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842|回复: 53

[热点] 【墨迹前沿】——汲古斋深度对话书家之刘绍典【送书法作品、斋名、作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引子:
$ ^  u1 l- C; n3 \: |
( e1 t  S9 [& D; }% _* I& I4 f/ |. k' i
  E- b) X+ |% d4 w% L8 C
       刘绍典先生是河南书坛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他也是河南书坛一位很有个性的书家,最近听说刘先生出了一本作品集,带着祝贺,带着好奇,带着探寻我就和刘绍典先生有了这一次的对话。我看了好几遍,里面有关于个人书风的演变的轨迹和思考,有对当前书法展览的反思,有对书法教育的心得,觉得真的有价值,对书法人、对书法爱好者都有一定的思辨性,精彩内容请您继续看帖探究。
. f% p& p) K; j3 \# J* M8 |& k
$ ~  c9 a$ i. U! R8 l   一个好帖有一个好的思想性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很好的网络参与性,帖做的再精彩,对话说得再有学术和思想性没有网友的积极参与都是一个不完美的帖,所以我想请网友积极参与互动,就您关心的问题和思考的问题和对刘绍典先生书法艺术的感觉度可以在帖子里面写出来,也有些朋友可能敏于言而疏于打字,我也考虑了,您只要真诚回帖超过50字,我也会送刘绍典先生的作品集,一个展览就是让大家感受书法的思想和艺术,就是要广泛的传播他的艺术思想,所以我们奖品基本上这一次不设门槛,只要作品集有就送,只要您真诚的写上50字就送。当然还有大奖,特等奖就是发帖网站选一位送刘绍典先生小品一副,一等奖就是发帖网站送斋号4名【4字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典先生,别署莽苍山房、逸尘楼,一九六四年八月生于河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许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6 T' O* Z6 I6 {

& `: h( R: l9 C2 P# L' {6 e" f# T$ E* C0 w
, W" F- x- s- x; l, `7 W4 [
  自七十年代末期,便开始致力于对书法艺术的广泛学习与研究。受教于著名书法家王澄、李刚田、周俊杰先生。初师唐初名家,继从汉碑、魏志、两晋名家中汲取营养,于二王、米芾、王铎及清季名家致力尤深,逐渐形成淋漓酣畅、骨气旷达、飘逸洒脱的书法风格。
3 L2 @) Y0 r  q

; H+ c% u/ I; O; X& Z
+ M& J& J% o* e/ N: {7 g3 P
8 Z8 e) C* e3 n' s# g9 |  `1 e( e2 k" p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99中国书法年展,河南省第三届墨海弄潮展,河南书法百家精品展,世纪之声河南艺术大展。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奖,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三等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提名,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全国第三届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铜奖,河南省第四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
  n( N* T. T1 z) _" R
1 y) Y. x4 r+ U" E( Q: p
  M; ?6 Y6 Y+ Y0 `- Z
' b# Y7 {" R* o' i3 w
  书法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等专业性报刊杂志,收录于《历届国展、中青展获奖作者书法集》,并被日本山峙美术馆、韩国国际文化协会、中国湖南常德碑林、王铎书法艺术馆收藏并刻石。

; t8 ]$ I* W7 T+ S8 U) R; k* I# b* f0 `( z- ~( t+ ~2 D8 H1 \
+ [' q, C! k! W5 V6 v% G$ Z" X
4 T4 X% P/ w  B% M
nEO_IMG_刘绍典.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言
  j3 z" @* ~. a* `                                                                   文/王澄
' P- ^: @8 g* ~$ H: I, e  \; g! U/ f/ x( X' s; r  o" l; g
    为人作序,常先要素材,零章断句即可。这是我的习惯,惟恐不着边际,想当然地乱写。然却没有想到,绍典给我的是篇很好的文章,可以一字不动地用作自序。这使我联想到他抄写我的诗册的一篇跋语,文笔之雅逸,气韵之畅达,出我意料,还提及其藏书颇富,更是我前所不知。; k& N% e1 i% V6 B. }" G3 t

; _* C# ~0 V: K$ X6 L% u$ o( ?" W, y    古往今来,真能成就为书家者,无一不学养丰厚,此乃书人皆知之常识。时下之“书家”们却是大多只重练字,很少舍得花时间于读书,因而,绍典之重学问显得又为难能可贵。$ f3 q" _& g) H" a( }- t- I9 A( n
不妨录下几段绍典的原句,读来当有更具体之感受。
. X* ?' ]+ u* [& g& w( C

