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7944|回复: 12

10届国展你是如何看【汲古斋主人对话叶华洲、黄继革、曹端阳、高昂、提俊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10届国展已经落幕了,和每一届国展一样,国展带给我们书法人的思索有很多、很多。有书法作品风格的思考,有评选机制的讨论,有评委结构的构成,还有代笔等等的批评,总之一个国展留给书法人的思考是很多的。2 w) y6 Q  P) B! P4 v" j
# m; N6 t8 r. k# |  H# J
   我觉得书法国展是普通书法爱好者实现自己价值被社会承认的唯一的不二法门,不管怎么批评国展的弊端,我们目前由一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变为国展书家这一步是必须要去完成的。所以我们的讨论就是基于如何在国展中能有所作为?怎么样利用国展这游戏规则来完成自我的成功?只要是关于国展的话题我们都可以讨论,但谢绝那种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些不着边际,不切合实际的话题。8 d+ Q8 j7 i5 `' U! L: ?, X
! v% N$ `7 ?* f# |0 L2 V, Z1 X5 L4 z
   这次我特别邀请了国展获奖高手:叶华洲、黄继革、曹端阳、高昂、提俊丰五位【排名不分先后,按惯例一年龄做排序】和他们做了一个书面对话,看看他们对10届国展的认识和感受,听听他们对网友和书法人的一些建议,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10届国展创作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 S6 V" ~! L4 Q1 s0 N

3 t. u! S6 t1 O' f' X7 S) Q

叶华洲简历

+ G' ?2 W6 h4 J" M


2 ^' @8 h" p; I# ~+ ?6 K! h  H叶华洲,男,1965年10月生,江苏金湖人,本科,学士。书法师承言恭达、王冰石、戚庆隆等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文联委员、协会部主任。
- D$ F3 c( I  F/ x  s5 ~# o/ M9 k( h' p9 a' t  w
书法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最高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展提名奖;“岳安杯”国际书法大展奖。书法先后参加国家级(中国书协)展览二十余次、省级展览三十余次。书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被奥运场馆“水立方”收藏并陈列。
复件 叶华洲近照 拷贝.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11-12-26 20:00 编辑 9 K3 n, G4 z# B% e6 Z
1 V) \  o5 O2 Y4 I6 L* _) A# M9 d
1: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这一次在10届国展中一共投稿几件?获奖的这件作品您认为是您最满意的一副作品吗?1 ?7 a9 M4 ^- `* U# Y
6 Q6 z! C" W1 u2 o
叶华洲:十届国展我投了三件,上海投一件魏碑、一件小字草书,广西投一件行书。按照我个人满意程度来排序,应该是小字草书、行书、魏碑。上海的两件败下阵来,有的失落,没想到“无心插柳”的行书获奖了,我的魏碑、草书、隶书都入过国展或获奖,只是从没有以行书的形式投过国展。
! K- Y! i8 U, e% `0 b
' V1 D% F# t0 |7 K0 ~% g2: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这一次创作10届国展作品创作用了多长时间,创作的笔墨纸砚也请您们说一下,您们作品是请专业装裱师进行拼接的还是您们自己进行装帧的,一共用时多长?
+ M2 }- S5 {4 K2 ~. Y8 a; s" s* S# c+ ?. o! K/ t2 j! O& U& Q/ {
叶华洲:叶华洲:我和很多的朋友一样,不到最后一周,是不会写国展投稿作品的。虽然是一坏习惯,但也有益处,就是一直有压力、不断地去琢磨、不断地去临习,这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我想这也是国展能推动书法发展、提升个体创作水平的原因所在。最后的创作我会用一个周末,一天用于选择内容、设计形式、裁剪纸张,一天用于创作(十届国展创作四幅作品,选投三幅)。我认为即使是小块的拼接作品,也必须保持良好的书写性和书写状态,创作过程必须做到心手双畅、一气呵成,这就要求准备工作要充分。0 q" Q5 Y  T; K# Q  V7 f

& g7 F/ b3 V1 d/ a6 k  s; H* O获奖作品使用的材料:幽笔山庄生产的北尾中狼毫、玄宗超浓加宣和宿墨用老墨块研磨、歙砚、粉笺。, Z# ?/ S3 t( j

/ g& T2 k% V$ I8 H4 W我的投稿作品都是有我设计好、提供色宣,请专业装裱师拼接的,装裱店有专业的设备,可以保证拼接的规整,有利于下一步的装裱。每幅拼接需要一小时左右。
/ y5 t& o$ v, Q9 s  j( {- I& W5 C5 |$ \
; d$ U; c1 }- X$ \) b% n  R+ u  K: p6 V& D: k
3: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对这一次10届国展中进行照片初评觉得和9届国展比是进步还是有欠缺?有网友说照片初评对小楷作者有点吃亏,这一点黄继革兄应该有体会,呵呵,但曹端阳兄肯定又不同意,那我就想问您们,您们觉得如果下一届国展还是用照片评选,您们会在投稿中做调整吗?
  a3 B" N: z. ^& ~2 ^( B6 [/ D# b/ v
叶华洲:对照片(彩色)评选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优点是在初评时,所有评委都有机会见到所有投稿作品,也就是说初评是所有评委评出来的,而不是三四位评委一组来评。缺点是评委不能直接感受作品的气息、了解作品的材质,特别是有些气势宏伟的大字作品照片是无法呈现的。而对用A4纸黑白打印来初评的方式我是持保留态度的,中国书法的墨尚分五色呢,更何况一幅书法作品!黑白只能表现灰度,如果墨的灰度和纸的灰度一样,就融为一体无法辨认了。
* Y  W, O# B, g, q# Z" u( {& F4 e+ a2 g+ o/ ^9 u! ~4 w( k9 c) s
我觉得投稿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而不能让评选方法所左右。5 U. H& o  J* x0 L  k

$ Q8 B9 I: [5 E' i; P7 g4:汲古斋主人:这个问题肯定有点无厘头,但网友们也是讨论最多的。说10届国展中代笔,抄袭的作品很多,并且在网络发帖,我看也是,要评委都知道谁谁代笔,谁谁临摹也不现实,那如果我们换位一下,您们做评委,您们有什么好办法杜绝或者减少这样的弊病?都要回答。$ j: ~6 k. C1 y8 g3 C6 q: ^' B
2 l# u8 R9 ?. V- O, a" {
叶华洲:你提出一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中国书法的健康发展!现在的代笔、抄袭问题的确是严重的!3 V% J( T: b/ _# N( @8 O# b+ H
2 ]9 c. `" b5 g& @
要想减少代笔,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现行投稿用的纸质表格换成电子表格投寄,同时通过电子邮箱投寄一段2分钟左右的作者创作视频(不一定是投稿件的创作,可以是投稿件相同内容相同书体的另外局部书写。如果在投稿创作时拍摄可能影响创作情绪),其需要的技术条件大家都能具备,用有摄像功能的××、相机都可以完成。摄像的作伪不像照片那么简单,其难度是巨大的,这样可以震慑99%的代笔!在评选出获奖、入展作品后,对存疑作品(老作者省去)调放创作视频进行甄别。- v* Y1 a1 l7 x
' |, F7 z! x/ j! {7 t
对于抄袭者(主要指内容和风格完全一样的临摹),最好的办法是将评选出获奖、入展作品照片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网上或有关书法论坛上,公示一周,请网友们监督,如果征稿启事中这样告示,我想90%的想抄袭者会望而却步的。
5 D( N9 |# H8 g: T, U; `
  h* x# O3 v- p9 h0 k5:汲古斋主人:上一届国展获奖作者中,龙开胜做了中书协理事,童孝镛做了3届兰亭奖评委等等,您们国展获奖以后生活有没有和以前不一样,您们的社会地位有没有得到提升,您们的书法润格您们有没有自己略微上调,或者是你们自己大幅上调?
5 J+ Z! ]7 E8 H# O8 E: n; n0 i$ k! [  a, G
叶华洲:作为获奖作者,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毕竟像龙开胜、童孝镛这样幸运的获奖者是少数的!只要热爱书法、潜心修炼、不断提高,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1 V) l; Q$ G) @% d  {( b5 x

