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0187|回复: 192

【行者无疆】张艳军书法作品展(回帖送小品、斋号、作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2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9-13 14:58 编辑

【行者无疆】

张艳军书法作品展

2012.9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网站编辑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9-12 21:08 编辑

调整大小 旋转 DSC00369.JPG


张艳军
笔名张砚君、一航,1972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书法专业毕业,师从薛夫彬先生,现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协会会员、《读写知识报》特邀美编、北京老干部大学书法教授、北京市顺义区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

作品获奖与发表情况:
其作品在《东方之子》、《市长》、《鉴宝》等刊物上做专版报道。
2008年参加了奥委会在国家体育局的笔会,现场为中外的运动员书写作品。
2009年行书作品入选《国际双年展》在军博展出。
2011年行书作品入选《“道释崆峒”——全国书法名家书道德经》
2011年为云南省“通海六青年书画展”题写展词;为“智赢天下”栏目题写标题;为兰陵酒厂题写“兰陵颂”。
2011年楷书作品入展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展。
2011年小楷作品入展首届中国千字文书法大展。
2011年行书作品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2011年楷书作品入展“笔墨当随时代“北京第十五届书法篆刻精品展


主要参展情况: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国际双年展》
河北丰宁——《京冀风景线——书画联展》
山东济南——《辛亥百年——名家书画邀请展》
北京——《墨舞青春——张艳军、杨广杰书法展》
北京——《盛世华章——邱同山、张艳军、宗宏、杨广杰书画展》。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裕龙花园四区
QQ:1169687106    电话:13671152390    邮箱:
lihy112112@126.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2-9-13 14:57 编辑

——回帖送小品——



为答谢各位网友都本展览的支持,特举办回帖送小品、送斋号活动!活动规则如下:

一等奖5名:奖励张艳军小品一幅(两平尺)
要求回帖内容原创,对张艳军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及言之有理的评价。

二等奖8名:奖励张艳军题写斋号一幅(尺寸未定)
要求回帖内容原创,对张艳军及书法艺术提出宝贵意见。

三等奖10名:奖励张艳军最新出版的作品集一册
要求回帖真情回复,或积极参与评论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9-12 21:09 编辑

适意任情  法理俱在
——张艳军先生书法创作浅议


文/管布坤

在当今追求展厅效应与视觉表层效果的时代,京都书法家张艳军先生的作品显得更细腻,“文”、“笔”、“意”随机贯通,更富有内在“冲击力”。

张艳军先生非常重视法度。20多年以来,张艳军先生把学书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在古帖临习上,对楷法、隶法、篆法、草法都进行过深入的学习、梳理。
观当代书坛,似乎对唐楷不屑一顾,几乎都认为唐楷过于严谨完美,缺乏施展空间。而张艳军先生,即是从唐楷写起,直追魏晋楷法,再到隶、篆,无不进行用心的体验。张艳军先生对米芾情有独钟,临习甚多,最近沉迷二王,心慕手追,用功不已。其书法作品显得很有学术性,作品风格雅正,潇洒跌宕,富于文人朴素的儒雅气质,又有豪放之概隐耀其间。

张艳军先生书法的突出特点就是以法为宗,以韵取胜,中锋为主,正侧兼施;转换自然,行笔流畅;结体正中求奇,奇里取正;墨色枯湿浓淡,随心所欲,浑然天成。其作品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宣泄,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感官刺激,而是从容舒缓,典雅娴静。张艳军先生临帖工夫甚深,从古代经典法帖中汲取大量经验技法,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刘熙载云:“贤者之书温醇,俊雄之书沉毅 ,奇士之书利落,才子之书秀颖。”书如其人,书乃心画也。观张艳军先生的书法作品,不难发现他在艺术学习上师古而不泥古的痕迹。其隶书主要取法《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传统汉隶碑帖,融入己意。结构紧凑,古朴浑逸,读之使人眼前一亮!其楷书作品,深得北魏墓志及其他碑帖三昧,并参以帖意,极富时代特征。其行草书,笔墨奔放潇洒、骨健形美随意,颇具“二王”遗韵,“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给人以清新、自然、恬淡、流畅之美感,观之使人赏心悦目,如听江南丝竹乐曲,顿觉身心舒畅,真乃至情至真的审美享受。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张艳军先生的书法作品谨守法度,适意任情,始终保持一种盎然的古典情怀,同时体现一种闲适高雅的人文气质,使其心理、情趣与书法笔墨构成奇妙的内在呼应,此即《书谱》“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者也。

