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882|回复: 19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9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概述
王献之(三四四-三八六),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与王羲之同以书法名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并称‘二王’。
王献之书法得自王羲之亲授。他自幼聪慧敏悟,年少而负盛名,性情狂傲不羁,
虽仕途通达而宦情淡薄,一生于书法艺术专情体悟研索,成就卓著。虞?NF24A?
《论书表》称:‘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
“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
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
之楷式。’
王献之书承王羲之而更为妍美流便;在王羲之创新书体的基础上,又打破楷、草
界限,创出‘破体’行草,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他创造了‘一笔书’,使草
书成为书法艺术中最富表现力的书体。王献之传世书作较王羲之为少,历经战乱,真
迹罕见。佳作如《洛神赋》为拓本,《鸭头丸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
《中秋帖》等不及十种为摹本。另外,丛刻之帖多至七八十种,且杂入不少伪作。
王献之有文集传世,始见于《隋书·经籍志》注文记载,但注文称已亡佚。《新
唐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明张溥、清严可均辑本收录不到百篇(条),以杂帖为多。
王献之早年娶表姐郗道茂为妻,后被迫改娶新安公主,终生抱憾。无子,又纳妾
桃叶。太元十一年(三八六年),因长期服散致疾,又曾灸足避尚公主而落下后遗症,
故年仅四十三岁即辞世。隆安元年(三九七年),女儿神爱立为安帝皇后,王献之得以
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



第一类生平
第一辑书艺早成
王献之,字子敬,乳名官奴,出生于晋康帝建元二年(三四四年)。父王羲之,琅
邪临沂人。母郗璇,高平金乡人。羲之有七子一女,献子为第七子,其余六子为:玄
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
王献之降生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南已历二十八载,政局相对稳定。献之的父亲羲
之早年以秘书郎起家,历任征西将军参军、长史,后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但他平
生无意仕进,自称‘素无廊庙志’,尤其是感于朝廷积弊日久、吏治黑暗,自己虽有
心为生民立命,却无力扶颠持危,故解江州刺史任后,回到建康乌衣巷,研习书艺,
教诲子弟,并为年长的儿女操办婚嫁之事。
晋穆帝永和四年(三四八年),王羲之应朝廷征召,拜为护军将军。护军将军是专
职武职,统领护军营。羲之上任后,全力整顿护军营弊政,却因触及公卿巨室的利益
而受到朝廷上下、豪门大族的非议,无法推行。愤慨之余,他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书法
艺术。在王氏家族,书法乃是‘家学’,不仅羲之书法名动朝野,其子玄之、凝之、
徽之也习书,凝之已有‘善草隶’之誉。这时,献之已长到六七岁,到了学书的年龄,
受父兄的影响,也开始学着洒墨挥毫,羲之亲自为他启蒙,教他执笔、运笔之法。
《晋书·王献之传》载:‘(献之)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
“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在羲之七个郎君中,献之的品貌、才情最为出色,从幼年
时起就显露出独特的个性。本传称其‘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有一次,羲之的几
个门客在作樗蒲之戏(古代的一种游戏,类乎后世的掷骰子),献之从旁经过,看出其
中一人将输,便说了一句‘南风不竞’(语出《左传·襄公十八年》,意指此人将输)。
门客见他年少,就随口说:小郎君你这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献之明白门客是轻视
自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生气地走了。荀奉倩
是三国时曹操谋士荀?的儿子荀粲,乃世家名门子弟,眼界之高,后代少有其比。刘
真长则是羲之的好友刘?NC36B?,人品俊逸,选尚公主,时任吴兴太守,他因为个
人条件优越,只和有名望的人交往。献之举此二人以表示自己身为名门子弟,竟然和
俗人说话,真是太惭愧了。
另有一次,王献之与兄徽之、操之一起去拜见谢安。徽之、操之喋喋不休地说着
家居俗事,献之则除了问候以外,少言寡语。献之弟兄走后,门客问谢安王氏弟兄哪