: u+ ~/ G  o) R7 w0 N+ ?+ h( j( _6:汲古斋主人:这一次有位老先生投稿几百件,最终没有入选。我想问问您们诸位,如何能在国展中大展身手?您们肯定会说正确的方法,加勤奋等等。我们不玩虚的,怎么才能使自己学习书法的方法正确,怎么才能不走弯路,请您们根据自己的学书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您们的回答可以给书法爱好者,一些有益的帮助。2 I" R! {) V/ Z! @

3 _- T) `' B" t: s9 I叶华洲:艺术的评判虽然不像某些竞技体育那样有绝对的标准,但也绝对不像摸奖一样多模一次就多一次中奖机会,作品的艺术水准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在这个高度之上,才有入展或获奖的可能(不正之风除外)。" p- C) Q) U0 W( G( ]& \2 F

- p% X% F- w5 I) E# P至于“如何能在国展中大展身手”?这个话题很大,非只言片语能讲清楚的!我尝试着说说吧:首先是扎根于传统、取法经典。这看起来是一大家都知道的笨办法,但它的确是少走弯路的捷径!我们见过许多写书谱三五年,稍加个人风格就能在国展中入展甚至获奖的;我们也见过许多信马由缰地写了几十年,但和国展边都粘不上的!其次是享受网络时代的成果,力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书法网络媒体是纸质媒体的有益的补充,它的优势是快捷、海量、互动。借助网络,我们在继承古人法则时不会背离时代的潮流。利用互动,我们追求当今的风尚又可避免流于俗弊。第三是力求书写内容和展览主题、书体相契合。譬如,“瘗鹤铭”展当然是写咏镇江、咏焦山、咏瘗鹤铭的诗文比咏淮安的更容易上些,否则镇江人花钱搞展览为淮安宣传,人家心里纠结呀!当然能够自作诗文更佳。第四是寻找一种或几种新手法突出重围。这些手法可以是独辟新界的取法,也可以是形式、墨法、笔法、章法等创作要素的标新,也可以是新的书写材料的应用,总之,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 ^4 h  c: S9 M3 O: f: o6 D; R9 H" U, V8 X) r
7:汲古斋主人:现在许多书友都说国展都说风格雷同,在国展中炫技的成分越来越多。您们如何看待国展中的技术成分大于艺术成分的这种说法?您们觉得您们的作品要是让您们自己给自己获奖的作品打分,技术分是多少?艺术分是多少?综合修养分是多少?您们觉得国展中是应该加强技法层面的注重,还是在艺术层面上多加强。这问题本身没有对错,我想听听您们的真话。. _$ J; e& {" I7 D
+ f5 ?: S2 x1 w0 F9 {% |( n* [5 N+ R9 K
叶华洲:这个问题是切中时弊的!七月份《人民日报》发表署名记者文章,抨击文艺界的“十大恶俗”,“技术崇拜”是恶俗之一。艺术需要技术,没有“技”就无所谓“道”!但不能唯技术。
) d0 t/ v' x7 R! i1 c- E* S% b
5 s7 P, Y/ ]5 v( a2 o2 x就十届国展来说,绝大多数作品在技术与艺术的尺度的把握上是恰当的。我要指出的是技术、艺术、综合素质三者不是一个百分构成的关系,更不是对立的关系。对不同书体,其技术的要求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小楷、小行草、工整一类的风格对技术的要求相当高一些,要表现那种纤毫毕现的笔触。譬如写“中山王”的,必须要有超一流的技术!我的获奖作品是小行书,创作时我是比较注意笔法细腻的,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我的小字风格只有笔法精到,才能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我的创作构想在获奖感言中已经谈了,不赘述),但我在大字创作时更注重其写意性。* H8 a" ]8 j- p+ {) x

/ H  d4 Y+ n7 i+ H& {8:汲古斋主人:您们都是国展中的获奖作者,都参加了国展的开幕式,看了国展中的作品,您们能不能说一下,您们觉得这一届国展的书法作品整体水平如何,您们觉得这一次国展的开幕、组织、展览、会场布置、人员接待等等您觉得满意吗?如果请您打分您觉得多少合适?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您们是国展既得利益者,那我想继续问,这一次国展很好,如果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您们觉得国展在评选中,展览中,征稿中还有那些可以做的再完美一些,如果这一次国展我们打99分,那您们认为还有一分可以在那里弥补?
$ f1 L. G+ j( E
7 P/ e6 C: f0 C: E叶华洲:正如您所说,我们是十届国展的既得利益者,我们说的不算。在十届国展论坛上,陈振濂副主席、李刚田等老师都认为:国展尽管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十届国展整体水平是较高的,比起九届来有长足的进步,表明国展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 O1 A% r" A, H1 s; v9 t* E1 D  t% {7 C* m+ d3 x, {
上海、广西的开幕式我都去了,我觉得上海展区办出了上海气派、广西展区办出了广西热情。在广西我还是有些许感动,回来后我在论坛上发了“国展!国展!务闲镜下十届国展广西展区”的帖子,真实地记录了广西展区的全过程。如果硬要打分的话,我觉得都能打到90分。
6 P) ?# n* z4 ?+ Z  R; |4 o0 ]
& L3 S! h. j( Q& W% O办国展谈何容易!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太多,作为组织者和策划者,能有70%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那就是非常“牛”的。所以国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因素的。十届国展反响较大的还是A4纸黑白打印初评问题。
  x4 [" S( \1 @0 B6 `. o/ T" b9 d/ r7 _8 c" v+ X

& d( i' Y9 K/ @" y* A: A( [, `谢谢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 继 革 简 介: a" T: {0 u& p  p! X
   黄继革
( `  x/ f( d! v! q) r5 @, V# {5 B(济阁)/ K) ~& m; u* m% D2 ~/ z8 u
斋号:寂修阁.洗莲斋,1970年生于江苏海门
.
0 b# R. W2 I3 c2 b. w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1 R. W! j% S# k, i; `6 ^+ r
            南京印社社员.北兰亭书友会创始会员.

" y4 b8 r  ]" w. m& ^) _

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出版《黄继革书法作品集》。
9 L0 r# A! @7 E) o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
% i+ [4 X3 O3 b, T5 Q8 T, r            1997年.世界华人书画展
;
, m- [6 t/ s& o+ ^) G6 s' _1 j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第三届研修班结业展二等奖
;; S% B6 ^2 P$ C* k, a
            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翰墨颂辉煌全国书法展
;1 k3 y: G% a/ P
            2002年.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
;8 E' P: Q3 |! k; j7 }  m& }, a4 C
            2003年.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
;% f/ Z; L0 ~6 e5 u6 I" u
                   "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
;0 d  t% o! N( t  L  ~" h- q5 m
                   首届全国书画小品展
;
0 H1 J# ^  V4 I  j) E            2004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3 z+ d' ]) @' O; u" }3 |# `
                   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
;
% k/ P# g2 X+ B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
;
9 h* X: P- i. H/ q: I                   "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
;
7 D, d; w5 m# D5 d4 `                   首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书法赛一等奖
;
- {+ Y$ O$ @$ i. b            2005年."洗夫人奖"全国书法艺术大赛
;
4 g3 ?2 D* j# H% [" `* e                   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
;
! q) Y1 l8 v3 x( t  o' ^) s' A! f3 p                   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
;
( D  L5 e8 r( s            2006年.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展
;
  i% `! C5 J( w2 l) r1 e                   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展
;
0 e, w* |6 G& x            2007年.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
;: p$ R4 X) L: W  N7 O  y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艺术大展
;2 a- {5 h& m$ }4 u7 }* f6 C/ O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 T! K" H9 G' d! U6 f# ^
            2008年.第四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
;" V1 x5 e6 ^7 t& u& z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入围
;+ |5 y/ f7 D1 s" N1 @2 W
                   中国(芮城)永乐宫首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优秀奖
;
/ @8 y0 t& }9 M& w+ D/ E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入围
.. c; I& }$ ]  M# e8 F6 }7 Z/ V
            2009年.第三届中国中小学生书法节全国教师书法展
;' w( {7 }! `$ U4 S& r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 @2 T# C* P+ d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百佳奖
;5 _1 ?" h* N3 ~; c1 j6 ], K1 U8 e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
. k6 V6 |8 f: B7 Z            2010年.全国首届篆书展;
1 x3 O6 O& E& d  U5 W! x3 o9 z) m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入围;8 d5 c2 V' v, `4 I6 F
“中国书法城——乌海杯”当代国际书法大展;
) g/ z5 [2 I, z1 H' H第四届中国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
2 l! _* Y* P0 K" v" F4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百佳奖;: X. d& H, x$ o  r; c. \

