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283|回复: 10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张俊东

         (一)起因。(什么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有的原因你不一定知道,所以就会有许多的不理解和误读,但很多原因又是有着巧合的成分的。当然,对于本文而言,这一部分你不感兴趣可以越过。)
         2005年3月15日,日本书法家樽木先生来北大搞一个书法艺术讲座,我们在京的北大书法研究所的同学都到北大听了这个讲座。翻译是邹涛先生。听后的感觉是一点都不解渴,还有某种欲望被调动起来,却突然被停留在了半空中,上,上不去;下,下不来。那滋味真的是很难以用语言形容。在3月15日这样的一个日子,听这样的一堂讲座,多少是有一点恶作剧的感觉。也真的希望国外友人也好,真正的艺术家也好,不要轻易的就想登上北大的讲台,北大的讲台不是谁都可以登上演讲的。于是在这样的一种很无奈、落寞的心情里,几个人突然想起,我们去拜访一下邱振中先生怎么样。
         (二)背景资料。(这是我在采访邱振中老师之前对他的了解和掌握,也包括了我对他的评价。当然,你还是可以越过,直接看采访的部分。)
邱振中(艺术简历)
         知道邱振中老师大概是在1997年之前,原因是买过邱振中老师的《书法艺术的形态与阐释》一书,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好像在那之前还读到过邱老师的草书作品,当时很震撼,但最近几年似乎不大看到邱老师的草书作品,也许是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的震撼了。从知道,到关注,到现在的崇拜,转变应该是在2003年的11月份。当时我去杭州参加第四届赵孟 书画节的一个书法艺术研讨活动,因为要坐很多个小时的火车,走的时候就带了几本书,其中就有《书法艺术的形态与阐释》,也正是这次真正的阅读(以前的时候这本书是搁置在书架上的)才使我发现在中国书坛的20世纪是有亮点的。《书法艺术的形态与阐释》是199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当时排版的技术还很有限,从字的歪歪扭扭能够看得出是铅字排版的,不是现在的计算机排版技术。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说是一本小书,却是有着时代的意义的。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研究的高度、厚度和重量,它不能不让我们震撼、沉重、痴迷和自豪。曾经有一个阶段总是听别人讲,某某大师一生写了上千万字的著作,每听至此,我都会艳羡不已。但我现在突然觉得一个大师可能也不需要太多的文字,100万字、50万字之内足以解决问题。比如,宗白华先生,一生著述不多,但一部《美学散步》我看已经足矣。邱振中先生对于书法艺术本质的研究,在20世纪和当代书坛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别的不敢妄下结论,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对于一个真正搞书法艺术的人,没有读过这本书,真的是一种缺血的缺憾。

       (三)采访之路之难不亚于蜀道。(这是一种心情,当然也是可以越过的)
         电话是冷维羽兄打通的,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的时候,邱老师很客气和热情,说当天的早晨刚刚交给人大出版社四本书的稿子,一直忙了一个通宵,很疲惫,正在睡觉,说晚上6点半可以过去。于是,我和维羽兄、海龙兄打了一个车子直奔邱振中先生居住的樱花园小区。可是事情总不会要你一帆风顺的,出租车司机已经凭着他的职业敏感觉察到我们不知道樱花园小区的具体走法,于是一会装着找不到路停下来问路,一会又领着我们拐来拐去从几个人很多、路很窄的居民小区穿过,回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怎么这么一条直直的路这位出租车司机竟这样莫名其妙绕我们,郁闷啊!不但多花了一半多的车费,还耽误了我们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看样子寻访一位老师是很不容易的。这个春天来的出奇的晚的北京,更让我们感到了丝丝寒意。
         (四)和邱振中老师聊天的几个记忆和思考点。(这里面都是我认为必须要记录的一些东西,要是不看可是没得看了。)
邱振中先生带着的眼镜、外表的穿着和那略显忧郁的神情,一下子要我觉得似乎和罗大佑有些像。谈话是在点了很素淡的几个小菜、淡淡的啤酒香味中进行的。
         1、关于《古诗四帖》。不知道什么话题引起的,当时海龙兄提到关于《古诗四帖》真伪的问题,当时,邱振中先生接过去说,对于艺术史来讲,《古诗四帖》是不是真迹是要搞清楚,但对于不是从事书法史研究的人来说,只要感觉到它好、带给我们美感就可以了。特别是对于写草书的人,《古诗四帖》应该是最好的,是很经典的东西。