个更好些,谢安回答说:‘小者佳。’门客问其故,谢安说:‘吉人之辞寡,以其少
言,故知之。’(《晋书·王献之传》)
王献之少时,为人恬淡,遇事沉着稳重而有主见。《晋书·王献之传》载:‘
(献之)尝与徽之共处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怡然,徐呼左
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
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永和七年(三五一年),王羲之出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初莅郡,公务繁杂,难
得有闲指导献之读书习字。但生长在书法世家,耳濡目染,加上天生具备习书的秉赋,
献之书艺进境极快。刘宋虞?NF24A?《论书表》记载了献之幼年习书的一件事:
‘子敬出戏,见北馆新泥垩壁白净。子敬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观者如市。羲之见,
叹美,问所作,答云:“七郎。”羲之作书与亲故云:“子敬飞白大有意。”是因于
此壁也。’
由于早有令名,十岁的献之参加了永和九年三月的兰亭修禊,因年幼未作诗也未
罚酒。但这种文人盛会对他的成长给予了积极的影响。
永和十一年(三五五年),王羲之称病去郡,誓墓不仕。这对他几个儿子的生活没
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一则琅邪王氏虽然没有了王导在世时的威势,但仍然是侨姓第一
大族,献之的叔父王彪之、舅父郗、郗昙仍在政坛上有显赫的地位;再则,羲之早
有隐退之志,在会稽国的剡县、上虞、诸暨、山阴一带置了田产,足以维持一家优裕
的生活。
王羲之去官后,住在蕺山的别业中,优游山林,闲适恬淡,有了更多的时间指导
献之习书。献之日夕修习,书艺突飞猛进。王羲之对人介绍献之的书法时,曾称其
‘咄咄逼人’。他在谢奉处书于材上的字,被谢家收而藏之,珍同羲之书。(事见
刘宋虞?NF24A?《论书表》)此时的献之,仅是十余岁的少年。而羲之二十七八岁任
临川太守时所写的字,还被陶弘景称为‘不足观’,可见献之习书天赋之高。
王羲之在去世前一二年写信给好友、益州刺史周抚说:自己没有其他心事了,只
有最小的儿子还没有完婚,正在为他物色。是时,献之年方弱冠,人物出众,已经很
有名气。晋代品评士人的标准,特别注重容貌风度,总称之为‘风流’。在羲之、献
之生活的时代,‘凡称风流者,皆举王、刘为宗焉’(《世说新语·品藻》刘孝标注
引徐广《晋纪》)。王、刘,指王?NF8D3?与刘。献之的风流,人们常与刘相比。
谢安曾说王献之仅次于刘。献之风流既为‘一时之冠’,自然要娶名门之女。献之
舅父郗昙的女儿道茂,稍长于献之,美妍贞静,待字闺中。献之对其颇有‘好?N
E5CF?’之意,羲之乃代其托人向郗昙求婚,其中一封书帖云:‘中郎女颇有所向不?
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郗昙于穆帝升平二
年(三五八年)八月升任北中郎将、持节,都督徐兖青幽扬五州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
羲之书帖称郗道茂为中郎女,求婚当是升平二年以后的事。献之与道茂成婚的时间,
史籍没有记载。但是,允婚后,需要经过问名、纳采等繁复的程序,成婚时间当在升
平四年(三六?年)初,郗昙未能参加婚礼而由郗代为主持。早在升平三年(三五九
年)十月,郗昙和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谢万一同北上,征讨
慕容氏建立的前燕,行军到涡水、颍水之间时,郗昙因病退屯彭城,影响到谢万,全
军溃散,郗昙因此降职为建武将军。此后,郗昙病情一直很重,献之、道茂成婚不到
一年即病故。
升平五年(三六一年),郗道茂生一女,取名玉润,不久即因病夭折,这使羲之大
为悲痛,身体每况愈下,未几也去世。
王羲之晚年虽然誓墓不仕,却并不禁止儿子出仕。凝之、肃之、操之和徽之早已
出仕为官。献之成婚后,也以州主簿(此从《晋书》本传。当时州、郡均置主簿。会
稽属扬州,扬州刺史乃与其父‘情好不协’的王述,王献之似不应赴扬州任主簿,而
应任会稽郡主簿。)的官职步入仕途。献之任职不久,羲之去世,乃遵制丁艰守丧二
年零三个月。


文集简介
王献之有文集传世,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集部’中‘晋东阳太守袁宏集十
五卷’下有注云:‘《金紫光禄大夫王献之集》十卷、录一卷……亡。’此文集编成
于何时,不可考。称王献之为‘金紫光禄大夫’有误。考本传,献之因其女神爱为晋
安帝皇后,被追赠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未加金紫(金章紫绶)之荣。可断
定必非其子孙所编。全集既有十卷之多,则除了片段书信等杂帖以外,还应有奏章及
与同僚的完整书信等,惜均已散失。
和王羲之集一样,王献之文集的散佚,大约前后经历两次,一次是梁元帝萧绎承
圣三年(五五四年)西魏军队攻破江陵,元帝以为读书无用,放火烧了收集的图书(包
括二王文集及书帖)十四万余卷。然而王献之文集或书帖,仍有收藏于会稽、建康一
带的,经陈、隋两代收集,达十卷之多。另一次是唐武德五年(六二二年),李世民派
人运观文殿、妙楷台、宝迹台的藏书去长安,在三门底柱沉船漂没。《隋书·经籍志》
下注曰‘亡’,说明王献之集全沉于黄河中,因此《新唐书·艺文志》未见著录。唐