! \7 s, e+ f5 t% w9 k/ Z2011
年.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 l3 c: J  F* b5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百人精品展
2 s/ |& K- ~; A+ s, T3 p第五届中国中小学生书法节全国教师书法展;

( O6 n+ G7 ?) c9 B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 l' y2 D/ i( J# |1 E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

. K3 E9 v. a  ^- t$ v+ M

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 n7 u# U- c2 n/ f) M# }; s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入展" O6 G2 r" }6 s/ e) C

$ \2 w* G5 L+ e, U+ d, J
     
1 U! P: i" P6 i, z8 l) o) Y           
另参加: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
% }: j- @# `8 s( _$ L, Q                  "林散之奖.南京三年传媒展"佳作奖
;
, U- @) L, \- E- W, h                  书法导报2005年年展三等奖
;0 N( U* [& \. @* K! A; n
                  国际文化交流第六届"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金奖
;
$ C0 r5 s7 k, y$ m& [6 ^                  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大展
;6 B! Y' N! q/ V. @% L4 q, V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江苏省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
8 F1 d! p* h" r
国际文化交流第七届"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金奖;1 D4 D! T+ b& g* U1 }
                  第二届“义海杯”全国美术书法大奖赛一等奖;


3 ?2 H4 @' l  P* Y- k( X

1 P# i7 J9 u- v) ]
首届“四堂杯”中国书法精品大展一等奖;


3 l9 _& A, R% b( y" x           全国首届楷书名家邀请展;, O  Y6 [+ J2 }, e/ K) o
地址:江苏省海门市松花江路351号
5 l( P% b" ~" _# C( G黄继革书法工作室        

  ]9 ^# M  Z" w9 @6 P
复制 DSC0106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这一次在10届国展中一共投稿几件?获奖的这件作品您认为是您最满意的一副作品吗?
/ U* \: [/ F4 n- {# `3 C
, z, _8 [* U$ W+ t

7 y+ L4 a7 o% ~2 n: u/ M0 Y$ f, f8 y黄继革:十届国展我认真创作了两件作品,一件小楷一件篆书,分别投了上海和广西两个展区,结果广西展区的篆书获奖了。近年书风倾向静雅一路,在繁杂的现代生活中求得一份宁静与清雅。都是自己用心创作的,谈不上满意,满意总在下一次,但基本代表了本人现在的状态。
$ [0 l% W' {: D: i
+ f8 [/ D% m: O2: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这一次创作10届国展作品创作用了多长时间,创作的笔墨纸砚也请您们说一下,您们作品是请专业装裱师进行拼接的还是您们自己进行装帧的,一共用时多长?! m& t8 ^- t: E3 H8 Q
! Q' F* k. p- O
7 w: ~  d* s+ }
4 a. v; v5 x  b/ E1 S& R: h8 V7 C

( N- ?! M8 N8 |9 E8 H4 n/ W黄继革
:两件作品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从构思、选题、字体、风格、形式、材质、用印等都作了斟酌和推敲。这次获奖的篆书作品正文系安徽黑宣,金粉书写,两边拼接粉彩,泥银纸上小楷题跋和落款。整个过程全部自己一手完成。

5 C: F! x0 ~0 M" @! |' o( ?* H6 x) j' c+ E: T0 {; J
3: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对这一次10届国展中进行照片初评觉得和9届国展比是进步还是有欠缺?有网友说照片初评对小楷作者有点吃亏,这一点黄继革兄应该有体会,呵呵,但曹端阳兄肯定又不同意,那我就想问您们,您们觉得如果下一届国展还是用照片评选,您们会在投稿中做调整吗?& T, N8 w0 U3 W

- e/ q3 _/ v7 Z+ ~% A
: }5 l4 P0 f  F3 ]5 G. q- p5 v0 `
   : C+ z6 l" L3 t0 V: x9 a  R$ @
黄继革
:用照片初评有进步,提高了效率。这一点中国书协领导肯定经过慎重考虑。凡事总有不完美之处,照片参评不能完全表达小字作品的气势。我所投的小楷作品字径1厘米,上海展区落选了,从网上的图片来看,估计没过初评的关,即连挂出来的机会也没得到。此作后来投齐白石奖,自己拍的照片,一张8寸的照片上分别印了整体和局部,到最后获奖了。如下届征稿中说明用照片初评的话,我肯定会作调整。
' J% l) M, ~% Y2 a; p6 S5 r" P5 T

6 K1 m0 k* Q' V! c* K- i1 ^4:汲古斋主人:这个问题肯定有点无厘头,但网友们也是讨论最多的。说10届国展中代笔,抄袭的作品很多,并且在网络发帖,我看也是,要评委都知道谁谁代笔,谁谁临摹也不现实,那如果我们换位一下,您们做评委,您们有什么好办法杜绝或者减少这样的弊病?都要回答。5 _7 L$ A5 i# S; O3 l, _

6 J2 v: S+ W- P

' a( ^- ]9 t5 w& R; h; N   4 G5 h+ c5 `# b
黄继革
评委在评选过程中工作量很大,评选是全神贯注看作品的好差,在有限的时间内哪有精力去关注代笔和抄袭?其实这个跟评委也无关,评委是要评出好的作品。但这个不良现象必须要杜绝。现在中国书协几乎在每个征稿上都有说明,请大家举报,两年内有效。愚以为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是把公示名单改为公示入展获奖的组照(56件一张照片),每件作品原来的编号别弄掉,群众的眼睛很亮的。但又要增加书协的工作量了。

/ @1 k2 P* S, H+ A, u; c. x9 q7 B9 l' a4 u: z
5:汲古斋主人:上一届国展获奖作者中,龙开胜做了中书协理事,童孝镛做了3届兰亭奖评委等等,您们国展获奖以后生活有没有和以前不一样,您们的社会地位有没有得到提升,您们的书法润格您们有没有自己略微上调,或者是你们自己大幅上调?. W) u' ~% {, m
+ s1 N$ B5 W2 t1 k; Y
. z- j( _; G) w8 f' ?6 Z9 P
+ c# K+ F, p- V6 z9 \! I4 g0 F
黄继革
获奖是幸运、是考验,每一次获奖都会已成历史。生活乃本真,艺更无止境。百尺竿头,不进则退。要说不一样,就是应酬多了。平淡质朴的生活“涛声依旧”,课徒、读书、鬻艺、悟人生,唯此足矣。书法润格嘛每年渐调,与年龄俱增,呵呵。

3 f8 p4 G7 T1 m8 j3 P- Q
2 |1 E4 X5 k; x: ~3 v6:汲古斋主人:这一次有位老先生投稿几百件,最终没有入选。我想问问您们诸位,如何能在国展中大展身手?您们肯定会说正确的方法,加勤奋等等。我们不玩虚的,怎么才能使自己学习书法的方法正确,怎么才能不走弯路,请您们根据自己的学书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您们的回答可以给书法爱好者,一些有益的帮助。1 v5 ]! U* v- F/ A
6 F& ~8 ?& z% Y) d! S, [4 X4 f

