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论坛总务

邱才桢哈佛访学记(2012.4.19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书画2

  何慕文总是很忙,有若干展览需要他忙碌。他在信中说,他到时安排同事Shiyee Liu和Yeh Lewis Hwai-ling招呼我。
      从住处到大都会博物馆,需横穿中央公园。十点半,与Yeh Lewis Hwai-ling在入口处见面。进得库房,画已经挂在墙上,或展于工作台。
      这次目录中,《晋文公复国图》是我一直以来最想看的一件。无它,它曾是我硕士论文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后,还以此单独发表了一文。此图有各种出版物,所有细节无不了然于胸。然而打开此图一看,还是吓了我一跳,细节与出版物几乎完全不同。
      不同者在于人物线描。从出版物来看,图中线条无不婉转圆劲,无懈可击。而原作线条纤弱疲沓,很难令人相信是李唐真迹,也远非一流大师的上乘之作,全然庸手所为。而图中山石树木,则精彩异常,与李唐其它作品难分伯仲。因此,这应该是画院集体创作的结果,李唐负责山石树木部分,而人物车马之类,则由其他画家为之。而画人物车马的画家,其身份应该极低,大概是供奉之类的学徒。我甚至疑心这件作品是件草稿或未完成稿。
      这件作品的“规谏”意义已在我的论文中指出,集中于“怀嬴奉匜”那一段,数人站位呈三角形,见于《女史箴图》、《烈女图》等图中,而后者的意义,台湾大学教授石守谦曾有提及。与Shiyee Liu(中文名刘曦仪)讨论中,她也认为,人物的衣服颜色,符合“规谏图”的固定样式。
     我之前的论文采纳了杨仁恺和方闻的观点,认为是李唐所作。并提及图中的线条来源于李公麟的传统,现在看来是鲁莽的。然而它作为南宋院画,自无疑问。因此我论文结论的根基,尚觉稳固,未能轰然倒塌。然而,这也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对于从出版物为基础的鉴赏和鉴定,我更为警惕。因此,对于即使我再熟悉的作品,我大概只能说,我不完全清楚。
“怀嬴奉匜”一段,线条尚可。人物站位和表情极为有趣。.jpg
传为宋高宗的题字,被认为是早年学王羲之一路的风格。.jpg
马的线描令人瞠目。.jpg
abbr_e05418b821e3f3048af423bd47f2f6f7.jpg
山石极为精彩,斧劈皴,水墨淋漓。.jpg
屋宇线条粗劲,人物线条则不同。.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书画3

屈鼎《夏山图》是大都会的一件名作,方闻有同名英文专著发表,为他的鉴定方法体系中的一个样板之一。
      这件作品没有落款,把他定为屈鼎所作,是根据其画面风江山楼观图格以及文献记载。其画面风格接近于燕文贵的《江山楼观图》和《夏山图》,而同时又与之有别,兼具范宽、董源风格,符合文献中记载的燕文贵弟子“屈鼎”的风格,于是归于“屈鼎”名下。屈鼎,就从一个文献记载中的一个冷冰冰的名字,成了一件鲜活生动画作的作者。
     方闻的鉴定方法强调画作、文献和考古材料的相互验证。但前提最好是,这三方面材料都足够丰富,同时能配合无间。而历史之网显然并非那么完美,疏而常漏。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架马车,画作、文献和考古材料比作三个车轮,这三个车轮的材质、直径常常不一,因此难免顾此失彼。这也是历史研究的困境之一。尽管如此,方闻的鉴定学马车虽然可疑,但比以往“御风而行”的感觉式鉴定学无疑踏实多了。
    从纯粹审美角度来看,《夏山图》的确是件耐看的作品,以往各种关于古典名作的形容词纷至沓来,汇聚脑海。然而我觉得,至少在笔法上,尤其是山体肌理描绘上,与范宽、董源有别。
    方闻的鉴定方法的另一要点是结构分析方法,其核心是每一时代都有固定的空间结构模式,用他的“连锁解法”可以将任何一件作品断代。这理论跟“时代风格”相似,是基于长期以来美术史中所认为的“主流”画家和风格的判断,而“非主流”画家和风格就被排斥在外了,这是基于文人画史观或精英画史观下的判断。美术史,包括历史研究,越来越忽略主流和非主流的差别。或者说,研究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转向。这对于我们回望以往的鉴定研究和艺术史研究,的确是值得再思考的问题。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书画001.jpg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书画002.jpg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书画004.jpg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书画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瓦尔登湖

因为名著而闻名的地方不少,瓦尔登湖就是其中一例。
          梭罗的《瓦尔登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即开始风靡国内,被贴上各类标签。我知道这书,来源于西川对海子的回忆,说这是海子最喜欢的书之一,另外一本叫做《孤筏重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业并不发达,要找到一本书并不太容易,幸运的是,我很快在西四新华书店的某一个角落里找到它。这书店我已经多年未去,因为这本书,我保留着对此书店的美好回忆。
       我还记得那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徐迟的网格本,前不久偶尔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见到,已经卖到一个惊人的价格。
       后来,还买了三联的《梭罗集》,再后来,读到了英文版二十卷本的《梭罗全集》。
       《瓦尔登湖》是关于自然和内心的极度体验的书,另一这方面的书,《追忆似水年华》可列其中。体验,以及体验能到如此境地,的确令人惊讶和叹服。读此书时,我正处在刚到北京的浮躁且茫然的时期,这本书适时出现,矫正了我的状态。我很快确立了自己的目标。翻看当年的日记,细节历历。
       到波士顿,才发现地图上有康科德镇,正是爱默生和梭罗居住之所。而美国地名,多有重复。有Walden Pond疑似,按直译,应为“瓦尔登池塘”,诗意全无,《DK目击者指南》将此翻译为“华登湖”。后从《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 得知,应该就是那个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在我所居的西北十英里,驱车二十分钟即到。大凡实物,与想象总有距离。我想象中的瓦尔登湖来源于江南水乡,天光云影,岸芷汀兰。而此湖陷于丘陵山间,茂林掩映。
      瓦尔登湖本为梭罗隐居之所,显然已然成为旅游胜地。漫步者,垂钓者出没其间。也有壮汉中流击水,笑傲其间。然而我也看到两个默读的青年人和沉思的老同志,似与梭罗精神遥接。