贞观十三年(六三九年),太宗下令收二王书,只说得到大王(羲之)书(法)二百一十八
卷,而未提得到小王(献之)书(法)。
但是,王献之尚有遗文(以帖为主)藏于民间。《二王等书录》即称‘二王书中,
多有伪迹,好事所蓄,尤宜精审’。最早著录王献之文(无诗)的是张彦远《法书要录》
卷十,题为《大令书语》,计十六条,其中最短的只有二字:‘如省’。宋刻《淳化
阁帖》收有《相迎帖》等七十六帖,所收最多。
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在《王献之集题词》中说:‘法书简帖,间有
伪书。翰墨足传,字贵尺壁。大文绝少,独表明安石(谢安),言得其平。’此集共收
书二、疏一、表一、墓志一(《保母志》)、诗二(《桃叶歌》二首)、杂帖八十七(其
中《辞中书令》,《全晋文》作《辞中书令与州将书》。考此官尊贵,即使辞官,也
应向皇帝辞,不能向州将辞,疑非献之作。又,《保母志》,后人也有疑为伪作的)。
严可均辑《全晋文》收书、疏、墓志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同,惟多《进书
诀表》,杂帖为八十五条,剔出了王羲之帖误收入王献之集的几条。


第二辑宦情淡薄
王献之在诸兄弟中,宦情最为淡薄。《世说新语·品藻》记述:‘王子猷、子敬
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献之赞赏的井丹,《高士传》中对此人的《赞》语是‘井丹高洁,不慕荣贵’。长卿
即司马相如,《赞》语是‘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献之欣赏井丹的不慕荣贵。献之
为宦多年,从不计较官品的高低,也不孜孜营求高官。他不以从政为要务,一生执著
于书艺的进境,自信而高傲。谢安曾问献之,其书法与父亲羲之比,谁的更好。献之
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成就并不比父亲差。谢安说,人家并不那样看呢。献之回答,普
通人哪懂得这个。
王献之的高傲近乎狂妄。在吴郡,大族顾辟疆家有个花园很出名,他不认识花园
主人,却坐着小轿子入园游历了一番。主人正在宴客,献之旁若无人,视而不见。主
人大怒,说:对主人傲慢,不礼貌;凭着门第高贵,对士人摆架子,是不讲道义。不
具备这两者,简直是个为人所不齿的‘伧’。命令手下人把献之的从人赶了出去,让
他自己留在轿子上。(事见《世说新语·简傲》。)过了一段时间,献之不见从人回来,
便要求主人把自己连轿子送到门外,还表现出‘怡然不屑’。王献之聪明、稳重、沉
着,又自恃门第高贵,恃才傲物。这种性格,不适宜为官,然而却使其艺术个性得到
充分的张扬,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献之居丧期间,为求安静,在郡城南三十里云门山中置了一所宅第(王献之宅在
云门山,最早的记载应是唐代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若耶溪,云门
寺,吾独何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赵宋《嘉泰会稽志》载:‘淳化寺(宋时的
名称)在县南三十里,中书令王子敬所居也。义熙三年,有五色祥云现,安帝诏建云
门寺。’唐诗人严维《送鲍侍御宿云门》开头一句便是:‘中令(献之曾任中书令)遗
踪在’。僧灵一《招皇甫冉游云门寺》诗中也提到此事:‘春山子敬宅,古木谢敷家’。),
与妻子郗氏安宁度日。这时,王彪之以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任会稽内史,已经六七
年(《晋书·王彪之传》:‘以王彪之为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居郡八
年,豪右敛迹。’后于哀帝兴宁三年(三六五年)初被免职。逆推王彪之任会稽内史当
为升平二年至兴宁三年(三五八年-三六五年)间事。其前任为江,江的前任为王
羲之。)。彪之从尚书仆射改任地方官,会稽王司马昱非常信任他,献之可以毫无后
顾之忧地守丧、奉母、读书、习字。
云门山,北靠著名的秦望山,南临蜿蜒流淌的若耶溪,东西两侧青山环抱。翠谷
幽静,林泉秀美。再往北,便是号称周遭数百里的鉴湖(鉴湖,亦名镜湖。东汉会稽
太守马臻创筑的水利工程,当时长一百二十七里,周围三百五十八里,在山阴县南。
东晋时水面还很宽阔,后因围垦,湖面缩小,并被分割成若干小湖。)。王献之流连
于湖光山色,留下了‘山水之美,使人应接不暇’(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
引《会稽郡记》。)的名句。长期感受湖光山色的清韵,不知不觉间,献之书法中更
增添了几分秀逸。
哀帝司马丕兴宁二年(三**年)初,服丧期满,王献之仍回到州主簿任上。兴宁
三年二月,哀帝卒,因为无子,奉皇太后诏,立其弟琅邪王司马奕为帝(后被桓温所
废,史称海西公)。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改封为琅邪王。此时,王彪之因为得罪了大
司马桓温,被免职下狱,司马昱便借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的机会,免彪之罪,降职
为尚书,调到建康。十二月升任尚书仆射。王彪之升任尚书仆射时,设法将王献之调
到朝中,转任秘书郎。这时,王导的长子王悦、次子王恬、三子王洽、四子王协都已
去世,献之的堂弟王?NC046?、王珉尚在建康,于是献之便住进乌衣巷大宅中。?
