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83|回复: 3

法国敦煌学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 法国汉学家,敦煌学重要学者。毕业于法国高等师范学院。1893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04年任法国学士院会员。欧洲权威东方学刊物《通报》主编之一。 精研中国历史,译注大量中国史籍,如:《大唐西域求法高僧撰》、《西突厥史料》及《补编》、《魏略·西戎传》、《后汉书·西域传》等等。 在敦煌学的研究方面,有如下成果: 在《中亚的十种汉文碑铭》中考释邦宁带回的莫高窟碑文拓片。 考释斯坦因第二次探险时从敦煌所获的敦煌汉简等资料,成果为《斯坦因在东突厥斯坦沙漠中发现的汉文文书》。 于其弟子伯希和合撰《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楼主| 发表于 2005-5-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敦煌学者

马伯乐(Henri Maspero,1883-1945) 法国汉学家,敦煌学重要学者。毕业于法国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校。1918继其师沙畹任法兰西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讲座教授。病逝于纳粹德国的集中营。 中国史研究成就广泛,其著作有:《唐代长安方言》、《古代中国》、《中国宗教与历史遗著》等。 在敦煌学研究方面,他继其师沙畹整理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敦煌汉简及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汉文文书,完成《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得汉文文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敦煌学者

戴密微(Paul Demieville,1894-1979) 法国汉学家,敦煌学重要学者。191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于法国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从沙畹治汉学。1924-1926曾任中国厦门大学教授。继马伯乐为法兰西学院中国语言和文明讲座教授,兼任《通报》主编。 治学范围涉及佛教文献学、中国佛教史、历史学和文学史等。 关于敦煌学的研究和成果主要有: 30年代与王重民合作研究敦煌汉文写本。 1952年发表《拉萨宗教会议》(后改名《吐蕃僧诤记》)。 书评专集《敦煌学近作》,1971年。 与饶宗颐合作出版《敦煌曲》和《敦煌白画》。 1982年法兰西学院发表其遗作《王梵志诗附太公家教》。 论文集有《戴密微汉学论文选集》和《戴密微佛学论文选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敦煌学者

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 法国人。早年在法国政治科学学院、东方语言学院等 处学习,后往越南河内,学习并供职于印度支那考古学调 查会,即法国远东学院,曾数次奉命往中国,为该学院购买 中国古籍。1904年回法国。 翌年,由“中亚与远东历史、 考古、语言及人种学考察国 际协会”法国分会会长塞纳 (Emile Senart)委任为法国 中亚探险队队长,与测量师 瓦扬(Louis Vaillant)和摄影 师努瓦特(Charles Nouette) 一起,于1906年至1908年 间进入新疆丝绸之路北道, 发掘巴楚、库车等地的佛教 遗址,并深入敦煌莫高窟,对 全部洞窟编号,并抄录题记、摄制大量壁画照片。因伯希和 能操汉语,并熟悉中国古典文献,在取得王道土的同意后, 将藏经洞中的遗物全部翻阅一遍,重点在于选取佛教大藏 经未收的文献、带有题记的文献和非汉语文献,廉价骗购 走大量的藏经洞文献中的精品和为斯坦因所遗的绢画、丝 织品。这些收集品运到巴黎,写本部分入藏法国国立图书 馆东方写本部,绢画、丝织品等入藏集美博物馆。探险结束 后,伯希和经中国内地回河内。1909年,为采购汉籍,携 带部分敦煌写本精品,经南京、天津到北京,出示给在京的 中国学者罗振玉、蒋斧、王仁俊、董康等人和日本文求堂书 店主人田中庆太郎。伯希和在敦煌时,将重要的发现用书 信的形式报告给塞纳,后编为《甘肃发现中世纪的文库》 (Une bibliotheque medievale retrouvee au Kan-su)一文, 发表在《法国远东学院院刊》(BEFEO)第8卷3、4期 (1908),陆翔的汉译文题《敦煌石室访书记》(载《国立北 平图书馆馆刊》第9卷5期,1935)。伯希和回法国后,曾编 制所获部分敦煌汉文写本的目录(Catalogue de la collection de Pelliot manuscrits de Touen-houang,罗福 苌译载《国学季刊》第1卷4期、第3卷4期;陆翔译载《国 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7卷6期、第8卷1期),将所摄敦 煌壁画照片,编为《敦煌石窟图录》全六册(1920—1924); 并和高梯奥(R.Gauthiot)合作,刊布粟特文《佛说善恶因 果经》(1920—1928);与羽田亨合作,刊布汉文《敦煌遗书》 (1926)。并且在其所主编的《通报》杂志等书刊中发表大 量的研究论文。此外各科专家研究他带回来的敦煌文献 的成果,形成《伯希和中亚探险队从刊》。伯希和去世后,法 国学者编辑《国立图书馆藏伯希和探险队所获文献资料丛刊》和《伯希和 探险队考古资料丛刊》,整理伯希和带回的敦煌和中亚资料,其中包括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伯希和的遗稿由其弟子编辑为《伯希和遗稿丛刊》 (Oeuvres Posthumes de Paul Pelliot),已出版的有《元朝秘史》、《金帐 汗国历史注记》、《马可波罗游记诠释》、《卡尔木克史批注》、《西藏古代史》、 《中亚及远东基督教徒研究》等。但仍有许多未发表,其目录见日本《史学杂志》第 89编10号(19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