" a2 N& ~! I, d0 }* k+ R; ~  
5 V  z8 J( f1 X2 |  C( x. K黄继革
国展投稿不是以数量来取胜的,这位老先生精神可嘉,但并不可取。愚以为国展投稿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国展的概况,获奖入展作品的状态,正确估价自己处在什么层面(基本水准),国展不是靠蒙的,有机会多看国展的展览,找找自己的感觉,没机会看展览起码也得买几册国展的作品集吧。当你觉得自己的实力能与入展的作者达到相当的层面了,就是投稿的时候了,其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的。投稿作品不仅仅是把字写好,重要的在于作品所展示出的内涵。盲目投稿是徒劳的,现在国展考的是综合实力。
9 e$ O' E$ I. ?4 U; v0 s1 n  ^

. d+ }% g- F. I. h! q$ D9 _1 ^% E
4 k1 \- k  r% }3 X; H7:汲古斋主人:现在许多书友都说国展都说风格雷同,在国展中炫技的成分越来越多。您们如何看待国展中的技术成分大于艺术成分的这种说法?您们觉得您们的作品要是让您们自己给自己获奖的作品打分,技术分是多少?艺术分是多少?综合修养分是多少?您们觉得国展中是应该加强技法层面的注重,还是在艺术层面上多加强。这问题本身没有对错,我想听听您们的真话。0 a% I* L# \( U  T/ D& u/ }
  }2 k3 c9 Q9 Z: `, H1 m  J0 U& L" e
/ n$ O8 U# a9 ~4 L( j
   2 J* H2 N+ f5 o( @! H
黄继革
:国展都说风格雷同我并不苟同,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不同之处的。同样学王羲之的味道也各不相同,犹如大家都穿唐装,也是千姿百态的。国展是综合性的展览,包含了各类风格。相对来说经典的主流的东西取法的人较多,比如二王一路,入展率也较高。看二王后的历代有成就的书家,大多从二王上拓展开的。。。。。。。所谓的技术成分大于艺术成分的这种说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二者并不矛盾,如果没有技术,那还有艺术?只有具备技术的根基才有艺术的展姿。我给自己的拙作打分是技术50分,艺术30分,综合修养19分,还差1分是一生所追求的,也是永远也追不到的,哈!在国展中技术和艺术二个层面相辅相成的,都必须加强的。

5 ]- K5 G+ a! q3 q
/ `- k) x# I+ C# D  `8:汲古斋主人:您们都是国展中的获奖作者,都参加了国展的开幕式,看了国展中的作品,您们能不能说一下,您们觉得这一届国展的书法作品整体水平如何,您们觉得这一次国展的开幕、组织、展览、会场布置、人员接待等等您觉得满意吗?如果请您打分您觉得多少合适?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您们是国展既得利益者,那我想继续问,这一次国展很好,如果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您们觉得国展在评选中,展览中,征稿中还有那些可以做的再完美一些,如果这一次国展我们打99分,那您们认为还有一分可以在那里弥补?  [3 u0 X( R. E3 E5 h0 e/ H

; O4 c! N4 U' h$ {9 s( h- p
! N. E+ A# F6 `3 S
  
9 O- P& F0 k" c" Q% s黄继革
这届国展的整体水平不错。整个活动办的有条有理,效率也高。要是在征稿启事中事先说明初评用照片的话也许更完善。另外退稿时,泥金泥银粉彩的作品还是用卷装较为妥当,不然精心创作的作品退回家时成了伤残,心疼呀!我个人认为最遗憾是入展获奖的作者只拿到所在展区的一册作品集,不完整,建议下次宁愿少发收藏费,也要把作品集做个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3:曹端阳  Q& g4 c- {+ M6 c' B! N
自号宏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太行印社副社长,九江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广东省艺坛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 m+ R- R' W  C% P4 k. K, u  
- E. x! Q! X/ T0 P: x3 l' i/ o作品主要参展、获奖:% v; {# n' ?4 ~6 a* W. U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 G" Q8 H, |. A) {" w" U5 P$ A8 ?- s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获奖提名(中国书法家协会)
1 r0 q. l; n( g$ r  i! o9 C) S* h"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 J; L6 ?; m0 O: i( F全国第三届正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h% G7 u. C& a) x
全国首届行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 L6 h; D! _& R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i" x1 A, z. B1 d3 `0 y3 A/ v! |
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中国书法家协会)2 t2 b3 P+ S, F. C  x$ b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 _$ O# Y. u& i# k' `8 J+ B全国职工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9 }+ Y4 p3 W, W' _% F9 r9 Z
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w) v/ U' V8 V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 Y' [5 S0 F7 p7 {全国千名书家精品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  |; g/ k- |2 [* p$ w( r* p
中日自作诗二十周年纪念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y* x* W9 J" ~: ^' p! u
首届"小榄杯"全国县镇书法大赛(中国书法家协会)
5 N$ G4 K2 J& a* ^;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职工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 O& d7 s# Y5 Y8 r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 B' v+ L8 ?% @" Y1 B3 s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k# k) g9 ?0 I! B, i"三晋杯"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P# U5 D9 f! O  i% a' S; d
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8 Z0 \5 B5 w  `' S
首届普洱茶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6 p" P4 `3 W3 ^1 s% K0 T+ J- u西泠印社首届手卷、扇面书法作品展
) m" U0 q8 t9 ^+ i& ?; Q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7 ?. P4 _* T% S5 {
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评展$ u. {9 N+ r& k1 D) x  n
2007《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金奖" m- [8 H, K" l! }2 @8 \7 d: d# e
第二届《书法》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百强
( `$ w( Y; ]) U4 O. H- W1 L第三届《书法》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十强) d) Y6 \4 E) ~9 V7 K! P
“宝地杯”《书法》风云榜(2009-2010年度)评选入围奖& o" Q8 r" n" o7 t* ~5 P( R
辛卯上巳•北兰亭雅集第四回电视书法大赛十强等
7 u7 b7 `# K  s- E. M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入展
曹端阳生活照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1: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这一次在 10 届国展中一共投稿几件?获奖的这件作品您认为是您最满意的一副作品吗?
) b8 _" f/ I/ j/ q/ q8 ~) Z# \8 f3 g( `( P
   曹端阳:此次国展我总共投稿四件:楷书、行书、隶书、篆刻各一件。说实话,国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是没有把握投一件就上,自己对四件作品的满意程度的排列顺序是行书、楷书、篆刻、隶书。
/ o" j1 |2 a) R* W* e4 r3 y% T% \# D1 h9 x. o
2: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这一次创作 10 届国展作品创作用了多长时间,创作的笔墨纸砚也请您们说一下,您们作品是请专业装裱师进行拼接的还是您们自己进行装帧的,一共用时多长?
$ Y+ S% d# _2 o/ v# G
; k/ a9 f; C- u9 O8 ?  g, z2 p, k% R1 {+ n- n4 z
曹端阳:眼下的各种展赛十分频繁,像我这样的草根书法作者来说要就某一赛事花很长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基本很难做到,大多是平时的学习与创作结合,这点有点像竞技体育中的“以赛带练”。实际国展作品成品的书写也就四个晚上,因为白天要上班,只能是晚上干,小楷十个团扇二个晚上,行书、隶书一个晚上,篆刻印屏制作一个晚上。作品的拼接都是自己干的,小楷作品是将团扇写好后直接贴上去的,行书和隶书整纸书写没做形式,印屏是将印谱拼接在一起的,总的来说没有高难度动作。 ! V4 h9 l! x: m5 h3 c* T5 Y
- s2 _( `+ |- @& A$ [
3: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对这一次 10 届国展中进行照片初评觉得和 9 届国展比是进步还是有欠缺?有网友说照片初评对小楷作者有点吃亏,这一点黄继革兄应该有体会,呵呵,但曹端阳兄肯定又不同意,那我就想问您们,您们觉得如果下一届国展还是用照片评选,您们会在投稿中做调整吗?
( ]+ C* ]. A# e+ {

" W: y$ w' m1 h& t6 M
曹端阳:书协领导肯定是在考虑到在减少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让所有作品都能与评委见面才使用照片来初评的,初衷肯定好的,美协不也是这么做的吗,但书法是线条艺术,美术作品除了线条外还有很多因素都起主导作用,还有照片拍摄的效果,作品局部选取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或多或少会与作品原件水平有差异。
% g# L0 R7 }8 L9 v3 \+ o% L1 `
+ g/ P" `  G; P! |$ C1 B! Z# i就网友说照片初评对小楷作者有点吃亏这一说法,此次获奖的、入展的楷书作品大多为小楷,这可能也是时风的反映,如全国美展里中国画作品大多是工笔作品一样,存在着往“工”方向发展的趋势。 9 U1 [: b2 d8 g) v