.
  附:海子的诗《梭罗这人有脑子》
梭罗这人有脑子

海子

1.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2.
好在这人不是女性
否则会有一对
洁白的冬熊
摇摇晃晃上路
靠近他乳房
凑上嘴唇

3.
梭罗这人有脑子
梭罗手头没有别的
抓住了一根棒木
那木棍揍了我
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

4.
梭罗这人有脑子
看见湖泊就高兴

5.
梭罗这人有脑子
用鸟巢做邮筒
两封信同时飞到
还生下许多小信
羽毛翩跹

6.
梭罗这人有脑子
不言不语让东窗天亮西窗天黑
其实他哪有窗子

梭罗这人有脑子
不言不语做男人又做女人
其实生下的儿子还是他自己

7.
灯火的屋中
梭罗的盔
——卷荷马

梭罗这人有脑子
以雪代马
渡我过水

8.
梭罗这人有脑子
月亮照着他的鼻子

9.
那个抒情的鼻子
靠近他的脑子
靠近他深如树林的眼睛
靠近他饮水的唇
(愿饮得更深)

构成脑袋
或者叫头

10.
白天和黑夜
像一白一黑
两只寂静的猫
睡在你肩头

你倒在林间路途上

让床在木屋中生病
梭罗这人有脑子
让野花结成果子

11.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梭罗这人就是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
的云彩,安静
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12.
太阳,我种的
豆子,凑上嘴唇
我放水过河

梭罗这人有脑子

梭罗的盔
——一卷荷马
瓦尔登湖001.jpg
瓦尔登湖002.jpg
瓦尔登湖003.jpg
瓦尔登湖004.jpg
瓦尔登湖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书画4

米芾 吴江舟中诗卷
    米芾的海外名作,早年所写。方闻认为是1100年,翁万戈认为是1082年。米芾时年32岁。六年后,《苕溪诗卷》、《蜀素帖》问世,米芾的风格基本奠定。
    《吴江舟中诗》展示了米芾书风中恣纵的一面,而《蜀素帖》则更谨严妥帖,更宜于初学。
     此试卷内容描述的是吴江舟中,遇风而阻的境况,最后“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晚”令人感慨。书风之恣纵或与内容有关也。
    文革后书法的复兴,米芾功不可没。当年周慧珺风靡大江南北的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即取法米芾。神采焕然,令人遥想。尉天池也曾为王冬龄所临的米芾,咄咄逼真。而两位前辈书风,更趋于霸悍,或有米芾因子作祟,或功夫在米外也。
    历代学米者众,以小米、吴琚最著,董其昌、王铎亦多得益于此,而面目殊异。当代学米者,能得米芾神髓者不多。而从图像资源来说,已远超前贤,诚可叹也。
“万事”两字的连绵,不如他的信札《临河使君帖》.jpg
abbr_928ac3b56a951785060ea5132c03513c.jpg
上两点的微妙动作。恣纵而能精微,是大多数学米者不逮之处。.jpg
abbr_3fa8e96ad050ecb1cc5e31570bc933f0.jpg
线条之回环往复,与潇洒利落,同归一处。.jpg
右下角的点捺,各有不同,有细微动作在焉。.jpg
右下角的转笔,略显疲沓油滑,不如《蜀素帖》劲健。.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书画5

弘仁 《幽谷泉声图》
      此图在我的博士论文中涉及过,看过较为清晰的图版,因为没看到图版的局部放大,感觉不是很强烈,认为只是弘仁作品中较为平常的一件。这次提供list的时候,对于要不要把它放进去,还有些犹豫。当时想了想,我看过多少弘仁呢?故宫看过几件,婺源博物馆看过1件,如此而已。大都会的弘仁会是怎样的呢?
     看了局部之后,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笔墨表现方面,“四僧”无疑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高峰,甚或可以说是文人画史上最后一个。墨色方面,将“墨之五色”的各个层面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干而淡、湿而枯的交融,墨色的微妙变化与笔力的浑厚含蓄,令人叹服。当今画界,有趋于水墨淋漓者,有趋于素描者。看看弘仁,或有所悟。
弘仁 《幽谷泉声图》001.jpg
弘仁 《幽谷泉声图》002.jpg
弘仁 《幽谷泉声图》003.jpg
弘仁 《幽谷泉声图》004.jpg
弘仁 《幽谷泉声图》005.jpg
弘仁 《幽谷泉声图》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纽约掠影2 中央公园

去大都会博物馆,每天要经过中央公园。公园大得超乎想象。而这段时间,正好阴晴雨雪兼备,有四季变幻之感,一如纽约性格。
风雨无阻.jpg
风雨无阻003.jpg
纽约掠影2 中央公园001.jpg
纽约人们热爱运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外国滴博世烟酒中心
===========================水平一个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1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邱 博士好眼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1_46:}  向往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