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0213|回复: 12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整理版)】
[equot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朱培尔:
第一次进行这种交流,如果是一年前,可能是不会的,为什么呢?是最近一年我才感觉到网络的重要性,对于当代的书法家来说,怎样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怎样进行信息的传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书法网的同道以及相当多的书法网络的先行者为我们作了好的榜样.另外,我也要感谢先前向我提出问题的网友,是他们促使我进行更多的思考.
[/equote]
[equote]
烟雨江南:曾经看过先生对当代篆刻的阶段划分觉得很有见地,请问先生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新的思考,能否再一次的将你的阶段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重复一遍!谢谢!
请先生能否列举出在当代印坛排在前二十位的名单!先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当代印坛的地位!
再问:先生对当代的篆刻生存状态有何评价,对篆刻的未来走向:创作、市场等层面有和预见!谢谢!

朱培尔:谢谢对我先前所做篆刻研究工作的关注。很长时间没有写有关篆刻的文章了,但不等于没有思考。然而很遗憾,印坛的格局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改变,新一代的篆刻中坚并没有产生,而稍老的代表人物的创作,正日渐式微。篆刻的创作依然面临着十多年前的史命:现代的、然而又是真正深刻的对传统的探寻。
当代篆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分别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来楚生晚年的创作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方去疾对明清流派篆刻的梳理与归纳为标志,而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至上世纪八十代中期,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中青年篆刻家,他们的篆刻经历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两点是非常相似的,就是一方面他们的篆刻风格,首先取决于各自的书法特别是篆书书法的风格特征,也就是说,在篆刻的“篆”与“刻”之间,他们更侧重于“篆”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他们的成功之作,其着眼点大多是具体的篆刻与刀法、章法的相映成趣。显然,这种创作观念、手法与清末吴昌硕、黄士陵是一致的。
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现在的十多年间,篆刻开始发生一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篆刻形式上的拓展与对视觉效果的强化;对传统刀法的挖掘与对创作中刀法因素的宏扬;对作品精神意蕴与个性的关注与强化。
第二个问题很有趣,可是我对如何排名没有兴趣,我比较注意的问题是某种现象的产生和有意义的创作。对于当代篆刻的代表人物,我可能更注意他对当代篆刻所作出的综合性贡献而非单单的创作。比较而言,在众多的排名中,石开先生的提名是最具参考价值的。
当代篆刻的生存状态当然不容乐观。原因有四:一是篆刻作为艺术它的表现力的局限;二是篆刻艺术独特的审美方式与时代缺少兼容;三是篆刻参与者的数量、素质和地位;四是篆刻作品仍没有找到真正的市场切入点。
[/equote]
[equote]
古天:你作为集:印、书、画的“三粞明星”!你是如何作到其中协调的!他们之间的关联对各自的创作风貌的形成有何作用?你最看重自己的何种创作?谢谢!并热诚的饿欢迎你的在线!

朱培尔:我不是什么“三栖明星”。对于我的创作我尽管很自信,但始终是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去观照、去总结。在书、画、篆刻之中,我最看重的还是篆刻,曾经有一个时期,我还曾撰文就当代篆刻家创作重心的转移提出批评。而事实证明当时我的想法是片面的,只要方法得当,目标正确,广泛的求知欲是不会妨碍艺术家的深入,只会更加促进并丰富艺术家去体会自己审美经验。现在,社会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社会分工日益的精细。艺术也是这样,其信息的爆炸性增加,既极大地拓宽了艺术创作与欣赏者选择的范围,又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在当代要达到传统中“诗、书、画、印”四绝的至高境界,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作为篆刻家,在提高与纯化自己既有篆刻风格的同时,有选择、有目的地旁及一些相关的艺术门类,却又是必须的。由于篆刻与书法、绘画、诗词有着明显的血缘关系,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不仅是提高气质、修养的需要,而且对作品内涵的增加与篆刻风格的形成,有着一系列直接与间接的巨大作用。其中,书法特别是篆书在篆刻中的作用自然不必多说。即使是看似与刻印无关的草书,除了也可以人印以外,它创作过程中笔锋的瞬间转换,运笔过程中主体下意识与潜意识的爆发,显然有助于改变传统篆刻中如起印稿、修改印面所带来的种限制,有助于篆刻家主体情绪的体现与潜意识的外化,也有助于印面节律的丰富与深化。
绘画对篆刻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样是巨大的。它的开合、章法、气韵、层次、色彩以及创作过程中的“色墨交融”、“笔笔生发”等,无一不可对篆刻以启迪。反之,篆刻艺术中独有的金石气息、位置经营以及丰富的抽象表现,也无一不是书法家、画家所倾心并追摹的。
[/equote]
[equote]
人间四月天:你对把你归类到"当代篆刻的后期印象派"是如何看待的你对这样的划分有什么样的思考?谢谢!

