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382|回复: 10

陈独秀书法:骤雨旋风声满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在我们这一辈,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中,对陈独秀的名字是不很陌生的。但我们所熟悉的他,却是作为中国革命的“反面人物”来介绍的。记得每一次提到党内右倾和“左”倾的路线斗争,“陈独秀”总是首当其冲,被第一个“粉碎”。因此,我们当时所了解的陈独秀,除了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的主要代表者外,其他就不甚了了了。
    有道是,“百年人物存公论”。陈独秀的是非功过,如今已毋需我辈赘述。但他揭橥新文化启蒙和五四运动的旗帜,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中国***的缔造者,其伟大功绩却是谁也不可抹煞的。然而,陈独秀其实还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他更是一位学人。在五四运动前,他创办《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其后,他出版《字义类例》、《实庵字说》等。许多人也许不知,陈独秀在诗学、文字音韵学以及书法上的造诣都是相当精深的。
    陈独秀论书法,有一则佳话流传甚广。即我们都知道的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早年就是受了陈独秀的一语“刺激”,而发愤练字,终成一代大师的。当时陈与沈还不熟悉,但性格率直、快人快语的陈独秀初次相见,就当面说:“昨在刘三壁上见了你写的诗,诗很好,而字则其俗在骨。可谓诗在天上,字在地下!”刘三则是江南名士刘季平也,其时刘三和苏曼殊以及陈独秀、沈尹默等,都是东瀛留学归来常在一起诗酒风流的名士。沈尹默并不因陈的批评为忤,相反后来沈入北大任教,还把陈推荐给了蔡元培校长,并委以文科学长之职,足见旧时学人谦虚宽博之胸怀。
    陈独秀批评沈尹默的字“俗在骨”,实际上也是透露了他自己书法上的审美观。一般以帖学为宗的书法,若无厚实的北碑为底,用笔单调柔弱,则容易滑向“媚俗”一路。这一观点也和清代末期由尊帖转而尊碑风尚是一致的。不过后来即便是沈尹默的书法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了,但陈独秀在肯定的同时,依旧保留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在1941年给台静农的信中说:“尹默字素来工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无字,视三十年前无大异也。存世二王字,献之数种近真,羲之字多为米南宫临本,神韵犹在欧褚所临兰亭之下,即刻意学之,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
    反观陈独秀自己的书法则是碑帖结合,写得汪洋闳肆、兼备众体。我们今天所见的陈氏翰墨中,以书札、诗稿为多,其中大多为率性而作的狂放大草书,铜板铁琶,大江东去。正如那副著名的对子“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一样,录的是怀素《自叙帖》中的句子,写得颇也颠张醉素,奔蛇走虺。雷闪电掣之势,跃然纸上。据说此联为陈独秀于南京模范监狱中所书,那时在狱中他还写过一副著名的对联是“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当场书赠刘海粟的。这两幅书法均写得结体开张,线条生辣,章法极具作者固有的率直豪迈个性,当然,也充分显示他书法上深厚的传统功力。
    要说陈独秀的放诞和率直的豪迈个性,有段笑话最能体现。冯友兰曾回忆说,他在北大毕业时师生一起照了张相,前排的老师中陈独秀恰好和梁漱溟坐在一起。梁漱溟很谨慎,把脚收在椅子下面;陈独秀很豪放,把脚一直伸到梁漱溟的前面。相片出来以后,班长给陈先生送去,他一看,说:“照得很好,就是梁先生的脚伸得太远一点。”班长忍不住地说:“这是您的脚呀。”
    当然,陈先生写字也并非都把“脚”伸得很远,笔者曾见他暮年书赠台静农的一幅行楷诗笺,录自己的《对月忆金陵旧游》:“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何处渔歌惊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通篇气格高古苍莽,线条厚拙凝劲,读罢掩卷,犹似余音袅袅,韵味无穷。著名学者兼书家台静农后来撰文回忆说,独秀早年用功于篆字,当年曾以行草写赠他的一幅四尺立轴,“体势雄健浑成,使我惊异,不特见其功力,更见此老襟怀,真不可测。”
    经历了政治上的跌宕起伏,陈独秀晚年自南京出狱后,他谢绝了高官厚禄的邀诱,蛰居四川江津,在贫病交迫中埋头于作书写诗和文字学研究。其间对书法的爱好始终未有懈怠,即使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当他得知欧阳竟无珍藏着东汉隶书佳拓《武荣碑》时,以诗代简,向欧阳竟无“索借”,诗曰:“贯休入蜀唯瓶钵,久病山居生事微。岁暮家家足豚鸭,老馋独羡武荣碑。”欧阳得诗后只得割爱以遂其心愿。另外,晚年的他尤以大量的精力撰述了文字训蒙的专著《小学识字教本》,但稿件送审时,教育部长陈立夫认为书名不妥,要陈独秀改书名。陈独秀坚决不同意,并说“一字不能动”,把预支的八千元稿费也退回去了。
    最后直至1942年陈独秀因病谢世,《小学识字教本》仍未出版,成了他晚年未了的一大憾事。
                                        下载于<陈独秀研究>网页
    [UploadFile=20057271656553_1123817590.jpg][UploadFile=2004129103911_11238176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8-1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书法:骤雨旋风声满堂