* I5 N* ]' J; X: ^  e, a7 n最后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想法永远没有变化快。 ! T1 A( ~8 K6 {& `+ }
1 {! F  h1 k6 M# @. v' ~) a
4:汲古斋主人:这个问题肯定有点无厘头,但网友们也是讨论最多的。说 10 届国展中代笔,抄袭的作品很多,并且在网络发帖,我看也是,要评委都知道谁谁代笔,谁谁临摹也不现实,那如果我们换位一下,您们做评委,您们有什么好办法杜绝或者减少这样的弊病?都要回答。
( d$ B( h6 l3 t3 a6 @+ H
4 h/ K4 O( H6 f
曹端阳:我没有做过当国展评委的梦。反正是清者自清吧,代笔和临摹不是能解决最终问题的。 3 Q/ r7 R: d2 I

! c) q0 }/ Z2 F; [5:汲古斋主人:上一届国展获奖作者中,龙开胜做了中书协理事,童孝镛做了 3 届兰亭奖评委等等,您们国展获奖以后生活有没有和以前不一样,您们的社会地位有没有得到提升,您们的书法润格您们有没有自己略微上调,或者是你们自己大幅上调? 9 I7 p3 o& v7 q0 Q- F7 \

! m; y+ {  m3 E曹端阳: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再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年代了,各领风骚三五天都难以做到,何况是一个草根,继续上自己的班,写自己的字才是真实的生活。
" ^+ c1 X& f6 r1 `+ L0 ~+ b4 }0 u4 B0 `( O1 c( y
6:汲古斋主人:这一次有位老先生投稿几百件,最终没有入选。我想问问您们诸位,如何能在国展中大展身手?您们肯定会说正确的方法,加勤奋等等。我们不玩虚的,怎么才能使自己学习书法的方法正确,怎么才能不走弯路,请您们根据自己的学书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您们的回答可以给书法爱好者,一些有益的帮助。
0 {! m# X9 t% ~  |+ A

$ ^) s+ Z" J, S2 o( m$ ~3 C
曹端阳:就我的的理解来说,学书有多种目的,一是娱乐,二是上展,三是做学问。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努力方向也不同:第一种你只要写得高兴就行了:第二种你既要认真学习古人如何书写,还要看看当代的风向:第三种就复杂了。
& R) u% U% d. y2 w
( X! a# y/ }5 q9 x" B+ c0 S: y/ s7:汲古斋主人:现在许多书友都说国展都说风格雷同,在国展中炫技的成分越来越多。您们如何看待国展中的技术成分大于艺术成分的这种说法?您们觉得您们的作品要是让您们自己给自己获奖的作品打分,技术分是多少?艺术分是多少?综合修养分是多少?您们觉得国展中是应该加强技法层面的注重,还是在艺术层面上多加强。这问题本身没有对错,我想听听您们的真话。 # P5 N" H3 o& b% c1 u6 V8 g* \
* y) H8 [9 @7 b
曹端阳:大家看看以前的展览再看看现在的展览,可以肯定当代书法在进步,至少在深入传统方面,在学习古人书写技法方面是有了很大进步。这也是很多事情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况。
. V1 T% Y% O8 a* U; h4 O0 I
* l8 V) X( n3 f就自己作品打分的提问,我想法是“否定自己是要有勇气的”。
7 h2 }# g- R# i9 u. ]9 J6 G# S3 V, k2 O5 h! K/ y$ U
国展中应注重技法还是艺术层面,要看中国书协主办国展的出发点是什么,和书法本体的意义关联有多大。
: E$ X: h; F; X
' |; z2 w9 s- P) e* {. E8:汲古斋主人:您们都是国展中的获奖作者,都参加了国展的开幕式,看了国展中的作品,您们能不能说一下,您们觉得这一届国展的书法作品整体水平如何,您们觉得这一次国展的开幕、组织、展览、会场布置、人员接待等等您觉得满意吗?如果请您打分您觉得多少合适?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您们是国展既得利益者,那我想继续问,这一次国展很好,如果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您们觉得国展在评选中,展览中,征稿中还有那些可以做的再完美一些,如果这一次国展我们打 99 分,那您们认为还有一分可以在那里弥补? $ h; r& b- d7 n: m3 G

4 p, N7 w4 Y5 y. B. t7 B
曹端阳:既然你已经打了 99分,那么还有 1 分就是尽善尽美。 / f( K8 f) x# Y+ U) J)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昂,斋号远堂、问鼎堂。河南驻马店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6 ?1 P* |/ a% W) f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当代书法网》副坛主、郑州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执教于郑州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
7 X. L4 i  q) N
, y% z& t2 P3 Q0 M

9 f7 M5 p# H% r  }; l  R) Q* m主要书法作品获奖:
; ?( V3 p$ j" Q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最高奖);
& y# A' B, s+ |# i+ a9 R0 a第二届“建文杯”全国书法大展金奖;
" @2 U4 h% }. A$ @( {4 D! U河南省第八届“五四文艺奖”金奖;) n8 ?. P( Z" r5 t
河南省第五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
+ Z' g/ i% F( {; }; q庆祝建党90周年“中华曾氏祖根地”首届全国书法大赛 一等奖;  
3 }/ g5 o( S' V' {3 m2 c1 ?& ~庆祝建党90周年“河南省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获一等奖;
  j1 n/ g6 B4 B* Q$ x" a, |庆祝建党90周年暨邓小平鲁山报告发表63周年“红色鲁山”全国书法展二等奖;* d9 q8 G$ h+ N% V* I7 v: m% B' h
中国•宝丰第五届魔术文化节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2 ?3 U% g) [! O0 K7 @首届“王铎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
3 r9 M! |+ Y- h3 k“2011书画郑州”全国书画作品展三等奖;
8 e0 c9 b2 [+ p% J5 @6 ^- ]“气韵东方”——别克君威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赛佳作奖;5 ~/ i! g) c: c/ e) P
全国首届“语文报杯”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三等奖;
0 a% t( y0 E4 i# V: B' f# ?& U. p“华鹏飞杯”中国书法电视大奖赛成人组优秀奖;4 f& s3 D8 K- _' g5 c: u  K
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全国书画展优秀奖;
8 W: L- {6 z0 g. G0 C郑州市第十届、十一、十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获奖等。
# y) c0 {- D' ^) `

  y3 i/ A3 d/ O$ B主要书法作品入展:
. g9 P7 N/ l3 W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n, U8 G- C6 w! H
全国第九、十届书法篆刻展;
. y, R5 H9 P: n7 y4 r# Z! d全国首届行书大展;
) ~9 X6 J- F1 ]/ k! X+ c全国第六届刻字艺术展;
4 h0 J7 q' M, N+ D& U)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特邀);& m% V. q. k  ~6 i: R) a7 B, `! J
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
* N. I. P1 }+ j8 ]% ]' d; x) ?庆祝建党90周年“信德杯”全国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
$ O' r$ ]# N# ]. E. `+ {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书法作品展;! s. D6 _3 C! E
第三届“林散之奖”全国书法双年展;- _1 A' H+ c' \  z
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楚简帛书法作品展;/ ^! z; _2 r; ~7 p2 h) y- H9 V9 _
首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等。$ D  \8 G3 y5 A3 H  L) }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入展
1 |+ K5 e8 K8 Y
曾受邀参加湘•豫中青年书法家60人展,浙江•河南青年书法家60人展,“水乡墨韵”全国百名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墨韵天中”全国百名知名书法家邀请展,“平川杯”全国青年书画名家邀请展,第十三回“拳拳” 五人书法作品展,河南省书协成立30周年书法作品展,河南省青年书法家35人学术提名展,“本真状态•逸致章”当今书画名家精品展,“和谐盛世”中原书画名家精品展,“商都墨韵”第11回郑州市中青年书法家作品联展,郑州•长春书法联展,郑州•太原书法联展等。! m2 d9 T) I& L1 q6 L( k0 u
6 S' c+ Z7 p8 ^: K  L- S7 X2 p
其作品多次刊登于《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中国钢笔书法》、《东京文学》等专业报刊。
( y/ a# }' w3 _( j' ^2 U, X
3 h$ ~0 U8 G4 B9 Y& Q! F
+ o& e; {' A* G, R" J, v- T通联: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货栈街180号建业香槟圣园3号楼2单元10楼西& u& E1 H# V" _- @) F" ~/ W3 B
邮编:450004
* ^% }, o" q- y1 }××:13676998277. W. s$ H1 E" E0 f1 ~. a
IMG_535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1: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这一次在10届国展中一共投稿几件?获奖的这件作品您认为是您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吗?
$ ]4 t+ E  ]( J4 g- H) v
高昂:你好!十届国展我共投了三件,一幅是草书,两幅是篆书。获奖的是一幅篆书,我对获奖的这件篆书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已经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十届国展共收到篆书投稿作品4911件,获奖六件,我的这幅作品能走到最后,实属幸运。