朱培尔:把我归入“当代篆刻的后期印象派”是辛尘先生多年前所提出来的,作为批评家自有他的一番道理,我赞同但未必就认同,我以为对我的篆刻作,用传统的述语的归纳去总结,可能会更到位一些,下面是辛尘先生当时的论述,可能会有助于您对此的理解。
“我喜欢培尔刻的印,更喜欢他的为人。培尔为人,真诚爽直,快人快语,而在这“快”字之中,又很讲究分寸,不做不当做的事,不说不当说的话,说话办事合情合理。这正如同他写字刻印,奋笔挥刀,痛快淋漓,而精妙巧思随处可见。他的直接,他的快速,他的精神,他的流畅与丰富,都充分表现出培尔具有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
  自韩天衡先生揭开当代篆刻创作史的序幕,近十多年来印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以王镛、石开、马士达诸先生为代表,在印从书出的基础上努力强化艺术理念的表现,使篆刻艺术走出现代阶段的低谷而走向当代的繁荣,并对当代篆刻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假若用美术史上的术语来形容这一阶段的篆刻创作,我们可以称之为“当代篆刻的早期印象派”; 与此相对应,“当代篆刻的后期印象派”,乃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现的以培尔和陈国斌先生为代表的新印风,它借助印章的形式,直接以刀作笔,强化自我情绪的表现。它没有“早期印象派”那样的深沉凝重,却有一种直抒我心的明快与激越。尽管这“后期印象派”的价值尚未为人们真正认清,但它的浓烈的现代感已经赢得了新一代印人的广泛关注。
  培尔的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与陈国斌先生以准确而强健的运刀追求阳刚雄浑的印面效果不同,培尔用刀率性而灵活,他追求的是流动中的丰富、破碎中的精微、荒率中的形式感,他刻的边款更是出神入化,不可端倪。庄天明先生说:读培尔的印如同欣赏优美的流行歌曲。仔细想来,我以为这句话是大有深意的。”
我觉得我的篆刻称之为“写意”或“尚意”似更合适一些,它好像不仅仅只是粗犷,江南也未必秀美。以前相书中有“北人南相”或“南人北相”的说法,似乎自有一番道理——都是“南人”,吴昌硕作品的浑厚华滋与他的“无须”之间,鲁迅杂文的犀利尖锐与他区区几十斤的瘦小身躯之间,反差是何等巨大!前几年出版的《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朱培尔》这本上下两册四色精印的印谱,收录了我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百方篆刻及边款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期的探索、学习与创新的成果——在以表意通贯全局的同时,其中有一部分所刻意体现的,正是对秀美、典雅等风格在意境表达方面的有意识强化。
[/equote]
[equote]
沧州铁狮子:您个人目前书、画、印的创作状态和创作感受有何差异?

朱培尔:我觉得这个无所谓最好,对于篆刻,只要一拿起刀和石头就会有一种冲动!对与山水,我更喜欢她的笔笔生发以及三日一石、五日一水的悠闲,而书法,我更追求书写过程中的流畅.那么今后发展我想更侧重还是篆刻!至少在创作的技巧和心态上.
[/equote]
[equote]
太室尊者:请问您的书法、篆刻、山水,哪个最好?您能否分出一、二、三?谢谢!

朱培尔:我的书、画、印创作是交叉进行的,一般在某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只对其中之一的感觉较好。其中的差异,我想以下几段文字有助于大家对我创作的书、画、印
关于篆刻:一种审美观照的方式,决定了主体对现实世界认识的途径,决定了其艺术创作的方法,也决定了他对形式的选择。例如我的篆刻刻成现在这样的模式,首先是注意到了当代篆刻的写意特征的对形式的重视,因为这是篆刻艺术发展的必然。因此,抒情与表意,成为我篆刻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这实际上也是古人经常论及但在实践上尚未能够完善的地方。
关于书法:“大气”是我创作中追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大气”,绝不仅仅是粗犷雄强与往迈不屑,而是在深厚之中有轻灵、有禅机。
关于绘画:放得开,才能情驰神似、不拘一格。然而又必须收得住,才能纳***于规矩、富奔放与精微。
关于创作:“真正的创作,是把那瞬间不曾说的变成为一种可说,使混沌与迷茫化为某种意义上的明晰,总之是使刹那的瞬间成为永恒。一件作品的成功,无法也不可能换来自己心灵永远的宁静。因为他渴望着新的创造,渴望着未曾有过新的生理与心理体验,渴望着再次听到那使人陶醉与沉迷的远古回音,当然也渴望着更新、更高、更大的辉煌!”
[/equote]
[equote]
mikelee: 请问朱先生:我这两天给你发到《中国书法》杂志的电子邮箱上的稿件,是关于孙伯翔先生的论文。不知你见到没有?希望得到确认。
另,你的画,字,印,哪个是你将来的专攻?还是齐头并进?你怎样理解挖一口井,和挖几口井的关系?
谢谢。并祝艺祺。

