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403|回复: 1

出世 入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位禅师在外出弘法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接水,禅师趋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像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地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能和用法了,全村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红尘出家了。”
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才能从河里把水打上来。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水上来。”
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可说明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物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因此,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抽身旁观,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是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发广度众生的宏愿才好。使出世与入世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的正确态度。”
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道:“禅师您这一席话,真叫我茅塞顿开,您真是我的善知识。”
[br][br]-=-=-=-=- 以下内容由 清凉界主人2005年11月01日 06:54am 时添加 -=-=-=-=-
关于这个故事的解析是:
一个人如果对世间五欲六尘的生活太执着,热烘烘的贪爱会烧昏了头;如果太舍弃世间的观念,也会冷冰冰的了无生气。人的生活当放下时放下,当提起时提起,好像水车,要合乎中道原理才好,所谓有出世的思想,更要有入世的事业,诚不虚也。

我看到这个禅的故事,再加之个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改变,不禁顿悟!

“出世”之人,心无得失祸福之拖累,情无喜怒哀乐之波澜,对凡情俗念淡漠、对现实秩序冷峻、对世事纷争超然。然而遗世、弃世未必得菩提,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青青翠竹,总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圆觉经》)并不只自青山绿水、野鹤闲云中才能体会。禅宗提倡僧人要像俗人一样,饥则食,渴则饮,冷则衣,困则眠,不主张执于形式,佛前打坐是修行,在美好景致中体悟自然同样是修行,佛不在身,而在于心。是谓:何来天堂?心善即天堂;何处地狱?心恶即地狱。当然,这只不过是我的语言,佛教并无天堂或地狱之说。

是听着空谷足音进入禅门?还是吹着西行号角求索真经?
是扣动自然空灵悠远的回响,忘却烦恼体会禅意?还是涉足现实世界腾腾的喧嚣,凭藉智慧到达彼岸?

“入世”之人,不混迹于世、不玩弄于世、不游荡于世、不轻傲于世,在现实世界中证得真实生命与佛法般若的统一,不存世情妄念,无了爱憎区别,放下生死执着。佛门不是让人借解脱逃避的,禅最终乃是劝人放下是非贪念的执着,鼓励人们热情生活的。一个若是连自身的职责都不能担当,如何渡众?所以在一开始的水车故事中,禅师要青年自己讲出水车原理就是这个用意。

发表于 2005-11-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世 入世

"出世的思想,入世的事业"说的好!在物欲横流的当今,又有几个辨的清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