NC046?、珉都善书法,秘书郎本无多少秘阁书籍可校,献之得以日夕与两位堂弟切
磋书艺。
第二年,改元‘太和’。王献之由秘书郎升秘书丞,其准确时间难以考出,大致
在太和元年、二年(三六六年、三六七年)前后。这是因为,秘书郎虽然定例设置四员,
但因为是清要之官,任此官容易升迁,所以名门子弟不出仕则已,一出仕就争着以秘
书郎为起家官。所以,一般此官任职不长即可升迁,以便空出缺来,递补他人。王献
之任此职的时间必然不会太长。
秘书丞和秘书郎同为六品官。秘书监(三品)下面只设一员秘书丞处理日常政务,
比起秘书郎来,其任期较长而且相对稳定。
此时,北方新兴的前秦正在逐次侵占前燕的疆土,东晋大司马桓温的部下,只偶
而在南阳郡与投降前燕的赵亿有些小冲突。前燕自慕容恪死去,已无力南下淮河一带
骚扰。桓温虽然有取代晋室皇帝的野心,却还没有把一切布置就绪,未敢妄动,因此
江左一带政局相对平静。



第三辑联姻帝室
王羲之的老友谢安,从王献之幼年时便欣赏他的书法。如今献之风度翩翩,不少
朝臣比之为当年的刘真长。谢安想将他招致身边任职,无奈秘书监孙盛很欣赏王献之,
不愿将他调出。此时,朝中政局有了变化。海西公太和四年(三六九年),大司马桓温
得到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镇将徐兖二州刺史郗?NC924?的辞职书(该书由郗?N
C924?的儿子郗超秉承桓温的意旨代写),大喜,调郗?NC924?为冠军将军、会稽内
史,自己兼任徐兖二州刺史。四月,桓温从姑孰出兵征伐前燕,六月抵金乡,接着攻
下湖陆、黄墟、高平、林渚,一直到了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吓得燕主慕容?NFD
F4?要北逃和龙(今辽宁朝阳县)。九月,桓温因粮草接济不上,不得不退兵。燕兵乘
机追击,桓温兵马大败。年底,退回建康附近的长江以北。太和五年(三七?年)十一
月,前秦苻坚、王猛攻下邺城,慕容?NFDF4?逃亡中被擒,前燕亡。桓温因为枋头
大败的影响,威望降低,乃用郗超之计,废皇帝以立威。太和六年(三七一年)十一月,
将皇帝废为东海王,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改元‘咸安’。十二月,
桓温又改废帝东海王为海西县公。简文帝慑于桓温的淫威,终日自危,闷闷不乐,即
位不到一年便因病辞世。在王彪之主持下,太子司马曜即位,这便是孝武皇帝。
桓温称帝不成,亦未能如愿摄政,后病重身亡。死前对后事作了安排。他自知世
子桓熙无能,便把兵权交给了最能干的弟弟桓冲。四弟桓秘不服,联合桓温的儿子桓
熙、桓济等密谋夺回兵权。桓冲得到消息,在桓温刚一死去时,即拘禁了秘、熙、济
三人,并上奏朝廷,废黜了桓秘,将桓熙、桓济流放到长沙。
孝武皇帝即位不久,就下诏王献之尚新安公主(一作余姚公主,程炎震以为‘新
安’为追封之号)。尚公主以前,必须先与妻子离婚。新安公主是简文帝的第三女,
名道福。母亲徐淑媛,因德美受宠幸,但无子,不能立为皇后。公主长大后,嫁给桓
温次子桓济。桓济因夺兵权失败,被禁锢在长沙,爵位撤销。于是,新安公主在太皇
太后支持下,与桓济离婚,拟欲再嫁。她仰慕献之的风流蕴藉,因而在祖母面前表示,
非王献之不嫁。
从东晋到南朝,不少士人怕尚公主。王献之与郗道茂恬淡自甘、唱随自乐,加上
自己宦情淡薄,并不想借驸马的身份升迁,因此,不愿与郗道茂离婚,更不愿尚新安
公主。为了反抗,献之假称足疾,用艾灸足,以致走路一瘸一拐,但仍无用处。太皇
太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王献之尚新安公主。献之被迫与郗道茂离婚,娶新安公主司
马道福。
不久,谢安升任尚书仆射,加后将军,领吏部,调献之为军府长史。太元元年
(三七六年),谢安任中书监、录尚书事,公务繁忙,便将军府大事委托长史代办,可
献之婚姻既不如意,又无心升迁,因此整日埋头于书法。孝武帝太元三年(三七八年)
七月,宫中新建太极殿落成,需题匾。谢安意欲让王献之题字,‘以为万代宝’,便
试探着对他说:‘魏时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韦仲将悬橙书之。
比讫,须鬓尽白,裁余气息。还语子弟,宜绝此法。’(后两句《世说新语·巧艺》
作:‘因敕儿孙,勿复学书。’)献之明白他的意思,严肃地回答:‘仲将,魏之大
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晋书·王献之传》),谢安并不
强迫王献之承诺书榜。不久,献之辞去后将军长史之职。
辞长史后转任何官,史籍缺载。但他仍然是六品的驸马都尉,只是更加清闲。
太元五年(三八?年),谢安进号卫将军,仪同三司,仍带司徒原官。卫将军与骠
骑、车骑及大将军同为二品官,品秩高于尚书令和中书监、令。谢安于是又请献之任
长史。献之不擅长治军,好在军府还有司马等掾属,繁剧之事有人办理。他仍然像第
