种功德:“一、能持佛内藏;二、能善断诤;三、持戒;四、外道顶住以律故;五、不咨问他,于众说戒无畏故;六、能断有疑故;七、能令正法久住故。”
大德
        行满德高曰大德。“大德”一词,始于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四月五日,敕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十人以为常式有缺即填,此带临坛而有大德二字,及官补德号在中国的开始。《智度论》说:梵语娑檀陀,秦言大德,律中多呼佛为大德。
座主
         佛教取学解优赡颖拔者名座主,谓一座之主。古高僧呼讲者为高座,或是高座之主。《唐摭言》说有司谓之座主。
上座
         据《毗婆沙论》说有三上座:一、生年上座,即尊长耆旧具戒名真生故;二、世俗上座,即知法富贵,大财大位大族大力大眷属,虽年二十,皆应和合推为上座;三、法性上座,即:“心掉多绮语,染意乱思维;虽久住林园,而非真上座。具戒智正念,寂静心解脱;彼于法能观,是名真上座。“《毗尼母》又说”从无夏至九夏是下座;自十夏至十九夏是中座;自二十夏至四十夏是上座。五十夏以上,一切沙门之所尊敬名耆宿。“又据《十诵律》说具足十法方称上座:能令身心安住不动、无畏、无烦恼、多知识、多闻、辨言具足、义趣明了、闻者信受、善能安养、入他家能为白衣说法,令他舍恶从善,自具四谛法乐,无有所乏。名为上座。律中有四上座:僧坊上座,僧上座,别坊上座,住家上座。上座须身心安住,不为世俗违所倾动,是名上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0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五——称谓的由来与意义

上人
       何名上人?据《摩诃般若经》说“若菩萨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又据《增一阿含经》说人处世有过,能自改者,名上人。古师云:内有智慧,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
上士
       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者名中士,有自利利他二利者名上士。
头陀
       梵语杜多,汉言抖动。谓贪嗔痴三毒如尘,能染污真心,此人能振掉除去故,今讹称头陀。头陀有十二功德:1、阿兰若处,2、常乞食,3、次第乞,4、一受食,5、节量食,6、中后无饮浆,7、敞衣,8、但三衣,9、冢间,10、树下坐,11、露地坐,12、长坐不卧。
僧录
       唐文宗开成中(836~840),始立左右僧录,即端甫法师为始。法师由德宗召入禁中,与儒道论议,赐紫方袍,令侍太子于东朝,顺宗重之若兄弟,宪宗待之若宾友,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
僧正
       僧正,始于秦僧挈(下手为石);梁普通六年,敕法云为大僧正。史云:正者政也,自正正人,克敷政令故。盖以比丘无法,若马无辔勒,渐染俗风,将乖雅则,故择有德望者以法而绳之,令归乎正,故云僧正。
国师
       国师,始于北齐高僧法常演毗尼涅磐(下石为木)、通禅法,齐王崇为国师。唐神秀,自武则天召入,历四朝号国师。慧忠,肃代二朝入内说禅号国师。元和中,敕署知玄曰悟达国师。若偏藩则蜀后主赐僧录光业为圣国师;吴越称天台德韶为国师;江南署文遂为国大导师。国师,能学通三藏,兼达五明,举国皈依,乃彰斯号。(本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