        2、关于形式构成与气韵生动。最近一个时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也和许多朋友聊起过,其中谈得最多的是当代书坛对书法艺术创作中形式构成的关注。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艺术的发展很多时候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当代书坛的书法艺术创作,由原来的很少有人关注、研究书法艺术的形式构成,到现在的受到极大关注,甚至是走到“太过”的一面。为什么会说是走到太过的一面呢,当代一些比较有影响的书家,都很注重形式构成,在创作的时候注意整幅作品的整体效果,强调局部的对比关系,强调视觉的冲击力。但我们过多地关注形式构成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很多气韵生动的美。邱振中先生应该说是形式构成比较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他有关形式构成的理论可以说是影响了很多当代中青年书家的创作,但就是这位形式构成的积极倡导者,它也是辩证的看待形式构成和气韵生动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关系的。他说他非常喜欢一位当代中青年书家的作品,这位非常有影响的中青年书家很关注形式构成,有很多作品写得都非常精彩。邱振中先生前一段时间在南京看到这位书家的一张作品。但那一次看的时候,他突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突然领悟到了一种东西。他觉得强调形式构成的作品中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种雅致的东西,那种气韵的东西。如何处理和解决形式构成与气韵生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样的感觉笔者也曾经有过,曾经一段时间非常关注形式构成,觉得只有按照形式构成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书法艺术,其它的只能叫做写字。但后来我的这种认识在漫漫的改变,我们不能把中国的书法艺术等同于其它门类的展览型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后归宿、最高境界可能不是去展览,而是走向人的内心,成为艺术家个人修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而已。
         我们在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时候,不可能不去考虑笔法、章法等问题,这些结构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但书法艺术最后还是要看一根线条里内蕴的东西,那种静静的没有烟火气的润泽和雅致,那里面就不仅仅是对书法艺术的设计和思考了。这种思考不是对笔法的思考,不是对作品整体把握的思考,而是人生境界达到一定修养以后的自然而然的流露。这个问题我也曾和当代书坛非常有影响的著名书法家沃兴华先生有过探讨,最后我们觉得,那种一根线条里的内蕴的东西,那种静静的没有烟火气的润泽应该是书法艺术所说的“人书俱老”的境界,比如八大、弘一法师、谢无量等等,他们的作品所呈现给我们的是那样“修养”的线条,但我们如果只是去临习他们的作品,肯定不会得到其精髓,而只是皮毛,所以在我们追求的过程中、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还是要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考在里面,这是很正常的,这也是老的时候形成自己的面貌的坚实基础。
         艺术创作就是这样的,突出一个方面,就会减弱或忽略另一个方面,总是在这样的此消彼长中实现着一种曲折的前进。形式构成使我们对笔法、章法更加理性,突出艺术的现代性,却忽略了更多的人文和自然天成;气韵生动使艺术的内蕴凸现出来,使我们更加重视文人的修养,却忽略了艺术的现代意识。两者是很难兼顾的,在两者中徘徊更是痛苦的,正因为痛苦,才具有了艺术的魅力。