朱培尔:文章收到,但第几期是孙先生的专题,文字主要用展览座谈纪要。故近期可能不会再用相关的文章。但孙先生作为当代大家,想刊发他专题的报刊不少,所以我故方便时一定推荐。对于书、画、印齐头并进还是专攻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没有“综合”,就难有真正的“专精”的“综合”,至多只能成为优秀的俱乐部主任而难称为“家”。人的能力、才气、精力、时间及志向各不相同,重要的是“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在对自己有充分认识的前提下,把握好专精与综合的关系,才能够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境界。我并不认为我的艺术创作十分全面,即使是篆刻也难说已臻满意的境界。如果说在书、画、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是牺牲了诸如卡拉OK、打牌、电视、电影等娱乐的结果,是自己多年在北京尽心工作学习与提高的结果,是作为《中国书法》编辑多年积累与潜移默化的结果。当然,也是在北京生存的需要。
[/equote]
[equote]
淳风堂:朱老师,对于您的粗野、率意的篆刻艺术,我很佩服,许多印多有神来之刀。假使要您再刻第2遍,是否您还能保持一致?
这类印起伏较大,随意性很强,优劣各半。需要数量的支持方能保证精品。您的优势能保持一致的风格就是胜利了。是否今后就走这条路了?
我觉得作为艺术家,应当触类旁通,见异思迁。保持敏锐的探索触角。这当是优秀艺术家的品性。
固守一技,时间久了。自然习气上身。此为艺大忌。
不知所言当否?请朱老师教正。
谢谢。

朱培尔:既谓“神来之刀”,那就肯定无法再现。其实我刻印成功率是很低的。别人看来是“第一快刀手”,但真正出彩的可能十方见仅一方而已。然而,刻制过程的畅快与渲泄,又是无法用种种刻意的方法所能求得的。放刀进入状态,走刀如流,穷变化于刀下,合性情于石上。自然的挥洒,使印面既显示出了运刀的走向与节律,又显示出其大小空间之间的呼吸变化。这是袒露的心迹,是奔涌的***,也是不可重复的精神状态的凝固。当然,也是平时千百次技巧、方法锤炼的结果。
[/equote]
[equote]
东洲:作为北漂成功的书画篆刻家,你对目前的生存状态满意吗?你的立足成功经验能与我们分享吗?谢谢!

朱培尔:不能说十分满意,但很满足。我珍惜这种生存的状态,它促使我努力、再努力!
在北京已经整整十一年,谈不上经验倒是有很多的感想,如果有机会,我会把它形诸文字,这里就不再展开谈了。
[/equote]
[equote]
古天:朱老师,我本人不太喜欢“粗野”的印风,您是否能说说粗野与细腻之间,存在何种必然关系吗?
谢谢!

朱培尔:艺术审美是多元的,与生活中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一样的道理。粗野与细腻之间,当然有必然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只存在于高层次的作品之中。多年前,我曾花了相当的时间有针对性地临摹过几千方各种类型的经典印章,至今遇到问题时还时常做这样的功课,故一般人可能不知我作品“细”的一面而只见我“放”的痛快。如果不说出来,这其中的甘苦又有谁知道呢?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内容很复杂,我刻印是不起稿的。在石头上直接操刀,不识者以为“草率”,识者则誉为“率真”,这草率与率真之间,虽一字之差,境界却有天壤之别。我这样做的前提,一是曾经沉潜《说文》多年,至今对古文字(包括埃及、苏曼尔等象形文字)的兴趣未减,故篆法已经了然于心;再就是刀法的圆熟,既有熟练,又要圆通,奔爽与迅疾,源自于腕灵和刀脱。除此以外,在运刀前运刀过程中,还必须有一种睥睨一切的自豪感与摧毁感,要能够捕捉刀与石碰撞时那瞬间即逝的种种机遇与灵光,并把它有机地凝固下来。利用其线条(包括边框)来分割印面,使印面各个空间及组合成为表达作者心灵与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我分别在图底交替、亦朱亦白,以方节圆、圆中带方,边框界栏与印面文字线条的交和与融一以及利用“破碎”技法使印面线条与空间呈现出一种戏剧性的对抗与消长等方面,作了很多的尝试。
[/equote]
[equote]
王海民:好!能否直言你自己目前的市场状况如何!你是否满意这种状况?你对书画家如何取得好的市场有何好的建议?你对当前中青年书画市场的发展和现状有何评价?