一次任长史一样,拿出更多时间专心研习书法。不久,王献之升任建威将军、吴兴太
守。
郡太守带将军号,官居四品。吴兴是扬州四个大郡(其它三郡是吴郡、丹阳和会
稽)之一,又是鱼米之乡,虽然租赋苛重,比起其他诸郡,仍属富庶之地。在当时,
生活不算富裕的京官,为了养活一家人,都争做这四郡的太守。
吴兴郡署与乌程县衙同城,县令羊不疑是泰山郡羊氏后人,不疑有子名欣,字敬
元。王献之守吴兴时,羊欣已经十二岁(刘宋虞?NF24A?《论书表》记此事发生在羊
欣十五六岁时。今据李长路、王玉池《王羲之王献之年表与东晋大事记》??的考证
订误,定为十二岁时事。),不但喜爱书法,而且小有名气。一次,献之去县衙,专
门到羊欣的书斋看了看,见这位郎君正在昼寝,身穿白色的绢裙,鲜洁可爱,于是书
兴大发,提笔在他裙上、裙带上疾书。羊欣醒后,大为高兴,当作宝贝收藏起来,后
进献给了皇帝。从此,羊欣成为献之的入室弟子。窦?NCB7E?《述书赋》记此事:
‘敬元则亲得法于子敬,虽时移而间出。手稽无方,心敏奥术,宁磅礴而不忘本分,
纵横而粗得师骨。’这里仅说羊欣‘粗得师骨’。张怀?NF146?《书断》则称:
‘师资大令(指献之),时亦众矣……若亲承妙旨,入于室者,惟独此公(指羊欣)。’
又说:‘沈约云:“敬元尤善于隶书,子敬之后,可以独步。时人云:买王得羊,不
失所望。今大令书中风神怯者,往往是羊也。”’
太元八年(三八三年),王献之升任中书令。此官职初由汉武帝设立时,并非要职。
至曹魏文帝,中书令开始典机密大事,并加设中书监(令、监均为三品),同领中书省。
因为职掌发布诏令,接近皇帝,故而权重位显。可是献之无意仕途,又觉得自己从六
品的长史,六七年间就升至此位,初始不敢接任(《全晋文》卷二十七,有王献之
《辞尚书令与州将书》,疑为辞中书令之误。因为史籍没有任命他为尚书令的记载。
故将王献之任中书令的时间系在太元八年(一说为太元十年)。)。力辞未果便上表推
荐御弟琅邪王司马道子任中书监。献之并不知道司马道子志不在此,以他的身份,他
想攫取更高的权力。不久,诏书颁下:‘以琅邪王道子录尚书六条事’。这一年,前
秦苻坚起大军伐东晋,江东大震。谢安令谢石、谢玄等迎敌,战于淝水,大败苻坚。
谢安乘机北伐,收复洛阳及青、兖、徐、豫等州,并进而收复了黎阳(今河南浚县)。
但是司马道子忌谢氏势力,谢安遭排挤,出镇广陵的步丘(今江苏邵伯)。
由于司马道子弄权,朝政混乱,中书令形同虚设。尽管王献之不甚理公事,也感
到苦闷。太元九年(三八四年),即献之任中书令的第二年,公主生了个女儿,取名神
爱。是年,献之年四十一,尚无子嗣,便纳妾桃叶(一说王献之纳一对姐妹为妾,即
桃叶、桃根。关于桃根,另有一种说法,见梁费昶《行路难》:‘君不见长安客舍门,
娼家少女名桃根。’)。桃叶的母家住在秦淮河以南,她时常回家,献之则常去江边
迎送,于是传下两首《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献之一直没有忘记郗道茂,也一直对被迫离婚抱有歉意。在献之留下的为数不多
的杂帖中,有数帖与她有关。如一帖似是离婚前写给亲友的,很简短:‘令外甥知问,
郗新妇(疾)更笃,忧虑深!’另一帖字数稍多:‘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
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可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
也。’还有一帖明显是离婚之后,献之忏悔及追忆当年‘奉对’时的感情了。虽然离
了婚,表姐表弟的关系还在,所以献之不称新妇,而改称姊。这是一封无头无尾的信: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
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
绝气耳!’(三帖均见于《全晋文》卷二十七)
郗道茂与王献之离婚后,誓不再嫁,回到会稽依伯父郗?NC924?居住。
太元十年(三八五年),谢安去世。谢安主持的淝水之战,在前秦苻坚数十万大军
压境之下,取得胜利,保全了东晋江山,但是,朝廷在司马道子的操纵之下,给予谢
安的丧葬礼仪和规格,却不太隆重,使得不大过问朝政的王献之也大感不平。他如骨
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上疏为其论争:
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洋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
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
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隽辅,
