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263|回复: 2

颜真卿--历代评价与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历代评价与研究
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虽屡遭贬谪,仍念
念不忘“政可守,不可不守”;年届七旬而奉命出使劝谕叛将,最终大义赴难,成
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义士。千余年来,帝王将相称其忠勤,文人墨客赞其坚贞。
人们不呼其名而敬称“鲁公”,影响经久不衰。
颜真卿殉难后不久,即有其亲谊兼僚属殷亮作《颜鲁公行状》,继有太子右庶
子令狐作《神道碑铭》,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了初次总结。此后,后晋刘监修《
旧唐书》、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均为颜真卿立传。至南宋,留元刚始为其
作年谱。清代,黄本骥据此予以充实、修订。新中国成立后,颜真卿研究进一步深
入,领域进一步拓宽,对其仕宦、书作(历代颜真卿书法艺术研究,见本志第二卷
《书法艺术》。)、交游、思想等展开了综合研究,出版颜真卿传记4部,另发表了
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楼主| 发表于 2003-1-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颜真卿--历代评价与研究

第一辑帝王评价
颜真卿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虽屡遭谪贬,其忠君报国之心始终
如一,受到当朝皇帝的高度评价。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先后陷落,惟有颜真卿固
守平原,首倡讨贼。唐玄宗彷徨无措之际,得颜真卿奏章,“大悦,称叹者久之”,
下诏称赞颜真卿“卿之一门,义冠千古”。自此,颜真卿闻名天下。
至德元载(756年)七月,颜真卿上《皇帝即位贺上皇表》,玄宗批答,赞其“
忠惟奉国,孝则保家;怀不二之心,秉难夺之操”。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颜真卿上《让宪部尚书表》,肃宗批答,称颜真卿“
才推翰苑,望重朝廷。昆弟成名,俱效忠节”;赞其“能审事宜,捍御凶盗;虽平
原不守,而功效殊高”。六月,上《谢兼御史大夫表》,肃宗赞其“德重才博,久
而益彰。深竭忠贞,克著名节”。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上《蒲州刺史谢上表》,肃宗赞其“簪绂之端,名节
素重。出镇藩翰,克效忠勤”。
乾元二年(759年)六月,上《谢浙西节度使表》,肃宗批答,赞其“学行有闻,
谋猷克壮。屡经寒岁,不改松筠”。
宝应元年(762年),上《谢户部侍郎表》,代宗批答,赞:“门传儒行,代挹
公才;忠义在躬,干蛊从政。顷升八座,式昭水镜之规;往镇两河,能鸣风雨之晦。

宝应二年(763年)三月,上《谢吏部侍郎表》,代宗批答,称:“郁然词宗,
雅有朝望。高标劲节,历霜霰而不渝;握镜悬衡,鉴人伦而式叙。”
广德元年(763年)八月,上《谢荆南节度使表》,代宗批答,赞其“明迈伟才,
忠贞壮节,夙推公器,累践周行。专城高魏尚之勋,会府著山涛之绩”。
大历十二年(777年),授颜真卿刑部尚书,代宗诏称颜真卿“含和毓灵,(经德
秉)义。继文儒之(业),宏亮直(之)风。执礼(鸣谦,敦诗)变雅;扬名四(极,流誉)
三朝;夙著嘉(猷,聿)形大节”。
建中元年(780年),《授颜真卿太子少师告》,赞其“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
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忠谠罄于臣节,贞规存乎士范”。
贞元元年(785年),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时在平叛的嗣曹王李皋闻悉,“涕
泗交流”。次年上《请表太师颜真卿忠节疏》,称颂颜真卿志节可“启明君臣,发
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夫日月丽天,幽明向烛,忠烈耀世,回邪革心”。
贞元二年(786年),李希烈叛乱平定,颜真卿归葬京师。德宗痛悼异常,辍朝
五日,谥号“文忠”,并下诏称赞他“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后世帝王对颜真卿也多有褒美之词。唐开成元年(836年),文宗授颜真卿曾孙
颜宏式为同州参军,其诏书称:“朕每览国史,见忠烈之臣,未尝不嗟叹久之,思
有以报……庶使天下再新义风。”
清康熙帝评价道:“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