读张艳军先生书法作品,总是有这么一股平和、雅逸之气扑面而来!经典法帖的滋养,人生经历的磨练,传统文化的熏陶,张艳军先生在其书法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守望中,不断完成自己,并不断超越。
IMG_0042.jpg
调整大小 看书法展 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9-12 21:10 编辑

行者无疆
——我的学书经历


文/张艳军

在宁静的深夜,我经常思考,人生怎么会这样碌碌,时光怎么会这样匆匆。遥看窗外,万家灯火,火树银花,大家都很忙吧。我自有志于书法艺术,便觉得有了一份乐趣,一份艰辛,一份锤炼。夜阑人静了,徜徉于书法的海洋中,临习古人法帖,就像和古人对话,自有一种惬意在其中。

小的时候,家住农村,祖父给我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他带着我们贴自写的春联,强迫我跟着他读——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后来,上学识字了,便由他写好了,就让我来说一说,哪一副应该贴在哪个门上。答对了,他就会乐呵呵的给我几块关东糖。现在回想起来,祖父的字是写的很周正的,一如他的为人。可惜一直没有和他认真学习过书法,只是自小学起,只是喜欢画,也没有人教,记得那时父亲有全套的四大名著连环画军我要来看,用了两年的时间,把它们用红色油笔瞄了一遍。这是我当时全部的,最快乐的课余生活。

后来考上了师范学院,真正接触了书画的老师,遂沉浸其中,老师知我刻苦,给了我美术教室的钥匙,晚自习熄灯后,我可以偷偷跑到美术教室去临摹古人。在这里,我认识了八大山人、吴昌硕、扬州八怪、齐白石等大师,那些精美的画册,让我仿佛和古贤对话,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意与古会”。反正一股脑只知道临摹喜欢的画作,废寝忘食罢了,深深被他们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八大简远,老缶苍辣,白石朴质,寿者雄奇,苦禅深厚,真是异彩纷呈。毕业汇报展时,我记得,我的一幅八尺花鸟画——苍鹰图,展在楼道内吸引了众多目光,现在想起来,只不过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画而已。

长大后,当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最初分配到了偏远的农村,那时是极不愿意的。虽然那里依山傍水,后建有神堂峪风景区,但是经济交通极不发达,有遂与外界隔离之感,心灰意懒很少动笔了。于今日想起来,那时暂时放弃了书画是多么可惜呀!又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徜徉于山水之间的乐趣,也是人生的一段难得的惬意时光呀!这里属于燕山山脉之余脉,然山势连绵,大有千里不觉之感,下有唐指山水库之碧波浩渺。春日,山花烂漫,绿水涟漪;夏日,树浓蔽日,戏水擎鱼;秋日,天高气爽,稻菽千重;冬日,山舞银蛇,独钓寒江。曾记得,春日傍晚,课后多简衣外出,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柳枝为笛,复前行,青山绿水,红花黄鸟,拂堤杨柳万千条,桃梅堆簇。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御风步行,实乃惬意人世间。在这里,虽然动笔少,我想,自然山水为大地的书画精品,置身画图之中,何须动用手中之小笔,人之小我何其渺小,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性灵。应是极大收获吧!感谢在那里的两年时光!