义笃于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于省察。
及葬,孝武帝遂加安殊礼。
没过多久,献之就病了。因为他也服寒食散,再加灸足留下了后遗症,所以,年
仅四十余岁便如同羲之晚年一样,病痛缠身。献之书帖中常提到患病的事:
忽动小行,多,昼夜十三四起,所去多,又风不差,脚更肿。转欲书疏,自不可
已。惟绝叹于人理耳!……
献之白:奉承问,近雪寒,患面疼肿,脚中更急痛,兼少下……
……仆大都小佳,然疾根聚在右髀。脚重痛,不得转动。左脚又肿,疾候极是不
佳。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冀非臧病耳。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
拜。
日寒凉,得告,承诸恶(下有缺文)。复灸极当惨痛悲灼。仆病正自不差,疾久自
日深……
太元十一年(三八六年),献之病笃。哥哥徽之见此忧心如焚。他听术人说,‘人
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竟信而欲替小弟去死。家人照例依天师道
的习惯,替献之向三官(道教初期的支派太平道、五斗米道和天师道奉天、地、水为
三神,也称三官)上章,自诉平生过错。献之的神智甚为清醒,回答说,除了与郗家
离婚之外,没有其它过错。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三岁。
在献之的几个哥哥中,肃之的事不可考。凝之时在江州刺史任上,不能归丧。操
之时任尚书,在建康。徽之也在患病,本已离开建康,几天不得献之的消息,便乘肩
舆去献之家,方知献之已病逝。他默然坐在灵床上,取来献之的琴,弹而不成调,便
把琴摔到地上,大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一下子哭得昏死过去。回家月
余也伤心离世了。
新安公主以后的情况,史籍缺载。从其死后谥为‘愍’看,可能也未能活多久。
女儿神爱,太元二十一年(三九六年)十三岁时被太子司马德宗纳为妃,及司马德宗即
位,立为皇后。父以女贵,王献之被追赠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
献之无子,过继操之的儿子静之(一作‘靖之’)为嗣。献之死后,堂弟珉继任中书令,
后世习称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
安帝隆安三年(三九九年),孙恩起兵于会稽郡,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因城破而
被杀。孙恩起兵,琅邪王氏中受到打击最大的是王羲之这一支。因为他们的庄园都在
‘东中’,田土、仓廪、财产尽失,奴客几乎全部逃散。除了凝之几乎满门被杀以外,
其他几位郎君的后代,即使逃过了死劫,也大都式微了。到南北朝时代,落户在建康
附近的王导、王?ND447?、王彬的后裔,还活跃在政坛上,而王羲之后人则已默默
无闻,史籍缺载。
但是,真正的艺术的传衍,不会因家族的衰亡而湮灭。王徽之七世孙智永和尚,
继承祖业,以书法名世,他的受业弟子虞世南、欧阳询,成为唐代书法开山之祖。在
他们的影响下,书法艺术又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第二类书法艺术
第一辑艺术成就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东晋出现了两位杰出的大家,一位是书圣王羲之,另一位是
他的儿子王献之。他们以鼎革汉魏以来的旧体为己任,以王羲之开始,以王献之告终。
王献之敏悟通变,在父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流美恣逸的书风影响后世,为‘魏晋
风韵’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笔,从而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一、发展创新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承继父风而发展创新,别树一帜。早在他年轻时,创新意识
就非常强。唐张怀?NF146?《书议》载:‘子敬年十五六时,尝白其父云:“古之
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
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一)王
献之对古体--章草不满,认为它不够潇洒、舒展(未能宏逸),而且有些局促、胶着
(局而执);(二)提出应该变革和变革的合理性(法既不定,事贵变通);(三)提出了变