朱培尔:我的作品目前市场是一年好于一年,我很满意自己的这种情况。因为这是自然形成的,而没有什么运作的成份。现在书画家的润格大多定得离谱,反正没人要那就定高一些吧!也常听到什么、什么人的东西已经升到多少、多少,但也未见生存状态有什么质的改观。应该说近十年来中青年书画家,特别是少数有代表性书画家的作品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画家又要好于书家。总的情况是“水份太多,空间很大!”
至于如何取得好的市场,尚未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我觉得作品的艺术性,书画家的地位,本人或经纪人的运作能力是缺一不可的。在当前可能后两者的作用更大一些。
[/equote]
[equote]
书怀:朱先生你好:你对目前正提出的艺术书法和书法艺术怎么看。是不是在玩文字游戏。

朱培尔:“艺术书法”和“书法艺术”在本质上是一至的,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前者更强调艺术即艺术家主观的能动作用,后者则好像强调书法既有的法度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因此,提法本身都没有问题,作为读者所注意的应该是问题提出后的目的何在!我觉得诸如书法、篆刻与中国画这样极具传统性的艺术,如果在当下要真正成为现代的、深刻的,它们就一定是植根于我们的生存背景与历史背景之中的,似乎很难能有例外。——这一存在现实既表现出它们生存的艰巨,同时也表现出传统艺术的一种宿命:它们舍此,别无余地可供选择。篆刻与书法的当代创作,为什么在艺术史意义上总有与当代美术创新相隔的状态,大概与上述不无联系。
[/equote]
[equote]
刀郎:先生作为刚刚结束的第五届篆刻的评委能和我们谈谈这届篆刻展的相关情况吗?
一:为何时隔这么长时间才举办这届展览,这说明了篆刻在当代的生存是否和书法或国画不可同日而语?
二:在评选的过程中什么是你所看重的,为什么?
三:整个掺评作品看完后你的总提\体印象是什么,由此给你什么样的思考?

朱培尔:五届篆刻展的评选,相关的情况网上多已涉及这里不再重复。之所以间隔这么长时间,当然有一些主观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赞助不到位所致。因为篆刻活动的征稿、评选、展览、作品集出版与同级别的展所须的费用有致相同,但稿件量只是书法的七、八分之一而已,评审费少了一大截;更主要的是书法稿件都是原创的,而篆刻稿是钤拓的结果,这决定了印屏本身不可能具有与书法作品相一致的市场价值。
对于评审,我在初审、复审、终审和评奖四个阶段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初审我主要看有无一眼就能看出的毛病与问题;复审则主要看作品的功力。终审则主要视作品风格的完善程度。至于评奖。在评定入展作品期间,我就多了一个心眼,记录下了十多件自己认为不错的各种风格的作品,并在心中大至排了一下位置。想不到其中的大多数很快就被其它的评委摘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届篆刻展的评委眼光是有相当一致的。对在评奖反复投票过程中,我主要是依 作品的风格、内涵、创作技巧、不同印章、边款之间水准的同一性,以及作者是否经过较为严格的篆刻基本功训练,和一定的创作成果积累等方面,作出相应选择的。
这次展览的评审无疑是成功的。给我感觉最好的是初评后进入复评的那六、七百件作品,虽然有些作品技法上尚显粗糙,但风格的多样是显见的,或者说里而有许多追求极至强调个性的作品,但复审打完“反对票”所留下的入选作品,这样的东西大多下去了。对于一个有追求有个性的成熟的艺术家而言,这是很遗憾的。因为他所追求的已经不是单纯对古代某家某派风格的再现,而是个性的表达,或者是对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熔铸。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作品的共性下降,认同程度也随之下降。我想这也许可以理解许多展览中单纯好一家并以此为基础创作的作品能够经常入获获奖的原因。这次黑龙江省的入选作者很多,从作品与年龄看,显然是刚入此道不久的。怎样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摆在各种艺术评审面前的重大课题。
[/equote]
[equote]
王天一问:
问个敏感的问题:
作为<中国书法>的编辑部主任,你对目前杂志的内容和编辑到底做了多少工作,你的一般工作方式是什么,你对目前杂志的定位和内容及编辑是怎样看待和评价的!你对目前大家对这本杂志的看法有没有了解,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批评的,你作为编辑部的主任又将如何面对这些批评和意见!你对这本杂志的未来是如何看待的?呵呵!真诚的希望能看到你真诚的回答!谢谢!
另外本人对你个人的创作是持高度评价的!

朱培尔:没什么敏感的 !今天一天的工作很有代表性.报一下流水帐,上午7点半出门,堵了一个半小时车,9点到印刷厂,处理第九期彩页的释文的调整工作,10点到办公室,看第九期修改后的清样签了其中的几个版,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联系印刷厂解决,又打了十多个电话,联系专题作者,看是否要更多的样书以确定本期的印数,中午饭后周主编又召集我和郑编辑讨论十一期的工作,想做一个画家的专题,包括古代作品,研究文章,专题介绍人员的确定等等,然后又去美协征求美协同志的建议,到三点才结束,赶到书法网已经四点了,包里还带着晚上要看的稿件和清样.
作为编辑,我要对主编和读者负责!作为为"主任",我还要负责诸如:版式,录入,校对,以及各位责编之间的稿件协调.和有关作者的联系工作.我们杂志的定位和内容在每一年的征订启示当中都有所强调和侧重.
我在中国书法杂志工作十一年,几乎天天坐班.所以说,这么多年来对我们杂志的赞扬和批评.我了解是最多的,作为我更注意的是批评中所提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这是我力所能及所能解决的,我还尽可能把一些尖锐的批评和建议向领导和主编汇报.
对<中国书法>的未来,我很乐观,因为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更主要是有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依托和广大的不同层次的读者,只要我们坚持她的学术性和艺术性,强化信息的传播,那么她的生命里是无穷的!
[/equote]
[equote]
Raulbus35:非常欣赏朱老师的风格,祝这次聊天取得成功
还有请问怎样才能收藏到像您这样大家的作品?

