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006|回复: 2

书法与古琴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记得当年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如今撇我在古墙阴,秋风衰草白云深,流水高山何处寻?”相传苏轼夜半听到女子轻吟小调,次日便操缦追忆这段佳境,发挥浪漫的想象,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宋的徽宗皇帝不仅擅写瘦金书,同时也很爱弹琴,他曾搜罗天下名琴,邀请宠臣在特设的万琴堂抚玩不已。我们从留传至今由宋徽宗亲手绘制的《听琴图》上可见一斑。
    当今古琴艺术是真正的雅乐,欣赏它的人很少,全国能弹古琴的不过数千人,与拥有众多爱好者的书法相比,古琴更应称为曲高和寡。然而在古代古琴与书法是文人须臾不可离开的伴侣,无论是游山观水还是寻师访友,即使上京赶考还常常携带一张琴同行上路,古琴与书法艺术的本质相同,都是超功利的,它们是文人情感的需要和精神寄托,所以才有蔡邕的《琴论》和嵇康的《琴赋》传世千年而不衰。古琴与其他音乐相比意义绝非寻常,它与书法一样堪称传统文化的精粹,但与书法相比,尤其是当代古琴艺术很沉寂,不被社会所重视,人们甚至把古筝误认为古琴。书法与古琴犹如兄弟两人,哥哥享有大名,弟弟却住在乡村野岭,无人过问。它们之间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是如此悬殊,难免让人觉得遗憾。
    蔡邕在《笔论》中说:“欲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精于书法与古琴艺术,他在写笔论时往往也能找到书法与古琴的契合点,如其所述,心要沉静下来,胸怀散朗,神气自然放松,而精力又要高度集中,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古人弹琴之前,常常点燃一炷香,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焚香表示对琴的尊重,如前面蔡邕所说的“如对至尊”,其二是香烟袅袅能让人心沉静下来。我认为如果在欣赏一件优美的书法作品时,耳边要伴以古琴曲,一定能感受到它们两者交相辉映,使欣赏者身心愉悦之中渐入佳境。深谙琴操与书艺的人都会认同它们二者都十分讲求内功的锤炼与涵泳。书法家静坐案前,放松筋骨,气运全身与古琴演奏讲求的“坐欲安,视欲专,意欲闲,神欲鲜,与指欲坚”如出一辙,试图创造出潇洒飘逸或疏朗空灵的美感。南宋王僧虞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注重神韵,神韵是内在的,高层次的,形质与之相比处于外在和浅层次的,笔者在初学演奏古琴的时候,老师反复叮嘱不要向外在上面使劲,一语重于千金,可谓真知灼见,后来我才得知不仅书法爱好者当中有书匠,古琴演奏不得法也容易成为匠人,使过于技术化而缺乏情韵的抒发,远离了艺术的本质。
    书法与古琴都注重师法自然,艺术源于对生活和生命的体验,唐代书法家怀素观夏云多奇峰常师之,北宋黄庭坚看见惊蛇入草和担夫争道,对于草书大有所悟。在古琴曲《水仙操》的题解中,讲述了伯牙学琴的故事。相传伯牙曾向成连学习古琴,三年后觉得不再进步了,心情十分苦闷,郁郁寡欢。突然有一天他的老师成连将他领到一个海边的荒岛上,成连离去了,岛上只剩伯牙一人,他置身于海涛云雾之间,呼啸的狂风卷起汹涌澎湃的浪涛,他幡然醒悟,援琴即兴创作了《水仙操》。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钟子期在伯牙演奏《高山流水》琴声中联想到了巍巍高山和洋洋流水的生动感人的音乐,诸如这些都是琴家来自大自然的陶染和造化。古琴在演奏平沙落雁时,前面有一段指法比较特殊,只用手按节奏猱,微微听到轻轻的操弦声,它如同书法之中的空白,调节通篇的节奏,体现中国艺术的独特美感。
    书法的要求用笔要“力能扛鼎”或“力透纸背”,古琴演奏也须“按欲如木,弹如断弦”。书法用笔讲求方圆并施,中侧并用。用笔还要有起承转合和轻重疾徐,笔势用章法的呼应与顾盼。古琴弹奏也要求运指方圆互用,圆中求方,方中寓圆为妙。弹琴速度不可一味过快,应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运指也讲求中侧锋的虚实变化。“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要不断地实践和发掘,在不远的将来,使古琴与书法一样成为艺坛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无愧于伟大的新时代。
发表于 2003-4-9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古琴艺术

和弥寡,曲弥珍。当任之萍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3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古琴艺术

[这个贴子最后由SUI在 2003/12/23 04:10am 第 1 次编辑]

中国的古琴艺术新入选联合国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新华社报导,中国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保护任务座谈会」透露上述消息。至此,中国中国已有两个项目入选,另一个为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千年四月正式启动「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比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每个成员国至多可有一个项目入选,针对具有文化价值和面临灭绝或消失的艺术形式,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目的不仅是承认这些形式的价值,更呼吁有关方面加强保护措施,使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得以振兴。昆曲于二○○一年五月入选。
中国古琴有三千年历史,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中国音乐艺术高境界。近三年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任务日益受到重视,「中国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已收到各地申报参评项目五多项。当前第一批入选代表作的昆曲艺术,其保护、振兴的五年规划(二○○二─二○○六)正顺利实施中。 :em02:
推荐几个古琴曲。
广陵散
http://202.116.149.163/music/gccd/1/cd-0043/08.mp3
平沙落雁,
http://202.116.149.163/music/gccd/1/cd-0043/02.mp3
渔樵问答,
http://www.sjzue.edu.cn/vod/mp3/minqu/gq07.mp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