1 {5 M2 |8 k9 l9 n* W' ^, g1 n$ g! g2 X7 |8 w+ H( Q
2: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这一次创作10届国展作品创作用了多长时间,创作的笔墨纸砚也请您们说一下,您们作品是请专业装裱师进行拼接的还是您们自己进行装帧的,一共用时多长?
  @% f9 U4 g( y  s" ]* o! S2 |$ b& W7 w- s- S  m5 u0 {
* f0 m& o+ m4 m7 ~
高昂:准备十届国展投稿作品,前后我用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以前投稿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总是感觉时间不够,这次投稿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把作品写在了前面,但是临近截稿由于教学缠身,最后寄出去的时候,还是赶在了最后截稿的那几天。
7 K8 [; J: F1 p* L8 v- g

7 q' T0 m6 J0 V% a3 j# K$ L- i8 y; t( _; t  }2 d
投稿那一段时间,我的书写量很大,也设计了很多种形式,真可用“废纸三千”来形容。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确定,从纸张的挑选到色彩的搭配等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后来形式确定好以后,就开始选择内容,唐·杜甫诗《饮中八仙歌》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全诗气势恢宏,书写时总能让人有种心潮澎湃的快感。篆书用朱砂色来书写,一直是我常用的手法,表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每一块又打了界格,这又能表现出篆书的装饰性和协调性的美感。在纸张选择方面,我做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各种纸张都尝试着用了用,生的、熟的,粉彩纸、蜡笺纸,颜色浅的、深的等等,我都试了个遍。经过考虑再三,我想,在投稿的作品当中肯定是五花八门,用什么样纸的人都有,最后我选择了红星净皮生宣,就是纯白色的,目的就是和我书写的风格统一协调,就是想把作品表现的更简洁、更安静、更纯粹。一共写了六块,因为自己写字速度比较慢,每块35个字,大概一共得用五六个小时吧。作品完成后,中间用棕色细距线做了粘接,粘好后看看还不错,感觉达到了预期想要的效果。
7 i  R- U) z. b- v4 c5 T9 K

' @" U7 ?7 G) ~& h+ M: {' `& a
# Z0 M! B' w7 g& x) G. X; `
平时,投稿作品写完后,我都是自己粘接的。因为在我工作室有一个两米长的玻璃板,我觉得粘接作品这东西是个熟练活,也没啥技术含量。展览投稿作品又不让你装裱,只是粘接一下,无非就是几条长线短线,不懂的问题平常去装裱店里看看就能弄懂。粘的多了,就熟练了,我也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表现,长短、宽窄,自己能随意掌握,还不用等时间,想什么时间粘就什么时间粘。就只当是创作后的“休闲”吧,其实何乐而不为呢?
7 Q, h, h0 w. R0 k8 l( V2 E& s  v
/ h; L4 j1 c' C( v
1 L+ W; W  j6 q( a; w

/ z7 k* |  c8 }" `* {3:汲古斋主人:请问诸位国展获奖作者,您们对这一次10届国展中进行照片初评觉得和9届国展比是进步还是有欠缺?有网友说照片初评对小楷作者有点吃亏,这一点黄继革兄应该有体会,呵呵,但曹端阳兄肯定又不同意,那我就想问您们,您们觉得如果下一届国展还是用照片评选,您们会在投稿中做调整吗?
+ r6 Q& t! i7 O/ [
& a2 W; A# M5 e" o8 e7 X& b/ P

  P$ g4 j, A( r+ g7 U
高昂:对于十届国展使用照片来进行评选,当时是一无所知的,后来是作品寄出后一段时间在网上才看到的。我感觉用照片评选相对好一些,这是十届国展评审制度的改变和尝试,这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D/ w' i# ]: X+ e& ^
/ x& m, u, {' V* y+ S0 S" b
0 k. f+ x7 x& A
使用照片来进行评选和对原作进行评选各有其利弊,采用原作评选,大家会认为评委们看到是原作,原作比照片大,就一定会比照片效果要好,会更直观、会更震撼,以上几点确实是实际情况,但是我觉得也未必有那么好,评选原作时会给评委们和主办方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这主要表现在初评方面,复评和终评也许会好一些)。众所周知,以前国展一直是评原作的,几万件作品在短短几天内,要一件一件的全部打开,一件一件的请评委们“过目”,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评选原作时评委们被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三到四位评委,这就会出现评委们对各种风格作品评判的差异。若你的作品是传统风格,但这三四位评委们偏偏喜欢创新些的,那你的作品肯定就会被判了“死刑”,连初评也未通过;若你是写“二王”书风的,那这组评委他们主要是写篆隶书的,他们看你的作品线条太浮浅,不加以欣赏,毛病挑了一堆,那你的作品也很难“逃过一劫”。但是采用照片评选就不同了,评选的时候评委不分组,投稿作品照片分若干次,每次若干张全部摆放到桌子上,请全体评委分别对来稿的每一幅作品照片进行评选,显然评委们一定会兼顾各种书体和地域流派,挑出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你感觉是这样合理还是那样公平呢?我想你自己一定能感觉的到。

3 Y4 {# @4 p" {7 B* b  v  T6 T+ e. k, i

; U4 W0 r! d' t3 r6 E; p! C' L+ \. }$ l
至于以后下一次展览还会用照片来评选,我个人不会在投稿中做任何的调整,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实力和运气的结合。大家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坚信自己的学书方向,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相信成功就在眼前。

/ z  o  a4 [1 x. ^! v6 m- U( c+ [8 T+ I6 F
4:汲古斋主人:这个问题肯定有点无厘头,但网友们也是讨论最多的。说10届国展中代笔,抄袭的作品很多,并且在网络发帖,我看也是,要评委都知道谁谁代笔,谁谁临摹也不现实,那如果我们换位一下,您们做评委,您们有什么好办法杜绝或者减少这样的弊病?都要回答。
& E% F+ a9 v  w