朱培尔:和书法网保持密切的联系就可以了!~
[/equote]
[equote]
人间四月天:能否请先生分别用一句话分别来评价一下如下篆刻家
一:韩天衡
二:王镛
三:石开
四:徐正廉
五:林健
六:葛冰华
七:陈国斌
.....等,你还可以列举在你认为在当代值得关注的有那些篆刻家!谢谢!

朱培尔:2000年第九期《中国书法》有我一篇文章,题目是:“韩天衡、王镛、石开新派与当代篆刻略论——读《当代篆刻名家精选集》有感”其中有我对一些篆刻创作的分析。有兴趣可一阅。我觉得收入上述两套丛书中的大多数篆刻家,都值得关注。五届篆刻展中也有许多作者的作品也值得我们注意。
我真的无法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位成功的印人没有这种本事。我觉得一位篆刻家,即使有幸被某位评论家列入值得关注的“人物”,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未必就真的可以留下些什么,对任何人而言,需要的仍然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清醒认识与正确定位,吐故纳新,勇猛精进,从而继往开来。
[/equote]
[equote]
王海民:能否讲讲你的师承关系?呵呵!

朱培尔:没有直接的师承,七十年代随便刻刻而已。大概从1980年开始,较为认真地临摹过不少古印。临摹对像的选择是交叉进行的,一个时期之内、古玺、汉印、流派篆刻同时进行。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则是遇到问题,或者创作到了相持阶段,则有目的性地再选择一些古印临之,以求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其间也时常读一些韩天衡、石开、王镛、黄惇、李刚田、刘一闻、马士达、吴子健、苏金海……等的篆刻新作,并与自己的创作相应的对比,以确定或调整自己创作风格的取向。我现在仍然还有这样的习惯,当然把注意的目光更多是放在更年轻一辈的篆刻家的创作方面。
[/equote]
[equote]
黄东:目前全国各地的民间印社林立,你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在你所了解到的有哪些印社是在值得关注的?

朱培尔:民间印社林立,并不说明篆刻艺术的繁荣。篆刻作为艺术是非常个性的,如果坐次排得不好,反而会增加不应有的内耗,从而影响到各自的创作。一个印社能否在篆刻史上留下一页,必须有雄厚的资金投入、有号召力的大师作为旗帜、有强有力的经理人才,三者不可或缺!
[/equote]
[equote]
烟雨江南:朱老师好!实在想知道的是能否讲讲北京的"吴砚君"为什么能获得这次的唯一一等奖?是必然还是其他?很想知道这次评奖的具体流程和规则是什么?谢谢!

朱培尔:我觉得具体的流程《书法导报》等综合报道中有。不展开说。五届篆刻展获奖作品的产生是这次评审的一个重要成果之一“吴砚君”获一等奖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说其偶然,是因为这次展览的一等奖只设一个,作为一个代表一个权威展事的评审集体,不可能不考虑到其后大的导向作用,选择工细?选择前卫?选择粗放?显然都有不妥,那么就选一个兼而有之略显中性的作品吧。说它必然,是因为在这一类的作品中,以古玺形式出现的较多,这是五届篆刻展与往届所不同的地方。而在被提名的相同作类型的作品中,又以吴氏的作品更显大气,技巧也更老一些。
在评审之前的评委主任会议上,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评奖细则》。现在看来,吴的作品基本上是达到了评奖细则中的要求的。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入选与获奖作品是建立在所有来稿的基础上的,所代表的是整个来稿的水平,因此只是说是当代篆刻创作的一个缩影,而尚不能代表当代篆刻艺术的整体水平。
[/equote]
[equote]
王天一:对初学篆刻的我们,先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先生收徒弟吗?呵呵!