尔后,离开了这美丽的山村,成为至今怀念的挥之不去的情愫,后几度复往,多为深秋,邀友入峪子沟深处,漫山鹅黄色杨树叶,在午后阳光里,闪烁着动人之金色,潺潺溪水清可见底,游鱼倏忽,恐怕只有画中才有此景,朋友连呼:此乃绝佳山水,来此修身养性,何患画境不高。

白驹过隙 一日千里。如今,已到不惑之年。回想这些年,因为工作忙很少绘画,把精力转投入书法中,哪能想到兴趣俱增愈发不可收拾,乃至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祖父如能看到,定会欣慰了。进修、求学,其中苦乐自知。本科进修,我选择了书法专业,三年来,我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从没有缺过课,记得一次冬天,晨起大雪,几乎封路,我想,今天去的同学一定很少,真是一次好机会,老师可以有更多精力辅导我。然而,没想到路太难行,到了一百里路,公交车开了近5个小时,总算到校了。果然,只有班长和我到了。每每和他谈及此事,都会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我也非天资高迈、萧散淡远之人,学习书法的经历,与旁人无异,早一时期是“仿徨寻索”走了不少弯路。稍后是想“转益多师”多方面吸收些营养来丰富自己。“仿徨寻索”期,喜欢启功的楷书,刘炳森的隶书,就照猫画虎。随着理论的学习和不断交流,认识到,不能瞎写,要从基础学起,要有计划。本科受教于薛夫彬等老师,对魏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其雄强大气一路,《张猛龙碑》是我最喜欢的,又开始接触汉隶,《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都写过,最后从中得到了灵感,主要是用笔转折、疏密变化的灵感。我在整体风格上,结构上追求的是汉代的平实大度,用笔上追求魏碑的飞动自由,让碑的凝重和飞动融合在一起。行书上,我亦从二王入手,写烂了一本《圣教序》。

“转益多师”期,首先是为米芾的传奇经历和风樯阵马的书风所吸引。这几年行书把精力多放于此。

我楷书最后落脚在碑帖结合上。对《张猛龙》、《元怀墓志》、《龙门二十品》我都下了很大功夫,经常利用实物投影,把字帖放的超大,远远观看,求结体的气势感觉。如何使楷书飞动,古人也多有阐述,我也力求探索之,结体上倾向于典雅、精美的一类,用欹侧、生涩的碑的结体趣味冲击平稳方正的楷书结字法,表现出的是整体作品情趣多余技巧,我所追求的情趣为先,爽利与劲健,我之笔法,是从米芾行草书中化来,就是在楷书用笔中融合行书的笔意,让其灵动有趣,又不失规矩。

行书上,不觉间,亦受北碑影响甚多,偶出方笔融入行书,增强了顿挫感。

总的来说,我的书法追求一种典雅多姿的静态,追求静中寓动。这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一直思索书法中“生”和“熟”的关系。技法须要熟,技法不过硬,则停留在一种低层次的粗劣东西;只有熟练方可手随心生,但技法精熟也只是一个写字匠而已。所以书法很难。既要追求技法的完美,又要追求艺术境界的自由宽松。到博物馆里看古人法书,尺幅不大,看上去不是那么动人,但印在书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光彩照人。古人追求精致之中求变化。技法完美是伴随书法家终生的一个追求,境界是靠读书、读法帖逐渐加深的。书法到了一定程度后,和人的修养是密切相关的。创作中强调字的聚散和整体的章法构成,在结字上强调疏密与枯湿浓淡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根而又不失时代气息,清劲精雅。这种追求,将是我一个时期内的追求。

其实,任何学习书法的人,我觉得走弯路都是必要的、必经的一个过程,要不然很难正确的诊断和审视自我,就是你在学书的道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推翻自己才能进步。书法之路不要过多设计,首先要喜欢,就可以废寝忘食,我可以一天写十小时不知道累,有时三天不写字,只看书,兴趣是第一的。可以有一个大的学习方向,跟着感觉走就行,不要怕走弯路。今天喜欢王羲之,过两天腻味了,又去学习另外的碑帖,这完全正常。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样,掰一个扔一个,最后反思一下都有好处,只是有时自己不觉得而已。

在学习道路上,遇到了太多名师挚友,特别是张荣庆、薛夫彬和贾文龙三位恩师,张老师儒雅仁厚,薛老师博学睿智(以后做专文论述)贾老师稳重泰然,无不使我受益终生。我认为,好的老师,加上自己的勤奋,还有不断研究探索的精神就会有收获。