3 g5 a( e* Q# M0 ^; U6 R9 ]) C4 M
高昂:我对于在每次展览中出现代笔和抄袭的问题,我个人对这种事情是很反感的,对于这些人,做这样的事情也是让人看不起的,也许是利益在驱使他们这样去做。这是对于众多书法爱好者是极其不公平的,这些人功力心太重,平时不努力,坐享其成,投展时模仿别人一件作品来鱼目混珠,更有甚者是花钱找高手代写一幅,落上自己的名字。为了获奖入展能成名,煞费苦心,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实在令人厌恶。但是对于代笔和抄袭的这种行为,中国书协在每届展览中也是下了很大力度去制止并打击的,征稿启事中一再提醒投稿者,并在启事中注明对代笔和抄袭的作品要严肃处理。譬如,在这次十届国展上海展区就有两名获奖作者的作品,被查出一件是抄袭别人,一件是别人代笔,后来经过详细调查,确定无疑,后来不仅取消了他们两人的获奖资格,连入展资格也同样取消了。这种做法是令人拍手称快的。
' s5 e) P8 n3 B9 G( ~8 G5 o) G( }
$ B5 S5 V7 U% f4 o9 d
有人说,每一届国展投稿作品几万件,出现这种问题实属正常现象,很难把握和控制不让人去投机取巧,我认为,以后获奖的作者进入获奖圈以后,还是现场考核比较好,也许我们不好杜绝入展作品不作假,那是因为件数太多的原因,全部都去现场考核也许不太现实。但是我们绝对可以做到获奖作品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是彰显每一位作者真实水平的,获奖作者也就那么几十位,现场考试也并不是件难事。对于这一点我感觉九届国展做的就很好,让获奖作者现场来书写,既检验了水平真假,又给了他们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 g1 n3 v7 p; }9 q; F2 O6 k2 o) \! D% l9 v- J& I$ ]" i
5:汲古斋主人:上一届国展获奖作者中,龙开胜做了中书协理事,童孝镛做了3届兰亭奖评委等等,您们国展获奖以后生活有没有和以前不一样,您们的社会地位有没有得到提升,您们的书法润格您们有没有自己略微上调,或者是你们自己大幅上调?% S( a' Y5 j( `; e- c& t2 f3 D

. v6 P4 ]' p& H! {
高昂:我感觉获奖之后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还和以前一样,反而感觉自己压力更大了。获奖对于我来说,是一生的奢望。获奖后,深感真是有种“范进中举”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平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以后的路该如何走?该怎样再提高自己书写水平,如何借鉴、吸收与摒弃......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最客观的问题。我很清醒,获奖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筹,仅仅只是这次的作品有可人之处、可取之处罢了。获奖只是能给自己积累些点滴经验,以此来确定自己今后的学书方向而已。
- C1 l4 N9 ?1 j

' }: F, I. T% G
- A! t4 ]) d+ r1 w6:汲古斋主人:这一次有位老先生投稿几百件,最终没有入选。我想问问您们诸位,如何能在国展中大展身手?您们肯定会说正确的方法,加勤奋等等。我们不玩虚的,怎么才能使自己学习书法的方法正确,怎么才能不走弯路,请您们根据自己的学书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您们的回答可以给书法爱好者,一些有益的帮助。8 }. d2 y6 A4 x
4 d8 e3 ^! i. q- v, [0 n) J

9 L+ p% Y1 X. V) a
高昂:众所周知,学习书法必须得从古人入手,从古人那里获取营养,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许多经典的碑帖,这便是我们学习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 H+ p/ E! J" [$ p6 W3 d1 i% I

( x' K& t1 V9 J" w" _
4 @/ a) B( y5 v/ g' j# R, M" V
学习书法首先要临摹,临摹是必修课,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门槛”。因为前人也是采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学习的,就像“明清人”学唐宋,“唐宋人”学汉魏一样,这是历史的传承,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临摹先要选帖,至于选谁的字帖来练,我认为书体确定以后,你喜欢谁的选谁的。就如同你去餐馆里点菜,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相信你只要喜欢它,就一定能练好。譬如隶书你从《曹全碑》、《礼器碑》中选都可好,楷书你从褚遂良、颜真卿中挑都可行,必须选择一种来进行训练,先把一种书体弄懂。在训练中,你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刚开始一定要慢,慢就是实临,慢是最稳妥的一种方法,慢能使你在书写时看的更准确,临的更到位。从字法的结构到笔法的藏露,从线条的长短到线条的粗细,都要做很细心的观察,反复去推敲位置、方向、弧度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的把古人经典的东西表现的精确。实临后我们要做背临(也就是创临)的练习,背临会为下一步的创作做铺垫,你要动脑筋把你临摹过的字记住,特别是字帖中出现过的字,反复出现的字,一定要做到脱开字帖后背的滚瓜烂熟,书写时达到背临的字和原帖中的字没啥区别,要是区别大了就不像了。字帖中没有出现过的字,在创作中的处理,就是要把字拆解开,大家都明白,汉字是由部首来组成,部首是由笔画来组成的,就是把字拆开重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把这个碑帖经典的笔法掌握好,提取表现出来,彰显出这个碑帖的神韵,那么你的作品就有出处,就有“古意”,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临摹是吸收,创作就是消化,把吸收古人的精华从而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好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让它很自然的过渡过来,而不是两者的脱节。有时候在书写当中还要加一些自己的符号特征,但是这是需要长期的磨练,才会表现的得体有度、协调统一。
; [# ^! Y" I7 A6 W

/ }3 I3 c5 f& n0 U0 X" a' V3 {8 H, ^0 ~
关于如何能在国展中大展身手,投稿前期工作一定要准备的充分,就是要先确定自己的创作方向,把创作的方向聚到一个点上。就是把你最拿手的一种书体展现出来,千万不要贪太多,不要啥都弄,什么书体都写,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国展获奖入展无非最后就只选一幅。创作前没感觉,要做大量的临摹训练,把你所经常临的古人的几本经典碑帖,反复临。临摹就是热身,是熟悉字法、笔法的过程,尽力做到字法和笔法都烂熟于心。接下来就是选择内容,在内容选择方面,我感觉要选一些雅致的,大家不是太常见的,不是太通俗的诗词歌赋为好,如能写一些自己原创的诗词为最好。下面需要做的就是要确定形式了,形式的选择这一关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家所看到当今的全国展览都是形式至上的,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形式上你可以从历届国展中多留意,每一届国展结束都会显现出一大批“新款式”的作品,这就是导向。尤其是近两年全国大展作品集你一定要买,有了这你就可以参考别人好的形式,如何做色彩的搭配和拼接等,都可以从中找到“契合点”。挑选纸张也很关键,要找准最适合你用的纸,譬如你写小行草,你就可以选择一些偏熟的纸,如水纹纸、粉彩纸、蜡笺纸等,因为小行草表现的是用笔的精到和流畅,生宣纸不太容易去表现。再譬如你是写篆隶书的,你所要表现的风格是雄浑、古拙,一般行笔时比较慢,摩擦力比较大,那你就要选择一些质地粗糙的纸来进行创作,如槽底纸、云龙纸、麻纸、枸树皮纸等,这些纸会在提高作品线条质量和立体感方面,会表现的更厚重、耐看。在这一切都准备充分以后,就开始创作。创作时要多思考,写的同时反复调整,万一遇到不好写的字把它挑出来,找个废纸反复的练,要是作品中出现哪一块写的不是太好,也可以利用印章来弥补,这样既可以追求“复古”的感觉,又可以处理作品中不协调的地方,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但使用印章时,一定要把握“宁小勿大,宁缺勿滥”的原则,且不可乱用。

/ ?& k6 J: N1 d
8 t( q( Y8 Y$ K% A* T1 q: ~6 ?( c, i/ `- I% R; e
总之,要想在国展中获奖入展,不光需要以上技法方面的历练,还需要各种知识的长期积累(如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这样评委们才会读懂你的作品,才会在你的作品中找到新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你喜欢和爱好书法,坚持终日涂鸦,笔耕不辍,在学习中能做到刻苦勤奋,做到多观察、常思考,就一定会在全国大展中金榜题名、成就梦想。
. M2 _! J. W) R1 W) K3 o0 t. l

( b% Y1 O6 g6 R) ~( n, \3 o  G
, \0 V4 Z0 [. \/ q' s9 I7:汲古斋主人:现在许多书友都说国展都说风格雷同,在国展中炫技的成分越来越多。您们如何看待国展中的技术成分大于艺术成分的这种说法?您们觉得您们的作品要是让您们自己给自己获奖的作品打分,技术分是多少?艺术分是多少?综合修养分是多少?您们觉得国展中是应该加强技法层面的注重,还是在艺术层面上多加强。这问题本身没有对错,我想听听您们的真话。
$ m+ @# G  i6 h: A( H+ l7 J3 k5 U; D# Z. h, G% H" ]( Y$ [  q
高昂:呵呵,李兄问的这个问题确实很直观,回答起来感觉有点难度,真的不好说。因为我深知自己写的不好,自己还很年轻,还一直处于摸索当中,给自己的作品打分,我没有想过,确实也说不好。
2 ?# \+ N1 b! C* Z
; r0 s# Q! A2 |% o. J) ~
对于国展中的技术成分大于艺术成分的这种说法,我是这样看的,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表现自我的时代,又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想在这个时代中做一个“弄潮儿”,但是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个性和主流。譬如服饰,“文革”时期大家穿的都是传统式的“中山装”,又如改革开放后大家又流行“喇叭裤”一样,现在大家穿的都是各种款式、各种花色、各种风格(传统的、休闲的、朋克的等等)。