朱培尔:初学篆刻,别无它法,就是多刻,多查篆书字典,多读印谱。
我有一些学生,他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徒弟,主要是《中国书法》刊授中喜好篆刻的学员。有一个阶段很想在篆刻教学上做一些尝试,但因杂务缠身,有了计划也没有实施。奈何!
[/equote]
[equote]
陋儒:朱老师您以往的山水画有黄宾虹的影子多有书写成份现近作品逐渐感觉平面及追求墨色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朱培尔:其实我的画主要是从<芥子园>入手的,有一个阶段的确是很喜欢黄宾虹,为什么现在有变化?是因为我感觉到,我所缺少的不是书写的特征,而是对整个画面位置的经营,现在这是我开始变化的第一步,我想今后有比较充裕的时间,除了在意境上做更深入的开拓以外,在宋画上下一些更大的功夫,因为只有宋画才真正体现出中国山水画的深远、高远和平远!
[/equote]
[equote]
抱石斋文澍:
请问朱老师:
1、“艺术书法”有人提出了,具体是什么?
2、“艺术篆刻”有人提出吗?如何定义?请教了!

朱培尔:关于"艺术篆刻"如果说有定义的话,那么和"艺术书法"是一样的!
[/equote]
[equote]
风向未定:朱先生你好!
请问你有没有在学习中或创作中出现一种心有余无力不足,难以下笔,欲书而书不得的境况呢?
如有?你是如何调节心境,再上层楼的呢?

朱培尔:朱培尔:有!这种情况几乎是自始至终的贯随着我的创作过程之中,调整方法有三:
一:换一种创作的形式,先把出现问题的放一放
二:找出问题的关键,向古人要答案,向经典的作品寻找灵感
三:反复进行创作,写一张丢一张也行,当你写到第一百张的时候说不定灵感就上来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艺术我们更要以一种轻松的心态的去对待她.否则这样的问题将会将梦魇伴随你终生!
[/equote]
[equote]
水墨才子:朱老师喜欢用什么石头刻印?一般用什么石头多一些?

朱培尔:什么石头都可以,不同的石头有不同性格,要把握这种性格,最大的发挥她在表达中的作用.例如刻放纵一路的印选石质较松的粗劣青田石即可,刻圆朱文则必须用石质细腻的材料.
[/equote]
[equote]
老汉问:
此次五届篆刻展评选时与培尔先生又再次相见,老汉对五届篆刻展评选进行了现场报道,在这次评选中,葛冰华的团体操与徐正廉的学生在本届篆刻展中成绩突显,不知培尔兄对葛氏的团体操持何想法?
老汉回来后评写关于葛氏团体操的一些想法,看到培尔先生明天要在线作客,故将文章一段粘上请兄看看:
葛氏团体和徐家军走势坚挺
地处北国边陲的黑龙江在四届篆刻展时就异军突起,19人入展、17入选,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葛冰华的学生在那次展览入选人数最多,当时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谢云曾派篆刻委员会秘书长崔志强亲赴黑龙江考查这一团体操情况,崔志强先生在五届篆刻展座谈会上说:“那次考查是他担任篆刻委员会秘书长以来所住的条件最差,也是所见学习环境最艰苦的篆刻作者,葛冰华带领他呼兰师专的学生们利用废弃楼房进行篆刻辅导和创作的情景,至今深深的感动着他”。在五届篆刻展评选当中,由于所有作品都打乱评选,在初评和复评时,评委们是不知道作者的省份的,所以在入选名单产生后,发现黑龙江入选46件,进入了前三名。座谈会上葛冰华很激动的说他有37名学生入选其中,由于这次评选是很公正、公开的,所有评委也都很吃惊,但却不得不佩服葛氏的教学能力了。
  笔者翻看了四届篆刻展作品集,并对照本届篆刻展入选名单时发现,黑龙江四届篆刻展入选的36人当中仅有七八位作者入选五届展,而且多数并不是葛冰华的学生,那么葛冰华先生那些入选四届篆刻展的学生毕业后在此届展览中没有投稿?还是离开学校后弃刀而去了呢?在此届入选的37位哈师大学子当中,三年后还会有几人出现在下一届篆刻展当中呢?由此想到另一位也是黑龙江的石峰印社社长陈国成先生,他在近些年也以篆刻教学成果斐然而在黑龙江赫赫有名,其弟子在国内一些展览中摘金夺银,四、五届篆刻展有很多他的学生入选,陈国成先生由于近年来在吉林大学读研,五届篆刻展入选名单中没有见到这位号称陈大刀的作者,没有投稿还是与一些老作者一样被无情的被淘汰掉了?黑龙江的团体操让我们在佩服葛先生教学能力的同时,更担心团体操的学生们离开了葛冰华先生后是否还会继续在身上永远带着那把心爱的刻刀,是否还能继续爱恋着篆刻这一门古老的艺术。是否在下一届国展中能见到他们的名字,不要和上届篆刻展一样,匆匆闪过就再也不见踪影。
  无独有偶,另一位以设帐授徒闻名的海上名家徐正濂先生,以他在印界的声望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在十年函授教学中,培养学生三百多人。第四届篆刻展中,徐家军团就有20余人参展入选。这次评选,据网友蜀道古柏的不完全统计有获奖入展者达25人之多,其中有不少像陈靖、 谷松章、杨中良、**东、何国门、吴自标、赵明、王瑞等近年异常活跃,屡屡参展得奖的作者。而且多数都是连续入展,虽然不乏追摹乃师致使面目雷同者,但也看得出徐先生的确施教有方、诲人有道。
  将葛氏团体与徐家军团相互对照,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发人深思的事情。如前所言,葛氏团体操入展者多为在校学生,在专业院校学习,受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加之老师教导得法,以年轻人的聪慧,一时兴到,很快便能得到一些皮毛,拟今摹古都可以做得像模象样,一旦离开这种特定的环境,受制于其他种种因素,搞篆刻的热情很快消泯,如流星一闪而过,也就不足为怪。因为篆刻实在是太难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再说生存毕竟是第一位的。再往深里想,站在艺术教育的高度,艺术院校每年毕业的大量学生,究竟有几人毕业后还继续跋涉的艺术追求的道路上?恐怕比例很小。在诸多行当中,搞艺术的成功率向来都是最低的。艺术家岂可速成并批量生产出来?既需要天分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若要以雕虫小技的篆刻艺术来名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以此来谋一口稻梁,更是不切实际的奢望。与其半途而废,还不如当初不学,徒靡岁月和生命。
  而徐家军团情况则不甚一样,这些学员投于徐门,多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出于对篆刻艺术深挚的热爱,能够将篆刻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做。所以除了在创作方面的实绩,又涌现出一些兼善理论的双料人才,像谷松章、杨中良、赵明等,早已有论文和专著行世,泽惠艺林,善莫大焉!
   同为篆刻教育,形式有别,成果同中有异。孰是孰非,殊堪玩索。但无论如何,这两支队伍都是五届篆刻展中闪耀的亮点,一北一南,璀璨生辉!