[这个贴子最后由牧笛在 2005/08/14 02:03pm 第 1 次编辑]

中书协主办的<书法>2002年(或2001年)曾发表过陈独秀的行草简牘,并有评论,对他的杂揉体书法作出了很高评价.现我手头找不到,不知版主能否找出来,转发给网友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书法:骤雨旋风声满堂

早期的《向导》杂志的刊名二字就出自陈独秀之手
    中国***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不仅在新文化运动中走在前列,作过一定贡献,而且在书法实践和理论上也有很深造诣。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回忆:“……至于写字,我喜欢临碑帖,大哥总劝我学馆阁体,我心里实在好笑,我已打定主意,只想考个举人了事,决不愿意再上进,习那种讨厌的馆阁字做什么!”
    陈独秀在书法上确实下过一番功夫,台静农回忆说:陈早年喜欢书法,并用功于篆字。他以行草写成一幅四尺立轴,体势雄健浑成,不特见其功力,更见其襟怀,真不可测。此幅字写于四川江津,是陈独秀晚年作品。此时,陈独秀已贫病交加,过着凄楚的日子,故台说他“更见此老襟怀”。
    1932年,陈独秀被捕入狱,当时的***军政部长何应钦曾请他写字,陈提笔写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相赠。据陈独秀当年的下属和朋友包惠僧回忆,陈还给一名侦缉队长写过字,内容为“还我河山”和“先天下忧”两条横幅。
    画家刘海粟也到监狱探望过陈独秀。陈写了一幅字送刘,刘也送一幅画给陈。包惠僧说,陈独秀能写好几种字体,看起来是相当挺秀的。包喜欢他的行草体和板桥体。包此语不假。早期的《向导》杂志的刊名二字就出自陈独秀之手。我曾在国家图书馆(当时为北京图书馆)期刊库见过《向导》杂志,刊名二字,清秀中透着一股英气,外秀内刚,反映出陈独秀的青春热情。
    对书法,陈独秀也有一套理论:他认为写字如作画一样,既要有天分,也要有功夫;功夫锻炼内劲,天分表现外秀。字要能达内劲外秀,那就有点样子了,即所谓“中看”了。庸人写字,只讲究临摹碑帖,难免流于笨拙,有点才气的人,又往往不屑临摹,写出字来有肉无骨,两者都难达妙境。
    陈独秀的朋友沈尹默是著名书法家,其作品在中国书坛颇受青睐。沈在《我与陈独秀》一文回忆:“……陈到寓所来访,一进门,大声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之家看到你写的诗,诗作得很好,字其俗入骨。’当时,我听了颇觉刺耳,而转念一想,我的字确实不好,受南京仇涞之老先生的影响,用长锋羊毫,又不能提腕,所以写不好,有俗气。也许是受陈独秀当头一棒的刺激吧,从此我就发愤钻研书法了。”
    据沈回忆,此事当发生在1917年之前,晚年,陈独秀定居四川江津时,曾经给台静农写过信,又谈及沈的书法:“尹默字素来功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无字,视三十年前无大异也。存世二王字,献之数种近真,羲之字多米南宫临本,神韵犹在欧褚所临兰亭之下,那刻意学之,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尊见以为何?”
    信中“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米南宫就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欧”,为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褚”,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真”,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从此简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陈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有一定功底,言简意赅。我没有见过沈尹默的书法,不知陈的评价是否正确,不敢妄加评论。但,我相信,陈不会妄言,“然其字外无字”尤为深刻,其意耐人寻味。 (胡北子)
