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3-4-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17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3-7-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的内旋与外旋
[这个贴子最后由新科易在 2003/08/31 10:41pm 第 3 次编辑]
( 转帖)为什么说宇宙起源于“无”
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应从两种不同角度来理解。首先要区分总宇宙和我们的宇宙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总宇宙是指空间上无限大,在时间上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的整个时空世界;我们的宇宙即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总星系),是总宇宙的一部分,其半径约为200亿光年,年龄为40亿亿秒。关于我们的宇宙,现在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这个学说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百多亿年以前的一个温度和密度极高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由于该学说已得到3项天文观测事实的支持,因此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但不要忘记,我们的宇宙相对于无限大的总宇宙无论在空间尺度上还是在时间长短上,都是微足不到的无穷小量,因此作为具体有限的物质演化系统,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是完全可能的。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总宇宙”的起源问题-----而“我们的宇宙”作为总宇宙的一部分归根结底同总宇宙有着相同的起源。那么宇宙(指总宇宙)究竟起源于什么呢?
作者通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宇宙起源于“逻辑”。这里所讲的逻辑是指客观逻辑,指先于自然界以抽象的可能性性态而存在的先天逻辑范畴的总和。逻辑是超时空纯形式和纯关系的统一体-----就其自在存在形式而言,它是超时空的“无”;就其本质而言,因它内在地包含着抽象的可能性,所以它是有规定性的东西(即不是绝对虚无),因而是“有”,但这个“有”是尚未展开的、潜在的“有”,在形式上同“无”没有区别。这样我们可进一步得出结论:宇宙起源于“无”,----对应着数学上的所谓“0”。那么“0”为什么可以创造出宇宙呢?这完全根源于“0”的“自我肯定性与自我否定性”,这意味着在“0”中潜在着能量。“0”通过内在的自我否定性即“变”这个环节而过度到“有”----这就是物理上的所谓“真空”。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佛学上的“有”与“无”、物理学上的“相因子”、黑格尔的“正反合”、柏拉图的“理念”、莱布尼兹的“单子”、易经中的“无极”与“太极”(图)、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肯定与否定、同一与差异、运动与静止、数学上的“连续统假设”以及数学史上出现的“三次危机”等等都与寓于“0”之中的这种“自我肯定性与自我否定性”有关。这种属性可表述为0=0与0≠0同时成立(这可在形式逻辑的框架内----在数学上得到严格证明),其动力学方程为E=exp(jωt)=cosωt+jsinωt。这一复相位因子即理论上的“逻辑量子”,其数理结构与太极图不某而合!从形式上看E=exp(jωt)是十分简单的,而正是这种简单性,才使得它同时具备对称性、守恒性、周期性和阴阳正负性等美学特征。在真空中同一时空点的内部存在着无穷个逻辑量子,若它们之间的相位场满足某种谐和条件,那么该时空点便可以生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之间通过真空中这种复相位场的相互作用便产生了弱、电、强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而万有引力起源于粒子实相位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之,宇宙起源于一种逻辑实体,而因这种实体的自在存在形式为“0”(即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宇宙起源于简单性,而非复杂性。以“0”为理论起点可以建构一个新的物理学大厦(当然这种“新”并不排除以往经过检验的物理学理论),由“0”通过演绎方法,可以导出基本粒子电磁结构的统一场方程(由此可进一步导出与试验相一致的基本粒子的分数电荷值、自旋量子数、磁矩与动量矩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等)、弱电强三种相互作用的大统一场方程(由该方程又可以证明出夸克囚禁、反物质原子不能稳定存在等,对电子干涉、衍涉实验等作出与实际相符的定量分析)和引力场方程。详细的推导过程可参见《逻辑力学原理(大统一理论,引力理论)》。论文
http://lhdmy.org/bbs/showthread.php?threadid=15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