不啻愈于球璧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颜真卿--历代评价与研究

第二辑名人赞语
颜真卿忠心报国,屡经坎坷,矢志不移,当时即受到世人的景仰,“天下不以
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建中四年(783年),真卿以“儒雅重臣”、“名垂海
内”之声望,受命任淮西宣慰使前往淮西劝谕李希烈,公卿闻之失色。颜真卿为李
希烈所拘,不为叛臣淫威屈服,其高尚品节如日月经天。监察侍御史戎昱,在《闻
颜尚书陷贼中》一诗中表达自己的仰慕和忧虑:“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能持
苏武节,不受马超勋。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左
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张荐竭力营救,上《请赎太师颜真卿归朝疏》,称颜真卿“为国
元老,忠直孝友,羽仪王室”,以“捐躯仗义,威诟群凶”之举,“令胁制者回虑,
忠勇者肆情”。请求朝廷以在押李希烈亲眷赎回颜真卿。
颜真卿殉难后,时人纷纷撰文表达崇敬之情。庐州刺史李为之刊石立碑,太
子右庶子、史馆修撰令狐撰写《神道碑铭》,称其“奉大顺为元功,建大节为至
忠,以安横流,以纽颓纲,秉是一心,祗事四朝”。赞扬他“自登朝及作藩牧……
言非至公,不发于口;事非直道,不几于心。植操则夷、齐之高也;理戎则羊、陆
之仁也;当朝则汲黯之正也;莅下则廉、范之通也……心在弭乱不在功,志图报国
不图生”。并认为其“事君事亲,爱敬直清,跬步不忘,德充也;服义戴仁,颠沛
以之,行极也”。给事中殷亮撰《颜鲁公行状》,称赞:“公蹈忠节之苦,古今无
类焉;公平居之日自卑,有井介之操,而能容众;有洁己之方,不以疵物。与道合
岁寒者,终始无渝变。”
工部尚书兼东都留守贾耽、淮西宣慰使尚书右丞郑叔则,先后请穆员执笔撰写
祭文,称颜真卿平原抗逆是“居鲸之腹而刳其肠,履虎之尾而拊其背”,赞扬他“
道冠四朝,位先百辟,望安社稷,名动神”,“受命以出,视途如归”。诗人白
居易见蓝田青石镌刻成碑,以石喻其坚贞:“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唐工部尚书杨汉公重刻颜真卿书《干
禄字书》,赞:“太师鲁公忠孝全德,仪刑古今,存道没身,焕乎国史。”
五代时期,后晋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监修《旧唐书》,称赞颜真卿“
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是文之杰也”,“守道殁身,为时垂训,希代之士也”;
叹惜“若任之为相,遂行其道,岂有希烈之叛焉”。
至宋代,中原面临北方少数民族入犯的威胁,民族矛盾突出,颜真卿的忠臣义
士形象亦为世人所重。当时,人们以多种形式颂扬颜真卿的品节、功业。
欧阳修主撰的《新唐书》、司马光主撰的《资治通鉴》等大型官书均详载其事
迹。欧阳修在《新唐书》颜真卿本传中赞扬他:“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
道,不萌于心。”“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
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陨敌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
“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他在《集古录跋尾》中
赞:“鲁公忠义出于天性……鲁公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可以光后世,
传无穷。”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四处记载颜真卿,其一称赞说:“颜鲁公忠
义大节,照映今古,岂唯唐朝人士罕见比伦,自汉以来,殆可屈指也。”
颜真卿殉难后,祖居孝悌里(今山东费县诸满村)的族人即在村北修筑坟墓,建
祭祀祠庙。宋元?六年(1091年),颜真卿十一世孙颜安上报请州县将鲁公庙徙置费
县城东,建庙立碑。碑阳由左承议郎曹辅撰文,由邓灼篆额,秦观书丹;碑阴借刻
书法家米芾撰《鲁公仙迹(真)记》。曹辅在碑文中赞颂颜真卿“风于百世”,“与
山无极”;“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虽乱臣逆夫,将消缩摧沮,不复牙孽于其心矣”
。中书舍人曾巩于至和三年(1056年)作《抚州颜鲁公祠堂记》,称颜真卿“与其从
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许永作《祁阳颜元
祠堂记》赞颜真卿“以是知怀义秉忠之士,虽死而实未尝死”。欧阳守道作《吉州
颜鲁公祠堂记》,赞其“高风劲节,谁其俪之”。吴兴沈氏搜求、整理颜真卿文集,