朱培尔:老汉的评论越来越深刻了!其实你已经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强调是,两者的不同点,冰华的学生大多是初学,创作的类型基本上两种,一是平整的圆朱文,但缺少内涵,另一种是大写意,但缺少精微的表达,为了参加展览,可以为同样一个内容花费很大的精力.正廉的学生在向他学习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作能力,因而整体上显得风格多样水平有较高.所以我觉得艺术的评审必须兼顾到人而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本身.否则就会象"饮水的熊"(全国?届美展雕塑金奖,而成为皇帝的新衣.
[/equote]
[equote]
王赪:哈!选我生日这天请来朱先生做嘉宾,好礼物!值得纪念!(如果能得到朱老师送我的礼物就更好了。)
提问:
1、作品谁说好才是真好?
2、如何看待目前书法篆刻作品云山雾罩般的评论?(如雄浑啦、静穆啦、某某气息浓郁啦,反正我不知道在说什么)
3、西方艺术理论如何与中国篆刻相结合?(如构成研究、点线面研究、视知觉等西方理论)
4、朱老师平时看那类艺术理论书籍?推荐一些。
5、我最近挖的几方,给评评。

朱培尔:
请告诉书法网地址,我送上签名小册子一本,祝你生日快乐!
一:历史说最好就是最好
二:把语文学好,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三:西方的艺术理论有助于对中国篆刻构成上的分析,在篆刻的欣赏、创作原理上也有一定的参考的价值
四:第一类,与书法篆刻绘画有关的;第二类,一些普通的文艺理论书籍;第三类,史学方面的;第四类,最时尚的杂志;第五类,最新的报纸。
五:用刀较大胆,字法章法有待提高。
[/equote]
[equote]
陋儒:朱老师,你作为书法热潮中产生的书、画、印文合面的艺术家,其社会地位与学术视野怎样与“学院派”进行衡量?“民间”艺术家就更难了。谢谢!

朱培尔:中国艺术发展是由代表官方的画院,代表正统的文人艺术和民间艺术推动的!所以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中,艺术家的艺术水平的高低,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是最主要的.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如果讲生存状态,讲对艺术的推动,或者说讲对艺术接受者的能动作用,则前两者占有绝对有利的位置,但不等于他们就是最好的,齐白石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北漂"的民间艺术家!
[/equote]
[equote]
风向未定:
在近代是否能真正产生与古人相抗衡的艺术家呢?
艺术家的心境在哪里?
艺术的归结在哪里?
超脱是否就是艺术的本身?
而入世就意谓着走向毁灭?
对于书法是要超脱于世外?还是积极地入世?
当代的书家是入世的结果还是超脱修身的结果?

朱培尔:
新的大师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与古人只有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艺术是非常个性化的,然而又离不开环境和时代,所以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与他的艺术本身其实并无非常直接的关系,艺术家的心境在艺术品中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equote]
[equote]
张俊东:培尔先生,一位朋友的一本书中有一段评论,涉及到您和当代书坛的小行草书的创作,请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看法,不仅仅指对您一个人的批评?摘录如下:
“有人说当代中国书坛在小行草书的技法上,刘新德有可能要排在第一位了,还有人说《当代青年书法家十家精品集——刘新德卷》中的有些小手扎作品在笔法上甚至要比米芾的一些作品要好,细细想来,当代写小字手札一类写得比较好的还有孙晓云、朱培尔等,孙晓云是二王帖学的代表人物,成名甚早,有很多精彩的作品,但本人私下觉得有些作品的气息还是显得新了点;朱培尔的那种常常带有自己专长印章的手札作品非常精彩,格调不俗,但又觉得似乎自己的东西稍多了一点.......