$ j& S0 S% [8 \    “••••••无数个不眠之夜,常与碑帖青灯相伴,多少次寻师访友,从无论寒来暑往,也曾倾囊购书,朝去暮还,一日一餐。酸与甜,苦与乐,喜与忧几乎全为了书法!有时我觉得我这个人真是为书法而生的。”. F2 r1 [4 Y1 k, ~

* x' o  C2 U# E0 S  z2 _    这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绍典书艺之进步,受益于字外之用功良多。0 `( X$ D% @2 b+ s

2 B. Q8 D" J! g" W& \! o9 s    “我对传统书法之热爱可以说是比较广泛的,故临帖也较杂,除绝少涉足唐楷以外,尤于汉礼器、张迁、石门颂及魏碑墓志、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王铎等产生极大的兴趣,且致力颇多,并于宋元明清先贤的墨迹中广泛汲取营养,有些是钟情多日,有些则是蜻蜓点水。而对于近现代名家的代表作品,则寻其根源,用他们成功的一面去充分利用,渗透于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 w/ N* g7 K6 c+ q$ l/ V5 l1 J8 d  U; B7 g7 F- p0 Y- N3 ~
   可以看出,绍典路走得很宽很正。其实,道中人观其书法就会明白,他的屡屡在国展中入选获奖之力作便是佐证,而此展收入的作品更是其三十余年书法历程的折射和浓缩。
- G0 ?3 k$ {) n8 {; u; _“爱与知交把盏,兴之所至,狂饮而醉归,然从不愿酒后作书,恶其近乎江湖杂耍,至于颠张醉素,必竟是古人的事,我辈何能与之同日而论?”
1 j8 l) i; M5 o2 B7 q, H& i3 k

4 W; o! t/ b" g% l( {  s   我只知其常“狂饮而醉归”,却不知“从不愿酒后作书”,于此,我联想到绍典的作品的确很理性。然与艺术,若过于理性则难超越自我,更难超于古人。突破需要胆识,而酒可壮胆, 之书,或有意外之得也。  ^1 i3 t+ _+ \4 p! X
" [9 r" a+ D- h! Q4 i
“就目前而言,我的书法创作上不太乐道与个人风格,前面守望传统的雨寻求探索的道路还相当漫长。”
- N% q' o% ?# D' H; H
1 A( S' l$ I) A4 I' }4 [% I   有了这种思想而后准备,绍典书法的未来自会愈加辉煌。不过,个人风格之塑造不宜过晚,有了相当的传统积淀即应着力于此,否则,人过中年思想极易僵化。
( _, p" w- z! y' o# j
# W9 R6 M% x8 O. X    绍典嘱我写序,我却大量地抄录了他的原话,如若不限篇幅,还想再摘出几段。前边已经说过,绍典交与我的原本就是一篇很好的自序,的确无须另费笔墨,之书缘于不便推辞,故而借君话序,似有一举两得之感,不知绍典以为然否?
. f; k/ S+ K$ Z+ J" {, L  H
                                             王  澄: [' y8 {1 _% X: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迹前沿】——汲古斋深度对话书家之刘绍典
( \1 D# @& d  L: S- U) c- n: s8 A! v8 G. e0 v
  
1 L8 w/ z4 e( G7 ~7 y6 R: A  刘先生您好,祝贺您的书法作品集出版,想和您做一个深度的对话或者说是访谈,既然是深度,那我们的对话就没有一些客套,我想真实的了解您的艺术思想,艺术感受,和对书法的理解。
- J# q2 a6 O9 J7 Q4 S  r1 Z

8 Q4 `7 U( N5 E  一:关于书法风格的问题:8 E  Q" \: }$ R  u5 u

/ p& T8 k+ k; o1 t; I7 V8 d& c& ?
  1:汲古斋主人:刘先生我知道您在河南中原书法大赛中的一举成名是写王铎一路,为什么这些年您舍弃了雄浑一路的看家本领。书法风格比较注意了线条、结体、爽利等等二王帖学一路的风格?/ E; V! l2 }( D5 m' }" Y
  