! Q+ F+ D$ f! D) V4 p% `8 u" N) T. z, f' k  U
任何时代要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一面,只有不同于以前,人类才会进步。同样,书法展览也是如此,也在彰显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个性,当今国展中的参与者都已经摆脱了单调的“白纸黑字”的时代,大家都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手段,出新求创,尽可能的去表现自我的优势。譬如,在书法创作中去做拼接、染纸、打蜡、撒盐等技法效果,全力去“装饰”,其实这样的“装饰”是一种别样的创新,为的是追求和别人的不同,以此来吸引评委们的注意,让评委们去接受和认可自己的作品。当这种“装饰风”、“拼接风”、“色块风”愈演愈烈的时候,欣赏者的审美意识也跟着发生改变(其中也在带动评委们的审美意识),不知不觉中喜欢和接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逐而就形成一种潮流,因为大家都会觉得形式感强的、装饰感美的作品还是比单调乏味的“白纸黑字”更好看、更有“分量”。后来也不知是谁,就给评委们起了一个“评委好色”的雅号。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作品中装饰拼接是需要,投稿中的追求名利也需要,但都不要过分追求,要把它们变成一种自然的流露,从而变成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 c3 H! j  K' H! C
& V: j% b  ]; h5 d, f
3 n7 q9 m" ?+ z3 H7 W; O
也许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书法是自然率意的书写,而不是修饰做作,这与前者又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矛盾。但是对于国展来说,技术成分也好,艺术成分也罢,都应该是兼收并蓄的,需要矛盾的统一,统一的结合。
, n4 g' X& O+ Y$ D, b/ [

6 Q) |0 l$ k. H' t

3 S2 k/ i; f7 a( L  f9 {8:汲古斋主人:您们都是国展中的获奖作者,都参加了国展的开幕式,看了国展中的作品,您们能不能说一下,您们觉得这一届国展的书法作品整体水平如何,您们觉得这一次国展的开幕、组织、展览、会场布置、人员接待等等您觉得满意吗?如果请您打分您觉得多少合适?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您们是国展既得利益者,那我想继续问,这一次国展很好,如果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您们觉得国展在评选中,展览中,征稿中还有那些可以做的再完美一些,如果这一次国展我们打99分,那您们认为还有一分可以在那里弥补?. y1 P& a$ |, p5 p3 u; p2 ^
# @6 Q/ `9 S6 e9 j- F5 J& I
高昂:国展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我感觉在每届展览中,从展览征稿到评审,再到展览开幕,都在改变,都在不断的完善,这是我们每一位书法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尽管这样,我作为十届国展的参与者,总体感觉这一届国展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获奖和入展的作品都比较全面,兼容了各种风格取向和地域流派,基本反映了当今书坛的最高水平。9 q) u1 l6 t7 H! ?
# c# n" u3 y- J+ q9 M; ^6 L

, C% v7 a% C; d- x4 ?, p
关于十届国展的组织工作,这次是分为两个展区来承办的,我感觉这样很好。让一个地方弄下来压力太大了,这样会成两块,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准备更充分、更完美的国展,上海展区和广西展区的开幕,我都亲临了,感觉都很好,从展览开幕到会场布置,再到人员接待,一切都做得都很细心、周到。因为我获奖的篆书是在广西展区展出,广西之行的感受就会更深刻一些,展览开幕前就提前收到组委会邀请函,邀请函上说报销获奖作者的往返路费,食宿组委会全部安排。由于郑州离南宁路途较远,我准备选择乘坐飞机,而且是一行两人。后来就打电话询问工作人员,并告知飞机票也可报销,两人的食宿也全承担,就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得出广西展区精细周密的安排,到南宁天已经黑了,机场还有人接站,真的感觉有种回家般的亲切。入住以后,又听朋友说,广西展区对外地入展作者来南宁观展,食宿费也是全免的,很是令人感动。在广西的短短三天时间里,感动无处不在,真的让我有点小小的留恋,可以从中看出广西展区组委会的良苦用心。我觉得,给个满分完全可以。
% \- a  n8 g  F0 P. B- I' o. P

# o) `& P2 O4 ?8 t' I( n1 k) D4 f$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11-12-26 20:01 编辑
# ^( V6 ]* {+ L- a0 H( E$ F; o7 r: X# R/ k
提俊丰  男  1982年生 斋号余斋 牧白居 三心堂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邳州市书协理事兼副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书法本科,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专职书法教师。) d& S2 B% i  Y; c7 u
作品荣获:
+ K7 r2 F2 v& U8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奖
2 ~2 p+ x: L) l“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最高奖
; p+ r. Y- K" F' M1 K2 e9 a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                               三等奖
- `2 I: o. b  o' p7 U兰亭书法双年展暨兰亭雅集42人展                    兰亭42人3 m- W/ s  P. ^" X( K/ m* l
第四届中国(秦皇岛)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书法展       获 奖0 {8 |" }8 I5 H4 ?9 l$ y+ e. o2 f5 V
江苏省第六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金  奖
0 k0 L1 F0 n) ?2008《书法》杂志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榜               百  强+ ]  i0 b0 E2 s, k1 a
2010《书法》杂志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榜               百  强  q% l: x8 Y  u; h0 r5 O8 [
中国(曲阜)“孔子艺术奖”国际书画展                 提名奖
- s/ ^; R3 ]- ~) D/ V& z2007《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                   银  奖
8 p3 m- r" z: M, |《书法导报》首届手卷展                             二等奖
: V5 U4 I8 P& S5 F1 T. f) b2008人文奥运全国大学生书法展                       优秀奖
6 Q. e- T! \& P: h$ O! k+ N4 s4 I+ J全国教师三笔字                                     一等奖
4 W" ^3 L2 m+ O! J( f: b- p中吉大地杯全国正书展                               获奖提名
9 ~! A  t% r& S( @% a“建文杯”全国书法大展                             优秀奖8 t: A6 J* R! H4 b$ Z8 C
纪念杨守敬诞辰169周年书法展                       优秀奖" z0 U6 F3 E5 b; F  x! v, V3 d( H
作品入展:
8 ?/ v4 t+ _$ Y全国首届手卷展: o! }- P% `3 n9 y" M$ ^
中国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展
. h# o! N+ T4 ^0 E1 w. @* P“乌海杯”国际书法展8 e8 ~! o  z2 A* y; T+ b9 X0 t
“信德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m; v% s8 l5 I& W5 T8 a: c# p
西冷印社诗书画印大展
3 J9 c& O+ j$ y- W8 o% r江苏省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1 @4 _2 ~6 H& p8 h7 B4 T: W
江苏省第四届新人书法篆刻展
$ T$ i6 C0 Y& }$ P首届中国王羲之行草书法大展
: k% k& U  H+ V第三届梁披云杯书法大展+ Z9 R2 }9 ]4 [+ D! w1 q2 p
“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展" p; a7 ]) S5 T6 p7 F  k
“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 k5 M6 B7 R' x0 ~  m. c1 }3 v$ X
兰亭雅韵——北兰亭辛卯上巳雅集书法电视大赛! W# {5 V# }6 y8 |' Z
第二届中日议员公务员书画展4 n% R# _& `5 |+ I
“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展: x3 e2 N" ^5 y+ ^8 T! v8 T; X
“永远跟党走”全国书法展! E8 q( o/ b2 c9 c+ r6 F/ X$ {
通联:江苏省邳州市东方帝景城2—13#楼2单元501室% [( Y  h& r6 r: c
电话:15862289281  邮编:22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