我的职业是一名教师,我想:让艺术有传承,有发展,更是我追求的目标。自己研究了书法,就要让书法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书法艺术不是自娱自乐的小天地,让更多的人懂得艺术,欣赏艺术,深入艺术,才是艺术服务于社会的具体表现,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自己刻苦钻研的同时,我深入艺术教育实践。我曾在各地授课讲授书法艺术,记得在给新加坡南洋女中的学生讲授中国篆刻艺术时,让我感触很深,他们对于中文的喜爱,对于艺术的追求我们现在学生所没有的,每个同学都在认真记笔记,课后我又延长了半个小时回答她们的问题,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避免讲成语,避免引经据典的语言来解答他们的问题,但是难免脱口而出的成语让他们费解,他们不断的追问其意,然而,我们有的孩子对于传统艺术的漠视,让我们担忧,所以说艺术普及需要更多的人参与与支持!

耐得住寂寞,十年冷板凳是必须要坚持的。并以自然为师,开阔胸襟。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我尚且不知道,自己到了第几种境界,所以我说:行者无疆。


沥砚堂主人
壬辰年二月二十八日春分撰笔于北京沥砚堂
IMG_0067.jpg
和张荣庆先生交流.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9-12 21:11 编辑

难忘恩师
——记张荣庆先生


文/张艳军

古人用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来形容竹子,作为一个文化意象而深具意蕴。今天,我借用它来形容张荣庆先生。张先生堪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初识先生,得益于杨广杰贤弟引荐,第一次去位于香堂文化新村的先生家中,内心充满激动,源于早为先生的人品和艺术所折服。

香堂位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系龙脉所在,此地虽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却也远可看太行余脉,绿树葱郁,近可观瓜田柳下,游鱼戏水。

先生本从事建筑行业,房舍庭院、家居布置免不得要自行设计,果然是匠心独运,两层的别墅让先生改为三层,小院不大,生机盎然,瓜果飘香,一派田园。室内更是雅致尤佳,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蕴藉着先生别致的心思,我尤心醉的是书之多,简直是个小型图书馆,4×1.6米的大书案,让人羡慕不已。

先生自谓:吾之爱好,大抵有三,一是抽烟,二是看书,三是写字。寒暄之后,就是彼此让烟,这正中了我的嗜好,每次都是先生笑容可掬地先拿出烟让我吸,这一共同的爱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先生看了我的作品后,先送了我九个字:路子正、有想法、加修养。先生又聊起对书籍的喜爱。仿照《鲁迅日记》的办法,把买进的书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乐趣,经史子集,陈列有致。临别先生又语重心长的说:“书法不是练出来的,是修养造就的,要多读书呀!”是呀,时下多少人懒于读书,不注重自身的学养修炼,妄谈问鼎艺术。

以后,多次和先生接触,愈发觉得先生儒雅仁厚,无名家架势,且善于因人施教,诲人不倦,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所能倾囊相授。他之热心、耐心、诚心,还有标志性的微笑,总能令人放松,在张先生面前,你会很快松弛自在,畅所欲言。你会感觉只是一位慈善长者,温良学人,心底不存一丝芥蒂。记得,去年腊月,去先生家拜年,先生又是让烟,又是沏茶,忙的不亦乐乎。我说:今年我的书法融入了碑帖结合的思路好不好。先生说:好呀!就要有思想。于是,逐字点评,笔法、结构一一说到,绝不敷衍、做作。先生有眼疾,烦劳先生这样长时间盯着作品看,心中着实不忍。先生与写字,用他自己的话说:“只不过顺手玩玩而已。”甚至可以十天半月不摸笔,我想这期间先生一定是在看书读帖,他是闲不住的人,他的这种学习方法,多么值得我们借鉴。是的,他的作品,格调高雅,高古清新,疏朗恬淡,充满文气禅意。这就是古人说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吧