        3、关于书法创作的“一次性”问题。最近一个时期,我突然遇到、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书法艺术创作“一次性”的强调。我主张,一次性不是说这张作品是不是一次性完成这样一个概念,而应该包括:1、每件作品、每个单独的字、每根单独的线条都应该有一个相对正常的书写完成时间;2、每件作品、每个单独的字、每根单独的线条的书写都应该有一个相对正常书写节奏。像这样的深入、精细的分析还有很多个方面,我们先不去管它。如果我们把这些相对正常的书写时间、书写节奏作为一种标准,那么我们在创作一件作品的时候,创作过程中对书写节奏过长时间的停顿,停下来思考,停下来查字,换笔,换墨等等,引申开去,即是一件作品创作的时候,思考和设计的比重占多少,理性的东西占多少,自然而然、率意流露的占多少,这都是问题,都是应该属于“一次性”的问题。我把想到的这些问题向邱老师请教,邱振中先生讲,学会分析、深入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有很多问题,看上去很复杂,复杂的不得了,但就是害怕分析,一分析其实是很简单的,很清晰。你比如说刘翔的跨栏,看上去很神秘,你分析,胳膊上的动作,腿上的动作,分几个部分一分析其实就明白了。但有的东西是可以分析的,有的是不可以分析的。比如,杯子的化学成分、啤酒的化学成分可以分析,可是杯子里的啤酒在光的照耀下好不好看,你们三个人会有不同的评价,这是不能进行科学和理性分析的。
         其间,邱振中先生还提到八大山人好,说:“一个艺术家最后还是要靠作品说话的。”还了解到,人民大学出版社有一个计划,就是要把在市场上经过检验的一批好的学术“老书”新版,其中包括邱振中老师的《书法艺术的形态与阐释》等四部作品,别的出版社都害怕出学术著作,可人民大学出版社不怕,这不能不说是对学术界的一大幸事。最有意思的是,因为当日下午日本的教授在北大讲课的事情,遂说到日本的书法家井景凌雪的汉语很好,来中国讲学一口流利的汉话。其原因是井景凌雪的父亲是日本侵占沈阳的时候的一个军官,井景凌雪在沈阳读的小学。他开玩笑:“他(指井景凌雪)的父亲不是一个什么组宣室主任吧?”因为去的时候,他们介绍我说是共青团的什么组宣室主任,这个玩笑让我觉得邱先生是那样的幽默,又是那样的敏锐而富于想象。
                     (根据本人采访之后的回忆整理,未经邱振中先生审阅)
                                       2005年3月26日夜于北京中油宾馆寓所
发表于 2005-9-1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好!
我来书艺公社这么久,觉得邱先生是我唯一动心的人.他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成就很高.
来书艺公社之前,我也是个唯古派.
原来觉得书法要以古派为根本.但不以古为美.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觉得古法比如古董,可以欣赏研究但不可以“用”。
这个想法产生以后觉得很孤单,没有人与我观点相同。
上星期看了近期的一叠《书法报》,今天又买到邱振中的书,这才真正感觉“吾道不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8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观点的记录上不是很严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不错,已经是相当好的听课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下面引用由古天2005/11/28 10:07pm 发表的内容:
观点的记录上不是很严禁啊!
这么久远的东西
还有人在看
不容易,也非常感谢!
但我写在这里的这篇东西,可不是记录啊!应该谈不上什么记录严谨不严谨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感觉张先生到是可以在北京访谈一批这样的学者和名家做一个专题!再配发场景照片,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9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谢谢古天先生!
早有此打算,也已经作了一些,但最近我的想法有很大的改变,其实作为他们所谈内容可能是一样的,我正在想从哪个角度去阐述,从那个角度让它对我们书坛更有意义。
如果只是原本的记录,那么我们自己何在?一个传声筒、记录人员而已。要有碰撞,没有碰撞怎么会有火花!!!这样的工作可能很多人都会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俊东】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下面引用由张俊东2005/11/29 01:35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古天先生!
早有此打算,也已经作了一些,但最近我的想法有很大的改变,其实作为他们所谈内容可能是一样的,我正在想从哪个角度去阐述,从那个角度让它对我们书坛更有意义。
如果只是原本的记录,那么 ...
建议可以在网上开辟出专区能后征集话题和观点这样就有了很大的代表性在角度和广度上也肯定是比起一个人来要好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