革创新的方向和道路,即‘穷伪略之理(简化屈折,使笔画较为单纯),极草纵之致
(表现草书姿纵的情趣),不若稿、行之间(采用草稿和行书之间的体式)’,并且劝其
父不应再用旧体教他,应改变体式。王献之不仅提出改革方案,从书迹看,他也确实
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创出自己的‘破体’--行草体。
所谓‘破体’(又称‘大令体’),就是打破楷书、行书、草书的界限,以行书为
主,偏于楷的为‘行楷’,偏于草的为‘行草’。这种书体,既有楷书的工稳,又有
草书的流畅,书写者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亦可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书写者留有极大的
驰骋艺术才能的天地。唐张怀?NF146?《书断》说:‘子敬之不逮真,亦劣章草,
然观其行、草之会,则神勇盖世,况之于父,犹拟抗衡,比之钟张,虽?NBE34?敌,
仍有擒盖之势。’献之性格比其父更加放达豪爽,反映到书法上就更加开张超逸,于
是创出‘破体’新书体,使行书体系在‘二王’手中充实完善起来。唐张怀?NF146
?对这种行草新体曾有比较中肯的评价:‘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
‘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
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
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书议》)。王献之破体的代表作,一是行楷《廿九
日帖》,一是行草《鸭头丸帖》。《廿九日帖》首行开笔的‘廿九日’三字为行楷书,
第四字便转为行草书,笔势连属,第三行‘献之再拜’四字,一笔贯通而行,优游疏
爽,形势宏逸。全幅楷、行、草相间,但却配合协调、自然。《鸭头丸帖》开头三字
为行书,行笔较缓,往下行笔加快,或三字或两字相连属,均为草书。字与字、行与
行中间常留较大空白,给人以形断意连的感觉。
王献之在书法上的又一大贡献,是创立了‘一笔书’,使草书成为书法艺术中最
富表现力的书体。(详见下文)


二、‘二王’异同
王氏父子出生望族,受过良好的书法教育,有着相同的家学传统,又都受到晋人
崇尚的玄学的熏陶,因此有不少相同之处,最主要的一点是与东晋其他名士一样,清
真超逸,出尘脱俗,率性而行,无拘无束。‘二王’怀着这种心态、精神、风度去进
行书法创作,必然会冲破陈规旧俗的束缚,不拘于法,使作品呈现出潇洒之美。明王
世贞评价王献之书法说:‘太令书神情散朗,姿态超逸,有御风飧霞之气,令人作天
际真人想。’(《艺苑卮言·附录·淳化阁帖十跋》)这是人格与书风的统一。潇洒风
流是‘二王’思想面貌的写照,也是他们书法的艺术风格。
从美学角度审视,则‘二王’书法都属于秀美(阴柔之美)一路,两晋南北朝用
‘媚’进行品评概括。清代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说:‘羲之书《兰亭》,破坏秦汉
浑古风格,为后世妍媚者开前路。’王献之书法艺术在‘媚’这一点上有发展。羊欣
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评其书法云:‘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道家崇尚阴柔
之美,东晋时代大多数名士、文人信仰道教,所以‘媚’是很高的审美评价。以‘媚’
著称的‘二王’书法世代相传,流芳千载。
由于‘二王’各自的经历、境遇不同(如羲之仕途多舛,而献之仕途通达),性格
不同(献之比其父更放达、整峻),所处时代的审美趣味不同(献之同代人‘爱妍薄质’),
所以,二人的书法又有不少差别。今人王玉池认为,献之和乃父比较,执笔方法、运
笔方法都不相同,故风格也不同。
(一)执笔方法不同。羲之从后掣献之笔不脱的故事,虞?NF24A?《论书表》、
张怀?NF146?《书断》和《六体书论》都有记载。《六体书论》所记特别值得注意:
‘献之年甫五岁,羲之奇其把笔,乃潜后掣之不脱。幼得其法,此盖生而知之。’从
‘二王’书迹看,其执笔法确有不同,献之把笔较羲之灵活。
(二)运笔方法不同。宋代米芾提出‘右军中含,大令外拓’说。元代袁裒在《评
书》中说得更具体,直到现在,多数人还用其说法。原文是:‘汉魏以降,书虽不同,
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及至二王使复大变。右军用笔内?NE361?而收
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什么是内?NE361??