张艳军撰笔于壬辰年三月初三夜
IMG_0078.jpg
调整大小 与王厚祥先生.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9-12 21:12 编辑

难忘恩师
——记薛夫彬先生


文/张艳军

2002年11月12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终于能得到薛天彬先生的亲自教诲。这是参加书法本科,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次课。

课上大家兴致勃勃,先生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抑扬顿挫,多年心得,倾囊相授。学生们心驰神往:北魏的书法艺术仿佛就在眼前,工匠们那刀凿斧劈的景象,正在不经意间留下多少书法之翘楚,气势恢宏的摩崖,精雕细琢的碑刻,小巧别致的墓志,天真烂漫的造像。先生发自内心的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溢于言表,感染了我们,是我们思想及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若说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莫过于今天了,课间休息,我们亦不肯放过(其实影响先生课间的清休,甚感不安)学友胡振刚拿一小楷作品去请教先生。


室雅何须大,先生的办公室面积很小,但极具书香气,一张大大的栗色字台上铺着画毡,桌的一头堆满了书、笔等,字台后的墙上贴着先生创作的行草书书谱节录,为四屏条,充盈满墙,给人以强烈震撼,对面墙上是先生所书四大字。窗台上是一古陶烛台和瓷瓶,整个室内优雅随意,一如其人。


我们聊了一会儿,先生谈及个性创作问题,表现出一种深沉激愤之情。先生说:“有人说我的作品充满了创新。现代年轻人急于创新而轻传统,认为四、五岁小孩的字,具有艺术价值,的确有些小孩子写得有天真烂漫之趣。但是如果大吹其书那就错了。四五岁小童怎么能懂书法,怎么有功力?有的人为了创作甚至学起小孩体,就如同八十岁老太太擦胭脂抹粉,搔手弄姿。用现在的话说叫装嫩、扮酷!因为你毕竟是成人。古人讲得天真烂漫是要求大道自然,不可为创作而创作!”先生一席话是对我辈的提醒,我们频频点头。


先生就墙上的四屏条为我们讲解创作的心里过程、用笔过程、布局过程。他说:创作具有偶然性,这不可否认,像有的人为了创作准备一大堆纸,反复写且模仿流行成风。写了一晚上,糟蹋了几十张纸。然后选出了几张,觉得有味儿就参展。这种创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每次写字应意在笔先,达不到预想效果很正常,这应是预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创作是有感而发的。


听了先生的话,再看先生的作品,确实如此。作品中创新的自然,一点不矫揉造作,一派天真,细看又结构谨严,自省平时学书态度, 大感心浮于世沽名钓誉为学书大忌,不觉面红耳热。


下周先生要去南京讲学,不能享受先生直面教诲,倍感遗憾


张艳军于壬午年十月初八夜
IMG_0053.jpg
调整大小 IMG_015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砚君印语


晴耕雨读

文/张艳军

扬州史瑞英大姐世代书香,诗文俱佳。一日,到我家中求字——晴耕雨读。这四个字忽然唤起了我心底的一种情愫。

人到中年,愈来愈向往这样一种生活:晴耕雨读。也许是明清文人的闲适小品文字读多了,也许是被一些现代人跑到乡间置田购屋所感染,。是呀,在越来越喧嚣的城市,常常有一种被陌生的人流所淹没、遗弃和删除的感觉,自然,也就随之产生这“晴耕雨读”般的思想。最好“晴耕雨读”的地点莫过于江南水乡周庄,为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而陶醉,我真的以为周庄已是江南水乡美之极致了。江南水乡的悠长韵味是绵长的。周庄是一轴让人流连忘返的灵秀的水墨画卷,是令人一唱三叹的隽永诗篇。这画,描绘在蓝洇洇的印花棉布上;这诗,镌刻在门楣、窗棂上,飘逸在糟房的洒香里,浮动在茶馆的青花瓷碗中…… 一幅幅的有如水墨画般在我们眼前铺开来,就像掉进到了梦里,古朴宁静,淡然间就有了想去那里的冲动…

史瑞英大姐原籍扬州,与周庄同属江苏,我想,而今她在北京生活,内心也该有着这样的情怀吧!