刘绍典:最初接触到王铎的书法作品应该上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王铎书法显彰会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王铎书法展”,其淋漓的墨韵,跌宕的章法,雄强的气势,着实感染了我,对王铎的取法也始于此。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王铎雄强苍浑一路风格创作作品,入展并获奖。及后来,深感自己作品之中饱满有余,劲瘦不足;缠绕有余,简约不足;多放达而少细腻,有悖于高古淡雅的传统哲学观念。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地对魏晋以来“二王”体系书法风格进行全面的研究与临习。从而改变了对书法的理解与认识。受益匪浅。* I; l& e4 B5 I) M% X
6 ~; G, s, y: h" c- m! W
  2:汲古斋主人:恕我直言,刘先生您现在的风格个人面目虽初见端倪,但个人风格还不是特别明显。我在王澄先生给您写得序中也看到他对您风格到现在没有定型的担忧。以您现在的年龄、现在的阅历、现在的名气,您为什么还在坚持探寻,您觉得您这样的思考优劣在那里?
/ x! v/ d% M/ H3 M# ]  
刘绍典:当代书坛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成名的书家,作品过早程式化的问题。虽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我觉得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都应当以自身的修养作一种催化剂,去破解书法程式化的问题,一个书法家,其作品程式化(或说烙印)越早,其艺术成就会越低,生命力则越弱,一旦形成一种程式化模式,他们就很难成为划时代的书法家。书法的风格应该是不断的充实,反复的锤炼,唯此才能得以发展和成熟。探索,扬弃,在探索,再扬弃,这一反复循环的过程在每个人学书的道路上显得尤为重要。! O% p/ y# B! Z; B: m* K& L& d

- o7 V+ q; Q6 R: I/ W9 \1 d
  3:汲古斋主人:接着上面的疑问继续问,刘先生您有没有想过您的你最终风格是什么,有没有一个美好的蓝图,还是您就是写到那里算那里,没有规划。能不能请您谈谈您对自己书法风格的趋向和设想?
: T* L$ x. m! r: g) L  
刘绍典:假如当下能设定将来,岂不是省略了许多过程,显然,这有悖于艺术审美的规律。风格是一种审美感觉,不是物质形态的,只可意会而难以言表,因此,艺术上的风格是不好简单设定的。只能通过比较的方法,使自身的艺术风格特征突显出来。总的感觉,试想体现出一种正大气象,一种时代的阳刚之美,又总想表现着不激不厉,中正冲和之美,追求“萧散自有林下风”的味道。或是沐浴朝阳,或是盘郁古松。但绝不是以病态为美的杨柳依依。
& w- a5 n  b  Y# j) z
, L# |( X% ^6 z3 {) T6 M: U
  4:汲古斋主人:我看到您好多作品,包括印章,知道您很勤奋,我觉得您对书法艺术有一个敬畏之心,但您这么喜爱书法,那为什么对唐人楷书有点排斥,为什么涉猎不深?是自己性格使然,还是对唐人楷书因为不喜欢,所以就不喜欢?呵呵!' |3 o& T8 I& g7 f" Q7 p# `/ C
  刘绍典:您这一问题在我看来是二层意思,首先,我对书法的学习研究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与日俱增的,绝不是那种被动的,因诸多原因被裹挟到书法圈中而对书法淡漠无觉的人。! y5 g* Y, D1 m& c3 z7 P
  其实我并不排斥唐人楷书,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又一高峰,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其楷书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从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严。其中尤喜者如《顺节夫人李氏墓志》、唐人写经、褚遂良《阴符经》、《雁塔圣教序》、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只是绕开了许多不大适应与我的某些书家及其作品而已(如柳公权等)。
2 x3 O: |/ a7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
nEO_IMG_01-48x30.jpg
nEO_IMG_02-48x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
nEO_IMG_9F9U0792-1.jpg
nEO_IMG_9F9U0792-2.jpg
nEO_IMG_9F9U079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
nEO_IMG_9F9U0793-2.jpg
nEO_IMG_9F9U0794-1.jpg
nEO_IMG_9F9U079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1
nEO_IMG_9F9U0793-2.jpg
nEO_IMG_9F9U0794-1.jpg
nEO_IMG_9F9U079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
nEO_IMG_9F9U0800.jpg
nEO_IMG_9F9U0801.jpg
nEO_IMG_9F9U08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
nEO_IMG_9F9U0794-1.jpg
nEO_IMG_9F9U0794-2.jpg
nEO_IMG_9F9U0795.jpg
nEO_IMG_9F9U079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