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100|回复: 2

高仿书画系列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名称】宋扬无咎四梅花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图卷,纸本,水墨,纵:37.2 cm,横:247 .8 cm。 全卷了纵37.2厘米,横507厘米.  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   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据说无咎年青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他常常临写摹画,因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所以他的画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   卷后有自书《柳梢青》咏梅词四首,书法笔势劲利,得欧阳询真髓,词风婉约清丽,将梅花自开至谢的过程比作美人从少女到迟暮的一生,暗寓一种隐情,引发观者无限的情思和感怀。   此卷曾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书画跋》、《过云楼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著录。嘉庆初年为陆谨庭所得,专门筑“四梅花阁”以庋藏之。后流落于外邦,被程桢义用“番钱三百枚”购回,当时传为艺林盛事。又有元吴镇,明沈周、文徵明、项元汴等人收藏印记,前后多达三百余方,是扬无咎一件流传有绪的名迹。 扬无咎 四梅花图卷37.2x507.jpg 宋-扬无咎-四梅花画心37.2x247.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1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苏门


    未标题-3.jpg 未标题-4.jpg 未标题-5.jpg 未标题-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苏门


    未标题-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