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说:‘要用内?NE361?法,必须凝神、静气,一心一意地
注意到纸上的笔毫,在每一点画的中线上,不断地起伏顿挫着往来行动,使毫摄墨,
不令溢出画外,务求骨气十足,刚劲不挠。’王玉池解释说,‘内?NE361?’侧重
于表现一笔画之内的上下运动,有向内收敛勿向外拓展之意;‘外拓’则侧重一笔画
向笔画之外的上下左右运动,即向外部扩展。内?NE361?法着重于点画之内的丰富
变化,写出的笔画浑劲、婉通、劲健;外拓法尤长于点画向外部推进时的形态,写出
的笔画雄强、舒展,气血充沛。从传世书迹看,以羲之《姨母帖》和献之《廿九日帖》
比较,以小王《中秋帖》与大王《丧乱帖》对比,以上特征都可以得到印证。
(三)字势、章法上的差别。大王和小王比较,大王还存在若干古意或称隶书笔意,
如行书《姨母帖》。而小王纯用今体,彻底去掉了隶书笔意。其草书一律为典型的今
草(除有意写章草的个别书作外),不再有隶书遗意。他的行楷书《廿九日帖》中的许
多字和后来魏碑中的写法无异,是一种不再有隶书笔意的成熟楷体。
王献之书法的又一特点是笔势连属,注重整体效果。张怀?NF146?在评价张芝
的草书时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
隔行。惟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书
断》)如《十二月帖》,虽属行草,而全篇三十二字,竟有二十四字相连。米芾曾亲
见《十二月帖》墨迹本,他赞赏说:‘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划灰,连属无
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书史》)羲之书作虽也有连
字,但数量不多。另外,献之书法很注重整体效果,注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
关系。如小楷《洛神赋》,虽字未连,但字间相互顾盼,行间错落有致,呈现出整体
的美。
‘一笔书’是今草的特有现象,实始于王献之,而完美于唐代的张旭。有书论称
‘一笔书’始于汉末的张芝,是不对的。张芝的时代是章草渐趋成熟的时代,今草只
处于萌芽状态,今草的书体并未确立,不可能出现‘一笔书’。
(四)风格不同。‘二王’书法总体风格是潇洒风流,但由于二人性格不同,在执
笔运笔、章法布局上有差异,因此由这些不同所形成的个人风格面貌又有区别。总的
说来,献之的风格是超迈骏爽,妍媚流便,其父书风则较含蓄蕴藉,刚健中正。张怀
?NF146?评价为:‘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继羲。’(《书
断》)又称:‘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
独绝也。’(《书议》)南唐后主李煜说:子敬俱得右军之体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宋蔡襄称:‘大令、右军法虽同,其放肆豪迈,大令差异古人。’米芾说:‘子敬天
真超逸,岂父可比?’
献之的书风骏爽、流便,有技法上的原因,更有个人性格和时代审美要求的因素。
献之‘高迈不羁’、桀骜不驯的性格和超人的胆略,反映到书法上,必然是骏迈豪爽,
淋漓尽致。再者,他所创造的沉着痛快、流便妍媚的书风,也正符合当时人‘爱妍薄
质’的审美趣味,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
献之在羲之之后,创造了书法艺术新的审美典型,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从总体来
看,小王由于英年早逝,书艺尚未达到羲之那样的化境。羲之被尊崇为‘书圣’,在
文化史上的贡献与影响比献之大。羲之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献之的知名度
则略逊于乃父。
发表于 2003-1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前段时间,小弟从网上下载《王献之书法全集》,可惜书后译文全没了,盼之甚切!
请各位帮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可加强修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哥哥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好帖!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评价实事求是,文章读来娓娓上口,恬淡合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楼主真是辛苦了,打了半天了吧。坐下来喝杯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9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辛苦了,要是配有献之书法图片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好贴,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献之生平/文集/书法/概述

楼主辛苦,无限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