朱培尔:作为评论家这样写挺好!但是,甚至要比米芾好的提法不妥,只能说掌握了米芾所创造的技法并写的更流畅些,但内在的生命力,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equote]
[equote]
墨一香:目前,中国书法在所有艺术品中成交额所占分量甚少,在艺术品拍卖上只有大约2%左右,并且还在逐步萎缩,在其他交易渠道上也远不如中国画\油画等,您觉得是哪些因素制约了中国书法市场的发展?中国书法市场要红火起来,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谢谢!!!

朱培尔:我想可能与书法的创作方式有关,书写过程一次性完成速度不可能很慢,所以书家的作品要比画家要多,而且书法尽管在传统艺术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但是能够欣赏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书法的欣赏远比绘画难!从拍卖情况看,书法类的作品更看重的是名头而非作品本身,书法市场的红火取决于书法艺术教育的普及。
[/equote]
[equote]
东洲 :不好意思,请问朱老师一个初级问题:随着书法创作队伍不扩大,出现了所谓"学院派",(我不太欣赏,比如蔡梦霞一类的).他们的出现对传统书法队伍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们会不会成为今后书坛的主流?谢谢!
朱培尔:流派的产生是当代书法繁荣的标志之一,学院派不可能对传统书法造成冲击,但是学院派的探索却有助于当代书法对创作的思考!
[/equote]
[equote]
jianghong75:很喜欢朱先生的书、画、印,如果让我排座次我认为画第一、印第二、书第三,不知您怎样评价您的书画印?????
再请教朱先生一个问题))从五届篆刻展评委名单看,评委的阵容还是蛮强大的(很整齐),这在中书协历届的展览中是很少见的,我个人理解这是不是一个信号。请问朱先生))中书协篆刻委员会是不是考虑加强对全国展、青年展以及单项展中篆刻的评比?那些资格很老水平很差的评委,是不是能有一个机制来限定他们???有人说:“篆刻和书画比是后娘养的”您怎么看???谢谢!!!!

朱培尔:座次就不排了,顺其自然吧。
篆刻展的评委主要由“篆刻委员”组成是篆刻方面的专家,因此谈不上信号的问题,对于综合性的全国展,在评委的组成上更侧重的是书法,所以我个人认为,篆刻可以不列入征稿,这样也可使书印皆长的作者能够集中精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
[/equote]
[equote]
jianghong75:朱先生是我心中的偶像,忍不住要多问几个问题,请朱先生不要嫌我麻烦。。
随着王镛、石开退出中书协,在国家级的展赛中篆刻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完结(这里单指“导向”),您认为五届篆刻展后会不会导致新的导向的出现??您认为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朱培尔:有影响的艺术家,之所以有影响是因为他们的艺术,而无所谓参加某一具体的活动,五届篆刻展有许多新的现象产生值得总结,我觉得导向是一种客观存在,刻意的去解决所产生的“导向”更不利艺术的健康发展.
[/equote]
[equote]
酉州人士:当前,部分人喜欢追求所谓流行书风,请问先生对此有何看法?谢谢!

朱培尔: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代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流行书风也是当代书法发展中的一朵奇葩。有人追求说明他所具有一定的号召力,看流行书法的作品看一件的效果可能比看一个展览对我们的创作更有启发
[/equote]
[equote]
现场照片:
(左起:雪庵、张蔚清、郭继国、朱培尔、一痴、羽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equote]
发表于 2005-9-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再谢朱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6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更清楚更明了!感谢书法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朱先生是当代书,画,印三绝的实力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的确身处艺术院校的学子们在那种优越的环境之中,又有名师的指引自然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编辑后的字很小,长时间看,眼睛难受,能否把字体设大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0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重温一遍,再受教育,当日情景,历历在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朱培尔先生:你好!
   细览了你的问答网友谈话,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有你这样一位同乡而感自豪.在目前缤纷杂喧的书画圈中,你还存在着孺子之心,不荒唐的追随所谓"时代风潮"是难能可贵的,快过年了,会回家过年吗?我的家在:无锡市民丰公寓100号103室.宅电:83131386
   如回家的话,请毋忘来电告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再次感谢朱老师!!祝新年快乐,再创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版】朱培尔先生作客书法网答网友问/2005年8月31日

下面引用由酉州人士2005/12/31 03:17pm 发表的内容:
再次感谢朱老师!!祝新年快乐,再创辉煌!
:em6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