唐代廉臣李袭誉尝谓子孙曰:“吾近京城有赐田十顷,耕之可以充食,河内有赐桑千树,蚕之可以充衣,江东所写之书,读之可以求官。吾没之后,尔曹但能勤此三事,亦何羡于人?”古人有此境界不乏其人,南阳诸葛“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

晴 我欢喜!披星戴月,荷锄之垄,刨土耕种。

雨 我亦欢喜!赋闲在家, 手不释卷, 临池学书。

我愿有花田半亩,能伴我晴耕雨读


注: 此印制于戊子年荷月
壬辰年三月初一夜于沥砚堂灯下
IMG_05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砚君印语


舍 得

文/张艳军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出自于《易经》。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

舍,在佛教里就是布施的意思!布施,就如播种,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可以结果千千万万。

舍,非妄舍,《四十二章经》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施舍亦如送礼给人,如果我们所送的礼物不恰当,对方不肯接受,那就只有自己收回,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理。

现在一些人所谓的一些“舍”,究其根本却是追求另外一种“得”,是一种“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计谋罢了,所谓的“舍得”仅仅是一种智慧的结果。人生中,亦有诸多“舍”多“得”寡现象,因此而伤,岂非不晓“舍得”之道。所以要问如何“得”,须锻炼你的“智慧”。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敢舍敢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以舍为得。 “以舍为得”不希冀“得”才是高境界。

舍得有玄机。道家的至高境界即“无为”,舍得对“无为”做了最好的注解,舍即是无为,得即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道学无愧为中国古老的哲学。
颠颠倒倒,浮浮沉沉,沧桑变幻,万物循环,演绎了多少舍得旧事。舍得是一种大智慧,是东方禅意中的超然状态与处世之道。成功永远是属于少数人的舍得之后的犒赏。大舍大得,透射出智者豁达的气度。古往今来,得大成而永载史册者莫不深谙此道


辛卯年九月二日于潮白河畔
复件 IMG_046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砚君印语


花满楼

文/张艳军

制此印源于仰慕古龙笔下《陆小凤传奇》人物之一花满楼,他是一个瞎子,住在小小一楼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素衣清茶,暖暖微笑,心如皎月,恰似天使落凡尘。

鲜花满楼,美而不俗,艳而不妖。在渐沉的暮色里,一袭白衣,飘飘然独坐在窗前,享受着夏日微风、夕阳,感悟着花香与生命的美好,独处却不是寂寞,正如其楼前澄澈湖水般的淡定宁静。这就是花满楼,只有他才堪配这曼妙之名,他看不到现实却能觉察人心,他远离尘世喧嚣独拥万花满楼,花香缥缈间,仿佛时间就此凝固,唯有他,独自拥有这天地间最圣洁的宁静。一个最懂得生命,并且懂得尊重生命、享受生命的男人。


世间如若真有这样的奇男子,如若不能生于同代,如若不能谋面言欢,岂不抱恨终天!


如此诗意的态度去享受人生,勇于把忍受黑暗变为享受黑暗的人,把“看不见”处理的如此轻描淡写。”看不见”——这个旁人无法理解、无法体验更无法承担的绝境,他都能够心灵明澄,甘之如饴,感激生命、热爱自然是他的境界,怎能不令人心生敬畏!


我们每天风尘仆仆,舟车劳顿,急行在人生的旅途上,累,却无从止歇,苦,亦无法回避。何来活得潇洒,快意人生?


醉卧红尘,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有多少人还可以有此闲情逸致,沐夕阳、闻花香,还能温润如玉,还甘愿去做雍容宽厚、与人为善、襟怀旷达和不慕名利之谦谦君子呢?古龙先生一定是看穿了我们的内心,为我们虚设了这样一位仙人,为我们模拟了这样一种心灵的寄托
豁达

注:此印制于丁亥年榴月
庚寅年七月初九夜于沥砚堂灯下
花满楼3.0X3.0C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