刘敞为之作序,称颂“鲁公极忠不避难,临难不违义”。其后,南宋留元刚再次搜
辑颜真卿文集,并作后序称:“是以善观人者,必先节义而后文章。文章之轻重在
一身,节义之轻重在国家。存而为节义,发而为文章,尽之于一身,推之于国家,
汉唐以来,鲁公一人而已。公之忠烈,始卒不渝,穹宙昭明,凛凛如在,虽庸人孺
子,莫不知之。”
南宋参知政事徐俯在《题颜鲁公画像》中赞“其贤似魏?征……?长歌咏君节,
千载勇夫”。南宋中书舍人朱翌《题颜鲁公像》赞:“千五百年如烈日,二十四
州唯一人。”朱长文作《墨池编·续书断》,感叹颜真卿:“呜呼!鲁公可谓忠烈
之臣也,而不居庙堂宰天下,唐之中叶卒多故而不克兴,惜哉!”嘉定八年(1215年)
留元刚编颜真卿墨本摹勒上石,后二年(1217年)巩嵘续刻几种,合置于忠义堂,凡
四十五种,世称“忠义堂帖”。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孙子岳珂观《祭侄文》,在《
宝真堂法书赞》中称颂道:“公节伟矣!日月有蔽蚀,山河有决,而一门之金石
英烈,言言炳炳,实与天地相为终穷。”又在《宝真斋法帖赞》中评颜真卿《朝回
帖》:“公之素守,日烈霜严;公之大节,斗揭岩瞻。”
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被元兵俘虏,入山东作《过平原》,赞颜真卿:“
公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元代统治者贬抑儒学,类似颜真卿的忠节思想得不到统治者的推崇。但是,由于民
族矛盾的存在,仍有知识分子吟诗撰文颂扬颜真卿。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赞颜
真卿“忠贯白日”。
明朝建立,统治者重视、利用儒学,颜真卿的“公忠节义”形象重新受到敬仰。
锡山人安民泰以《颜鲁公文集》历金、元后传本流失,遂觅旧本重梓。嘉靖二年(
1523年),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一清为之作序,赞颂:“公之节义,炳炳震
荡。”吴郡人都穆在该书序中称:“维公精忠大节,皎如日星,不俟赞颂。”在颜
真卿抗拒叛贼的平原县,县令刘思诚捐俸修鲁公祠,又购颜真卿文集重刻,平原人
赵为之作序,称:“公虽身陷希烈而义色昌词,今读之,尚凛凛如昨日事,固足
以廉立万世之顽懦。”麻城人罗树声为之题跋,赞曰:“忠义节烈,万古如生。”
顾起元在《懒真草堂集》中对颜书《摩利支天经》赞道:“公生平拒禄山,诮卢杞,
叱希烈,直气塞天地。”陈仁锡在《书颜鲁公逸事》中赞道:“鲁公官迹家世举世
洞悉,其忠节素著。”明张羽《谒湖州颜鲁公祠》赞:“正气不可夺……瞻望仰奇
节。”
在刊刻《颜鲁公文集》的同时,各地鲁公祠庙也在进行葺修。明代山东布政司
左参议邵以仁为彰扬颜真卿“忠节”精神,遍访琅邪真卿遗迹,作碑文《二颜林碑
记》,祝词有:“正气流行,浑浑。在地河岳,在天列星。人秉节义,遇变而
彰。……二公矢志,握节自全。烈日严霜,可仰可畏。千载而下,凛凛生气。”万
历三十三年(1605年),吴郡人吕纯如知河南偃师县,重修县城北颜真卿墓,撰《唐
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对前代苛求颜真卿的言论进行批驳,赞扬颜真卿“烈烈
千秋,幽兆永昌”。
清初,民族矛盾突出,汉民族“忠节”思想受到压制。康熙之后,渐趋缓和。
《四库全书·颜鲁公集提要》即称“真卿大节,炳著史册”。
清代人对颜真卿评赞最多的是王澍,他在《竹云题跋》中赞:“此其心迹,真
与日月争光可也。”见《裴将军诗》,则说:“鲁公忠义之气出于天性……希烈丑
奴,乃敢屈铁,可恨,可恨!”“后世读其诗,观其书法,尚足廉顽立懦,则当日
公之忠肝义胆争光日月,为可知矣!”见《乍奉辞帖》,则赞:“此鲁公作人坚刚
如铁,乃于朋友之间万分委至,故知千古真君子,未有不近人情者也。”他在《虚
舟题跋》中赞颂说:“当时廷臣,公忠无若公者。”在论颜书《自书太师告》时说:
“鲁公老骨如铁,子子孙孙,一门忠孝。千载以后,谈颜氏者齿颊犹香。”道光十
九年(1839年),龙启瑞为黄本骥辑《颜鲁公文集》作跋,赞颜真卿说:“颜鲁公宗
圣裔孙,有唐元老,壮岁遏禄山之焰,义激丹心;晚年陷希烈之庭,志甘白刃。固
已名垂竹帛,气作山河,揭日月以常行,共乾坤而不朽。”清翁方纲见到青原山颜
书“祖关”二字,叹曰:“世间忠孝真仙佛,正气耿耿留精忱。”
1840年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忠君思想受到冲击,但
在民族危亡面前,忠于民族、崇尚气节的观念深入人心,颜真卿的忠贞气节影响了
一代国人。康有为学颜书感受颜真卿品节至深,赞“鲁公诸碑,当以为第一也”(
《广艺舟双楫》)。1893年,时任湖南巡抚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吴大,在浯溪读
《中兴颂》碑,有感题诗,称元结、颜真卿“忠清亮直皆吾师”,誓言“古今循吏
为君国,身与磬石关安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