――――来自(收藏频道)
 行草篆隶书七言
  家住渝北松树桥的陈先生祖籍江津,父亲曾是***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军官。“抗战期间,陈独秀从1938年7月到达重庆,到1942年5月去世,在重庆生活的近4年时间里,绝大部分是在江津居住”,陈先生介绍说,这几幅字是家人托陈独秀写的。
  第一幅是首七言诗:江南目尽飞鸿远,隐约罗浮海外山。曾记盈盈春水阔,好花开满荔枝湾。
  这首诗在文献上有记载:1941年3月,流亡在成都的金陵女子大学教授陈钟凡来信说,他将应中山大学的聘请,前往广州任教。闻听此信,陈独秀欣然写下《春日忆广州》。
  这幅书法以行、篆、隶杂揉,专家评价说,这是陈独秀特有的书写方式———巧妙变化的篆、隶出没入行草书之中,呈现出风流、文雅、神秘之气,使人玩味不已、回味绵长。
  但令人遗憾的是,陈先生收藏的这幅书法的题跋和落款都已不存在。陈先生介绍说,父亲在解放后就被劳改,直到1976年才被释放。文革期间,哥哥又被打成反革命。因此家里人一直生活在巨大的政治阴影中。“大约在1970年,母亲硬要把这些书法烧掉,但我执意要留下,出于无奈,家里人便将题款和印章悉数裁去。”陈先生说,文革结束后,自己才敢把陈独秀的书法示人。
  闲淡雅篆写对联
  陈先生珍藏的另一幅陈独秀作品,是一幅篆书对联:
  我书意造本无法,此老胸中常有诗。
  这副字下联的款在文革期间也被裁去,但上联的字迹得以保留“为江津至善图书馆书”。
  据资料记载,珍爱陈独秀墨宝的人很多,包括刘海粟、台静农、包惠僧,以及当时重庆的一些官僚和知识分子,但陈独秀的书法作品,大部分在“文革”期间在劫难逃。
  重庆书协人士称,陈先生收藏的这两幅陈独秀作品曾在重庆有过展示,包括博物馆专家胡昌健、书协专家夏昌谦等都认为是陈独秀的真迹。 (转贴)
[UploadFile=xinsrc_552060217_1123927445.jpg][UploadFile=U0D1414051If128d_112392749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书法:骤雨旋风声满堂

《陈独秀研究网》还收集了陈独秀的书信手札,是十分珍贵的。[UploadFile=200412152050191_1123998285.jpg][UploadFile=20041215205351_1123998309.jpg][UploadFile=200412152059121_1123998350.jpg][UploadFile=20041215211051_1123998383.jpg][UploadFile=200412152054531_11239984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书法:骤雨旋风声满堂

    [UploadFile=200412152112491_1123998552.jpg][UploadFile=200412152056381_1123998577.jpg][UploadFile=200412152115131_11239986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书法:骤雨旋风声满堂

陈独秀的签名[UploadFile=2004121414431774_1123998721.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书法:骤雨旋风声满堂

《书法》(2002年)发表了陈独秀的行草简牘,我看后十分激动,随即写了一首诗:
    读陈独秀行草简牍有感
      行草书中揉篆隶,
      风流文雅兼诡秘。
      浑然天就耐玩味,
      格调高超脱尘泥。
      白石秉绶皆不及,(齐白石、伊秉绶)
      唯有子凤差可匹。(凌子凤)        
      学问乃为书之骨,
      胸罗万象字亦奇。
               2002年3月10日于东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书法:骤雨旋风声满堂

真是一枝独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7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